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魏曲沃负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魏曲沃负-原文

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母也。

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魏哀王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王将自纳焉。

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王乱于无别,汝胡不匡之?方今战国强者为雄,义者显焉。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何以持国乎!王中人也,不知其为祸耳。汝不言,则魏必有祸矣。有祸,必及吾家。汝言以尽忠,忠以除祸,不可失也。’

如耳未遇闲,会使于齐,负因款王门而上书曰:‘曲沃之老妇也,心有所怀,愿以闻于王。’

王召入。

负曰:‘妾闻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妇人脆于志,窳于心,不可以邪开也。是故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早成其号谥,所以就之也。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所以开善遏淫也。节成,然后许嫁,亲迎,然后随从,贞女之义也。今大王为太子求妃,而自纳之于后宫,此毁贞女之行而乱男女之别也。’

‘自古圣王必正妃匹妃。匹正则兴,不正则乱。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关雎预见,思得淑女以配君子。夫雎鸠之鸟,犹未尝见乘居而匹处也。夫男女之盛,合之以礼,则父子生焉,君臣成焉,故为万物始。君臣、父子、夫妇三者,天下之大纲纪也。三者治则治,乱则乱。今大王乱人道之始,弃纲纪之务。’

‘敌国五六,南有从楚,西有横秦,而魏国居其间,可谓仅存矣。王不忧此而从乱无别,父子同女妾,恐大王之国政危矣。’

王曰:‘然,寡人不知也。’

遂与太子妃,而赐负粟三十钟,如耳还而爵之。

王勤行自修,劳来国家,而齐楚强秦不敢加兵焉。

君子谓魏负知礼。

诗云:‘敬之敬之,天维显思。’此之谓也。

颂曰:‘魏负聪达,非刺哀王,王子纳妃,礼别不明,负款王门,陈列纪纲,王改自修,卒无敌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魏曲沃负-译文

曲沃负是魏国大夫如耳的母亲。秦国立魏国的公子政为魏国的太子,魏哀王派使者去为太子纳妃,结果选了个美人,王自己却想娶她。曲沃负对她的儿子如耳说:‘大王混淆了男女界限,你怎么不规劝他呢?现在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称霸,正义的人会显露出光芒。现在魏国不能强大,大王又没有正义感,怎么能够保持国家呢!大王是个普通人,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祸害。你不说话,魏国必定会有灾祸。有了灾祸,必定会波及到我们家。你应该说出来尽忠,用忠诚来消除灾祸,这是不能错过的。’如耳没有机会,恰逢要去齐国出差,曲沃负趁机敲开王宫的门上书说:‘我是曲沃的老妇人,心里有些事情,想告诉大王。’大王召见了她。曲沃负说:‘我听说男女有别,这是国家的大节。妇女的心志脆弱,容易动摇,不能被邪恶所动摇。因此,女子必须十五岁行笄礼,二十岁出嫁,早早完成她的名分,以便及时嫁人。订婚成为妻子,私奔成为妾室,这是为了开启善行,遏制淫乱。等到节操确立后,才允许出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后才随从嫁人,这是贞女的行为准则。现在大王为太子求妃,却自己纳她为后宫,这是毁坏了贞女的行为,混淆了男女之间的界限。自古圣明的君王一定端正妃嫔的选择。选择端正,国家就会兴盛;选择不端正,国家就会混乱。夏朝的兴盛是因为涂山氏,灭亡是因为末喜;商朝的兴盛是因为有娀氏,灭亡是因为妲己;周朝的兴盛是因为太姒,灭亡是因为褒姒。周朝的康王夫人,晏出朝关雎预见,想要得到贤淑的女子来配君子。雎鸠这种鸟,未曾见过雌雄同居而配对。男女盛年,按照礼节结合,就会产生父子关系,形成君臣关系,因此成为万物的开始。君臣、父子、夫妇三者,是天下的大纲纪。三者治理得当,国家就治理得好;三者混乱,国家就混乱。现在大王混淆了人伦的开始,放弃了纲纪的大事。敌对的国家有五六个,南边有楚国,西边有秦国,而魏国夹在中间,可以说是勉强存活。大王不为此忧虑,却去混乱男女之间的界限,父子共用一个女妾,恐怕大王的国政就危险了。’大王说:‘是的,我确实不知道。’于是把太子妃给了他,并赐给曲沃负三十钟粮食,如耳回来后也受到了封赏。大王勤于政务,自我修养,使国家得到治理,齐国、楚国、秦国都不敢加兵于魏国。君子认为魏负懂得礼节。诗经中说:“敬啊敬啊,天意是明显的。”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赞颂说:魏负聪明通达,不是在讽刺魏哀王,王子纳妃,礼节不明,曲沃负敲开王宫之门,陈列纲纪,大王改正自我,最终没有敌军侵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魏曲沃负-注解

