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楚子发母-原文
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
对曰:‘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
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
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句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踰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君子谓子发母能以教诲。
诗云:‘教诲尔子,式谷似之。’此之谓也。
颂曰:子发之母,刺子骄泰,将军稻粱,士卒菽粒,责以无礼,不得人力,君子嘉焉,编于母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楚子发母-译文
楚国的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攻打秦国时断绝了粮食,派人向国王请示,于是回来向他的母亲请教。
母亲问使者说:‘士兵们是否平安?’使者回答说:‘士兵们只能分吃豆粒。’
母亲又问:‘将军您是否平安?’使者回答说:‘将军您早晚都能吃到肉和米饭。’
子发打败了秦国后回来,他的母亲却关上门不让他进去。
她派人去数落他说:‘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攻打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美酒一壶,国王让人倒进江的上游,让士兵们在下游喝,虽然味道不比美酒差,但士兵们的战斗力提高了五倍。
还有一次,有人献上一袋干粮,国王又分给了士兵们,士兵们分着吃,虽然味道不比饭差,但战斗力提高了十倍。
现在你作为将军,士兵们只能分吃豆粒,而你却早晚都能吃到肉和米饭,这是为什么?诗不是说过‘喜欢音乐但不沉迷,好士人要和气’吗?这是说不能失去和谐。
把人逼到绝境,自己却在上面享乐,即使能取得胜利,也不是正确的做法。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家门。’
子发于是向他的母亲道歉,然后才被允许进去。
君子认为子发的母亲能够用教诲来教育他。
诗中说:‘教导你的孩子,让他们像你一样。’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颂歌说:子发的母亲,批评子发骄傲自大,将军吃的是稻米和肉,士兵们只能吃豆粒,她责备他没有礼貌,没有得到士兵们的支持,君子赞美她,将她列入母德的行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楚子发母-注解
子发:子发,楚国的将领,此句指子发作为楚将的身份。
攻秦绝粮:攻秦,指子发率军攻打秦国;绝粮,指军队粮食断绝。
请于王:向国王请示,寻求国王的援助。
归问其母:回到家中询问自己的母亲。
使者:使者,指派去的人,这里指子发派去请示的使者。
士卒:士卒,指军队中的普通士兵。
菽粒:菽粒,指豆类食物的颗粒,这里指士兵们只能分食豆粒充饥。
刍豢:刍豢,指喂养牲畜的草料和饲料,这里指将军的食物。
黍粱:黍粱,指黍米和小米,是古代粮食中的两种。
破秦而归:破秦,指打败秦国;归,指胜利返回。
闭门而不内:闭门,指关闭家门;不内,不让他进入。
数之:数,责备;之,指子发。
越王句践之伐吴:越王句践,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君主句践;伐吴,指攻打吴国。
醇酒:醇酒,指味道醇厚的酒。
注江之上流:注,倒入;江,指江河;上流,上游。
糗糒:糗糒,指干粮,一种古代的军粮。
诗: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出自《诗经》,意为喜好音乐而不荒废,良士应该安详自得。
入于死地:指进入危险或生死存亡的境地。
康乐:康乐,指安闲快乐。
术:术,指方法或手段。
人力:人力,指士兵们的战斗力。
君子: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教诲:教诲,指教导和训诫。
谷似之:谷,指子发;似之,像他一样。
颂:颂,指赞颂的诗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楚子发母-评注
楚将子发之母也。此句开篇点明主题,指出楚将子发的母亲,为全文的展开奠定了人物基础。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此句描述子发在攻秦过程中粮食断绝,向王请示,并归家询问母亲的情况,体现了子发对母亲的孝顺和对士兵的关心。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母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通过母子间的问答,展现了母亲对士兵和将军生活状况的关心,同时也揭示了子发在战争中的不同待遇。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句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踰嗌,而战自十也。’此段通过越王句践的故事,对比子发在战争中的行为,强调将领应与士兵同甘共苦,共同面对困难。
今子为将,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母亲以此诗告诫子发,强调将领应与士兵同甘共苦,否则将失去士兵的信任和支持。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君子谓子发母能以教诲。诗云:‘教诲尔子,式谷似之。’此之谓也。”子发听从母亲的教诲,表示悔过,并得到了母亲的谅解。君子称赞子发母亲的教育方式,引用诗句强调教诲的重要性。
颂曰:子发之母,刺子骄泰,将军稻粱,士卒菽粒,责以无礼,不得人力,君子嘉焉,编于母德。”此段是对子发母亲的颂扬,指出她以严明的教诲纠正了子发的错误,体现了母德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