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赵悼倡后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赵悼倡后-原文

倡后者,邯郸之倡,赵悼襄王之后也。

前日而乱一宗之族。

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

李牧谏曰:’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

王曰:’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

遂娶之。

初,悼襄王后生子嘉为太子。

倡后既入为姬,生子迁。

倡后既嬖幸于王,阴谮后及太子于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于罪,王遂废嘉而立迁,黜后而立倡姬为后。

及悼襄王薨,迁立,是为幽闵王。

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其后秦兵径入,莫能距迁,遂见虏于秦,赵亡。

大夫怨倡后之谮太子及杀李牧,乃杀倡后而灭其家,共立嘉于代,七年,不能胜秦,赵遂灭为郡。

诗云:’人而无礼,不死胡俟?’此之谓也。

颂曰:赵悼倡后,贪叨无足,隳废后适,执诈不悫,淫乱春平,穷意所欲,受赂亡赵,身死灭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赵悼倡后-译文

提倡后者,指的是邯郸的倡女,她是赵悼襄王的后代。之前她曾经扰乱了一个家族的秩序。后来她成了寡妇,悼襄王因为她的美貌而娶了她。李牧劝谏说:‘不可以。她行为不端正,是国家动荡不安的原因。她扰乱了一个家族,大王难道不担心吗?’王说:‘是否扰乱,取决于我如何治理。’于是娶了她。起初,悼襄王后生了一个儿子叫嘉,立为太子。倡女入宫后成为姬妾,生了一个儿子叫迁。倡女得到王的宠爱后,暗中在王面前诽谤后妃和太子,派人陷害太子,使他获罪,王于是废黜嘉立迁为太子,废黜后妃立倡女为后。等到悼襄王去世,迁即位,这就是幽闵王。倡女行为放荡不端,与春平君有染,接受了秦国的大量贿赂,并让王处死他的良将武安君李牧。之后秦军直接进攻,无人能抵挡迁,于是被秦军俘虏,赵国灭亡。大夫们怨恨倡女诬陷太子和杀害李牧,于是杀死了倡女并灭了她全家,共同在代地立嘉为王,七年后,仍然不能战胜秦国,赵国最终被灭为郡。诗经中说:‘人如果没有礼,不死还等什么?’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赞颂说:赵国的悼襄倡后,贪婪无度,毁掉了废后的地位,行事欺诈不诚实,与春平君淫乱,竭尽所能满足私欲,接受贿赂导致赵国灭亡,自己身死国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赵悼倡后-注解

倡后者:倡者,古代指乐师、歌女等艺人。倡后者,指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的倡女,后成为赵悼襄王的妻子。

邯郸:邯郸,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赵悼襄王:赵悼襄王,赵国君主,名迁,是赵国的最后一位君主。

李牧: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

女之不正:女,指赵悼襄王的妻子,即倡后。不正,指行为不端正,有失妇道。

大王:大王,对赵悼襄王的尊称。

姬:姬,古代对王的妻子的称呼。

倡姬:倡女所生的姬妾。

幽闵王:赵幽闵王,赵悼襄王的儿子,继位后成为赵国的君主。

春平君:春平君,赵国的一位贵族。

秦:秦,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陕西省西部,以秦国为都。

武安君:武安君,即李牧的别称,因其在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镇守有功而得此称号。

大夫:大夫,古代官名,相当于后来的官员。

谮:谮,诬陷,中伤。

灭国:灭国,指一个国家被消灭,不再存在。

颂:颂,古代文体之一,用以歌颂或赞美。

贪叨无足:贪叨,贪婪无厌;无足,没有满足的时候。

隳废后适:隳废,破坏,废弃;后适,指皇后。

执诈不悫:执诈,坚持欺诈;不悫,不诚实。

淫乱春平:淫乱,淫荡不检点;春平,指春平君。

穷意所欲:穷意,尽力;所欲,所追求的东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赵悼倡后-评注

倡后者,邯郸之倡,赵悼襄王之后也。

此句点明了倡后的身份,她是邯郸地区的倡女,后来成为了赵悼襄王的后宫之人。‘倡’字在这里既指代倡女,也暗示了她的出身低微,为后文她的行为和命运埋下了伏笔。

前日而乱一宗之族。

‘前日’指过去的日子,‘乱’字在这里指使一族人陷入混乱。这句话描绘了倡后之前的行为,她已经给一个家族带来了动荡,为她的野心和欲望埋下了隐患。

既寡,悼襄王以其美而取之。

‘既寡’意味着悼襄王失去了妻子,‘以其美而取之’则说明悼襄王是因为倡后的美貌而娶她。这句话展现了悼襄王对美色的追求,也为倡后后来得宠于王提供了条件。

李牧谏曰:‘不可。女之不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此女乱一宗,大王不畏乎?’

李牧是赵国的忠臣,他谏言悼襄王不要娶倡后,因为他看到了倡后可能带来的危害。‘女之不正’指的是倡后的行为不端正,‘国家所以覆而不安也’则表明这样的行为可能动摇国家的根基。李牧的忠言逆耳,但却是出于对国家的忧虑。

王曰:‘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遂娶之。

悼襄王不听李牧的劝告,坚持自己的决定。‘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这句话反映了悼襄王对权力的自信和对个人欲望的执着,也预示了他未来行为的走向。

初,悼襄王后生子嘉为太子。

这句话介绍了悼襄王原来的太子嘉,为后文太子嘉被废立的故事埋下伏笔。

倡后既入为姬,生子迁。

倡后成为悼襄王的姬妾后,生下了儿子迁。这里的‘姬’字表明了她在后宫中的地位。

倡后既嬖幸于王,阴谮后及太子于王,使人犯太子而陷之于罪,王遂废嘉而立迁,黜后而立倡姬为后。

这句话揭示了倡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惜陷害太子嘉,并最终使太子嘉被废立,自己成为新的皇后。这里的‘阴谮’和‘陷之于罪’都表明了倡后的阴险和狡诈。

及悼襄王薨,迁立,是为幽闵王。

悼襄王去世后,太子迁继位,成为幽闵王。这句话标志着赵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倡后淫佚不正,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倡后行为不端,与春平君有染,并接受秦国的贿赂,导致赵国良将李牧被杀。这句话展现了倡后的贪婪和背叛,也揭示了她的行为对赵国的危害。

其后秦兵径入,莫能距迁,遂见虏于秦,赵亡。

秦兵入侵赵国,赵国无法抵抗,幽闵王被俘,赵国灭亡。这句话描绘了赵国因倡后的行为而走向灭亡的悲剧。

大夫怨倡后之谮太子及杀李牧,乃杀倡后而灭其家,共立嘉于代,七年,不能胜秦,赵遂灭为郡。

赵国的大夫们对倡后的行为感到愤怒,于是杀死了倡后,并立太子嘉为代王。然而,即使如此,赵国仍然无法抵抗秦国的侵略,最终被灭为郡。这句话反映了赵国灭亡的必然性,也揭示了倡后行为对赵国的致命打击。

诗云:‘人而无礼,不死胡俟?’此之谓也。

这句话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人如果没有礼节,就不知道死为何物。这里的‘此之谓也’是对前面所述事件的总结,指出倡后的行为违背了礼节,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颂曰:赵悼倡后,贪叨无足,隳废后适,执诈不悫,淫乱春平,穷意所欲,受赂亡赵,身死灭国。

这段颂词对倡后的行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指出她贪婪、狡诈、淫乱,最终导致了赵国的灭亡。这段颂词既是对倡后的批判,也是对赵国悲剧的反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赵悼倡后》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