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义姑姊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义姑姊-原文

鲁义姑姊者,鲁野之妇人也。

齐攻鲁至郊,望见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儿随而啼,妇人遂行不顾。

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

‘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

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

齐将问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

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

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

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胁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

于是齐将按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也。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

齐君许之。

鲁君闻之,赐妇人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

公正诚信,果于行义。

夫义,其大哉!虽在匹妇,国犹赖之,况以礼义治国乎!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此之谓也。

颂曰:齐君攻鲁,义姑有节,见军走山,弃子抱侄,齐将问之,贤其推理,一妇为义,齐兵遂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义姑姊-译文

鲁义姑姊,是鲁国乡村的一位妇女。当齐国攻打鲁国直到郊外时,他们看到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孩子,带着另一个孩子行走。齐军即将追上他们,妇女便放下手中的孩子,抱起另一个孩子向山上跑去,被留下的孩子随后哭了起来,但妇女却没有回头。齐将询问那个孩子说:‘逃跑的是你的母亲吗?’孩子回答:‘是的。’‘母亲抱的是谁呢?’‘我不知道。’齐将于是追赶她们,士兵们拉弓准备射击,说:‘停下来,如果不停下来,我就要射你了。’妇女这才停下来。

齐将问她:‘你抱的是谁?你丢弃的是谁?’她回答:‘我抱的是我哥哥的孩子,丢弃的是我的孩子。看到敌军来了,我力量不够同时保护他们,所以只能丢弃我的孩子。’齐将说:‘孩子对于母亲,那是多么亲密的爱,痛苦得让人心碎,你现在放下了自己的儿子,反而抱起了哥哥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妇女说:‘我的孩子,是我个人的爱。哥哥的孩子,是公义。如果我违背公义而偏向私情,那么即使我侥幸得到幸运,鲁国的君主也不会收留我,大夫也不会抚养我,普通百姓也不会与我结交。如果这样,我就无处容身,无处立足。你虽然痛苦,但你觉得义是什么?所以我忍痛丢弃了孩子,去行公义,不能没有义而只看鲁国。’

于是齐将命令军队停止前进,派人向齐王汇报说:‘鲁国不可攻打。甚至到了边境,山野中的妇女都还知道坚守节操,行公义,不以私情损害公义,何况是朝廷的官员和士大夫呢!请我们回去。’齐王同意了。

鲁国的君主听说了这件事,赐给这位妇女一百匹布,称她为‘义姑姊’。她公正诚信,行事果断,坚守公义。义,是多么伟大啊!即使在普通妇女身上,国家也能依赖她,更不用说以礼义来治理国家了!《诗经》中说:‘有德行的人,四国都会顺从他。’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赞颂说:齐王攻打鲁国,义姑坚守节操,看到敌军逃跑时上山,丢弃了自己的孩子,抱起了侄子。齐将询问她,认为她的推理很有道理,一个妇女都能坚守公义,齐军于是停止了进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义姑姊-注解

鲁义姑姊:鲁国的义妇,因坚守道义而闻名。

鲁野:鲁国的野外,这里指鲁国边界。

齐攻鲁: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郊:郊外,城外的地区。

抱:用手臂围住,这里指母亲抱着孩子。

携:携带,这里指母亲携带另一个孩子。

军且及之:军队即将追上她们。

弃其所抱:放弃她所抱的孩子。

抱其所携:抱起她所携带的孩子。

走于山:逃跑到山上。

儿随而啼:孩子跟随着哭。

遂行不顾:于是她继续前行,不顾孩子的哭闹。

齐将:齐国的将领。

军士:军队的士兵。

引弓将射之:拉弓准备射击。

止,不止,吾将射尔:停下来,不停止,我就要射你了。

所抱者谁也:你所抱的是谁?

所弃者谁也:你所放弃的是谁?

妾兄之子:我哥哥的儿子。

妾之子:我的儿子。

力不能两护:力量不足以同时保护他们。

背公义而向私爱:背离公义而追求私情。

幸而得幸:如果侥幸能够得到幸免。

鲁君:鲁国的君主。

大夫:鲁国的官员。

庶民国人:普通百姓。

胁肩:耸肩,表示身体局促不安。

累足:累赘的脚,表示无处可去。

义:道义,正义。

匹妇:普通的妇女。

礼义:礼节和道义。

诗云:诗经中说。

有觉德行:有觉悟的德行。

四国顺之:四国都会顺从。

颂曰:下面是颂扬的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义姑姊-评注

鲁义姑姊的故事,展现了一位普通妇女在面对国家危难和个人情感冲突时的抉择与担当。首句‘鲁义姑姊者,鲁野之妇人也’直接点明了人物身份,为故事设定了背景。

‘齐攻鲁至郊’一句,描绘了战争背景,暗示了鲁国面临的危机,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望见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这一细节,展现了妇人面对战乱时的无助与恐惧,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于山’这一行为,体现了妇人为了保护侄子而牺牲自己的儿子,这是对‘义’的极致诠释。

‘儿随而啼,妇人遂行不顾’中的‘不顾’二字,凸显了妇人为了义举而置个人情感于不顾的决心。

‘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这一对话,揭示了齐将的疑惑和对妇人的好奇,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弃者妾之子也’这一回答,表明了妇人选择牺牲自己儿子而保护侄子的原因,体现了她对‘公义’的坚持。

‘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齐将的质问,揭示了妇人行为背后的道德困境,同时也凸显了‘公义’与‘私爱’的冲突。

‘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妇人的回答,清晰地表达了她对‘公义’的重视,以及对个人情感的克制。

‘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则鲁君不吾畜,大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这一段,进一步阐述了妇人对‘公义’的坚持,以及对个人利益的放弃。

‘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妇人的选择,体现了她对‘义’的执着,以及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于是齐将按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也。”’齐将的行为,表明了他对妇人的敬佩,以及对鲁国国力的认可。

‘鲁君闻之,赐妇人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鲁君的赏赐,是对妇人义举的肯定,也是对‘义’的尊重。

‘公正诚信,果于行义’这一评价,是对妇人品质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义’的推崇。

‘夫义,其大哉!虽在匹妇,国犹赖之,况以礼义治国乎!’这句话,强调了‘义’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此之谓也’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证明了‘义’的价值。

‘颂曰:齐君攻鲁,义姑有节,见军走山,弃子抱侄,齐将问之,贤其推理,一妇为义,齐兵遂止’这一颂词,对整个故事进行了总结,突出了妇人的义举对战争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鲁义姑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