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鲁季敬姜-原文
鲁季敬姜者,莒女也。
号戴己。
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
博达知礼。
穆伯先死,敬姜守养。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
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
文伯自以为成人矣。
敬姜召而数之曰:
昔者武王罢朝,而結絲絕,左右顧無可使結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
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
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
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
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
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
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
子之不益,亦以明矣。
文伯乃谢罪。
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
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
敬姜曰:
子成人矣。
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
诗云: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此之谓也。
文伯相鲁。
敬姜谓之曰:
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
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
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故画可以为正。
物者,所以治芜与莫也,故物可以为都大夫。
持交而不失,出入不绝者,捆也。
捆可以为大行人也。
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
综可以为关内之师。
主多少之数者,均也。
均可以为内史。
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
轴可以为相。
舒而无穷者,摘也。
摘可以为三公。
文伯再拜受教。
文伯退朝,朝敬姜,敬姜方绩。
文伯曰:
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敬姜叹曰:
鲁其亡乎!使童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汝。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组织地德。
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使师尹维旅牧宣叙民事。
少采夕月,与太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令,昼考其国,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
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士朝而受业,昼而讲隶,夕而习复,夜而讨过,无憾,而后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自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则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否则有辟,古之制也。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辟!
吾冀汝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也曰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仲尼闻之曰:
弟子记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诗曰: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言妇人以织绩为公事者也。
休之非礼也。
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堵父为客,羞鳖焉小,堵父怒,相延食鳖,堵父辞曰:
将使鳖长而食之。
遂出。
敬姜闻之,怒曰:
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人何有,而使夫人怒!
遂逐文伯。
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君子谓敬姜为慎微。
诗曰: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乐。
言尊宾也。
文伯卒,敬姜戒其妾曰:
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
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
共祀先祀者,请毋瘠色,毋挥涕,毋陷膺,毋忧容,有降服,毋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
仲尼闻之曰:
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公父氏之妇知矣,欲明其子之令德。
诗曰:
君子有谷,贻厥孙子。
此之谓也。
敬姜之处丧也,朝哭穆伯,暮哭文伯。
仲尼闻之曰:
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
敬姜尝如季氏。
康子在朝,与之言,不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
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
肥也不得闻命,毋乃罪耶?
敬姜对曰:
子不闻耶?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内朝,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
上下同之。
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康子尝至敬姜,门而与之言,皆不踰阈。
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受,彻俎不燕,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饮则退。
仲尼谓敬姜别于男女之礼矣。
诗曰:
女也不爽。
此之谓也。
颂曰:
