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原文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
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
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
乳母曰:‘嗟乎!吾柰公子何?’
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
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
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
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
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
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
礼,为孺子室于宫,择诸母及阿者,必求其宽仁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次为慈母,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以养全之。他人无事不得往。
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
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颂曰:秦既灭魏,购其子孙,公子乳母,与俱遁逃,守节执事,不为利违,遂死不顾,名号显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译文
魏国的乳母,是魏国公子的乳母。秦国攻打魏国,攻破魏国,杀了魏王瑕,诛杀了所有公子,只有一个公子没找到,发布命令给魏国说:‘谁能找到公子,赏赐黄金千两。谁藏匿公子,罪责至灭族。’乳母和公子一起逃亡,魏国的旧臣见到乳母认出她,问道:‘乳母您还好吗?’乳母说:‘唉!我该怎么办呢?’旧臣说:‘现在公子在哪里?我听说秦国的命令说:‘谁能找到公子,赏赐黄金千两。谁藏匿公子,罪责至灭族。’乳母如果您说出来,就可以得到千金。如果您知道不说,那么您的兄弟就都没有了。’乳母说:‘唉!我不知道公子的藏身之处。’旧臣说:‘我听说公子和乳母一起逃亡。’乳母说:‘我知道,但终究不能说出来。’旧臣说:‘现在魏国已经灭亡,亡族的已经灭亡。您藏匿他,还能为谁呢?’乳母叹息着说:‘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是叛逆;那些怕死弃义的人,是混乱。现在带着叛逆和混乱去追求利益,我不做这样的事。再说,凡是养育孩子的人,都是希望孩子活着,而不是希望孩子死。怎么能因为利益和害怕惩罚,放弃正义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我不能让他活,也不能让他被捕捉。’于是抱着公子逃到深泽中。旧臣把这件事告诉了秦军,秦军追赶,见到就射箭,乳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公子,身上中了数十箭,和公子一起死去。秦王听说了这件事,认为她守忠死义,就用卿的礼仪安葬了她,用太牢祭祀她,宠爱她的兄长,封他为五大夫,赐予黄金百两。君子认为这位乳母慈爱仁厚,重视道义而轻视财富。按照礼制,为年幼的王子在宫中设立居所,选择乳母和其他妇女,一定要选择宽厚仁慈、温和恭敬、谨慎少言的人,让他们做孩子的老师,其次是慈母,再次是保母,都住在孩子的居所里,以养育他们。其他人不得随意进入。因为慈爱所以能够爱护,就像乳狗能斗虎,伏鸡能斗狸,都是出于内心的恩情。诗经中说:“路上有死尸,还有人去覆盖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颂歌说:秦国灭掉了魏国,悬赏寻找魏国的子孙,公子的乳母,和公子一起逃亡,坚守节操,不为利益而违背道义,最终不顾生死,名声显赫流传后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注解
魏节乳母:指魏国公子的乳母,节乳母是她的尊称,‘节’字在这里可能表示她的忠诚和节操。
魏公子:指魏国的公子,原文中未明确指出具体是哪位公子。
秦攻魏:指秦国对魏国的侵略战争。
破之:指攻破魏国。
魏王瑕:指魏国的国王,名瑕。
诛诸公子:指杀死所有的公子。
赐金千镒:指赏赐一千镒金,古代货币单位,一镒为一斤,相当于24两。
匿之者,罪至夷:指隐藏公子的人,罪行会遭到灭族。
故臣:指魏国的旧臣,即曾经效忠于魏国的人。
嗟乎!吾柰公子何?:表示乳母对公子的担忧和无奈。
昆弟无类:指兄弟之间没有区别,这里可能是指乳母和公子之间的亲情。
深泽:指一个隐蔽的湖泊或沼泽地。
贵其守忠死义:指秦王认为乳母守忠至死,值得尊敬。
卿礼:指高级官员的葬礼。
太牢:指古代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牲全备的祭品。
五大夫:古代的一种爵位,低于公侯。
孺子:指年幼的孩子。
阿者:指年长的人,这里可能指乳母。
宽仁慈惠:指性格宽厚、仁慈、有爱心。
温良恭敬:指性格温和、善良、恭敬。
慎而寡言:指谨慎且少言。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出自《诗经》,意思是即使路上有死人,还有人去掩埋他,这里比喻乳母对公子的保护如同掩埋死者一样无私。
颂曰:表示接下来的内容是对上述事件的颂扬和总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评注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此句开篇即点明乳母的身份,她是魏公子的乳母,为公子抚养成人,这段关系在古代社会中是极为亲密的。
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此句描绘了秦国的侵略行为,对魏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展现了秦国对于捕获魏公子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匿藏者的严厉惩罚。
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柰公子何?’此句中,乳母的担忧与无奈之情跃然纸上,她虽然与公子一同逃亡,但内心深处仍对公子的安危感到忧虑。
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故臣此言,旨在劝说乳母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卖公子,但乳母坚守忠义,不为所动。
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乳母的坚决态度,体现了她对于公子的忠诚与保护,即使面对故臣的劝说,她也不愿透露公子的藏身之处。
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乳母的回应再次表明她的坚定立场,她宁愿自己承担风险,也不愿背叛公子。
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故臣的质问,试图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来说服乳母,但乳母依然不为所动。
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乳母的这一段话,充分体现了她的道德观念和忠诚精神,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做出违背正义的事情。
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此句描绘了乳母在逃亡过程中,为了保护公子而牺牲自己的英勇行为,她的忠义精神令人敬佩。
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此句说明了秦王对乳母忠诚死义的赞赏,同时也体现了乳母的道德品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礼,为孺子室于宫,择诸母及阿者,必求其宽仁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次为慈母,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以养全之。他人无事不得往。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此段话阐述了古代对于乳母角色的重视,以及乳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颂曰:秦既灭魏,购其子孙,公子乳母,与俱遁逃,守节执事,不为利违,遂死不顾,名号显遗。此颂词对乳母的忠诚与牺牲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的名字和事迹将被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