曲沃负:曲沃负是古时魏国的一个老妇人,以敢于直言进谏而著称。

魏大夫如耳母:如耳是魏国的大夫,曲沃负是他的母亲,这里指曲沃负。

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秦朝帮助魏国立魏公子政为太子。

魏哀王:魏哀王是魏国的君主。

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派遣使者去为太子纳娶美丽的妃子。

王将自纳焉:王打算自己娶这位美丽的妃子。

匡之:纠正、劝谏。

战国:指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各国争霸。

雄:强大的意思。

义者显焉:有道德的人会得到显扬。

持国:维持国家稳定。

中人也:普通人。

祸:灾难、不幸。

笄:古代女子成年的标志,女子十五岁行笄礼。

谥:死后给予的称号。

号谥:称号和谥号。

就之:接近、靠近。

聘:古代婚姻中男方到女方家求婚。

奔:古代婚姻中女方主动投奔男方。

邪开:不正当的途径。

正妃匹妃:正确的配偶选择。

匹正:配偶正确。

兴:兴盛、繁荣。

亡:衰败、灭亡。

涂山: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的妻子。

末喜:夏朝亡国之君桀的宠妃。

有:商朝的开国君主汤的贤妃。

妲己:商朝末代君主纣王的宠妃,被认为是导致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太姒:周文王的贤妃,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的母亲。

褒姒:周幽王的宠妃,被认为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

雎鸠:一种水鸟,雌雄不离。

朝关雎预见:《诗经》中的《关雎》篇,表达了对贤淑女子的向往。

淑女:贤淑的女子。

君子:有道德的人。

人道之始: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纲纪:国家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敌国:敌对的国家。

从楚:依附于楚国。

横秦:与秦国结盟。

仅存:勉强存在。

乱无别:混乱不分。

女妾:妾室,古代女性的低等身份。

国政危矣:国家政治危险。

遂与太子妃:于是给了太子妃。

赐负粟三十钟:赏赐给曲沃负三十钟粮食。

爵之:封他为爵位。

勤行自修:勤勉地行动并自我修养。

劳来国家:为国家的繁荣付出努力。

不敢加兵焉:不敢发动战争。

知礼:懂得礼节。

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出自《诗经》,意思是尊重和敬畏,天意就会显现出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魏曲沃负-评注

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母也。

此句点明了曲沃负的身份和地位,她是魏国大夫如耳的母亲,具有家族的权威和影响力。

秦立魏公子政为魏太子,魏哀王使使者为太子纳妃而美,王将自纳焉。

这句话描述了魏哀王为了太子纳妃而自作主张,想要将美女纳入后宫,这种行为在古代被视为不合礼法。

曲沃负谓其子如耳曰:‘王乱于无别,汝胡不匡之?’

曲沃负对儿子的教诲,体现了古代母亲对子女的教诲责任,她提醒儿子要匡正国君的错误。

‘方今战国强者为雄,义者显焉。’

这句话反映了战国时期强者为尊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强调了义的重要性。

‘今魏不能强,王又无义,何以持国乎!’