文伯之母,号曰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匡子过失,教以法理,仲尼贤焉,列为慈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鲁季敬姜-译文
鲁国的季敬姜,是莒国女子,名叫戴己。她是鲁国大夫公父穆伯的妻子,文伯的母亲,季康子的从祖叔母。她博学多才,通晓礼仪。穆伯先去世了,敬姜负责照顾家务。文伯外出学习回来,敬姜用眼睛斜视着他。看到他的朋友上堂,他从后面的台阶走下来,递剑并整理鞋子,就像对待父亲和兄长一样。文伯自以为已经成人了。敬姜召见他并责备说:“以前周武王退朝时,丝线断了,左右无人能帮忙系上,他就自己弯腰系好,因此能够成就王道。齐桓公有三个人做朋友,有五个谏臣,每天能提出三十个错误,因此能够成就霸业。周公一次吃饭三次吐出食物,一次沐浴三次握住头发,所携带的礼物在穷巷陋巷中分给七十多人,因此能够保存周室。那两位圣人和一位贤人,都是称霸一方的君主,却如此谦卑。他们交往的朋友,都是超过自己的人。因此他们不断进步却自己没有察觉。现在你年纪轻轻地位又低,交往的人都是为你服务的。你没有进步,也是很明显的。”文伯于是认错。于是他选择了严师和贤友来交往。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年纪大的人,文伯整理衣襟,展开卷子,亲自给他们馈赠。敬姜说:“你现在已经成人了。”君子认为敬姜的教育方法非常到位。诗经中说:“众多贤士,文王因此安宁。”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文伯担任鲁国的相。敬姜对他说:“我告诉你,治理国家的关键,都在经典里。绳索是用来纠正弯曲的,所以不能不坚固,因此绳索可以成为将领。画是用来平衡不平等、不服气的人,因此画可以成为正义。物品是用来治理荒废和混乱的,因此物品可以成为都城的大夫。保持交往而不失分寸,出入不断的人,是捆。捆可以成为大行人。推过去拉过来的人,是综。综可以成为关内之师。掌握多少的数目的人,是均。均可以成为内史。承担重任,行走远路,正直而坚定的人,是轴。轴可以成为相。舒展而无穷的人,是摘。摘可以成为三公。”文伯再次拜谢接受教诲。文伯退朝后,去见敬姜,敬姜正在织布。文伯说:“以我们家的情况,主人还在织布,我担心季孙的怒火,他们会认为我不能照顾好主人吗!”敬姜叹息说:“鲁国要灭亡了吗!让小孩子担任官职却没听过这些!坐下,我告诉你。以前圣王对待百姓,选择贫瘠的土地居住,使百姓勤劳并使用他们,因此能够长久统治天下。百姓勤劳就会思考,思考就会产生善良之心,安逸就会放纵,放纵就会忘记善良,忘记善良就会产生邪恶之心。肥沃土地的百姓不中用,是因为放纵。贫瘠土地的百姓向善,是因为勤劳。因此天子在清晨采集朝露,与三公九卿一起培养地德。中午检查政治,与百官处理政事,让师长和官员巡视牧民,宣扬民事。傍晚采集月光,与太史和司载一起纠正天刑。日落时监督九御,让他们清洁地供奉祭祀的谷物,然后才能安心。诸侯朝见天子,修习天子的政令,白天检查自己的国家,傍晚检查自己的刑法,夜晚监督百工,让他们不要放纵,然后才能安心。卿大夫朝见检查自己的职责,白天讲解自己的政务,傍晚安排自己的事业,夜晚处理家务,然后才能安心。士人朝见接受任务,白天讲解职责,傍晚复习,夜晚检查自己的过错,没有遗憾,然后才能安心。从庶人以下,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没有人敢懈怠。王后亲自织布,公侯的夫人加上头巾,卿的妻子制作大带,命妇制作祭祀服装,士的妻子制作朝服,从庶士以下都穿着丈夫的衣服。社祭时分配任务,烝祭时献上功绩,男女都要展示自己的成绩,否则有罪,这是古代的制度。君子用心灵劳作,小人用体力劳作,这是先王的教诲。从上到下,谁敢放纵心灵放弃体力。现在我很孤单,你又在低位,日夜处理事务,还担心忘记先人的事业,更不用说懒惰了,那还有什么罪过!我希望你日夜努力,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事业,你现在却说自己不自在。这样承担君主的官职,我担心穆伯的后代会断绝。”孔子听到这些后说:“学生们记住,季氏的妻子不放纵。”诗经中说:“妇人没有公事,休息织布。”意思是妇人的织布是公事。休息不是礼节。文伯在南宫敬叔家喝酒,以露堵父为客人,给堵父的鳖太小,堵父生气,邀请他一起吃鳖,堵父推辞说:“我会让鳖长大再吃。”于是离开了。敬姜听到后,生气地说:“我听先父说:‘祭祀时喂养尸体,宴请时招待贵宾。’鳖对人类有什么,却让夫人生气!”于是驱逐了文伯。五天后,鲁国的大夫们请求恢复文伯的职位。君子认为敬姜谨慎细致。诗经中说:“我有美酒,嘉宾来宴乐。”意思是尊重宾客。文伯去世后,敬姜告诫自己的妾室说:“我听说,‘喜欢内室,女子会因此死亡;喜欢外事,男子会因此死亡。’现在我的儿子早逝,我不想他因为喜欢内室而闻名,让几个妾室受辱。共同祭祀祖先的人,请不要憔悴,不要流泪,不要悲伤,不要忧愁,穿上丧服,不要加厚,按照礼节安静,这样就能彰显我儿子的美德。”孔子听到后说:“女子比男人更了解男人,男人比女人更了解女人,公父家的妻子很了解,她想要彰显她儿子的美德。”诗经中说:“君子有谷,传给子孙。”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敬姜在处理丧事时,早上哭穆伯,晚上哭文伯。孔子听到后说:“季氏的妻子可以说是懂礼了,她爱而不偏私,上下有序。”敬姜曾经去季家。康子在朝中,与她说话,她不回应,跟随她到卧室门口,也不回应就进去了。康子在朝中辞行,然后进去见她,说:“我得不到命令,难道有罪吗?”敬姜回答说:“你没听过吗?天子及诸侯在内朝处理民事,从卿大夫以下在外朝处理官职,在家处理家务,卧室之内,是妇人处理自己的职责。上下都是这样。外朝你将处理君主的官职,内朝你将处理季氏的家政,这些都不是我敢说的。康子曾经来到我家门口与我说话,我都没有越过门槛。祭祀悼子时,康子参加了,我不接受酒,不享用祭品,不参加宴席,不准备祭祀用品不进行祭祀,不喝完酒就离开。孔子认为敬姜遵守了男女之礼。”诗经中说:“女子不偏离。”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鲁季敬姜-注解
莒女:指鲁季敬姜的出生地莒国,莒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号戴己:号是古代的一种称呼方式,戴己是敬姜的别名。
鲁大夫公父穆伯:鲁国的大夫,公父是姓氏,穆伯是字。
文伯:敬姜的儿子,鲁国的文伯。
季康子:鲁国的季氏家族成员,季康子是字。
从祖叔母:敬姜是季康子的从祖父的妻子。
博达知礼:博学多才,通晓礼仪。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結絲絕:结丝断绝,比喻事情中断。
桓公: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
伯业:霸主的业绩。
周公: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贽:古代见面时携带的礼物。
穷闾隘巷:贫民居住的地方。
黄耄倪齿:年老的牙齿,比喻老年人。
引衽攘卷:整理衣襟,翻卷书卷,表示尊敬。
歜:古代一种用黍米和酒酿制成的食品。
经:经典,指古代的书籍。
幅:布幅,比喻法则。
画:画线,比喻规则。
物:管理,比喻治理。
捆:纽带,比喻联系。
综:整理,比喻组织。
均:平均,比喻平衡。
轴:车轴,比喻支撑。
摘:摘取,比喻选拔。
三公:古代的三个高级官职,指宰相、御史大夫、太常寺卿。
朝服: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礼服。
社:土地神庙,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烝:古代祭祀的一种形式。
