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秋洁妇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秋洁妇-原文

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

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

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

“若曝采桑,吾行道,愿托桑荫下,下赍休焉。”

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

“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

妇人曰:

“嘻!夫采桑力作,纺绩织纴,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泆之志,收子之赍与笥金。”

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

妇曰:

“子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

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

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

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

君子曰:

“洁妇精于善。夫不孝莫大于不爱其亲而爱其人,秋胡子有之矣。”

君子曰: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秋胡子妇之谓也。”

诗云:

“惟是褊心,是以为刺。”

此之谓也。

颂曰:

秋胡西仕,五年乃归,遇妻不识,心有淫思,妻执无二,归而相知,耻夫无义,遂东赴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秋洁妇-译文

洁妇,是鲁国秋胡子的妻子。她嫁入秋家五天后,秋胡子就去陈国做官了,五年后才回来。还没到家,他看到路边有个妇女在采桑,秋胡子看上了她,就停车对她说:‘你在这里晒着太阳采桑,我走在路上,想在你这桑树下休息一下。’那妇女继续采桑不停,秋胡子又说:‘种地不如遇到丰收年,采桑不如遇到国家的大官。我这里有钱,想给你夫人。’妇女说:‘哎呀!我采桑、纺纱、织布,都是为了供应衣食,孝顺父母,养育丈夫。我不想要钱,只希望您没有别的想法,我也不会有什么不规矩的想法,请您把您带来的东西收好。’秋胡子于是离开了,回到家后,他把金子给了母亲,派人把那采桑的妇女叫来,才知道她就是自己的妻子,秋胡子感到很羞愧。妻子说:‘您自小接受教育,辞别父母去当官,五年才回来,应该很高兴地看到我,急切地回来。但现在您却喜欢上了路边的妇女,放下您的行囊,用金钱去诱惑她,这是忘记了母亲。忘记母亲是不孝,喜欢美色是不正派,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不孝顺父母,就不会对君主忠诚。在家里不道德,就不会在官场上治理得当。孝和义都失去了,您的事情一定不会顺利。我不忍看到您这样,您去改娶吧,我也不再嫁人。’于是她离开了,往东边走去,投河自尽了。

君子说:‘纯洁的妇女精通于美德。没有比不爱自己的父母而爱别人更大的不孝了,秋胡子就是这样的人。’君子说:‘看到好的东西就怕赶不上,看到不好的东西就像手伸进热水中一样避开。这就是秋胡子的妻子。’诗中说:‘只有那狭隘的心,才会这样讽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颂歌说:秋胡子去西方做官,五年后才回来,见到妻子却不认识,心里产生了淫乱的想法,妻子坚守贞节,回来后才互相认识。妻子觉得丈夫不道德,于是向东走去投河自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秋洁妇-注解

洁妇:指鲁秋胡子的妻子,此处强调其品德纯洁。

鲁秋胡子:古代鲁国的一位官员,此指其人。

纳之:纳,指娶妻;之,代词,指洁妇。纳之即娶洁妇为妻。

宦于陈:宦,指做官;于,在;陈,指陈国。宦于陈即到陈国做官。

采桑:古代女子的一种劳动形式,指采摘桑叶。

国卿: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金:指金钱,此处指财物。

夫人:古代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纺绩织纴:纺绩,指纺织;织纴,指织布。指从事纺织工作。

奉二亲:奉,侍奉;二亲,指父母。指侍奉父母。

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处指秋胡子。

赍:携带。

笥金:笥,指小箱子;金,指金钱。笥金即小箱子里的金钱。

束发修身:束发,指成童;修身,指修养品德。指年幼时开始修养品德。

驰骤:指奔跑。

淫泆:淫,指过分;泆,指放荡。淫泆即过分放荡。

扬尘疾至:扬尘,指尘土飞扬;疾至,指快速到来。形容行动迅速。

事亲不孝:事亲,指侍奉父母;不孝,指不孝顺。指不孝顺父母。

事君不忠:事君,指侍奉君主;不忠,指不忠诚。指不忠诚于君主。

治官不理:治官,指管理官职;不理,指不理政事。指不认真管理官职。

孝义:指孝顺和道义。

遂去而东走:遂,于是;去,离开;东走,向东走。指离开后向东走。

投河而死:投河,指投河自尽;死,死亡。指投河自尽。

君子:古代对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尊称。

精于善:精于,擅长;善,善行。指擅长善行。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善如不及,指看到善行就担心自己达不到;见不善如探汤,指看到不善就担心自己会陷入其中。形容人应该积极向善,远离恶行。

褊心:褊,狭隘;心,心思。指狭隘的心思。

是以为刺:是,这;以为,作为;刺,讽刺。指这成为了一种讽刺。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或赞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秋洁妇-评注

洁妇者,鲁秋胡子妻也。此句开篇即点明了洁妇的身份,她是鲁国秋胡子的妻子,这样的开篇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既纳之五日,去而宦于陈,五年乃归。此句描述了秋胡子在娶洁妇五天后便离开家去陈国做官,五年后才回来。这反映了古代男子为了仕途而离家的情况,同时也暗示了秋胡子在官场上的沉浮。

未至家,见路旁妇人采桑,秋胡子悦之,下车谓曰:“若曝采桑,吾行道,愿托桑荫下,下赍休焉。”秋胡子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位采桑的妇人,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停车向她搭话。这体现了秋胡子对美色的追求,以及他对待陌生人的礼貌。

妇人采桑不辍,秋胡子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人继续采桑,秋胡子则趁机提出以金钱为条件,希望妇人能够与他一同回家。这反映了秋胡子对金钱的看重,以及他对妇人的轻视。

妇人曰:“嘻!夫采桑力作,纺绩织纴,以供衣食,奉二亲,养夫子。吾不愿金,所愿卿无有外意,妾亦无淫泆之志,收子之赍与笥金。”洁妇以自己的勤劳和孝顺来反驳秋胡子的金钱诱惑,表达了自己对忠诚和纯洁的追求。

秋胡子遂去,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秋胡子惭。秋胡子回到家后,将金子给了母亲,并派人去叫洁妇,发现自己之前所见的妇人就是自己的妻子,感到十分惭愧。这反映了秋胡子内心的矛盾和愧疚。

妇曰:“子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乃悦路傍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泆,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洁妇以严词指责秋胡子的不忠和不孝,强调了对孝道和忠诚的重视。

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洁妇坚决地表示自己不愿意与秋胡子共同生活,宁愿选择死亡。这体现了洁妇对道德的坚守和对爱情的执着。

遂去而东走,投河而死。君子曰:“洁妇精于善。夫不孝莫大于不爱其亲而爱其人,秋胡子有之矣。”洁妇选择投河自尽,表现了她对道德的极端坚守。君子对洁妇的评价,进一步强调了洁妇的道德品质。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秋胡子妇之谓也。”君子通过这句话,肯定了洁妇的道德品质,并以此批评了秋胡子的行为。

诗云:“惟是褊心,是以为刺。”此之谓也。”这句话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洁妇的道德品质,并以此批评了秋胡子的行为。

颂曰:秋胡西仕,五年乃归,遇妻不识,心有淫思,妻执无二,归而相知,耻夫无义,遂东赴河。”这段颂词总结了整个故事,对秋胡子和洁妇的行为进行了评价,强调了道德和忠诚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秋洁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