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伯宗妻-原文
晋大夫伯宗之妻也。
伯宗贤,而好以直辩凌人。
每朝,其妻常戒之曰:‘盗憎主人,民爱其上。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恶之,祸必及身矣。’
伯宗不听,朝而以喜色归。
其妻曰:‘子貌有喜色,何也?’
伯宗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知似阳子。’
妻曰:‘实谷不华,至言不饰,今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是以祸及其身,子何喜焉!’
伯宗曰:‘吾欲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
其妻曰:‘诺。’
于是为大会,与诸大夫饮。
既饮,而问妻曰:‘何若?’
对曰:‘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子之性固不可易也,且国家多贰,其危可立待也。子何不预结贤大夫,以托州犁焉。’
伯宗曰:‘诺。’
乃得毕羊而交之。
及栾不忌之难,三郄害伯宗,谮而杀之。
毕羊乃送州犁于荆,遂得免焉。
君子谓伯宗之妻知天道。
诗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伯宗之谓也。
颂曰:
伯宗凌人,妻知且亡,
数谏伯宗,厚许毕羊,
属以州犁,以免咎殃,
伯宗遇祸,州犁奔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伯宗妻-译文
晋国的大夫伯宗的妻子。伯宗是个有德行的人,但他喜欢用直率的言辞去压倒别人。每天早上,他的妻子都会警告他说:‘盗贼恨他们的主人,百姓爱戴他们的上司。有喜好别人的人,必然有嫉妒别人的人。先生你总是直言不讳,那些被你说中的人会恨你,灾祸必然降临到你身上。’伯宗不听,每天都是带着喜悦的神色回家。他的妻子说:‘你脸色这么高兴,是为什么?’伯宗说:‘我在朝廷上发言,各位大夫都说我像阳子一样有见识。’妻子说:‘真正的谷物不华丽,真正的言论不需要装饰。现在阳子外表华丽而内容空虚,言辞没有深谋远虑,因此灾祸降临到他身上,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伯宗说:‘我想和大夫们一起喝酒,然后和他们交谈,你听听他们的说法。’妻子说:‘好吧。’于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伯宗和大夫们一起喝酒。喝完酒后,他问妻子:‘怎么样?’妻子回答说:‘各位大夫都不如你,但是百姓已经很久不再支持他们的上司了,灾难必然降临到你身上。你的性格本就难以改变,而且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危险就在眼前。你为什么不事先结交贤明的大夫,把州犁作为你的依靠呢?’伯宗说:‘好吧。’于是他得到了毕羊的帮助,并与州犁结交。等到栾不忌发动政变,三个郄氏家族陷害伯宗,诬陷他并杀了他。毕羊将州犁送到楚国,州犁因此得以免祸。君子认为伯宗的妻子懂得天道。《诗经》中说:“过多的炽热,无法救治。”这正是对伯宗的描述。
赞颂说:伯宗喜欢压人,妻子却预见到他会遭遇不幸,多次劝告伯宗,并且对他寄予厚望。她把州犁托付给伯宗,以避免灾祸。伯宗遭遇灾祸,州犁逃往楚国避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伯宗妻-注解
晋大夫伯宗:晋国的大夫,即晋国的官员。
贤:有德行,有才能。
直辩:直言不讳,善于辩论。
凌人:欺凌他人,对人傲慢。
朝:朝廷,指国家政务。
盗憎主人,民爱其上:盗贼会憎恨主人,民众会爱戴他们的领导者,意指人们对于权力的态度。
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喜欢别人的人,必然会有嫉妒别人的人。
夫子:对伯宗的尊称,夫子即先生。
直言:直言不讳,坦率地说话。
枉者:被冤枉的人。
恶之:厌恶他。
祸必及身矣: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喜色:喜悦的表情。
似阳子:像阳子一样,阳子可能是一个有才能或德行的人。
实谷不华,至言不饰:真正的谷物不华丽,最真实的言语不修饰。
华而不实:外表华丽但内容空虚。
无谋:没有计谋,缺乏策略。
毕羊:可能是指伯宗的某个亲信或者助手。
州犁:可能是指一个有权势的地方官员。
栾不忌之难:栾不忌引起的灾难。
三郄害伯宗:三个郄氏家族的人陷害伯宗。
谮而杀之:诬陷他并杀害他。
熇熇:形容火势旺盛的样子,比喻灾祸严重。
不可救药:形容病情严重,无法救治,也比喻问题严重到无法解决。
数谏:多次劝谏。
厚许:给予厚望。
属以州犁:托付给州犁。
以免咎殃:以免遭受灾祸。
颂:赞颂,歌颂。
数谏伯宗,厚许毕羊,属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祸,州犁奔荆:这首颂歌赞扬伯宗的妻子多次劝谏伯宗,信任毕羊,将事情托付给州犁,从而避免了灾祸。但伯宗最终遭遇灾祸,州犁逃往荆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晋伯宗妻-评注
晋大夫伯宗之妻的话语,体现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见解。首先,她对伯宗的劝诫‘盗憎主人,民爱其上’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即人们往往对有权势者产生嫉妒,而对上级产生亲近。这种认识不仅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也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
伯宗之妻的言辞中,‘夫子好直言,枉者恶之,祸必及身矣’这句话,强调了直言直行可能带来的后果。在古代中国,直言进谏被视为忠诚和正直的表现,但同时也可能因为触及他人利益而招致祸端。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一种矛盾,即忠诚与个人安危之间的权衡。
伯宗之妻对伯宗的劝诫,‘实谷不华,至言不饰’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言语和行为的价值观。她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真诚和朴实,而不是表面的华丽和虚伪。这种价值观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内在修养和真实表达。
在伯宗之妻的建议中,‘预结贤大夫,以托州犁焉’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的联盟和合作思想。她认为通过结交贤能之士,可以为自己和国家带来稳定和保障。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后,伯宗之妻的预言‘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和‘伯宗遇祸’的结局,反映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命运和天道的观念。她认为伯宗的遭遇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这种观念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伯宗之妻的言辞和行动,展现了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政治、人际关系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