少采夕月:选择晚上进行月祭。
太史司载:太史,古代官职,负责记载历史;司载,负责记载天象。
九御:古代宫廷中的九位女官。
禘郊之粢盛:禘祭,古代的一种祭祀;郊,郊外;粢盛,祭品。
玄紞:古代的一种丝织品。
纮綖:古代妇女的头饰。
大带:古代官员的腰带。
命妇:受命为官的妇女。
朝哭:在早上哭泣。
暮哭:在晚上哭泣。
寝门:卧室的门。
阈:门槛,指室内。
酢:古代的一种酒,用于敬酒。
俎:古代祭祀时放置祭品的托盘。
绎: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
慈母:慈爱的母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鲁季敬姜-评注
鲁季敬姜,莒女也,号戴己,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此段开篇即点明敬姜的身份,表明其出自莒国,号戴己,是鲁国公父穆伯的妻子,文伯的母亲,季康子的从祖叔母。从身份上可以看出,敬姜是一位尊贵而备受尊敬的女性。
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养。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之。见其友上堂,从后阶降而却行,奉剑而正履,若事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矣。此段描写敬姜的博学多才和礼仪之周,穆伯先去世后,敬姜守丧尽孝,文伯出学归来,敬姜从旁观察,见到文伯与友人的行为,认为他已经有成人之态,体现了敬姜对儿子的关爱与期待。
敬姜召而数之曰:‘昔者武王罢朝,而结絲绝,左右顾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周公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所执贽而见于穷闾隘巷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亦以明矣。’此段中,敬姜以武王、桓公、周公三位圣贤为例,教导文伯要谦虚好学,不断进取,不要因为年轻而自满,也不要因为地位低微而放弃努力。
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文伯引衽攘卷而亲馈之。敬姜曰:‘子成人矣。’此段写文伯听从母亲的教诲,改正自己的错误,选择严师贤友,并亲自侍奉他们,敬姜看到文伯的改变,认为他已经成人。
君子谓敬姜备于教化。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文伯相鲁。敬姜谓之曰:‘吾语汝,治国之要,尽在经矣。’此段赞扬敬姜的教育成就,认为她具备了教化的能力,并以《诗经》中的诗句来赞美她的德行。
夫幅者,所以正曲枉也,不可不强,故幅可以为将。画者,所以均不均、服不服也,故画可以为正。物者,所以治芜与莫也,故物可以为都大夫。持交而不失,出入不绝者,捆也。捆可以为大行人也。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内之师。主多少之数者,均也。均可以为内史。服重任,行远道,正直而固者,轴也。轴可以为相。舒而无穷者,摘也。摘可以为三公。此段中,敬姜用各种比喻来教育文伯治国之道,强调各个职位的重要性。
文伯退朝,朝敬姜,敬姜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敬姜叹曰:‘鲁其亡乎!使童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汝。’此段写文伯回家后向敬姜汇报,敬姜用担忧的语气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并教导文伯要尽职尽责。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自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则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烝而献功,男女效绩,否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辟!吾冀汝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也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此段中,敬姜再次强调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关系的规范,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堵父为客,羞鳖焉小,堵父怒,相延食鳖,堵父辞曰:‘将使鳖长而食之。’遂出。敬姜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人何有,而使夫人怒!’遂逐文伯。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君子谓敬姜为慎微。诗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乐。’言尊宾也。此段写文伯因小事而失礼,敬姜因此将他逐出家门,并表达了对礼仪的重视。
文伯卒,敬姜戒其妾曰:‘吾闻之,‘好内,女死之;好外,士死之。’今吾子夭死,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之辱。共祀先祀者,请毋瘠色,毋挥涕,毋陷膺,毋忧容,有降服,毋加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仲尼闻之曰:‘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公父氏之妇知矣,欲明其子之令德。’诗曰:‘君子有谷,贻厥孙子。’此之谓也。敬姜之处丧也,朝哭穆伯,暮哭文伯。仲尼闻之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此段写文伯去世后,敬姜教导妾室要遵循礼仪,并表达了对儿子的怀念之情。
敬姜尝如季氏。康子在朝,与之言,不应,从之,及寝门,不应而入。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毋乃罪耶?’敬姜对曰:‘子不闻耶?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内朝,自卿大夫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职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此段写敬姜在与康子交流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受外界干扰,体现了她的坚定和独立。
仲尼谓敬姜别于男女之礼矣。诗曰:‘女也不爽。’此之谓也。颂曰:‘文伯之母,号曰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匡子过失,教以法理,仲尼贤焉,列为慈母。’此段总结全文,赞扬敬姜的德行和教子有方,并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进一步赞美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