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原文
三母者,大姜、大任、大姒。
大姜者,王季之母,有台氏之女。
大王娶以为妃。
生大伯、仲雍、王季。
贞顺率导,靡有过失。
大王谋事迁徙,必与。
大姜。
君子谓大姜广于德教。
大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
王季娶为妃。
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
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溲于豕牢,而生文王。
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
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
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
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
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
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后有莘姒氏之女。
仁而明道。
文王嘉之,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
大姒号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
大姒生十男: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周公旦、次管叔鲜、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霍叔武、次成叔处、次康叔封、次聃季载。
大姒教诲十子,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
及其长,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君子谓大姒仁明而有德。
诗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又曰:‘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此之谓也。
颂曰: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
大姒最贤,号曰文母。
三姑之德,亦甚大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译文
三位母亲是:大姜、大任、大姒。大姜是王季的母亲,是台氏的女儿。大王娶她为妃子。她生了三个儿子:大伯、仲雍、王季。她贞淑、顺从、有道德,没有过失。大王谋划事情,迁移居住,她总是参与。君子认为大姜的德行非常广泛。大任是文王的母亲,是挚任氏的次女。王季娶她为妃子。大任性格端正、诚实、庄重,只注重德行的培养。当她怀孕时,她不看不喜欢的颜色,不听淫荡的声音,不说不敬的话,能够用胎教来教育孩子。她在猪圈里方便,却生下了文王。文王出生时就聪明圣明,大任教导他,使他能够从一认识百,最终成为了周朝的宗室。君子认为大任能够进行胎教。
古代妇女怀孕时,睡觉不侧身,坐着不靠边,站着不跛脚,不吃不正味的食物,不食切割不整齐的食物,不坐在不正的席子上,不看不正的颜色,不听淫荡的声音。晚上让盲人背诵诗歌,讲述正事。这样,生下的孩子外表端正,才能和品德必定超过常人。因此,怀孕的时候,必须谨慎所接触的事物。接触好的事物就会变得好,接触坏的事物就会变得坏。人出生后模仿万物,都是因为母亲接触了这些事物,所以形态和声音都模仿了它们。文王的母亲可以说是懂得模仿教化的。
大姒是武王的母亲,是禹的后代有莘姒氏的女儿。她仁慈且明理。文王很欣赏她,亲自到渭水边去迎接她,建造船只作为桥梁。等到她进入国境,大姒思念大姜和大任,日夜勤劳,以遵守妇道。大姒被称为文母,文王治理国家的外事,文母治理家中的内事。大姒生了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次子周公旦、次子管叔鲜、次子蔡叔度、次子曹叔振铎、次子霍叔武、次子成叔处、次子康叔封、次子聃季载。大姒教育这十个儿子,从他们年幼到长大,从未见过邪僻的事情。等到他们长大,文王继续教导他们,最终成就了武王和周公的德行。君子认为大姒仁慈、明智且有德行。
《诗经》中说:‘大国有个女儿,是天的妹妹,文王定下了吉祥,亲自到渭水边迎接,建造船只作为桥梁,不显示她的光辉。’又说:‘大姒继承了美好的名声,生了这么多儿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颂歌说:周室的三位母亲,大姜、大任、大姒,文王和武王的兴起,都是因为她们。大姒最贤良,被称为文母。三位母亲的德行,也非常伟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注解
三母:指周朝初年的三位母亲,即大姜、大任、大姒,她们对周朝的建立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大姜:周文王的母亲,王季的妻子,周朝的重要女性人物,以德行著称。
王季:周文王的父亲,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的父亲。
大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的曾祖父,周朝的先祖。
妃:古代帝王的妾室,地位低于皇后。
大伯:大姜所生的长子,周文王的兄弟。
仲雍:大姜所生的次子,周文王的兄弟。
贞顺:指忠诚、顺从。
率导:引导、教导。
迁徙:迁移、变动。
大任:周文王的母亲,挚任氏的女儿,以德行著称。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杰出君主,周武王的父亲。
端一诚庄:端正、专一、诚实、庄重。
胎教:指孕妇在孕期中通过自身的行为、言语、思想等方面对胎儿进行教育。
溲于豕牢:在猪圈旁小便,古代认为这是对孕妇的一种禁忌。
周宗:周朝的宗族。
妊子:怀孕的妇女。
寝不侧:睡觉时不侧卧。
坐不边:坐着时不靠边。
立不跸:站立时不跛行。
邪味:不正常或不健康的食物。
割不正不食:切割不整齐的食物不吃。
席不正不坐:席子不摆正不坐。
邪色:不正常的颜色,如邪僻、淫荡等。
淫声:不健康或不正当的声音。
瞽:盲人,这里指盲人乐师。
诗: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多用于歌颂、赞美。
正事:正当的事情。
形容:外貌、形态。
才德:才能和品德。
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受到好的影响就会变好,受到坏的影响就会变坏。
肖万物:像万物一样。
母感于物:母亲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
形音肖之:形态和声音都相似。
文母:对大姒的尊称,意为文德之母。
治外:管理国家大事。
治内:管理家务。
大姒:周武王的母亲,以仁爱、明理、有德著称。
造舟为梁:建造船只作为桥梁。
妇道:女性的道德规范。
长伯邑考:大姒的长子。
武王发:周武王,周朝的杰出君主。
周公旦: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周朝的重要政治家。
管叔鲜:周公的弟弟。
蔡叔度:周公的弟弟。
曹叔振铎:周公的弟弟。
霍叔武:周公的弟弟。
成叔处:周公的弟弟。
康叔封:周公的弟弟。
聃季载:周公的弟弟。
教诲:教导、教育。
邪僻:不正当、邪恶。
嗣徽音:继承美德。
百斯男:众多儿子。
颂: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用于歌颂、赞美。
周室:周朝的宫室、国家。
盖由斯起:从这里开始,或由此兴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评注
三母者,大姜、大任、大姒。此句开篇即点明了三位女性的身份,大姜、大任、大姒均为周朝的贤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姜者,王季之母,有台氏之女。大王娶以为妃。生大伯、仲雍、王季。贞顺率导,靡有过失。大王谋事迁徙,必与。大姜。君子谓大姜广于德教。此段描述了大姜的贤德,她以贞顺率导,辅佐大王,对家族的兴旺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此段赞美了大任的胎教之术,她以德行教化,使文王成为一代明君。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此段强调了孕妇在妊娠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胎教的重要性。
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后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大姒号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大姒生十男:长伯邑考、次武王发、次周公旦、次管叔鲜、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霍叔武、次成叔处、次康叔封、次聃季载。大姒教诲十子,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及其长,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君子谓大姒仁明而有德。此段描绘了大姒的仁德与教诲,她以仁明之心教育十子,使他们都成为一代贤臣。
诗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又曰:“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此之谓也。此段引用了古代诗歌,进一步赞美了大姒的贤德与家族的繁荣。
颂曰: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此段以颂词的形式,总结了对三位贤母的赞美,强调了她们对周朝兴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