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京师节女-原文
京师节女者,长安大昌里人之妻也。
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仁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为中谲。
父呼其女告之,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
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
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上新沐,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户牖待之。’
还其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牖而卧。
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
仇人哀痛之,以为有义,遂释不杀其夫。
君子谓节女仁孝厚于恩义也。
夫重仁义轻死亡,行之高者也。
论语曰:‘君子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此之谓也。
颂曰:京师节女,夫雠劫父,要女间之,不敢不许,期处既成,乃易其所,杀身成仁,义冠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京师节女-译文
京师节女,是长安大昌里人的妻子。她的丈夫有个仇人,想要报复他,但是没有合适的办法。听说她的妻子仁慈孝顺,有正义感,于是绑架了她的父亲,逼迫他让女儿做间谍。父亲叫来女儿告诉她这件事,女儿想,如果不听父亲的话,就会被杀,这是不孝;如果听从,就会被杀,这是不义。不孝不义,即使活着也无法在世上立足。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承担这个责任,于是答应下来,说:‘明天早上,我在楼上刚洗完澡,面向东边躺下,就是那个信号。我请求打开门窗等待他们。’回到家后,她告诉了丈夫,让他去别的房间睡觉,自己则去楼上,面向东边打开门窗躺下。半夜,仇人果然来了,砍下头颅带走。第二天一看,竟然是妻子的头。仇人感到非常悲痛,认为她很有义气,于是放过了她的丈夫。君子认为这位节女仁慈孝顺,比恩义还要深厚。丈夫重视仁义而轻视死亡,这是很高尚的行为。论语中说:‘君子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而不愿意为了生存而损害仁。’这就是这个意思。
颂歌说:京师节女,丈夫的仇人绑架了她的父亲,逼迫她做间谍,她不敢不答应。约定的计划已经完成,但她改变了地点,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义,她的义举冠绝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京师节女-注解
京师:指古代的京城,即现在的首都。
节女:指有节操、有道德的女子。
长安:古代都城名,今陕西西安。
大昌里:长安城中的一个地名。
仁孝:仁爱和孝顺,指道德品质中的仁和孝。
义:正义、道义,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中谲:中计,指被敌人算计。
父呼其女告之:父亲叫女儿来告诉她。
计念:考虑、思考。
不孝:不孝顺,指不尊敬父母。
不义:不义,指不遵守道义。
虽生不可以行于世:即使活着也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以身当之:亲自承担。
旦日:第二天。
新沐:洗完澡。
东首卧:面向东边躺着。
开户牖:打开门窗。
仇家:仇人的家人。
断头持去:砍下头颅带走。
明而视之:天亮后看。
君子:有道德的人。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杀身以成仁:为了实现仁的道德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求生以害仁:为了生存而损害仁的道德。
颂:赞颂、歌颂。
夫雠:丈夫的仇人。
要女间之:要求女儿从中挑拨。
期处既成:约定的事情已经完成。
易其所:改变原来的计划。
义冠天下:道德高尚,为天下人所敬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节义传-京师节女-评注
京师节女者,长安大昌里人之妻也。
此句开篇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京师节女,她是长安大昌里人的妻子。‘节女’一词,既是对她品德的赞誉,也暗示了她的故事将围绕节义展开。
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仁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为中谲。
此句讲述了故事的核心冲突。节女的丈夫有仇人,但无法直接报仇,于是采取极端手段,劫持节女的父亲,逼迫节女参与中谲,即陷害他人。
父呼其女告之,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
节女面临的是一种道德困境,她必须在孝顺和节义之间做出选择。她深知不孝不义将导致社会不容,因此她必须做出牺牲。
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上新沐,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户牖待之。’
节女选择了牺牲自己,她答应仇人的要求,并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这体现了她的智慧和冷静。
还其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牖而卧。
节女回家后,她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并让他换一个地方睡觉,自己则按照计划在楼上等待。
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
这一句描绘了悲剧的高潮,仇人在夜半时分来到节女家中,残忍地割下了她的头。
仇人哀痛之,以为有义,遂释不杀其夫。
节女的牺牲感动了仇人,他认为节女有义,因此放过了她的丈夫。
君子谓节女仁孝厚于恩义也。
这句话是对节女品德的评价,认为她的仁孝和节义超越了常人。
夫重仁义轻死亡,行之高者也。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节女的行为是高尚的,她以生命为代价维护了仁义。
论语曰:‘君子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此之谓也。
这句话引用了《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进一步证明了节女的行为符合儒家思想。
颂曰:京师节女,夫雠劫父,要女间之,不敢不许,期处既成,乃易其所,杀身成仁,义冠天下。
这是一首颂诗,对节女的行为进行了高度赞扬,认为她的行为是仁义的典范,她的义举超越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