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鲁公乘姒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鲁公乘姒-原文

鲁公乘姒者,鲁公乘子皮之姒也。

其族人死,姒哭之甚悲。

子皮止姒曰:‘安之,吾今嫁姊矣。’

已过时,子皮不复言也。

鲁君欲以子皮为相,子皮问姒曰:‘鲁君欲以我为相,为之乎?’

姒曰:‘勿为也。’

子皮:‘何也?’

姒:‘夫临丧而言嫁,一何不习礼也!后过时而不言,一何不达人事也!子内不习礼,而外不达人事,子不可以为相。’

子皮:‘姒欲嫁,何不早言?’

姒:‘妇人之事,唱而后和。吾岂以欲嫁之故数子乎!子诚不习于礼,不达于人事。以此相一国,据大众,何以理之!譬犹揜目而别黑白也。揜目而别黑白,犹无患也。不达人事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子其勿为也。’

子皮不听,卒受为相。

居未期年,果诛而死。

君子谓,公乘姒缘事而知弟之遇祸也,可谓智矣。

待礼然后动,不苟触情可谓贞矣。

诗云:‘萚兮萚兮,风其吹汝,叔兮伯兮,唱予和汝。’

又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此之谓也。

颂曰:子皮之姊,缘事分理,子皮相鲁,知其祸起,姊谏子皮,殆不如止,子皮不听,卒为宗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鲁公乘姒-译文

鲁国的公乘姒,是鲁公乘子皮的妻子。她家族的人去世了,姒非常悲伤地哭泣。子皮制止姒说:‘不要这样悲伤,我现在要嫁给你姐姐了。’时间已经过去了,子皮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鲁国的君主想要任命子皮为相,子皮问姒:‘鲁君想要任命我为相,我该接受吗?’姒说:‘不要接受。’子皮问:‘为什么?’姒说:‘在别人去世的时候谈论嫁娶,是多么不懂得礼节!时间过去了不说,是多么不懂得人情世故!你在家里不懂得礼节,在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你不适合做相。’

子皮说:‘姒你想嫁人,为什么不早点说呢?’姒说:‘女人的事情,是别人先提出来,然后我才回应。我怎么会因为想嫁人而频繁地提起你呢!你真的不懂得礼节,也不懂得人情世故。用这样的态度来治理一个国家,掌握大众,怎么能治理得好呢!这就像闭着眼睛去分辨黑白一样。闭着眼睛分辨黑白,至少没有麻烦。不懂得人情世故而去做相,不是天灾,必然是人祸。你最好不要接受这个职位。’

子皮没有听从姒的建议,最终还是接受了相的职位。不到一年,果然因为这件事被诛杀。

君子认为,公乘姒通过这件事看出了弟弟遭遇的灾祸,可以说是明智的。她按照礼节来行动,不随便触怒情感,可以说是贞洁的。诗经中说:‘枯萎啊枯萎啊,风儿吹拂着你,哥哥啊弟弟啊,先唱后和。’又说:‘你所有的想法,都不如我所想的。’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颂歌说:子皮的姐姐,根据事情分析道理,子皮做鲁国的相,知道灾祸的起因,姐姐劝告子皮,大概不如阻止他,子皮不听,最终成为家族的耻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鲁公乘姒-注解

鲁公乘姒:鲁公乘姒指的是鲁国的一个贵族女子,姒是她的姓。

子皮:子皮是姒的丈夫,鲁国的一个贵族。

族人:族人指的是子皮的家族成员。

安之:安之,意为安慰、平息。

嫁姊:嫁姊,指将姐姐嫁出去。

已过时:已过时,指时间已经过去,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鲁君:鲁君,指鲁国的君主。

相:相,指宰相,古代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习礼:习礼,指熟悉并遵循礼仪。

达人事:达人事,指懂得人情世故。

大众:大众,指国家的百姓。

揜目而别黑白:揜目而别黑白,指闭上眼睛来分辨黑白,比喻无法看清真相。

天咎:天咎,指天意,上天给予的惩罚。

人祸:人祸,指人为的灾难。

贞:贞,指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

萚兮萚兮,风其吹汝,叔兮伯兮,唱予和汝:这是《诗经》中的句子,意为树叶纷纷,风吹着你,哥哥弟弟们,唱和着我。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这也是《诗经》中的句子,意为你们所想的,都不如我所想的。

颂:颂,指赞颂、歌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鲁公乘姒-评注

鲁公乘姒者,鲁公乘子皮之姒也。其族人死,姒哭之甚悲。

此句开篇点明人物关系,鲁公乘姒是鲁公乘子皮的姒,族人去世,姒哭之甚悲,展现了姒的哀痛之情。

子皮止姒曰:‘安之,吾今嫁姊矣。’已过时,子皮不复言也。

子皮试图安慰姒,提出要嫁给她姐姐,但姒并未回应,子皮也不再提及。此句反映了子皮对姒的关心,以及姒的沉默。

鲁君欲以子皮为相,子皮问姒曰:‘鲁君欲以我为相,为之乎?’

子皮询问姒的意见,是否愿意他担任相国,这是对姒智慧和判断力的考验。

姒曰:‘勿为也。’

姒直接反对子皮成为相国,这是基于她对子皮性格和行为的观察。

子皮曰:‘何也?’姒曰:‘夫临丧而言嫁,一何不习礼也!后过时而不言,一何不达人事也!子内不习礼,而外不达人事,子不可以为相。’

姒详细解释了她的反对理由,指出子皮在丧礼上的失礼和人际交往中的不成熟,认为他不足以担任相国。

子皮曰:‘姒欲嫁,何不早言?’姒曰:‘妇人之事,唱而后和。吾岂以欲嫁之故数子乎!子诚不习于礼,不达于人事。以此相一国,据大众,何以理之!譬犹揜目而别黑白也。揜目而别黑白,犹无患也。不达人事而相国,非有天咎,必有人祸。子其勿为也。’

姒进一步阐述她的观点,强调妇女的立场和责任,同时以比喻说明子皮成为相国的潜在危险。

子皮不听,卒受为相。

子皮最终没有接受姒的劝告,接受了相国的职位。

居未期年,果诛而死。

子皮在位不久便被诛杀,验证了姒的预言。

君子谓,公乘姒缘事而知弟之遇祸也,可谓智矣。

君子对姒的智慧表示赞赏,认为她能够预见到子皮的命运。

待礼然后动,不苟触情可谓贞矣。

姒的行为体现了她对礼仪的尊重和对情感的克制,这是忠诚的表现。

诗云:‘萚兮萚兮,风其吹汝,叔兮伯兮,唱予和汝。’又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这两句诗引用,强调了姒的行为和思想与古代礼仪和智慧的一致性。

颂曰:‘子皮之姊,缘事分理,子皮相鲁,知其祸起,姊谏子皮,殆不如止,子皮不听,卒为宗耻。’

这段颂文总结了姒的行为和子皮的结果,认为姒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子皮的选择导致了家族的耻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鲁公乘姒》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6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