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卫姑定姜-原文
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
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
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
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
送去归泣而望之。
又作诗曰:‘先君之思,以畜寡人。’
君子谓定姜为慈姑过而之厚。
定公恶孙林父,孙林父奔晋。
晋侯使郄犨为请还,定公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而弗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夫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
定公遂复之。
君子谓定姜能远患难。
诗曰:‘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
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为君,是为献公。
献公居丧而慢。
定姜既哭而息,见献公之不哀也,不内食饮,叹曰:‘是将败卫国,必先害善人,天祸卫国也!夫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
大夫闻之皆惧。
孙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卫。
鱄者,献公弟子鲜也。
贤,而定姜欲立之而不得。
后献公暴虐,慢侮定姜。
卒见逐走,出亡至境,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于庙。
定姜曰:‘不可。若令无神,不可诬。有罪,若何告无罪也。且公之行,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卫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
其后赖鱄力,献公复得反国。
君子谓定姜能以辞教。
诗云:‘我言惟服。’此之谓也。
郑皇耳率师侵卫,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曰:‘兆如山林,有夫出征而丧其雄。’
定姜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
卫人追之,获皇耳于犬丘。
君子谓定姜达于事情。
诗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此之谓也。
颂曰:卫姑定姜,送妇作诗,恩爱慈惠,泣而望之。
数谏献公,得其罪尤。
聪明远识,丽于文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卫姑定姜-译文
卫国的定姜夫人,是卫定公的妻子,也是公子的母亲。公子结婚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妻子没有孩子,服完三年的丧期后,定姜将儿媳送回,亲自送到野外。她们之间充满了恩爱和哀思,定姜悲伤得痛哭流涕,站在那里望着儿媳离去,泪流满面。于是她赋诗一首说:‘燕子飞翔,翅膀摇曳,这孩子出嫁,你远送到野外,遥望不及,泪水如雨。’送走儿媳后,她边哭边望着儿媳离去。她又作诗说:‘对先君的思念,是为了养活我这个寡妇。’君子认为定姜对儿媳的慈爱超过了常规。
定公不喜欢孙林父,孙林父逃到了晋国。晋侯派郄犨来请求定公让他回来,定公想拒绝,定姜说:‘不可以,这是先君宗室的重要后裔。大国都来请求,如果我们不答应,国家将要灭亡。虽然我们不喜欢他,但总比国家灭亡要好!您就忍一忍吧。安抚百姓并且宽恕宗室重要人物,不是很好吗!’定公于是同意了孙林父回来。
君子认为定姜能够预见并避免灾祸。诗中说:‘她的仪态不偏不倚,正是四国的楷模。’这就是说的定姜。
定公去世后,立敬姒的儿子衎为君,这就是献公。献公在服丧期间态度懒散。定姜哭完休息时,看到献公不悲伤,就不让他在宫内进食饮水,叹息说:‘这将导致卫国败亡,必定先害善良的人,这是天降祸于卫国啊!我没能得到鱄,让他来主持国家。’大夫们听到这话都感到害怕。孙文子从那以后不敢在卫国放下重要的家产。鱄是献公的儿子鲜,他贤能,但定姜想立他为继承人却未能如愿。后来献公暴虐无道,侮辱定姜。最终被驱逐出逃,逃到边境,让祝宗宣布他流亡,并在庙中宣告自己无罪。定姜说:‘不可以。如果让神灵不存在,那是不可以欺骗的。如果有罪,怎么可以宣告无罪呢?而且公的行为,舍弃大臣而与小臣密谋,这是第一罪。先君有卫国的卿作为师傅和保护人,他却轻视他们,这是第二罪。我以女仆的身份侍奉先君,他却对我暴虐无道,这是第三罪。只宣布流亡就可以了,不必宣布无罪。’后来依靠鱄的力量,献公得以返回国家。君子认为定姜能够用言语来教育。
诗中说:‘我说的是服侍。’这就是说的定姜。
郑国的皇耳率领军队侵犯卫国,孙文子占卜是否追击,献上的卦象是定姜看到的:‘卦象如山林,有男子出征而失去英勇。’定姜说:‘出征者失去英勇,是对抗外敌的利器。大夫们考虑一下吧。’卫国人追击,在犬丘俘获了皇耳。君子认为定姜对事情看得透彻。
诗中说:‘左边的左边,君子应该如此。’这就是说的定姜。
颂歌说:卫国的定姜夫人,送儿媳时作诗,充满恩爱和慈惠,边哭边望着儿媳离去。多次劝谏献公,指出他的大罪。她聪明且有远见,文笔优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卫姑定姜-注解
卫姑定姜:卫姑定姜指的是卫国的定姜夫人,她是卫定公的夫人,也是公子的母亲。
公子:公子指的是卫定公的儿子。
