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原文

周主忠妾者,周大夫妻之媵妾也。

大夫号主父,自卫仕于周,二年且归。

其妻淫于邻人,恐主父觉,其淫者忧之,妻曰:‘无忧也,吾为毒酒,封以待之矣。’

三日,主父至,其妻曰:‘吾为子劳,封酒相待,使媵婢取酒而进之。’

媵婢心知其毒酒也,计念进之则杀主父,不义,言之又杀主母,不忠,犹与因阳僵覆酒,主父怒而笞之。

既已,妻恐媵婢言之,因以他过笞欲杀之,媵知将死,终不言。

主父弟闻其事,具以告主父,主父惊,乃免媵婢,而笞杀其妻。

使人阴问媵婢曰:‘汝知其事,何以不言,而反几死乎?’

媵婢曰:‘杀主以自生,又有辱主之名,吾死则死耳,岂言之哉!’

主父高其义,贵其意,将纳以为妻,媵婢辞曰:‘主辱而死而妾独生,是无礼也。代主之处,是逆礼也。无礼逆礼有一犹愈,今尽有之,难以生矣。’

欲自杀,主闻之,乃厚币而嫁之,四邻争娶之。

君子谓忠妾为仁厚。

夫名无细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彰。

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此之谓也。

颂曰:周主忠妾,慈惠有序,主妻淫僻,药酒毒主,使妾奉进,僵以除贼,忠全其主,终蒙其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译文

周主忠妾是周大夫妻的侍妾。周主的大夫被称为主父,他从卫国到周国任职,两年后就要回去了。他的妻子与邻人通奸,担心主父会发现,通奸的人担心她,妻子说:‘不用担心,我准备了一杯毒酒,封好等他回来。’三天后,主父回来了,妻子说:‘我为儿子操劳,准备了封好的酒等他,让侍妾去取酒给他喝。’侍妾心里知道那是毒酒,考虑了一下,如果给她喝就会杀死主父,这是不义的行为;如果告诉她,又会杀死主母,这是不忠的行为。于是她假装摔倒,打翻了酒,主父生气地打了她。之后,妻子担心侍妾会说出真相,于是找其他借口鞭打她,想要杀了她。侍妾知道即将死亡,但始终没有说出真相。主父的弟弟听说这件事,把情况告诉了主父,主父非常惊讶,于是免去了侍妾的刑罚,并鞭打至死他的妻子。派人暗中询问侍妾说:‘你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不说话,反而差点死掉呢?’侍妾说:‘杀死主父可以保全自己,但这样又有辱主人的名声,我宁愿死也不愿说出真相!’主父非常敬佩她的义举,珍视她的心意,打算娶她为妻,但侍妾拒绝说:‘主人受辱而死,而我却活着,这是不礼貌的。代替主人受死,这是违背礼节的行为。不礼貌和违背礼节,有一件事情是好的,但现在我两样都有,很难活下去。’她想要自杀,主父听说了,就用重金将她嫁了出去,四邻都争着要娶她。君子认为这个忠实的侍妾是仁厚的。因为名声无论多小都会被人听到,行为无论多隐蔽都会被人知道。《诗经》中说:‘没有不回应的话,没有不报答的德行。’这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注解

周主:指周朝的君主,这里可能是指周朝的一位诸侯。

忠妾:忠诚的妾室,指对主父(丈夫)忠诚的妾室。

主父:古代对丈夫的尊称,这里指周大夫妻的丈夫。

媵妾:古代的一种陪嫁女,通常地位较低。

大夫:古代的官职,位在卿之下,士之上。

卫仕:在卫国做官。

归:回家。

淫:通奸,与异性发生不正当关系。

毒酒:含有毒性的酒。

封:密封。

阳僵:一种姿势,指身体僵硬。

笞:用鞭子或竹板打。

免:赦免,免除。

币:财物,这里指聘礼。

仁厚:仁爱宽厚。

名:名声,名誉。

行:行为,品行。

彰:显著,明显。

诗:《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无言不酬,无德不报:出自《诗经》,意思是说没有不回报的言语,没有不报答的善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评注

周主忠妾的故事,是一则深刻反映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伦理与道德观念的寓言。首先,文中的‘周主忠妾’形象,体现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忠妾’不仅对自己的主子忠诚,更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主人的安全而甘愿承担风险,这种忠诚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推崇。

‘周大夫妻之媵妾也’一句,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的妾制现象。在古代中国,妾的地位虽然低于正室,但她们同样承担着家庭责任,甚至有时要承担起保护主母的责任。‘大夫号主父’表明了主父的社会地位,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

‘其妻淫于邻人’一句,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在故事中,主妻的淫乱行为不仅背叛了丈夫,也威胁到了整个家庭的和谐。这种背叛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极大的不道德。

‘吾为毒酒,封以待之矣’一句,展现了主妻的狡猾与狠毒。她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竟然准备毒酒杀害自己的丈夫。这种极端的行为,凸显了人性的复杂与不可预测。

‘媵婢心知其毒酒也’一句,表现了媵婢的机智与勇敢。她明知是毒酒,却为了保护主父而决定冒险进酒。这种牺牲精神,是对忠诚的最好诠释。

‘主父怒而笞之’一句,展现了主父的刚烈与果断。面对妻子的背叛,他选择了严惩,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家庭伦理中对忠诚与正义的坚持。

‘主父弟闻其事,具以告主父’一句,揭示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兄弟之间的告发,既是对主父忠诚的考验,也是对家庭和谐的挑战。

‘杀主以自生,又有辱主之名’一句,表现了媵婢的高尚品质。她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背叛主人的名誉,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高度赞扬。

‘诗云:“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此之谓也’一句,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诗中的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周主忠妾,慈惠有序’一句,是对忠妾行为的肯定。她的行为不仅保护了主父,也维护了家庭的和谐,这种慈惠有序的行为,符合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

‘主妻淫僻,药酒毒主’一句,是对主妻行为的批判。她的淫乱与狠毒,不仅破坏了家庭的和谐,也威胁到了主父的生命,这种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极大的不道德。

‘僵以除贼,忠全其主’一句,再次强调了忠妾的忠诚与勇敢。她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主父的安全,这种忠诚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终蒙其福’一句,是对忠妾结局的肯定。她的忠诚与牺牲,最终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种结局,既是对忠妾的肯定,也是对忠诚精神的最好诠释。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周主忠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63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