曲沃负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魏国国势衰微和君主无义的担忧,她认为这是国家动荡的根源。

‘王中人也,不知其为祸耳。’

曲沃负认为魏哀王虽然无知,但他的行为却可能带来祸害。

‘汝不言,则魏必有祸矣。’

她警告儿子如果不言明真相,魏国将面临灾难。

‘有祸,必及吾家。’

曲沃负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明她愿意为国家承担风险。

‘汝言以尽忠,忠以除祸,不可失也。’

她鼓励儿子尽忠职守,以消除国家的祸患。

‘如耳未遇闲,会使于齐,负因款王门而上书曰:‘曲沃之老妇也,心有所怀,愿以闻于王。’’

曲沃负利用儿子出使的机会,向魏哀王上书,表达自己的忧虑。

‘王召入。’

魏哀王召见曲沃负,表明他愿意听取她的意见。

‘妾闻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曲沃负从男女之别这个角度出发,强调了礼法的重要性。

‘妇人脆于志,窳于心,不可以邪开也。’

她认为妇女的心志脆弱,容易受到诱惑,因此需要严格遵循礼法。

‘是故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早成其号谥,所以就之也。’

曲沃负引用了古代的婚嫁礼制,说明女子在十五岁时束发为笄,二十岁时出嫁,这是符合礼法的。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所以开善遏淫也。’

她解释了古代的婚姻制度,认为通过聘娶和私奔来区分夫妻和妾室,有助于遏制淫乱。

‘节成,然后许嫁,亲迎,然后随从,贞女之义也。’

曲沃负强调了婚姻的节操和忠诚,认为这是贞女应有的品质。

‘今大王为太子求妃,而自纳之于后宫,此毁贞女之行而乱男女之别也。’

她批评魏哀王的行为破坏了贞女的行径,扰乱了男女之间的界限。

‘自古圣王必正妃匹妃。匹正则兴,不正则乱。’

曲沃负引用了古代圣王的事例,说明婚姻关系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夏之兴也以涂山,亡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亡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太姒,亡也以褒姒。’

她列举了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原因,都与君主婚姻关系有关。

‘周之康王夫人,晏出朝关雎预见,思得淑女以配君子。’

曲沃负引用了周康王夫人的故事,说明古代君主在选择配偶时需要慎重。

‘夫雎鸠之鸟,犹未尝见乘居而匹处也。’

她通过雎鸠鸟的例子,说明男女之间的合乎礼法的婚姻关系。

‘夫男女之盛,合之以礼,则父子生焉,君臣成焉,故为万物始。’

曲沃负强调了婚姻关系对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万物的起源。

‘君臣、父子、夫妇三者,天下之大纲纪也。’

她将君臣、父子、夫妇三者视为天下的大纲纪,强调了这些关系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三者治则治,乱则乱。’

曲沃负认为这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国家就会稳定,反之则会动荡。

‘今大王乱人道之始,弃纲纪之务。’

她批评魏哀王破坏了人道之始,放弃了纲纪之务。

‘敌国五六,南有从楚,西有横秦,而魏国居其间,可谓仅存矣。’

曲沃负分析了魏国的周边环境,认为魏国处于夹缝之中,形势危急。

‘王不忧此而从乱无别,父子同女妾,恐大王之国政危矣。’

她警告魏哀王,如果不改变现状,国家的政治将面临危机。

‘王曰:‘然,寡人不知也。’’

魏哀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不知道这些。

‘遂与太子妃,而赐负粟三十钟,如耳还而爵之。’

魏哀王接受了曲沃负的建议,赐予她粮食和爵位,同时也奖励了如耳。

‘王勤行自修,劳来国家,而齐楚强秦不敢加兵焉。’

魏哀王开始勤政爱民,国家逐渐稳定,周边国家不敢侵犯。

‘君子谓魏负知礼。’

这句话评价了曲沃负的知礼,她的言行符合古代的礼法。

‘诗云:“敬之敬之,天维显思。”此之谓也。’

曲沃负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说明自己的行为是符合天意的。

‘颂曰:魏负聪达,非刺哀王,王子纳妃,礼别不明,负款王门,陈列纪纲,王改自修,卒无敌兵。’

这首颂歌总结了曲沃负的事迹,赞扬她的聪慧和忠诚,同时也肯定了魏哀王的改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魏曲沃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6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