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桓文姜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桓文姜-原文

文姜者,齐侯之女,鲁桓公之夫人也。

内乱其兄齐襄公。

桓公将伐郑纳厉公,既行,与夫人俱将如齐也,

申繻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

且礼妇人无大故则不归。

桓公不听,遂与如齐。

文姜与襄公通,桓公怒,禁之不止。

文姜以告襄公,襄公享桓公酒,醉之,使公子彭生抱而乘之,因拉其胁而杀之,遂死于车。

鲁人求彭生以除耻,齐人杀彭生。

诗曰:‘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此之谓也。

颂曰:文姜淫乱,配鲁桓公,与俱归齐,

齐襄淫通,俾厥彭生,摧干拉胸,

维女为乱,卒成祸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桓文姜-译文

文姜是齐侯的女儿,也是鲁桓公的妻子。她在家里发生了乱伦,与她的哥哥齐襄公有染。鲁桓公打算出兵攻打郑国,迎接鲁国的流亡君主厉公回国,出发之后,他和夫人一同准备前往齐国。申繻说:‘不可以。女子有丈夫,男子有妻子,不应该互相侵犯,这是礼的规定,违背了这些规定必然会导致失败。而且按照礼节,妇人没有重大原因是不应该回家的。’鲁桓公没有听从,还是和夫人一起去了齐国。

文姜和齐襄公有染,鲁桓公非常愤怒,但阻止不了。文姜把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设宴款待鲁桓公,灌醉了他,然后让公子彭生抱住鲁桓公并让他坐在车上,趁机拉扯他的肋骨将他杀害,鲁桓公就这样在车上死了。鲁国人要求处死彭生以洗刷耻辱,齐国人就杀了彭生。

《诗经》中说:‘混乱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从妇人那里开始的。’说的就是这件事。

颂歌说:文姜行为淫乱,却嫁给了鲁桓公,和他一起回到齐国,齐襄公也淫乱通奸,让彭生把鲁桓公抱上车,撕裂他的胸膛,正是女子造成了混乱,最终导致了这场灾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桓文姜-注解

文姜:文姜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也是鲁桓公的妻子。在古代,女子以姓氏和谥号合称,文姜即以谥号命名。

齐侯:齐侯是指齐国的国君,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通常被称为齐侯。

鲁桓公:鲁桓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文姜是他的妻子。

内乱:内乱在这里指的是家族内部的混乱或纷争,特指文姜与其兄齐襄公的不正当关系。

齐襄公:齐襄公是齐国的君主,文姜的哥哥,与文姜有不正当的关系。

纳厉公:纳厉公是指将流亡的鲁国国君厉公接回鲁国,恢复其王位。

申繻:申繻是鲁国的官员,此处可能是指他的名字。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这是古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意指女子已经出嫁,男子已经成家,男女双方应当保持各自的婚姻关系,不应互相侵犯,这是符合礼制的。

大故:大故指重大的变故或事故,这里指的是重大的理由或原因。

公子彭生:公子彭生是齐襄公的儿子,在此事件中,他扮演了杀害鲁桓公的角色。

胁:胁,即肋骨,这里指公子彭生拉扯鲁桓公的肋骨。

诗:诗指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颂:颂是一种古代文体,多用于赞颂或祭祀,此处可能是指一种赞颂文。

淫乱:淫乱指过分放纵的性行为,通常指违反道德规范的不正当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桓文姜-评注

文姜者,齐侯之女,鲁桓公之夫人也。

此句开篇点明了文姜的身份,她是齐国的公主,同时也是鲁桓公的妻子。文姜的身份特殊,既是贵族女子,又是诸侯之妻,她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大的影响。

内乱其兄齐襄公。

这句话揭示了文姜与齐襄公之间的乱伦关系。在古代中国,乱伦被视为极大的罪行,文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当时的伦理道德。

桓公将伐郑纳厉公,既行,与夫人俱将如齐也。

此句描述了鲁桓公为了国家利益而伐郑,并在行动结束后,决定与夫人一同前往齐国。这表明鲁桓公对文姜的宠爱和信任,同时也暗示了文姜在鲁国政治中的影响力。

申繻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且礼妇人无大故则不归。’

申繻的劝告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礼制观念。他强调男女有别,婚姻关系不可轻易破坏,否则会导致家庭和国家的不幸。申繻的劝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和限制。

桓公不听,遂与如齐。

这句话表明鲁桓公没有听从申繻的劝告,坚持与文姜一同前往齐国。这反映了鲁桓公对文姜的宠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礼制的忽视。

文姜与襄公通,桓公怒,禁之不止。

文姜与齐襄公的通奸行为最终被鲁桓公发现,引起了他的愤怒。然而,鲁桓公的禁止并没有阻止文姜与齐襄公的关系,这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矛盾。

文姜以告襄公,襄公享桓公酒,醉之,使公子彭生抱而乘之,因拉其胁而杀之,遂死于车。

这句话描述了文姜与齐襄公合谋杀害鲁桓公的情节。文姜将鲁桓公的愤怒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利用酒宴的机会,让彭生抱住鲁桓公,趁机将其杀害。

鲁人求彭生以除耻,齐人杀彭生。

这句话说明了鲁国人民对鲁桓公之死的愤怒,他们要求齐国交出凶手彭生。最终,齐人为了平息鲁国的愤怒,杀死了彭生。

诗曰:‘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此之谓也。

这句诗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乱伦行为的谴责。诗人认为乱伦并非天意,而是由妇人引起的,这是对文姜行为的严厉批评。

颂曰:文姜淫乱,配鲁桓公,与俱归齐,齐襄淫通,俾厥彭生,摧干拉胸,维女为乱,卒成祸凶。

这段颂词对文姜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文姜的淫乱行为导致了鲁桓公的死亡,最终引发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灾难。颂词中的‘维女为乱,卒成祸凶’强调了文姜行为对国家和家庭的破坏性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桓文姜》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9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