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宣缪姜-原文
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
聪慧而行乱,故谥曰缪。
初,成公幼,缪姜通于叔孙宣伯,名乔如。
乔如与缪姜谋去季孟而擅鲁国。
晋楚战于鄢陵,公出佐晋。
将行,姜告公必逐季孟,是背君也,公辞以晋难,请反听命。
又货晋大夫,使执季孙行父而止之,许杀仲孙蔑,以鲁士晋为内臣。
鲁人不顺乔如,明而逐之,乔如奔齐,鲁遂摈缪姜于东宫。
始往,缪姜使筮之,遇艮之六。
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咎。’
元,善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
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咎。
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
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放,不可谓贞。
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
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不得出矣。’
卒薨于东宫。
君子曰:‘惜哉缪姜!虽有聪慧之质,终不得掩其淫乱之罪。’
诗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此之谓也。
颂曰:‘缪姜淫泆,宣伯是阻,谋逐季孟,欲使专鲁,
既废见摈,心意摧下,后虽善言,终不能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宣缪姜-译文
缪姜是齐国的公主,也是鲁宣公的妻子,成公的母亲。她聪明但行为不端,因此被谥号为‘缪’。
当初,成公年幼时,缪姜与叔孙宣伯有染,名叫乔如。乔如和缪姜密谋驱逐季孟,企图独揽鲁国的权力。
在晋楚在鄢陵交战时,鲁宣公外出协助晋国。临行前,缪姜告诉宣公一定会驱逐季孟,这是背叛君主的行为,宣公以晋国面临的困难为由推辞,请求回来听命。
她还贿赂了晋国的大夫,让他们逮捕季孙行父并阻止他,答应杀死仲孙蔑,让鲁国的士兵成为晋国的内臣。
然而鲁国人民并不支持乔如,最终将她驱逐。乔如逃往齐国,鲁国于是将缪姜软禁在东宫。
起初,缪姜让人占卜,得到的是‘艮之六’。史官说:‘这是“艮之随”,随其出也,君主必然迅速出逃。’
缪姜说:‘我逃不掉了。在《周易》中,“随”代表善始善终,没有过错。善是美德之首,嘉是美好之会,利是义之和,贞是事之干。终结既然不可改变,所以虽然随,也没有过错。
现在我作为一个妇人却参与乱事,身处低位,行为不仁,不能称为善;不使国家安定,不能称为嘉;行事反而害己,不能称为利;放弃地位而被放逐,不能称为贞。
具备这四种美德的人,即使随波逐流也不会有过错,而我一个都不具备,怎么能说是随波逐流呢!我只会招致恶名,能不招致过错吗!我必死于此,无法逃出。
最终,缪姜在东宫去世。
君子说:‘可惜啊缪姜!虽然有聪明才智,但终究无法掩盖她淫乱之罪。’
《诗经》中说:‘男子沉溺于情,还可以解脱,女子沉溺于情,就无法解脱了。’这就是说的缪姜。
颂词说:缪姜淫荡放荡,叔孙宣伯成为障碍,密谋驱逐季孟,企图独揽鲁国大权,最终被废黜并被放逐,心情极度沮丧,即使后来有善言,也无法弥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宣缪姜-注解
缪姜:缪姜,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侯的女儿,鲁宣公的夫人,也是鲁成公的母亲。她的谥号‘缪’表明她行为混乱,不守妇道。
齐侯:齐国的君主,齐国的国君通常称为‘侯’。
鲁宣公:鲁国的君主,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
成公:鲁成公,鲁宣公的儿子,鲁国的国君。
叔孙宣伯:鲁国的大夫,叔孙氏的族长,宣伯是他的字。
季孟:季孙行父和仲孙蔑,鲁国的两位大夫,季孟是对他们的合称。
晋楚战于鄢陵:晋国和楚国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进行的一场战争。
公:指鲁宣公。
货:以财物贿赂。
季孙行父:鲁国的大夫,季孙氏的族长。
