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密康公母-原文
密康公之母,姓隗氏。
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
必致之王。
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
王田不取群,公行下众,王御不参一族。
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
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康公不献,王灭密。
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
诗云: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此之谓也。
颂曰:
密康之母,先识盛衰,
非刺康公,受粲不归,
公行下众,物满则损,
俾献不听,密果灭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密康公母-译文
密康公的母亲,姓隗。周共王在泾水上游玩,康公跟着去,有三个女子追随着他。康公的母亲说:‘你一定要把她们送到国王那里。因为兽类三个在一起称为群,人三个在一起称为众,女子三个在一起称为粲。国王在田地里不会单独接受一群动物,公行(指康公)在下面也不会单独接受一群人,国王也不会接受来自同一族的三个女子。那美丽的女子归你所有,你有什么德行能承受这样的美呢?国王都承受不了,何况你这个小丑呢!’康公没有献上这三个女子,结果周王灭了密国。君子认为密康公的母亲能洞察细微之处。
诗经中说:‘不要过于享乐,要时刻思考可能出现的忧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歌颂说:密康公的母亲,能预知盛衰变化,并不是指责康公,因为接受美女而不归还,康公的行为让众人感到不满,物极必反,最终没有献上美女,密国因此被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密康公母-注解
密康公:密康公是指密国的国君,密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国。
姓隗氏:隗是姓氏,隗氏是指隗姓的家族。
周共王:周共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位君主,名姬繄扈。
泾上:泾是指泾水,泾上即泾水之上。
奔之:奔指女子追逐,这里指三女追逐周共王。
致之王:致之王意为把她们送到国王那里。
兽三为群:古代认为动物以三为群,表示团结。
人三为众:人三为众,众表示众多,多人聚集。
女三为粲:女三为粲,粲指美丽,这里指三位女子都很美丽。
王田不取群:王田不取群,田指田猎,这里指国王田猎时不取群兽。
公行下众:公行下众,公指康公,行下众指康公的行为低于众人。
王御不参一族:王御不参一族,御指驾车,参一族指不参与同一族类。
夫粲美之物归汝:夫粲美之物归汝,夫为句首发语词,粲美之物指美丽的女子,归汝即归你所有。
何德以堪之:何德以堪之,何德指什么德行,堪之指能够承受。
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犹指尚且,小丑指康公。
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君子指有道德的人,识微指能够预见到细微的变化。
诗云:诗云指引用《诗经》中的诗句。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无已大康,职思其忧,无已指不要过分,大康指过于安逸,职思其忧指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忧患。
颂曰:颂曰指下面是对某件事情的赞美或评论。
密康之母:密康之母指密康公的母亲。
先识盛衰:先识盛衰,先指预先,识指认识到,盛衰指兴盛和衰败。
非刺康公:非刺康公,非指不是,刺指指责,康公即密康公。
受粲不归:受粲不归,受指接受,粲指美丽女子,不归指没有送还。
物满则损:物满则损,物指财富或资源,满则损指过多会导致损失。
俾献不听:俾献不听,俾指使,献指献上,不听指不听从。
密果灭殒:密果灭殒,密指密国,果指最终,灭殒指灭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密康公母-评注
密康公之母,姓隗氏。此句开篇点明了密康公的母亲姓氏,隗姓在古代较为少见,反映了密康公家族的贵族身份。
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此句描绘了周共王出游的场景,康公随行,并有三名女子追随共王。‘奔’字在这里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女子对王的倾慕,也暗示了她们对康公的不满。
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此段话是密康公之母对三女行为的评价。她认为,女子追随共王的行为如同野兽成群、人众成群一样,应当引起注意。‘粲’字在这里指代美女,表达了母亲对女儿行为的担忧。
‘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密康公之母的观点。她认为,群兽、人众、美女都是群体,应当有所节制。‘夫’字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句子更加流畅。
‘王田不取群,公行下众,王御不参一族。’这句话中,密康公之母以王的行为为例,说明王者应当避免与众人混同。‘御’字在这里指代王的行为,‘参一族’则表示王者不应参与普通人的事务。
‘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密康公之母在这里以王为例,告诫康公,即使美女归他,他也不应沾沾自喜。‘小丑’一词,既是对康公的贬低,也是对三女行为的讽刺。
康公不献,王灭密。这句话说明了密康公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最终导致密国灭亡。‘献’字在这里指代康公将三女献给共王,‘灭密’则表示密国的覆灭。
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此句是对密康公之母的评价。‘识微’一词,表示她能够洞察事物的细微之处,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诗云:‘无已大康,职思其忧。’此句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密康公之母的预见能力。‘无已大康’表示不应沉溺于享乐,‘职思其忧’则表示应当思考未来的忧虑。
颂曰:‘密康之母,先识盛衰,非刺康公,受粲不归,公行下众,物满则损,俾献不听,密果灭殒。’这段颂词总结了密康公之母的智慧和对密国灭亡的预见。‘先识盛衰’表示她能够预知事物的兴衰,‘物满则损’则寓意着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出现损耗。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密康公之母的言行,展现了古代贵族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刻认识。密康公之母的智慧和对未来的预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