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表-卷二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表-卷二-原文

◎皇子表

帝官天下,王者为焉。

至于亲九族,敬五宗,其揆一也。

三代以上,封建久长,故吴、鲁、燕、蔡、卫、晋、郑,太史迁既者《世家》,又列《年表》,不厌其详。

自汉以降,封建实亡,犹有其名,长世者登《世家》,自绝者置《列传》,然王子侯犹可以年表也,班固以为文无实,并诸侯削年而表,世君子之韪之。

自魏以降,不帝不世,王侯身徙数封,朝不谋夕,于是列而传之。

功不足以垂法,罪不足以著戒,碌碌然,抑又甚焉。

今摘其功罪杰然者列诸《传》;

叙亲亲之恩,敬长之义,而无他可书者,略表见之,为《皇子表》。

(表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表-卷二-译文

皇帝治理天下,成为王者。至于亲近九族,尊敬五宗,这些都是一样的原则。在夏、商、周三代以上,封建制度长期存在,所以吴、鲁、燕、蔡、卫、晋、郑这些国家,太史公在《世家》中已经详细记载,又在《年表》中列出,不厌其详。

自汉朝以来,封建制度实际上已经消失,但名义上还存在。世袭的诸侯可以列入《世家》,自行绝嗣的则列入《列传》,但王子侯还可以通过《年表》来记载。班固认为这些记载没有实质内容,于是将诸侯的削地情况也列入《年表》,这是世人的正确做法。

自魏朝以来,不再有帝号和世袭的诸侯,王侯们常常因为个人原因而多次迁徙封地,朝不保夕,于是他们的经历也被记录下来。

这些记录中,功绩不足以流传法度,罪行不足以作为警戒,显得平凡无奇,甚至更加糟糕。

现在,我挑选出那些功绩或罪行显著的人物,列入《传》中;叙述亲近亲族的恩情,尊敬长辈的意义,而对于其他没有特别内容的人物,则简要地记录下来,这就是《皇子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表-卷二-注解

帝官天下:帝官天下,意为皇帝统治天下,官指官员,官官相护,形成统治体系。

王者为焉:王者为焉,焉是疑问代词,意为哪里,这里指王者统治的地方。

亲九族:亲九族,指皇帝对九族亲属的亲近和关怀,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子、孙、曾孙、玄孙。

敬五宗:敬五宗,五宗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敬表示尊敬和崇拜。

揆一也:揆一也,揆是动词,意为衡量,这里指皇帝对九族和五宗的衡量和对待是一致的。

三代以上:三代以上,指夏、商、周三代,即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

封建久长:封建久长,封建是指分封制度,久长表示这种制度存在时间很长。

太史迁:太史迁,指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太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编写史书。

世家:世家,指记载贵族世系和家族历史的史书。

年表:年表,指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历史事件。

自汉以降:自汉以降,自汉开始,以降表示从那时起。

封建实亡:封建实亡,封建制度实际上已经消失。

王子侯:王子侯,指王的儿子或孙子被封为侯爵。

班固:班固,东汉史学家,著有《汉书》。

文无实:文无实,指文字记载没有实际内容。

世君子:世君子,指世间的君子,有道德的人。

韪之:韪之,韪是通假字,通“违”,意为违背,这里指世君子不违背这种做法。

不帝不世:不帝不世,不称帝不封世,指不称帝号也不封世袭爵位。

朝不谋夕:朝不谋夕,指早晨的事情不到晚上就不知道结果,形容形势危急。

传:传,指传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文体。

功不足以垂法:功不足以垂法,指功绩不足以作为后世的典范。

罪不足以著戒:罪不足以著戒,指罪行不足以作为警示的例子。

碌碌然:碌碌然,形容平凡无奇,无所作为。

杰然:杰然,杰出,不平凡的样子。

叙亲亲之恩:叙亲亲之恩,叙述对亲人的恩情。

敬长之义:敬长之义,尊敬长辈的道义。

略表见之:略表见之,简略地表达出来。

皇子表:皇子表,指专门记载皇子的传记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表-卷二-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史记》中的《皇子表》序言,作者司马迁在此段文字中,首先从帝王的统治地位出发,阐述了王者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帝官天下,王者为焉’一句,点明了帝王的统治地位及其所承担的责任。

接着,司马迁提到了‘亲九族,敬五宗’,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宗法制度,强调了对家族和宗族的重视,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亲情伦理。

‘其揆一也’中的‘揆’字,意为度量、准则,这里指的就是上述的宗法制度是古代社会的一种共同准则。

‘三代以上,封建久长’指的是夏、商、周三代时期,国家实行的是分封制,诸侯国众多,封建制度长期存在。司马迁提到吴、鲁、燕、蔡、卫、晋、郑等诸侯国,并指出太史公在《世家》和《年表》中对这些国家进行了详细记载,表明了司马迁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详实记载的追求。

‘自汉以降,封建实亡’说明从汉朝开始,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尽管诸侯国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实际权力。‘犹有其名’表明封建制度的形式仍然存在,但实质上已经衰落。

‘长世者登《世家》,自绝者置《列传》’说明了在封建制度衰落之后,司马迁对诸侯国的记载方式有所调整,长世者(世袭的诸侯国)仍被记载在《世家》中,而自绝者(失去封地的诸侯国)则被记载在《列传》中。

‘班固以为文无实,并诸侯削年而表,世君子之韪之’反映了班固对司马迁记载诸侯国历史的看法,认为司马迁的记载过于详实,班固主张简化记载,但这一观点并未被世人接受。

‘自魏以降,不帝不世,王侯身徙数封,朝不谋夕’描述了从魏朝开始,王侯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常常因为政治原因而频繁变动封地,生活不稳定。

‘于是列而传之’表明司马迁对这些王侯的记载方式,即通过列传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生平事迹。

‘功不足以垂法,罪不足以著戒’说明这些王侯的事迹并不足以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也不足以作为教训。

‘碌碌然,抑又甚焉’对这一时期的王侯们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平庸和无聊。

最后,司马迁提出了《皇子表》的写作目的,即通过记载皇子们的功罪,表达对亲亲之恩和敬长之义的尊重,同时也为这些皇子们留下简要的传记。‘表略’则是对《皇子表》内容简要的概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3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