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庄哀姜-原文
哀姜者,齐侯之女,庄公之夫人也。
初,哀姜未入时,公数如齐,与哀姜淫。
既入,与其弟叔姜俱。
公使大夫宗妇用币见,大夫夏甫不忌曰:‘妇贽不过枣栗,以致礼也。男贽不过玉帛禽鸟,以章物也。今妇贽用币,是男女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无乃不可乎?’
公不听,又丹其父桓公庙宫之楹,刻其桷,以夸哀姜。
哀姜骄淫,通于二叔公子庆父、公子牙。
哀姜欲立庆父,公薨,子般立,庆父与哀姜谋,遂杀子般于党氏,立叔姜之子,是为闵公。
闵公既立,庆父与哀姜淫益甚,又与庆父谋杀闵公而立庆父,遂使卜齮袭弒闵公于武闱。
将自立,鲁人谋之,庆父恐,奔莒,哀姜奔邾。
齐桓公立僖公,闻哀姜与庆父通以危鲁,乃召哀姜,酖而杀之,鲁遂杀庆父。
诗云:‘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此之谓也。
颂曰:哀姜好邪,淫于鲁庄,延及二叔,骄妒纵横,庆父是依,国适以亡,齐桓征伐,酖杀哀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庄哀姜-译文
哀姜是齐国的公主,也是庄公的妻子。最初,哀姜还没有进宫的时候,庄公多次去齐国,和哀姜私通。等哀姜进宫后,她又和她的弟弟叔姜一起。庄公派大夫和宗妇用礼物去见她,大夫夏甫不忌说:‘妇人的礼物不应该超过枣和栗子,这是表示礼节的。男子的礼物不应该超过玉、帛和禽鸟,这是用来显示礼物的。现在用货币作为妇人的礼物,这是男女没有分别了。男女之间的分别,是国家的大节。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庄公没有听从,还把哀姜的父亲桓公庙宫的柱子涂成红色,并在椽子上刻字,以此来向哀姜炫耀。
哀姜骄横放荡,和两个叔叔公子庆父、公子牙通奸。哀姜想要立庆父为君,庄公去世后,儿子子般即位,庆父和哀姜密谋,就在党氏家中杀死了子般,然后立叔姜的儿子为君,这就是闵公。
闵公即位后,庆父和哀姜的淫乱更加严重,他们还密谋杀害闵公,立庆父为君。于是派卜齮在武闱暗杀了闵公。庆父准备自立为君,鲁国人对此有所谋划,庆父害怕了,逃到了莒国,哀姜逃到了邾国。
齐桓公即位后,听说哀姜和庆父通奸,威胁到鲁国,于是召回哀姜,用毒酒将她毒死,鲁国也随后杀死了庆父。
诗经中说:‘饮泣吞声,何时才能等到救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赞颂说:哀姜喜好邪行,与鲁庄公私通,连累到两个叔叔,骄横嫉妒,无所顾忌,依靠庆父,国家因此灭亡。齐桓公出兵征伐,用毒酒杀死了哀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庄哀姜-注解
哀姜:哀姜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庄公的夫人,也是齐桓公的女儿。她的故事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宫廷斗争。
齐侯:齐侯指的是齐国的君主,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庄公:庄公是齐国的君主,哀姜的丈夫。
宗妇:宗妇指的是宗族中的女性成员,这里指的是宗族中的妇女。
币:币在古代是指货币,这里指用作聘礼的财物。
玉帛禽鸟:玉帛禽鸟是指古代聘礼中的贵重物品,玉指玉石,帛指丝绸,禽鸟指鸟类。
桷:桷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横梁。
二叔:二叔指的是哀姜的弟弟叔姜。
公子庆父:公子庆父是齐国的公子,后来参与了宫廷政变。
公子牙:公子牙也是齐国的公子,与庆父一同参与了宫廷政变。
子般:子般是齐庄公的儿子,被立为太子。
闵公:闵公是齐国的君主,子般的继任者。
卜齮:卜齮是齐国的官员,参与了杀害闵公的行动。
武闱:武闱是古代宫廷中的建筑,这里指宫廷之内。
莒:莒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
邾:邾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名。
齐桓公:齐桓公是齐国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以贤明著称。
僖公:僖公是齐国的君主,齐桓公的儿子。
诗:诗指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诗,意思是哭泣有什么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用来形容哀姜的悲剧命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庄哀姜-评注
哀姜者,齐侯之女,庄公之夫人也。
此句点明了哀姜的身份,她是齐国的公主,同时也是鲁庄公的妻子。这为后文哀姜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初,哀姜未入时,公数如齐,与哀姜淫。
此句揭示了哀姜与庄公在婚礼之前的不正当关系,这种关系为哀姜后来的行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暴露了庄公的荒淫。
既入,与其弟叔姜俱。
哀姜进入鲁国后,与自己的弟弟叔姜关系暧昧,这表明哀姜在婚姻中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尊重。
公使大夫宗妇用币见,大夫夏甫不忌曰:‘妇贽不过枣栗,以致礼也。男贽不过玉帛禽鸟,以章物也。今妇贽用币,是男女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无乃不可乎?’
夏甫大夫的言论体现了古代礼制的严肃性,他强调男女之别是国家的根本大节,而哀姜的行为已经违背了这一原则。
公不听,又丹其父桓公庙宫之楹,刻其桷,以夸哀姜。
庄公不仅不听夏甫大夫的劝告,反而更加放纵哀姜,甚至在其父桓公的庙宇中做出不敬之事,以此向哀姜炫耀,这进一步加剧了哀姜的骄纵。
哀姜骄淫,通于二叔公子庆父、公子牙。
哀姜的骄纵最终导致了她与庆父、牙的通奸,这种背叛行为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哀姜欲立庆父,公薨,子般立,庆父与哀姜谋,遂杀子般于党氏,立叔姜之子,是为闵公。
哀姜与庆父的阴谋最终导致了子般的死亡,叔姜之子被立为闵公,这标志着齐国政局的动荡。
闵公既立,庆父与哀姜淫益甚,又与庆父谋杀闵公而立庆父,遂使卜齮袭弒闵公于武闱。
庆父与哀姜的淫乱行为愈发严重,他们甚至密谋杀害闵公,并试图篡位,最终导致了闵公的死亡。
将自立,鲁人谋之,庆父恐,奔莒,哀姜奔邾。
在庆父即将自立为君时,鲁国人民开始策划反抗,庆父因此逃往莒国,哀姜则逃往邾国。
齐桓公立僖公,闻哀姜与庆父通以危鲁,乃召哀姜,酖而杀之,鲁遂杀庆父。
齐桓公的行动体现了君主的权威和责任感,他为了国家的稳定,不惜采取极端手段。
诗云:‘啜其泣矣,何嗟及矣!’此之谓也。
这句诗反映了哀姜悲剧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颂曰:哀姜好邪,淫于鲁庄,延及二叔,骄妒纵横,庆父是依,国适以亡,齐桓征伐,酖杀哀姜。
这段颂词总结了哀姜的一生,她的邪恶和淫乱导致了国家的衰亡,最终齐桓公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维护国家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