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十五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十五-原文

官生于职,职沿于事,而名加之。

后世沿名,不究其实。

吏部,一太宰也,为大司徒,为尚书,为中书,为门下;兵部,一司马也,为大司马,为太尉,为枢密使。

沿古官名,分今之职事以配之,于是先王统理天下之法,如治丝而棼,名实淆矣。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

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辽国官职,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初,太祖分迭剌夷离堇为北、南二大王,谓之北、南院。

宰相、枢密、宣徽、林牙,下至郎君、护卫,皆分北、南,其实所治皆北面之事,语辽官制者,可不辨。

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

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卿,朝廷之上。

事简职专,此辽所以兴也。

北面上

北面朝官

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

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

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

北院枢密使

知北院枢密使事

知枢密院事

北院枢密副使

知北院枢密副使事

同知北院枢密使事

签书北枢密院事

北院都承旨

北院副承旨

北院林牙

知北院贴黄

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

掌北院头子

北枢密院敞史

北院郎君

北枢密院通事

北枢密院掾史

北枢密院中丞司

北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

总知中丞司事

北院左中丞

北院右中丞

同知中丞司事

北院侍御

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

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

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南院枢密使

知南院枢密使事

知南院枢密事

南院枢密副使

知南院枢密副使事

同知南院枢密使事

签书南枢密院事

南院都承旨

南院副承旨

南院林牙

知南院贴黄

给事南院知圣旨头子事

掌南院头子

南枢密院敞史

南院郎君

南院通事

南院掾史

南枢密院中丞司

北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

总知中丞司事

南院左中丞

南院右中丞

同知中丞司事

南院侍御

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皇族四帐世预其选。

北府左宰相

北府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南宰相府。掌佐理军国之大政,国舅五帐世预其选。

南府左宰相

南府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北院大王。初名迭剌部夷离堇,太祖分北、南院,太宗会同元年改夷离堇为大王。

知北院大王事

北院大师

北院太保

北院司徒

北院司空

北院郎君

北院都统军司。掌北院从军之政令。

北院统军使

北院副统军使

北院统军都监

北院详稳司。掌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

北院详稳

北院都监

北院将军

北院小将军

北院都部署司。掌北院部族军民之事。

北院都部署

北院副部署

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南院大王

知南院大王事

南院太师

南院太保。天庆八年,省南院太保。

南院司徒

南院司空

南院郎君

南院都统军司。掌南院从军之政令。

南院统军使

南院副统军使

南院统军都监

南院详稳司。掌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

南院详稳

南院都监

南院将军

南院小将军

南院都部署司。掌南院部族军民之事。

南院都部署

南院副部署

宣徽北院。太宗会同元年置,掌北院御前祗应之事。

北院宣徽使

知北院宣徽事

北院宣徽副使

同知北院宣徽事

宣徽南院。会同元年置,掌南院御前祗应之事。

南院宣徽使

知南院宣徽事

南院宣徽副使

同知南院宣徽事

大于越府。无职掌,班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辽国尊官,犹南面之有三公。

太祖以遥辇氏于越受禅。

终辽之世,以于越得重名者三人:耶律曷鲁、屋质、仁先,谓之三于越。

大于越

大惕隐司。太祖置,掌皇族之政教。

兴宗重熙二十一年,耶律义先拜惕隐,戒族人曰:“国家三父房最为贵族,凡天下风化之所自出,不孝不义,虽小不可为。”

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见中表,必具礼服。

义先以身率先,国族化之。

辽国设官之实,于此可见。

太祖有国,首设此官,其后百官择人,必先宗姓。

惕隐。亦曰梯里己。

知惕隐司事

惕隐都监

夷离毕院。掌刑狱。

夷离毕

左夷离毕

右夷离毕

知左夷离毕事

知右夷离毕事

敞史

选底。掌狱。

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

北面都林牙

北面林牙承旨

北面林牙

左林牙

右林牙

敌烈麻都司。掌礼仪。

敌烈麻都

总知朝廷礼仪

总礼仪事

文班司。所掌未详。

文班太保

文班林牙

文班牙署

文班吏

阿札割只。所掌未详。

遥辇故官,后并枢密院。

阿札割只

北面御帐官

三皇,圣人也,当淳朴之世,重门击柝,犹严于待暴客。

辽之先世,未有城郭、沟池、宫室之固,毡车为营,硬寨为宫,御帐之官不得不谨。

出于贵戚为侍卫,著帐为近侍,北南部族为护卫,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番宿为宿直。