三年之丧:三年之丧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丧葬习俗,指亲人去世后,亲属要守丧三年,以示哀悼。
归其妇:归其妇是指定姜夫人将她的儿媳送回娘家。
野:野指的是郊外,这里指儿媳回娘家的路上。
恩爱:恩爱指的是夫妻或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哀思:哀思指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悲伤。
感恸:感恸指的是非常悲伤,几乎不能承受。
赋诗:赋诗是指创作诗歌。
燕燕于飞:燕燕于飞是一句古诗,比喻夫妻分离。
差池其羽:差池其羽是指燕子的羽毛不整齐。
之子于归:之子于归是指女儿出嫁。
远送于野:远送于野是指送女儿出嫁到很远的地方。
瞻望不及:瞻望不及是指望眼欲穿,但仍无法看到。
先君:先君指的是已故的君主。
宗卿:宗卿是指家族中的贵族。
嗣:嗣是指后代,继承者。
大国:大国指的是晋国,这里指强国。
恶:恶是指讨厌,不喜欢。
孙林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官员。
奔晋:奔晋是指孙林父逃亡到晋国。
郄犨:郄犨是晋国的一位官员。
请还:请还是指请求允许孙林父返回卫国。
忍:忍是指忍受,忍耐。
宥:宥是指宽恕,原谅。
安民:安民是指使人民安居乐业。
献公:献公是卫国的君主。
居丧而慢:居丧而慢是指君主在服丧期间态度懒散。
不内食饮:不内食饮是指不进食物和饮料。
获皇耳于犬丘:获皇耳于犬丘是指卫国人追击郑皇耳并在犬丘捕获了他。
祝宗:祝宗是指负责祭祀和祈祷的官员。
主社稷:主社稷是指主持国家的祭祀,代表国家的尊严。
巾栉:巾栉是指梳理头发和梳子,这里比喻侍奉君主。
暴妾:暴妾是指对妾室进行虐待。
辞教:辞教是指用言语进行教导。
郑皇耳:郑皇耳是郑国的一位将领。
犬丘:犬丘是一个地名。
丽于文辞:丽于文辞是指文辞华丽,有文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母仪传-卫姑定姜-评注
卫姑定姜,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卫姑定姜的身份和地位,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此段描绘了定姜对亡夫的深情厚意,以及送别时的悲痛之情,体现了古人对爱情和亲情的尊重。
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送去归泣而望之。又作诗曰:“先君之思,以畜寡人。”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定姜对亡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先祖的敬仰。
君子谓定姜为慈姑过而之厚。定公恶孙林父,孙林父奔晋。晋侯使郄犨为请还,定公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而弗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夫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定公遂复之。此段展现了定姜的智慧和仁慈,她以国家利益为重,劝阻定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国家大计。
君子谓定姜能远患难。诗曰:“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为君,是为献公。献公居丧而慢。定姜既哭而息,见献公之不哀也,不内食饮,叹曰:“是将败卫国,必先害善人,天祸卫国也!夫吾不获鱄也使主社稷。”大夫闻之皆惧。孙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卫。此段反映了定姜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献公不孝行为的指责,同时也展现了她的政治远见。
鱄者,献公弟子鲜也。贤,而定姜欲立之而不得。后献公暴虐,慢侮定姜。卒见逐走,出亡至境,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于庙。定姜曰:“不可。若令无神,不可诬。有罪,若何告无罪也。且公之行,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卫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此段描述了定姜在献公暴虐时的坚定立场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她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其后赖鱄力,献公复得反国。君子谓定姜能以辞教。诗云:“我言惟服。”此之谓也。郑皇耳率师侵卫,孙文子卜追之,献兆于定姜曰:“兆如山林,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定姜曰:“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卫人追之,获皇耳于犬丘。君子谓定姜达于事情。诗云:“左之左之,君子宜之。”此两段讲述了定姜在关键时刻的智慧和决断,以及她对国家利益的忠诚。
颂曰:卫姑定姜,送妇作诗,恩爱慈惠,泣而望之。数谏献公,得其罪尤。聪明远识,丽于文辞。此段是对定姜一生的总结,赞扬了她的人品和才智,以及她在文辞上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