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附录-进辽史表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附录-进辽史表-原文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臣脱脱言:

窃惟天文莫验于玑衡,人文莫证于简策。

人主监天象之休咎,则必察乎玑衡之精;监人事之得失,则必考乎简策之信。

是以二者所掌,俱有太史之称。

然天道幽而难知,人情显而易见。

动静者吉凶之兆,敬怠者兴亡之机。

史臣虽述前代之设施,大意有助人君之鉴戒。

辽自唐季,基于朔方。

造邦本席于干戈,致治能资于黼黻。

敬天尊祖,而出入必祭;亲仁善邻,而和战以宜。

南府治民,北府治兵。

春狩省耕,秋狩省敛。

吏课每严于刍牧,岁饥屡赐乎田租。

至若观市赦罪,则吻合六典之规;临轩策士,则恪遵三岁之制。

享国二百一十九载,政刑日举,品式备具,盖有足尚者焉。

迨夫子孙失御,上下离心。

骄盈盛而衅隙生,谗贼兴而根本蹙。

变强为弱,易于反掌。

吁!可畏哉!

天祚自绝,大石苟延。

国既丘墟,史亦芜茀。

耶律俨语多避忌,陈大任辞乏精详。

《五代史》系之终篇,宋旧史埒诸载记。

予夺各徇其主,传闻况失其真。

我世祖皇帝一视同仁,深加愍恻。

尝敕词臣,撰次三史,首及于辽。

六十余年,岁月因循,造物有待。

臣脱脱诚惶诚恐顿首:

钦惟皇帝陛下,如尧稽古,而简宽容众;若舜好问,而浚哲冠伦。

讲经兼诵乎祖谟,访治旁求乎往牒。

兹修史事,断自宸衷。

睿旨下而征聘行,朝士贺而遗逸起。

于是命臣脱脱以中书右丞相领都总裁,中书平章政事臣铁睦尔达世、中书右丞今平章政事臣贺惟一、御史中丞今翰林学士承旨臣张起岩,翰林学士臣欧阳玄、侍御史今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臣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臣揭傒斯奉命为总裁官。

中书遴选儒臣宗文太监今兵部尚书臣廉惠山海牙、翰林直学士臣王沂、秘书著作佐郎臣徐昺、国史院编修官臣陈绎曾分撰《辽史》。

起至正三年四月,迄四年三月。

发故府之椟藏,集遐方之匦献,搜罗剔抉,删润研劘。

纪志表传,备成一代之书;臧否是非,不迷千载之实。

臣脱脱叨承隆寄,幸睹成功。

载宣日月之光华,愿效涓埃之补报。

我朝之论议归正,气之直则辞之昌;辽国之君臣有知,善者喜而恶者惧。

所撰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六卷,各著论赞,具存体裁,随表以闻。

上尘天览,下情无任惭惧战汗屏营之至。

臣脱脱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附录-进辽史表-译文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的大臣脱脱说:私下认为,天文的变化没有比天球仪更准确的,人文的记载没有比史书更可靠的。君主观察天象的吉凶,就必须仔细观察天球仪的精密;观察人事的得失,就必须查阅史书的真实性。因此,这两个部门都被称为太史。然而,天道深奥难以理解,人情却明显可见。行动和静止是吉凶的征兆,敬畏和懈怠是兴衰的关键。史官虽然叙述前代的措施,但大意上都有助于君主警醒和警戒。

辽国自从唐朝末年开始,在北方建立。建国的基础是战争,治理国家能够借助文治。尊敬天命和祖先,出入时必定祭祀;亲近仁爱和邻国,和平与战争都适宜。南府管理民政,北府管理军事。春天打猎以省视农事,秋天打猎以省视税收。官吏考核对畜牧的重视,每年饥荒时多次减免田租。至于观察市场赦免罪行,则符合六典的规定;在宫殿前策试士人,则严格遵守三年一度的制度。享国二百一十九年,政治刑法日益完善,制度完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到了子孙失去治理,上下离心离德的时候。骄傲自满导致矛盾产生,谗言和邪恶兴起导致根基动摇。由强变弱,易如反掌。哎呀!真是可怕啊!