奉宸以司供御,三班以肃会朝,硬寨以严晨夜。法制可谓严密矣。

考其凡如左。

侍卫司。掌御帐亲卫之事。

侍卫太师

侍卫太保

侍卫司徒

侍卫司空

侍卫

近侍局

近侍直长

近侍

近侍小底

近侍详稳司

近侍详稳

近侍都监

近侍将军

近侍小将军

北护卫府。掌北院护卫之事。皇太后宫有左右护卫。

北护卫太师

北护卫太保

北护卫司徒

总领左右护卫司

总领左右护卫

左护卫司

左护卫太保

左护卫

右护卫司

右护卫太保

右护卫

南护卫府。掌南院护卫之事。

南护卫太师

南护卫太保

南护卫司徒

总领左右护卫司

总领左右护卫

左护卫司

左护卫太保

左护卫

右护卫司

右护卫太保

右护卫

奉宸司。掌供奉宸御之事。

官名未详

奉宸

三班院。掌左、右、寄班之事。

左班都知

右班都知

寄班都知

三班院祗候

宿卫司。专掌宿卫之事

总宿卫事。亦曰典宿卫事

总知宿卫事

同掌宿卫事

宿卫官

禁卫局

总禁卫事

禁卫长

宿直司。掌轮直官员宿直之事。皇太后宫有宿直官。

宿直详稳

宿直都监

宿直将军

宿直小将军

宿直官

宿直护卫。

硬寨司。掌禁围枪寨、下铺、传铃之事。

硬寨太保

皇太子惕隐司。掌皇太子宫帐之事。

皇太子惕隐

北面著帐官

古者刑人不在君侧。叛逆家属没为著帐,执事禁卫,可为寒心。此辽世所以多变起肘掖欤!

著帐郎君院。遥辇痕德堇可汗以蒲古只等三族害于越室鲁,家属没入瓦里。应天皇太后知国政,析出之,以为著帐郎君、娘子,每加矜恤。世宗悉免之。其后内族、外戚及世官之家犯罪者,皆没入瓦里。人户益众,因复故名。皇太后、皇太妃帐,皆有著帐诸局。

著帐郎君节度使

著帐郎君司徒

祗候郎君班详稳司

祗候郎君班详稳

祗候郎君直长

祗候郎君闸撒狘

祗候郎君

祗候郎君拽刺

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司

左祗候郎君班详稳

左祗候郎君直长

左祗候郎君闸撒狘

左祗候郎君

左祗候郎君拽剌

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司

右祗候郎君班详稳

右祗候郎君直长

右祗候郎君闸撒狘

右祗候郎君

右祗候郎君拽剌

笔砚局

笔砚祗候郎君

笔砚吏

牌印局

牌印郎君

裀褥局

裀褥郎君

灯烛局

灯烛郎君

床幔局

床幔郎君

殿幄局

殿幄郎君

车舆局

车舆郎君

御盏局

御盏郎君

本班局

本班郎君

皇太后祗应司

领皇太后诸局事

知皇太后宫诸司事

皇太妃祗应司

皇后祗应司

近位祗应司

皇太子祗应司

亲王祗应司

著帐户司。本诸斡鲁朵户析出,及诸色人犯罪没入。凡御帐、皇太后、皇太妃、皇后、皇太子、近位、亲王祗从、伶官,皆充其役。

著帐节度使

著帐殿中

承应小底局

笔砚小底

寝殿小底

佛殿小底

司藏小底

习马小底

鹰坊小底

汤药小底

尚饮小底

盥漱小底

尚膳小底

尚衣小底

裁造小底

北面皇族帐官

肃祖长子洽昚之族在五院司,叔子葛剌、季子洽礼及懿祖仲子帖剌、季子褭古直之族皆在六院司。此五房者,谓之二院皇族。

玄祖伯子麻鲁无后,次子岩木之后曰孟父房;叔子释鲁曰仲父房;季子为德祖,德祖之元子是为太祖天皇帝,谓之横帐;次曰剌葛,曰迭剌,曰寅底石,曰安端,曰苏,皆曰季父房。此一帐三房,谓之四帐皇族。

