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召南申女-原文
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
既许嫁于酆,夫家礼不备而欲迎之,
女与其人言:‘以为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
传曰:‘正其本,则万物理。失之豪厘,差之千里。’
是以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
故嫁娶者,所以传重承业,继续先祖,为宗庙主也。
夫家轻礼违制,不可以行。
遂不肯往。
夫家讼之于理,致之于狱。
女终以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持义,必死不往,而作诗曰:‘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言夫家之礼不备足也。
君子以为得妇道之仪,故举而扬之,传而法之,以绝无礼之求,防淫欲之行焉。
又曰:‘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此之谓也。
颂曰:召南申女,贞一修容,夫礼不备,终不肯从,要以必死,遂至狱讼,作诗明意,后世称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召南申女-译文
召南的申女,是申地的人家的女儿。她已经被许配给了酆地的人家,但是夫家的婚礼仪式还没有准备齐全,就想来迎娶她。申女对那个人说:‘把男女双方结合在一起,是人际关系的开始,这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古书上说:“端正了根本,那么万物都会理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根本立定了,道理就会产生,源头治理好了,水流就会清澈。所以,嫁娶是为了传承重要的家业,延续祖先的血脉,成为宗庙的主人。夫家轻视礼仪,违反了规定,不能这样做。’于是申女坚决不去。夫家就把这件事告到了官府,将她送进了监狱。申女最终因为一件东西没有准备齐全,一场礼仪没有举行,坚守节操和道义,宁死也不去,她还作了一首诗说:“即使你们快速地将我送进监狱,我也不会因为家里不充足而改变。”这是说她认为夫家的礼仪不完整。君子认为这是符合妇道的行为,因此赞扬她,传扬她的行为,以杜绝无礼的要求,防止淫乱的行为。
又说:“即使你们快速地将我告上法庭,我也不会跟你走。”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赞颂说:召南的申女,坚守贞节,修养品德,夫家的礼仪不完整,她始终坚持不屈服,宁死也不妥协,最终导致诉讼和监狱之灾,她通过作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后世的人都称赞并传颂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召南申女-注解
召南:召南是《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之一,代表周南召地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周代初年这一地区的风俗民情。
申女:申女指的是申国的女子,申国是周代的一个诸侯国。
许嫁:许嫁,指女子被许配给人。
酆:酆是酆国的名字,这里指的是酆国的男子。
礼不备:礼不备,指婚礼上的礼仪不齐全。
传:传,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
豪厘:豪厘,古代长度单位,一豪为一寸的千分之一,一厘为一寸的百分之一,用来形容极小的差距。
道生:道生,指道德的生成或道德的体现。
源治而流清:源治而流清,比喻事物的根本治理好了,其影响所及的各个方面都会变得清明。
传重承业:传重承业,指传承家族的重要事业。
先祖:先祖,指祖先。
宗庙主:宗庙主,指主持宗庙祭祀的人。
理:理,指官府,这里指法院。
狱:狱,指监狱。
守节持义:守节持义,指坚守节操和道义。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虽速我狱,室家不足,意指即使我被迅速投入监狱,但家中的不义之礼还是不足。
得妇道之仪:得妇道之仪,指符合妇道的礼仪。
颂:颂,指赞颂、歌颂。
贞一修容:贞一修容,指坚守贞节,修养品德。
要:要,指坚持、坚守。
后世称诵:后世称诵,指后代人传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贞顺传-召南申女-评注
召南申女者,申人之女也。此句开篇点明申女的身份,她是申国之人,为读者介绍故事的背景人物。
既许嫁于酆,夫家礼不备而欲迎之,女与其人言:‘以为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不可不正。’此句中,申女以夫妇之道为起点,强调婚姻的严肃性和人伦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婚姻的尊重。
‘正其本,则万物理。失之豪厘,差之千里。’申女引用古语,说明婚姻的根基必须稳固,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谨慎态度。
‘是以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申女进一步阐述,婚姻的根基稳固,才能使家庭和社会风气良好,体现了古人对婚姻的深远影响。
‘故嫁娶者,所以传重承业,继续先祖,为宗庙主也。’申女强调婚姻不仅是个人之事,更是家族传承和宗庙祭祀的重要环节,体现了古人对家族和宗庙的重视。
‘夫家轻礼违制,不可以行。’申女坚决拒绝夫家轻视礼制的行为,表明她坚守礼制,不妥协于世俗。
‘遂不肯往。’申女的态度坚定,不为夫家的压力所动摇,体现了她的贞节和道义。
‘夫家讼之于理,致之于狱。’夫家将申女告上法庭,将其送入监狱,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婚姻礼制的重视,以及对于违反礼制行为的严厉惩罚。
‘女终以一物不具,一礼不备,守节持义,必死不往,而作诗曰:“虽速我狱,室家不足。”’申女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不愿违背礼制,她的诗作表达了对夫家不重视礼制的强烈不满。
‘言夫家之礼不备足也。’申女通过诗作表达了对夫家不重视礼制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守礼制的决心。
‘君子以为得妇道之仪,故举而扬之,传而法之,以绝无礼之求,防淫欲之行焉。’申女的行为得到了君子的认可,她的贞节和道义被传颂,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又曰:“虽速我讼,亦不女从。”’申女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即使面临诉讼,也不会屈服于无礼的要求。
‘此之谓也。’总结全文,申女的行为体现了古代妇女的贞节和道义,她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道德的典范。
‘颂曰:召南申女,贞一修容,夫礼不备,终不肯从,要以必死,遂至狱讼,作诗明意,后世称诵。’全文以颂的形式总结,再次强调申女的贞节和道义,以及她的故事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