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许穆夫人-原文
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
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
言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
若今之世,强者为雄。
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
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
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
其后翟人攻卫,大破之,而许不能救,卫侯遂奔走涉河,而南至楚丘。
齐桓往而存之,遂城楚丘以居。
卫侯于是悔不用其言。
当败之时,许夫人驰驱而吊唁,卫侯因疾之,而作诗云: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君子善其慈惠而远识也。
颂曰:
卫女未嫁,谋许与齐,
女讽母曰,齐大可依,
卫君不听,后果遁逃,
许不能救,女作载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许穆夫人-译文
许穆夫人是卫懿公的女儿,也是许穆公的妻子。起初许国求婚,齐国也求婚,懿公原本打算把女儿嫁给许国,但女儿通过她的傅母说:“古代诸侯国有女儿的时候,都是用财物和玩物来讨好,以此来依附大国。现在许国小而远,齐国大而近。在当今这个时代,强者才能称霸。如果边境发生敌军入侵的事情,为了四方的缘故,向大国求援,我在这里,难道不是更好吗?现在放弃近的而选择远的,离开大的而依附小的,一旦有战车驰骋的灾难,谁能和我一起考虑国家大事?”卫侯没有听从她的建议,最终还是把她嫁给了许国。
之后翟人攻打卫国,大败卫军,而许国无法救援,卫侯于是逃跑到黄河边,向南逃到了楚丘。齐桓公前来救助,于是筑城楚丘供卫侯居住。卫侯这时候后悔没有听从她的建议。
当国家败亡的时候,许夫人骑马驰骋前来慰问,卫侯因此对她产生了不满,于是作诗说:‘载驰载驱,回来慰问卫侯,驱马悠悠,话说到漕地,大夫们跋涉,我心忧愁,既然你不嘉许我,就不能回转,看着你不善,我想念你却不会远离。’君子认为她慈悲为怀,有远见。
颂词说:卫国的女儿尚未出嫁,商议嫁给许国还是齐国,女儿劝告母亲说,齐国强大可以依靠,卫君不听,后来果真逃亡,许国无法救援,女儿作《载驰》一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许穆夫人-注解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公主,因嫁给了许国的许穆公而得名。她的故事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姻和女性在政治中的作用。
卫懿公:卫懿公是卫国的国君,许穆夫人的父亲。他在位期间,因为不听许穆夫人的劝告,导致国家在翟人入侵时无法得到及时救援。
许穆公:许穆公是许国的国君,许穆夫人的丈夫。他的名字出现在文中,表明了许国在当时的政治地位。
苞苴玩弄:苞苴,指用丝线或绳索编成的装饰品;玩弄,指玩赏。这里指古代诸侯国之间用女子作为礼物来结交关系。
系援于大国:指通过婚姻等方式与大国建立联系,以获得支持和保护。
寇戎之事:寇戎,指外来的侵略者或敌人。这里指边境发生的战争或侵略事件。
四方之故:指国家的边疆或四方的安全。
赴告大国:指向大国报告情况,寻求援助。
车驰之难:指快速行进中的困难或危险。
社稷:社稷,古代指国家,也代指国家的根基和利益。
楚丘:楚丘是卫国的地名,文中提到卫侯逃至此地。
齐桓:齐桓,指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他在许穆夫人出嫁后,帮助卫侯稳定了局势。
城楚丘:指在楚丘修筑城墙,以保护卫侯。
载驰载驱:载驰载驱,出自《诗经》中的《载驰》篇,原意是形容驾车疾驰,这里指许穆夫人为了安慰卫侯而疾驰前往。
驰驱而吊唁:驰驱,指驾车疾驰;吊唁,指慰问死者或其家属。
大夫跋涉:大夫,指官员;跋涉,指长途跋涉,这里指官员们为了国家的事务而辛苦奔波。
君子: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慈惠:慈爱、仁惠,指许穆夫人的仁慈和善良。
远识:远见卓识,指许穆夫人的远见和深刻的认识。
颂:颂,指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颂或赞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许穆夫人-评注
许穆夫人,作为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其身份背景为我国古代宫廷女子。此段古文,以许穆夫人的视角,讲述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选择的坚持,展现了其深远的政治眼光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首句‘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直接点明了许穆夫人的身份,为后文她的行为和言论奠定了基础。
‘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描绘了当时卫、许、齐三国之间对许穆夫人的争夺,展现了当时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女因其傅母而言曰’表现了许穆夫人虽然身为公主,却敢于直言进谏,其勇气可嘉。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反映了古代女子在政治上的工具性,许穆夫人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言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许穆夫人用当时的国际关系形势,指出与强大的齐国结亲对卫国有利。
‘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维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许穆夫人预见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事,强调了自己在国家危难时刻的重要性。
‘今舍近而就远,离大而附小,一旦有车驰之难,孰可与虑社稷?’许穆夫人用直白的语言,劝阻卫侯与许国结亲,以免国家陷入困境。
‘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表明了卫侯没有听取许穆夫人的意见,导致后来卫国的困境。
‘其后翟人攻卫,大破之,而许不能救,卫侯遂奔走涉河,而南至楚丘’描绘了卫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和许穆夫人的无助。
‘齐桓往而存之,遂城楚丘以居’齐桓公的介入,使卫侯得以存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卫侯于是悔不用其言’表明了卫侯在事后对许穆夫人言论的认同和后悔。
‘当败之时,许夫人驰驱而吊唁,卫侯因疾之,而作诗云’描绘了许穆夫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勇敢和忠诚。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许穆夫人的诗歌,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卫侯的关怀。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许穆夫人的诗句,体现了她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君子善其慈惠而远识也’评价了许穆夫人的品德和才能,称其为君子,肯定了她的价值和意义。
‘颂曰:卫女未嫁,谋许与齐,女讽母曰,齐大可依,卫君不听,后果遁逃,许不能救,女作载驰’总结了许穆夫人的事迹,强调了她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