仲孙蔑:鲁国的大夫,仲孙氏的族长。
鲁士晋为内臣:鲁国的士兵作为晋国的内臣。
东宫:古代诸侯王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缪姜被摈弃的地方。
筮:古代用蓍草占卜的方法。
艮:《周易》六十四卦之一,代表停止、止步。
随:《周易》六十四卦之一,代表随从、顺应。
咎:灾祸、不幸。
元亨利贞:《周易》中“随”卦的卦辞,分别代表善的开始、顺利、有利、正固。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意为男子沉迷还可以解脱,女子沉迷则无法解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鲁宣缪姜-评注
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缪姜的身份背景,她是齐国的公主,后来嫁给了鲁宣公,成为了成公的母亲。她的身份地位显赫,但接下来的描述却揭示了她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聪慧而行乱,故谥曰缪。
这句话对缪姜的性格进行了评价。她虽然聪明,但行为不端,因此被赐予了“缪”这个谥号,意味着她是一个行为混乱的人。
初,成公幼,缪姜通于叔孙宣伯,名乔如。
这里提到了缪姜与叔孙宣伯的不正当关系,叔孙宣伯名为乔如。这种关系发生在成公年幼时,暗示了缪姜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乔如与缪姜谋去季孟而擅鲁国。
这句话说明了缪姜和叔孙宣伯合谋想要排除季孟,掌握鲁国的政权。这表明缪姜不仅个人行为不端,还涉及到国家政治的干预。
晋楚战于鄢陵,公出佐晋。将行,姜告公必逐季孟,是背君也,公辞以晋难,请反听命。
这里描述了晋楚战争期间,鲁宣公出兵助晋,缪姜劝说宣公驱逐季孟,认为这是背叛君主的行为。但宣公以晋国难以为由拒绝了她。
又货晋大夫,使执季孙行父而止之,许杀仲孙蔑,以鲁士晋为内臣。
缪姜还试图通过贿赂晋国的大夫来阻止季孙行父的行动,并答应杀死仲孙蔑,使鲁国的士兵成为晋国的内臣。这进一步展示了她干预国家政治的企图。
鲁人不顺乔如,明而逐之,乔如奔齐,鲁遂摈缪姜于东宫。
鲁国人民对缪姜的行为感到不满,最终将她驱逐出宫,缪姜逃往齐国,而缪姜也被摈弃在东宫。
始往,缪姜使筮之,遇艮之六。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缪姜在逃亡前进行了占卜,结果遇到了《周易》中的“艮之六”,史官解释这是“艮之随”,意味着她将很快被驱逐出去。
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咎。’元,善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
缪姜对此进行了反驳,她引用了《周易》中的“随”卦,解释了其中的“元、亨、利、贞”四个德性,认为她不具备这些德性。
终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放,不可谓贞。
缪姜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她作为一个妇人参与了乱事,处于下位,且行为不仁,不具备“元、亨、利、贞”这四个德性。
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不得出矣。
缪姜认为她不具备四个德性,因此不会像“随”卦所说的那样无咎,她相信自己必将在这里死去,无法逃脱。
卒薨于东宫。
缪姜最终在东宫去世。
君子曰:“惜哉缪姜!虽有聪慧之质,终不得掩其淫乱之罪。”
这句话是对缪姜的评价,君子们对她虽然聪明但行为不端的遗憾。
诗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此之谓也。
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说明男女在沉迷于某事时的不同后果,缪姜的行为被比作女子的沉迷,是不可原谅的。
颂曰:缪姜淫泆,宣伯是阻,谋逐季孟,欲使专鲁,既废见摈,心意摧下,后虽善言,终不能补。
这首颂诗总结了缪姜的一生,她的行为被描述为淫泆,叔孙宣伯是她的阻碍,她试图排除季孟,掌握鲁国政权,最终被废黜,心情沮丧,尽管后来有善言,也无法弥补她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