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喜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喜-原文

末喜者,夏桀之妃也。

美于色,薄于德,乱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

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

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

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其头而饮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

龙逢进谏曰:‘君无道,必亡矣。’

桀曰:‘日有亡乎?日亡而我亡。’不听,以为妖言而杀之。

造琼室瑶台,以临云雨,殚财尽币,意尚不餍。

召汤,囚之于夏台,已而释之,诸侯大叛。

于是汤受命而伐之,战于鸣条,桀师不战,汤遂放桀,与末喜嬖妾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

诗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此之谓也。

颂曰:末喜配桀,维乱骄扬,

桀既无道,又重其荒,

奸轨是用,不恤法常,

夏后之国,遂反为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喜-译文

末喜是夏桀的妃子。她长得漂亮,但品德不好,行为放荡,不守妇道,甚至有男子气概,喜欢佩戴剑和帽子。

夏桀已经放弃了礼义,沉溺于女色,追求美女,将她们聚集在后宫。他还收集了擅长表演的倡优、侏儒和戏子,将他们聚集在旁边,制造出放纵的欢乐,日夜与末喜和宫女们饮酒,从不停止。

夏桀将末喜抱在膝上,听从她的言语,昏庸无道,骄奢淫逸。他建造了可以行船的酒池,一次就有三千人像牛一样大口喝酒,那些醉酒后溺死的人,末喜却笑着,觉得这很有趣。

龙逢进谏说:“君王无道,国家必将灭亡。”夏桀回答说:“太阳会灭亡吗?如果太阳灭亡了,我也就灭亡了。”他不听龙逢的劝告,反而认为这是妖言,将他处死。

夏桀建造了华丽的琼室和瑶台,来享受云雨之乐,耗尽了财富和财宝,但他的欲望仍然得不到满足。他召见了汤,将他囚禁在夏台,后来又释放了他,但诸侯们纷纷背叛。

于是汤接受了天命,起兵讨伐夏桀,在鸣条之战中,夏桀的军队不战而败,汤于是放逐了桀,带着末喜和宠妾一起乘船,流放到海上,桀最终死在南巢的山上。

诗经中说:‘那个聪明的恶妇,变成了枭和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赞颂说:末喜与桀结合,带来了混乱和骄纵,桀既然已经无道,又加重了他的荒淫。他行奸作恶,不顾法度,夏朝的国家因此反被商朝取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喜-注解

末喜:末喜是夏桀的妃子,以美貌著称,但德行不佳,是夏朝灭亡的一个重要人物。

夏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以暴虐著称,被后人视为暴君的典型。

色:指容貌、外表。

德:指品德、道德。

乱无道:指行为不端正,不遵守道德规范。

女子行丈夫心:指女性有男性的野心和权力欲望。

佩剑带冠:指末喜的行为不符合女性的传统角色,佩剑和带冠是男性的装扮。

礼义:指古代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淫于妇人:指沉溺于女色。

后宫:古代帝王的妻妾居住的地方。

倡优侏儒狎徒:指乐师、优伶、侏儒等娱乐人员。

奇伟戏:指奇特而宏伟的戏法或表演。

烂漫之乐:指放纵无度的享乐。

酒池:指用酒灌满的池塘,可以用来划船。

牛饮:指像牛一样大口喝酒。

龙逢:夏桀的大臣,因进谏被杀。

妖言:指邪恶的言论,此处指龙逢的忠言。

琼室瑶台:指豪华的宫殿和楼台,用来形容极尽奢华。

殚财尽币:指用尽所有的财富。

意尚不餍:指欲望永远无法满足。

汤:商朝的开国君主,因夏桀无道而兴兵伐夏。

夏台:夏桀囚禁汤的地方。

鸣条:地名,汤与桀作战的地方。

放桀:指汤将桀放逐。

嬖妾:宠爱的小妾。

南巢之山:桀被放逐后死去的地方。

枭:一种猛禽,比喻凶恶的人。

鸱:一种猛禽,比喻凶恶的人。

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或赞美。

维乱骄扬:指末喜与桀共同造成了混乱和骄奢。

奸轨:指邪恶的行为。

法常:指法律和常规。

夏后之国:指夏朝的国家。

反为商:指夏朝被商朝所取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喜-评注

末喜者,夏桀之妃也。美于色,薄于德,乱无道,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

此句开篇点明了末喜的身份,她是夏桀的妃子。‘美于色’、‘薄于德’、‘乱无道’三个短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末喜的美丽外表与道德败坏之间的矛盾,为后文对其行为的描写奠定了基调。‘女子行丈夫心’、‘佩剑带冠’则进一步描绘了末喜的行为举止,她不拘小节,有男子气概,这些描述体现了古代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观念与末喜个人性格的冲突。

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

此段描写了夏桀的荒淫无度。‘桀既弃礼义’表明夏桀已经摒弃了礼义,沉溺于女色。‘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等词语,展现了夏桀对女色的无度追求。‘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则揭示了夏桀对各种奇人异士的喜好,这些人物聚集在旁,为夏桀提供‘烂漫之乐’,日夜饮酒,生活荒淫无度。

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夏桀对末喜的宠爱,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夏桀将末喜置于膝上,听其言,任其支配,导致自己‘昏乱失道’,骄奢自恣,无法自拔。

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其头而饮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

此句描述了夏桀荒唐的行为。他建造了一个可以行船的酒池,让三千人牛饮,甚至有人因此溺死,而末喜却视此为乐,这种极端的享乐主义与残忍无情,反映了夏桀的昏庸与残暴。

龙逢进谏曰:‘君无道,必亡矣。’桀曰:‘日有亡乎?日亡而我亡。’不听,以为妖言而杀之。

此段展现了龙逢的忠诚与夏桀的暴虐。龙逢进谏,直言夏桀无道必亡,但夏桀却以‘日有亡乎?日亡而我亡’的逻辑反驳,甚至将龙逢视为妖言而杀之,这种固执己见、残杀忠良的行为,进一步彰显了夏桀的暴政。

造琼室瑶台,以临云雨,殚财尽币,意尚不餍。

此句描绘了夏桀的奢侈浪费。他建造琼室瑶台,极尽奢华,耗尽国库,却仍不知足,这种挥霍无度的行为,加剧了国家的危机。

召汤,囚之于夏台,已而释之,诸侯大叛。

此段讲述了夏桀对汤的囚禁与释放,以及由此引发的诸侯叛乱。夏桀的反复无常,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于是汤受命而伐之,战于鸣条,桀师不战,汤遂放桀,与末喜嬖妾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

此句描述了汤起兵伐桀,最终成功推翻夏朝的历史事件。夏桀的失败,标志着夏朝的终结,也预示着商朝的兴起。

诗曰:‘懿厥哲妇,为枭为鸱。’此之谓也。

此句引用了古诗,以‘懿厥哲妇’来形容末喜,‘为枭为鸱’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邪恶与残忍。此句总结了末喜的形象,也为整个故事画上了句号。

颂曰:末喜配桀,维乱骄扬,桀既无道,又重其荒,奸轨是用,不恤法常,夏后之国,遂反为商。

此段是对夏桀和末喜的总结。‘末喜配桀’表明了末喜与夏桀的关系,‘维乱骄扬’、‘桀既无道’、‘又重其荒’等词语,强调了夏桀的荒淫无度和末喜的助纣为虐。‘奸轨是用’、‘不恤法常’则揭示了夏桀和末喜的罪行,‘夏后之国,遂反为商’则点明了夏朝的灭亡与商朝的兴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喜》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