天祚帝自绝于世,大石氏苟延残喘。国家已经变成废墟,史书也变得杂乱无章。耶律俨说话多避讳,陈大任的辞藻缺乏精细。五代史把它作为结尾,宋代的旧史把它列为记载。各取所需,传闻失真。我朝的世祖皇帝一视同仁,深感同情。曾经命令词臣,编纂三史,首先涉及辽国。六十多年,岁月流逝,万物都有等待的时候。

臣脱脱诚惶诚恐地叩首:尊敬的皇帝陛下,您像尧一样稽古,宽容待人;像舜一样好问,智慧超群。讲解经典的同时背诵祖先的教诲,咨询治理国家的事宜时查阅往日的记录。这次修史的事宜,完全出自您的圣意。您的睿旨下达后,征召的人才开始行动,朝中的士人欢庆,遗漏的人才也被发掘。于是命令我脱脱以中书右丞相的身份担任都总裁,中书平章政事铁睦尔达世、中书右丞贺惟一、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担任总裁官。中书挑选了儒臣宗文太监廉惠山海牙、翰林直学士王沂、秘书著作佐郎徐昺、国史院编修官陈绎曾分撰《辽史》。从至正三年四月开始,到至正四年三月结束。发掘了旧府的藏书,收集了远方献来的文献,搜集整理,删改润色。纪、志、表、传,都完备地成为一部史书;对是非的评判,不迷失千年以来的真实。臣脱脱承蒙皇恩,有幸看到成果。愿像日月的光辉一样,献上微薄之力。我朝的议论回归正道,气节正直则言辞豪迈;辽国的君臣有知,善良的人欢喜,邪恶的人害怕。所撰写的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六卷,各附有评论和赞语,保持体裁完整,随表上呈。向上呈尘,向下表达,心中无比惭愧,战战兢兢。

臣脱脱诚惶诚恐地叩首再叩首,恭敬地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附录-进辽史表-注解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名,是皇帝赐予的荣誉官职,无实际行政职责,主要表示尊贵。

上柱国:古代官名,是皇帝赐予的荣誉官职,表示对功臣的嘉奖。

录军国重事:古代官名,负责记录国家重要军事和政治事务。

中书右丞相:古代官名,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监修国史:古代官名,负责监督和修撰国史。

