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卫灵夫人

作者: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昭(约48年-100年),是中国史学界的杰出人物。《列女传》是她为《汉书》所编写的一个专门介绍古代女性品德、节操与家庭美德的篇章。

年代:成书于东汉(约1世纪)。

内容简要:《列女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记录女性历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典型女性的故事,强调她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美德。书中收录了自上古至汉代的一些历史女性,她们的贤良、节俭、坚贞等美德被用作家庭教育与社会规范的典范。《列女传》不仅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作用,还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卫灵夫人-原文

卫灵公之夫人也。

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

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

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

公曰:‘何以知之?’

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

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

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

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

公惊曰:‘善哉!’

遂语夫人其实焉。

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

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

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此之谓也。

颂曰:

卫灵夜坐,夫人与存,

有车辚辚,中止阙门,

夫人知之,必伯玉焉,

维知识贤,问之信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卫灵夫人-译文

这是卫灵公的夫人。灵公和夫人晚上坐着,听到车轮滚滚的声音,到了宫阙就停下了,过了宫阙又响起了声音。灵公问夫人说:“你知道这是谁吗?”夫人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夫人说:“我听说:按照礼节,下朝时要让马停下来,这是为了表示尊敬。忠臣和孝子,不会因为明显的情况而坚守节操,也不会因为暗淡的环境而改变行为。蘧伯玉是卫国的贤大夫,他仁爱又聪明,对上级非常尊敬。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因为昏暗的环境而废弃礼节,所以我才这么认为。”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灵公回来后,开玩笑地对夫人说:“不是。”夫人斟了一杯酒,再次鞠躬向灵公祝贺,灵公问:“你为什么祝贺我?”夫人说:“最初我只以为卫国有蘧伯玉,现在卫国又有和他一样的人,这说明您有两个贤臣。国家有那么多贤臣,这是国家的福气。所以我向您祝贺。”灵公惊讶地说:“说得好!”于是就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夫人。君子认为卫夫人懂得如何了解人。可以欺骗但不能被愚弄的,大概就是她的明智吧!诗中说:“我听到他的声音,却看不见他的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颂歌说:卫灵公晚上坐着,夫人陪伴在侧,有车轮滚滚的声音,在宫阙前停下,夫人知道这是谁,一定是蘧伯玉,因为她懂得识别贤人,询问后证实了这一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卫灵夫人-注解

卫灵公: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国君,名元,是卫国的君主之一。

夫人:在这里指的是卫灵公的妻子,即卫灵公的夫人。

车声辚辚:辚辚是形容车声的拟声词,表示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

阙:阙是古代宫殿、城门等建筑前的石台或石碑,也指宫殿、城门。

蘧伯玉:蘧伯玉是春秋时期卫国的贤大夫,以仁德著称。

礼下公门式路马:礼下公门,式路马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行为,指贵族在经过公门时,下车步行,以示对国君的尊敬。

忠臣与孝子:指忠诚于国家和孝顺父母的臣子。

昭昭信节:昭昭是明显的意思,信节是指坚守节操。

冥冥堕行:冥冥是指昏暗不明,堕行是指行为不端。

仁而有智:指具有仁德和智慧。

敬于事上:指对上级非常尊敬。

闇昧废礼:闇昧是指昏暗不明,废礼是指废弃礼仪。

酌觞再拜贺公:酌觞是指倒酒,再拜是指再次行礼,贺公是对国君的祝贺。

问之信然:问之是指询问,信然是指确实如此。

人道:指人的道德和伦理。

诗云:诗云是指引用《诗经》中的句子。

我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句话出自《诗经》,意思是只听到声音,却看不到人,比喻虽然不直接见面,但通过声音也能感知到对方的身份或品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卫灵夫人-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卫灵公与夫人的对话场景,通过夫人对车声的辨识,展现了夫人的智慧和洞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臣的重视和礼制的尊重。

首句‘卫灵公之夫人也’直接点明了故事的背景人物,卫灵公与夫人夜坐,这样的场景设定使得对话更加贴近生活,也更能体现出夫人的性格特点。

‘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这一句通过车声的变化,为后面的对话埋下了伏笔,夫人的聪慧也在这句中初露端倪。

‘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这一问一答,既体现了卫灵公对夫人的信任,也凸显了夫人的智慧。夫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车声与礼制的联系,巧妙地暗示了答案。

‘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这句话是对礼制的阐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夫人以此作为依据,推断出车声的主人,显示了她对礼制的深刻理解。

‘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忠臣和孝子的品质,夫人的回答也体现了她对贤臣的认可。

‘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夫人对蘧伯玉的评价,不仅是对他的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卫灵公治国理念的认同。

‘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夫人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这种推理过程体现了她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力。

‘公使视之,果伯玉也’这一句是对夫人判断的验证,也证明了夫人的智慧。

‘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卫灵公的戏谑,既是对夫人的调侃,也是对她的肯定。

‘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夫人的行为,既是对卫灵公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夫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国家拥有两位贤臣的喜悦之情。

‘国多贤臣,国之福也’这句话体现了夫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也反映了她对贤臣的重视。

‘妾是以贺’夫人的祝贺,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的期盼。

‘公惊曰:“善哉!”’卫灵公对夫人的回答感到惊讶和赞赏,也表明他对夫人的智慧给予了高度评价。

‘遂语夫人其实焉’卫灵公向夫人解释了实际情况,这也体现了他对夫人的尊重。

‘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这句话是对夫人的评价,认为她不仅智慧,而且明白人伦道德。

‘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这句话强调了夫人的明智,认为她虽然可能被欺骗,但不会被蒙蔽。

‘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此之谓也’最后这句话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既是对夫人的赞美,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整段古文通过对卫灵公与夫人的对话,展现了夫人的智慧、对礼制的尊重以及对贤臣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列女传-仁智传-卫灵夫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4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