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珠崖二义-原文
二义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
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
及令死,当送丧。
法,内珠入于关者死。
继母弃其系臂珠。
其子男年九岁,好而取之,置之母镜奁中,皆莫之知。
遂奉丧归,至海关,关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于继母镜奁中,吏曰:‘嘻!此值法无可柰何,谁当坐者?’
初在左右顾,心恐母去置镜奁中,乃曰:‘初当坐之。’
吏曰:‘其状何如?’对曰:‘君不幸,夫人解系臂弃之。初心惜之,取而置夫人镜奁中,夫人不知也。’
继母闻之,遽疾行问初,初曰:‘夫人所弃珠,初复取之,置夫人奁中,初当坐之。’
母意亦以初为实,然怜之,乃因谓吏曰:‘愿且待,幸无劾儿,儿诚不知也。此珠妾之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而置奁中。迫奉丧,道远,与弱小俱,忽然忘之,妾当坐之。’
初固曰:‘实初取之。’
继母又曰:‘儿但让耳,实妾取之。’因涕泣不能自禁。
女亦曰:‘夫人哀初之孤,欲强活初耳,夫人实不知也。’
又因哭泣,泣下交颈,送葬者尽哭,哀动傍人,莫不为酸鼻挥涕。
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关候垂泣,终日不能忍决,乃曰:‘母子有义如此,吾宁坐之?不忍加文,且又相让,安知孰是?’
遂弃珠而遣之,既去,后乃知男独取之也。
君子谓二义慈孝。
论语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若继母与假女推让争死,哀感傍人,可谓直耳。
颂曰:珠崖夫人,甚有母恩,假继相让,维女亦贤,纳珠于关,各自伏愆,二义如此,为世所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珠崖二义-译文
这位女子有两个身份,她是珠崖令的后妻,同时也是前妻的女儿。女儿名叫初,当时十三岁。珠崖这个地方出产很多珍珠,继母把几颗大珍珠串起来系在女儿的手臂上。等到珠崖令去世,要送丧的时候,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关内的珍珠被带出关,那么携带者就会死。继母就把女儿手臂上的珍珠摘下来。她的儿子,当时九岁,很喜欢这些珍珠,就偷偷地拿走了,放在母亲的镜子箱子里,没有人发现。于是他们奉丧回乡,到了海关,海关的官员进行了搜查,在继母的镜子箱子里找到了十颗珍珠。官员说:‘哎呀!这些珍珠违反了法律,该怎么处理呢?该由谁来承担罪责呢?’初在旁边左顾右盼,心里害怕母亲的手臂上的珍珠被放在镜子箱子里,于是说:‘我应该承担罪责。’官员问:‘情况是怎样的?’初回答说:‘您不幸去世,夫人解下手臂上的珍珠扔掉了。我心疼这些珍珠,就取走它们放在夫人的镜子箱子里,夫人并不知道。’继母听到这些话后,急忙跑来问初,初说:‘夫人扔掉的珍珠,我又取了回来,放在夫人的镜子箱子里,我应该承担罪责。’母亲也认为初说的是真的,但出于同情,就对官员说:‘请稍等,希望不要追究孩子的罪责,孩子确实是不知道的。这些珍珠是我手臂上的,您不幸去世,我摘下来放在箱子里。因为急于奉丧,路途遥远,带着弱小的孩子,我忽然忘记了,我应该承担罪责。’初坚持说:‘确实是我拿的。’继母又说:‘孩子只是谦让,实际上是我拿的。’说着就泪流满面,无法自制。女儿也说:‘夫人同情初的孤苦,想强迫我活下去,夫人其实并不知道。’说着也哭泣起来,泪水湿透了脖子,送葬的人都哭了,悲伤感动了旁边的人,没有不为之心酸流泪。官员拿起笔准备记录罪责,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海关的负责人流泪不止,一整天都无法作出决定,最后说:‘母子之间有如此的情义,我怎么能让他们承担罪责呢?我不忍心给他们加上罪名,而且他们还在互相谦让,怎么知道谁是对的呢?’于是放弃了对他们的处罚,让他们离开了。他们离开后,后来才知道是男孩独自拿走了珍珠。
君子认为这对母子表现出了慈孝的美德。《论语》中说:‘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如果继母和这个假女儿为了争死而互相推让,感动了旁边的人,这也可以说是正直的表现。
赞颂说:珠崖夫人,非常孝顺母亲,继母和假女儿互相谦让,女儿也很有贤德。把珍珠带出关,各自承担了罪责,这样的母子情义,被世人传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珠崖二义-注解
二义:指珠崖令的两个妻子,后妻与前妻之女。
珠崖令:指珠崖地区的官员。
后妻:指珠崖令在妻子去世后的新妻子。
前妻之女:指珠崖令与前妻所生的女儿。
初:指前妻之女的名字。
珠崖: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海南岛。
大珠:指较大的珍珠。
系臂:指用绳子或带子将东西系在手臂上。
内珠:指进口的珍珠。
关:指海关。
法:指法律、规定。
死:指根据法律规定,携带进口珍珠的人会因此死亡。
男:指珠崖令与前妻所生的儿子。
镜奁:指古代女子用来放置化妆品和首饰的盒子。
左右顾:指四处张望。
心恐:指心中害怕。
遗:指遗留在某处。
关候士吏:指海关的官员。
劾:指弹劾、指控。
直:指正直、公正。
酸鼻挥涕:指鼻子酸楚,泪流满面。
义:指道义、情义。
慈孝:指慈爱和孝顺。
论语:指《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伏愆:指承认错误,接受惩罚。
颂:指赞颂、歌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珠崖二义-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关于母女二义的故事,通过细腻的叙述和人物对话,展现了古代中国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深刻内涵。
开篇即点明二义的身份背景,她是珠崖令的后妻,同时也是前妻的女儿。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继母的行为颇具象征意义,她将大珠系于女儿臂上,象征着对女儿的宠爱。然而,在珠崖令去世后,继母却弃珠于不顾,这一举动暗示了她对前夫的不忠和对女儿的冷漠。
九岁的儿子取珠的行为,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儿童的纯真和善良。他将珠子放入母亲的镜奁中,这一举动虽然被忽视,却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海关搜查的过程中,继母和女儿初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继母试图推卸责任,而女儿初则勇敢地承担了下来。这种对比凸显了母女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继母的哭泣和女儿的哭泣,以及送葬者的哀悼,共同营造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加深了读者对故事的理解,也使故事更具感染力。
关吏在处理案件时的犹豫和无奈,反映了古代官场的无奈和道德困境。他既不能忽视法律,又不能忍心让无辜之人受到惩罚。
最后,故事以珠子被弃和母子相让的结局收尾,既展现了母女之间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传承。
整段古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深厚底蕴,以及人们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