领经筵事:古代官名,负责主持皇帝的经筵,即皇帝的读书和学术活动。

臣脱脱:元朝时期的历史学家,曾任中书右丞相,参与修撰《辽史》。

天文:指宇宙中的天体现象和规律。

玑衡:古代天文仪器,用于观测天体位置。

简策:古代书写材料,用竹简或木简,上面书写文字。

休咎:吉凶的预兆或结果。

人主:指君主。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天文、历法、史书等事务。

天道:指天象和自然规律。

人情:人的情感和思想。

吉凶:好事或坏事,好运或厄运。

动静:行动和静止,指事物的变化。

敬怠:尊敬和懈怠,指态度和态度。

兴亡:兴盛和衰亡,指国家的兴衰。

史臣:修史官,负责编写历史。

唐季:唐朝末年。

朔方:古代地名,指北方边疆地区。

造邦:建立国家。

干戈:战争和兵器,比喻战争。

黼黻:古代的礼服,泛指服饰。

出入:进进出出,指日常活动。

祭:祭祀,表示对神灵的敬意。

亲仁善邻:亲近仁爱和善的邻居。

和战:和平与战争,指处理国家事务的策略。

南府:古代官署名,负责管理民政。

北府:古代官署名,负责管理军事。

春狩:春季狩猎,古代皇帝的一种仪式。

省耕:检查农田,了解农作情况。

省敛:检查收成,了解收成情况。

吏课:官员的考核。

刍牧:牧草和牲畜,指农业。

岁饥:饥荒年份。

田租:农民向国家缴纳的农业税。

观市赦罪:在市场上观察百姓,根据情况赦免罪行。

六典:古代六种法典,包括《周礼》、《仪礼》、《礼记》、《乐经》、《尚书》、《春秋》。

临轩策士:皇帝在宫殿前选拔人才。

三岁之制:每三年进行一次选拔人才的制度。

天祚:皇帝的福气和命运。

大石:指辽朝皇帝耶律大石。

丘墟:废墟,形容国家破败。

芜茀:杂乱无章,形容史书内容混乱。

耶律俨:辽朝历史学家,著有《辽史》。

陈大任:辽朝历史学家,著有《辽史》。

五代史:记载五代十国历史的史书。

宋旧史:宋朝的旧史。

载记:记载某一段历史事件的书籍。

世祖皇帝:元朝皇帝忽必烈。

敕词臣:皇帝下诏令词臣(文人)。

撰次三史:撰写三史,指《宋史》、《辽史》、《金史》。

宸衷:皇帝的内心。

征聘:征召和聘请。

朝士:朝廷的官员。

遗逸:被遗忘的人才。

都总裁:总负责人,负责全面工作。

中书平章政事: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的高级官员。

翰林学士:皇帝的文学顾问。

集贤侍讲学士:皇帝的学术顾问。

国子祭酒:国子监的负责人,负责教育。

翰林侍讲学士:皇帝的学术顾问。

欧阳玄:元朝文学家,曾任翰林学士。

吕思诚:元朝文学家,曾任翰林侍讲学士。

揭傒斯:元朝文学家,曾任翰林侍讲学士。

宗文太监:太监,负责宫廷事务。

兵部尚书:中央军事机关的负责人。

廉惠山海牙:元朝官员,曾任兵部尚书。

王沂:元朝文学家,曾任翰林直学士。

徐昺:元朝文学家,曾任秘书著作佐郎。

陈绎曾:元朝文学家,曾任国史院编修官。

起至正三年四月,迄四年三月:从至正三年四月开始,到至正四年三月结束。

故府之椟藏:古代官员的府邸中收藏的文献。

遐方之匦献:来自远方地方的文献。

纪志表传:史书的四种体裁,分别记录大事、记载制度、记载人物、记载事迹。

论赞:对历史事件的评论和赞颂。

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和风格。

本纪:史书中记载皇帝事迹的篇章。

志:史书中记载制度、地理、天文等内容的篇章。

表:史书中记载世系、官职等内容的篇章。

列传:史书中记载个人事迹的篇章。

气之直则辞之昌:文风直率则言辞鲜明。

善者喜而恶者惧:好事者高兴而坏事者害怕。

载宣日月之光华:传播皇帝的恩泽。

涓埃之补报:微小的贡献。

论议归正:讨论和评论都回归正道。

上尘天览:向上呈报给天听。

下情无任惭惧战汗屏营之至:内心充满了惭愧、恐惧、战栗和汗水,感到无地自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附录-进辽史表-评注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臣脱脱言:窃惟天文莫验于玑衡,人文莫证于简策。

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脱脱以臣子的身份,向皇帝表达了自己对于天文和人文的认识。‘天文莫验于玑衡’意指天文的变化难以准确预测,‘人文莫证于简策’则说明人文的传承需要通过历史文献来证实。此句体现了脱脱对历史记载的重视,以及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人主监天象之休咎,则必察乎玑衡之精;监人事之得失,则必考乎简策之信。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人主如何通过观察天文和阅读历史文献来掌握国家的命运。‘休咎’指吉凶,‘玑衡’指天象,‘简策’指历史文献。脱脱认为,人君应密切关注天象的变化以预知国家的吉凶,同时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来了解人事的得失,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依据。

是以二者所掌,俱有太史之称。

此句说明天文和人文的掌管者都被称为太史,强调了太史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太史不仅是记录历史的官员,更是解读历史、预知未来的智者。

史臣虽述前代之设施,大意有助人君之鉴戒。

此句指出史臣所记载的前代设施,对于人君具有借鉴和警戒的作用。史臣的职责不仅是记录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经验来指导人君治国。

辽自唐季,基于朔方。

此句介绍了辽国的历史背景,指出辽国起源于唐朝末年,地处北方边疆。

造邦本席于干戈,致治能资于黼黻。

此句描述了辽国建立的基础和治理国家的手段。‘造邦本席于干戈’说明辽国的建立依赖于战争,‘致治能资于黼黻’则表明辽国在治理国家时能够借鉴中原文化。

敬天尊祖,而出入必祭;亲仁善邻,而和战以宜。

此句反映了辽国的宗教信仰和外交政策。辽国敬天尊祖,重视祭祀,同时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通过和战来维护国家的利益。

南府治民,北府治兵。

此句说明了辽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南府负责治理民事,北府负责治理军事。

春狩省耕,秋狩省敛。

此句描述了辽国的农业政策,春季狩猎以节省耕作时间,秋季狩猎以节省收获时间。

吏课每严于刍牧,岁饥屡赐乎田租。

此句说明了辽国的官员考核制度和农业税收政策。官员考核严格,农业税收在灾荒年份会减免。

至若观市赦罪,则吻合六典之规;临轩策士,则恪遵三岁之制。

此句描述了辽国的法律制度和科举制度。观市赦罪符合六典之规,临轩策士则恪守三岁之制。

享国二百一十九载,政刑日举,品式备具,盖有足尚者焉。

此句总结了辽国的历史成就,指出辽国享国二百一十九年,政治和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秩序稳定,值得称道。

迨夫子孙失御,上下离心。

此句揭示了辽国衰败的原因,指出辽国子孙失御,导致上下离心,国家内部矛盾重重。

骄盈盛而衅隙生,谗贼兴而根本蹙。

此句进一步分析了辽国衰败的原因,指出骄奢淫逸导致矛盾激化,谗言和贼人破坏了国家的根基。

变强为弱,易于反掌。

此句形象地说明了辽国由强盛到衰败的过程,强调其衰败之快。

吁!可畏哉!

