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范氏母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范氏母-原文

晋范氏母者,范献子之妻也。

其三子游于赵氏。

赵简子乘马园中,园中多株,问三子曰:‘柰何?’

长者曰:‘明君不问不为,乱君不问而为。’

中者曰:‘爱马足则无爱民力,爱民力则无爱马足。’

少者曰:‘可以三德使民。设令伐株于山将有马为也,已而开囿示之株。夫山远而囿近,是民一悦矣。夫险阻之山而伐平地之株,民二悦矣。既毕而贱卖民,三悦矣。’

简子从之,民果三悦。

少子伐其谋,归以告母。

母喟然叹曰:‘终灭范氏者必是子也。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其后智伯灭范氏。

君子谓范氏母为知难本。

诗曰:‘●忝尔祖,式救尔讹。’此之谓也。

颂曰:范氏之母,贵德尚信,小子三德,以诈与民,知其必灭,鲜能有仁,后果逢祸,身死国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范氏母-译文

晋国的范氏的母亲,是范献子的妻子。她的三个儿子在赵家游玩。赵简子在马园中骑马,园中有很多树木,他问三个儿子说:‘怎么办呢?’年长的儿子说:‘明君不问就不做,昏君不问就做。’中间的儿子说:‘爱护马匹的脚就不要过分爱护民力,爱护民力就不要过分爱护马匹的脚。’年幼的儿子说:‘可以用三种德行来使民众高兴。如果命令人们在山上砍伐树木,会有马匹被使用,然后开辟园林展示这些树木。因为山远而园林近,这样民众就会感到高兴。在险峻的山上砍伐平地的树木,民众就会更加高兴。砍伐完毕后,以低价卖给民众,民众就会更加高兴。’赵简子听从了他的建议,民众果然三次感到高兴。年幼的儿子批评他的计谋,回家后告诉了母亲。母亲叹息说:‘最终灭亡范氏的人一定是这个儿子。因为只追求功绩和劳绩,很少能布施仁德。依靠欺骗和欺诈行为,没有人能够长久。’之后,智伯灭亡了范氏。君子认为范氏的母亲是懂得困难本质的人。诗中说:‘羞辱了你的祖先,来纠正你的错误。’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赞颂说:范氏的母亲,重视品德崇尚诚信,她的儿子们运用三种德行,通过欺诈与民众相处,知道他们一定会灭亡,很少有人能布施仁德,结果果然遭遇了灾祸,身死国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范氏母-注解

晋范氏母:指晋国范氏家族的母亲,这里特指范献子的妻子。

范献子:晋国范氏家族的成员,范氏母的丈夫。

三子:范献子的三个儿子。

赵氏:赵国的姓氏,这里指赵简子。

赵简子:赵国的国君,名赵鞅,是春秋时期赵国的著名君主。

马园:养马的地方。

株:树木的主干。

明君:指明智的君主。

乱君:指昏庸的君主。

爱马足:爱护马匹的脚,比喻爱护马匹。

爱民力:爱护民众的力量,比喻爱护百姓。

三德:指三个美德或德行。

伐株于山:在山上砍伐树木。

开囿示之株:开辟园林展示被砍伐的树木。

险阻之山:险峻陡峭的山。

平地之株:平地上的树木。

既毕:事情结束后。

贱卖民:以低价卖掉民众。

智伯:智伯瑶,晋国后期的大夫,后来成为晋国的实际统治者。

范氏:晋国的一个世家大族。

知难本:知道困难的本源。

忝尔祖:羞辱了你们的祖先。

式救尔讹:按照你们的样子来纠正你们的错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范氏母-评注

晋范氏母者,范献子之妻也。其三子游于赵氏。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范氏母的身份及其与三子的关系,为后文的故事铺垫了背景。范氏母身为范献子的妻子,却因三子游于赵氏而与赵氏产生了联系,这暗示了范氏母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赵简子乘马园中,园中多株,问三子曰:‘柰何?’

此句描绘了赵简子在园中骑马时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赵简子询问三子如何处理园中的树木,实际上是在考察他们的智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长者曰:‘明君不问不为,乱君不问而为。’

长子的回答体现了其政治智慧和对君主的判断。他认为明君不会问而不行动,乱君则问而不行动。这反映了长子对君主权力的理解和对政治局势的洞察。

中者曰:‘爱马足则无爱民力,爱民力则无爱马足。’

中子的回答则是对赵简子问题的直接回应,他提出了一个关于国家治理的哲学问题。他认为如果过分宠爱马匹,就会忽视民众的力量;反之,如果重视民众的力量,就会忽视马匹的需求。这反映了中子对国家资源分配的深刻思考。

少者曰:‘可以三德使民。设令伐株于山将有马为也,已而开囿示之株。夫山远而囿近,是民一悦矣。夫险阻之山而伐平地之株,民二悦矣。既毕而贱卖民,三悦矣。’

少子的回答最为巧妙,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并以此获得民众的欢心。他建议在山上伐树,以吸引马匹,然后在园中展示伐树的结果,这样既满足了马匹的需求,又让民众感到高兴。他还提出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能让民众感到愉悦,从而巩固了国家的稳定。

简子从之,民果三悦。

赵简子采纳了少子的建议,民众也因此而感到高兴。这说明少子的策略得到了成功实施,同时也反映了赵简子的明智。

少子伐其谋,归以告母。

少子对自己的策略进行了自我批评,并将情况告知了母亲。这显示了少子的谦逊和对母亲的尊重。

母喟然叹曰:‘终灭范氏者必是子也。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

范氏母对少子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她认为少子的策略虽然能够短期内获得成功,但最终会导致范氏的灭亡。她指出,那些只注重功绩和劳役而不布施仁德的人,以及那些依靠欺诈行为的人,都无法长久。

其后智伯灭范氏。

范氏最终被智伯所灭,验证了范氏母的预言。

君子谓范氏母为知难本。

这句话表明了君子对范氏母的认可,认为她能够预见到家族的危机,并因此被尊称为“知难本”。

诗曰:‘●忝尔祖,式救尔讹。’此之谓也。

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话,用来进一步强调范氏母的智慧和对家族的忠诚。

颂曰:范氏之母,贵德尚信,小子三德,以诈与民,知其必灭,鲜能有仁,后果逢祸,身死国分。

这首颂诗总结了范氏母的一生,她重视德行和诚信,而她的儿子们却以欺诈手段对待民众,最终导致了家族的灭亡。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范氏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