此句表达了脱脱对辽国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敬畏之情。

天祚自绝,大石苟延。

此句描述了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的结局和大石国的延续。

国既丘墟,史亦芜茀。

此句指出辽国灭亡后,国家变成废墟,历史文献也变得残缺不全。

耶律俨语多避忌,陈大任辞乏精详。

此句评价了辽国历史文献的作者,指出耶律俨和陈大任在写作时有所避讳,导致文献内容不够详实。

《五代史》系之终篇,宋旧史埒诸载记。

此句说明了《五代史》和宋旧史在辽国历史记载中的地位。

予夺各徇其主,传闻况失其真。

此句指出历史记载存在主观性,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立场进行记载,导致历史真相失真。

我世祖皇帝一视同仁,深加愍恻。

此句表达了脱脱对元世祖的尊敬和感激,认为世祖皇帝对待历史客观公正,充满同情。

尝敕词臣,撰次三史,首及于辽。

此句说明了元世祖下令编纂三史,并将辽国历史作为其中之一。

六十余年,岁月因循,造物有待。

此句说明了编纂《辽史》的过程历时六十余年,期间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但最终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

臣脱脱诚惶诚恐顿首:钦惟皇帝陛下,如尧稽古,而简宽容众;若舜好问,而浚哲冠伦。

此句表达了脱脱对皇帝的敬仰,认为皇帝具有尧舜之德,善于学习历史,宽容待人。

讲经兼诵乎祖谟,访治旁求乎往牒。

此句描述了皇帝的治国理念,即讲经诵祖,借鉴历史。

兹修史事,断自宸衷。

此句说明了编纂《辽史》的决定是由皇帝亲自做出的。

睿旨下而征聘行,朝士贺而遗逸起。

此句描述了编纂《辽史》的过程,皇帝下旨征聘人才,朝士祝贺,遗逸之才得以发挥。

于是命臣脱脱以中书右丞相领都总裁,中书平章政事臣铁睦尔达世、中书右丞今平章政事臣贺惟一、御史中丞今翰林学士承旨臣张起岩,翰林学士臣欧阳玄、侍御史今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臣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臣揭傒斯奉命为总裁官。

此句列举了编纂《辽史》的总裁官名单,展现了编纂团队的阵容。

中书遴选儒臣宗文太监今兵部尚书臣廉惠山海牙、翰林直学士臣王沂、秘书著作佐郎臣徐昺、国史院编修官臣陈绎曾分撰《辽史》。

此句说明了编纂《辽史》的具体分工,不同官员负责不同的撰写工作。

起至正三年四月,迄四年三月。

此句说明了编纂《辽史》的时间范围,从至正三年四月开始,至至正四年三月结束。

发故府之椟藏,集遐方之匦献,搜罗剔抉,删润研劘。

此句描述了编纂《辽史》的过程,包括发掘故府藏书、收集远方文献、整理和修订。

纪志表传,备成一代之书;臧否是非,不迷千载之实。

此句总结了《辽史》的编纂成果,指出其内容全面,真实可信。

臣脱脱叨承隆寄,幸睹成功。

此句表达了脱脱对能够参与编纂《辽史》的荣幸之情。

载宣日月之光华,愿效涓埃之补报。

此句表达了脱脱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

我朝之论议归正,气之直则辞之昌;辽国之君臣有知,善者喜而恶者惧。

此句说明了《辽史》的编纂原则,即以事实为依据,公正评价历史人物。

所撰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六卷,各著论赞,具存体裁,随表以闻。

此句列举了《辽史》的卷数和内容,以及编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上尘天览,下情无任惭惧战汗屏营之至。

此句表达了脱脱对《辽史》编纂的敬畏之情。

臣脱脱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此句是脱脱对皇帝的再次敬仰和忠诚表达。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附录-进辽史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