二院治之以北、南二王,四帐治之以大内惕隐,皆统于大惕隐司

大内惕隐司。掌皇族四帐之政教。

大内惕隐

知大内惕隐事

大内惕隐都监

大横帐常衮司。掌太祖皇帝后九帐皇族之事。

横帐常衮。亦曰横帐敞稳。

横帐太师

横帐太保

横帐司空

横帐郎君

横帐知事

孟父族帐常衮司。掌蜀国王岩木房族之事。

仲父族帐常衮司。掌隋国王释鲁房族之事。

季父族帐常衮司。掌德祖皇帝三房族之事。

四帐都详稳司。掌四帐军马之事。

都详稳

都监

将军。本名敞史。

小将军

横帐详稳司

孟父帐详稳司

仲父帐详稳司

季父帐详稳司

舍利司。掌皇族之军政。

舍利详稳

舍利都监

舍利将军

舍利小将军

舍利

梅里

亲王国。官制未详。

王府近侍

王府祗候

大东丹国中台省。太祖天显元年置,乾亨四年圣宗省。

左大相

右大相

左次相

右次相

王子院。掌王子各帐之事。

王子太师

王子太保

王子司徒

王子司空

王子班郎君

驸马都尉府。掌公主帐宅之事。

驸马都尉

北面诸帐官

辽太祖有帝王之度者三:代遥辇氏,尊九帐于御营之上,一也;灭渤海国,存其族帐,亚于遥辇,二也;并奚王之众,抚其帐部,拟于国族,三也。

有英雄之智者三:任国舅以耦皇族,崇乙室以抗奚王,列二院以制遥辇是已。

观北面诸帐官,可以见之矣。

遥辇九帐大常衮司。

掌遥辇洼可汗、阻午可汗、胡剌可汗、苏可汗、鲜质可汗、昭古可汗、耶澜可汗、巴剌可汗、痕德堇可汗九世宫分之事。

太祖受位于遥辇,以九帐居皇族一帐之上,设常衮司以奉之,有司不与焉。

凡辽十二宫、五京,皆太祖以来征讨所得,非受之于遥辇也。

其待先世之厚,蔑以加矣。

辽俗东向而尚左,御帐东向,遥辇九帐南向,皇族三父帐北向。

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故谓御营为横帐云。

大常衮。亦曰敞稳。

遥辇太师

遥辇太保

遥辇太尉

遥辇司徒

遥辇司空

遥辇侍中,一作世烛。太宗会同元年置。

敞史

知事

遥辇帐节度使司

节度使

节度副使

遥辇糺详稳司

遥辇糺详稳

遥辇糺都监

遥辇糺将军

遥辇糺小将军

遥辇克。官名未详。

大国舅司。掌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之事。太宗天显十年,合皇太后二帐为国舅司;圣宗开泰三年,又并乙室已、拔里二司为一帐。

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一作敞稳。

乙室已国舅小翁帐常衮

拔里国舅大父帐常衮

拔里国舅少父帐常衮

国舅太师

国舅太保

国舅太尉

国舅司徒

国舅司空

敞史。太宗会同元年,改郎君为敞史。

知事

国舅乙室已大翁帐详稳司

国舅详稳

国舅都监

国舅本族将军

国舅本族小将军。兴宗重熙五年,枢密院奏,国舅乙室已小翁帐敞史,准大横帐及国舅二父帐,改为将军。

国舅乙室已小翁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大父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少父帐详稳司

国舅夷离毕司

国舅夷离毕

国舅左夷离毕

国舅右夷离毕

敞史

国舅帐克

国舅别部。世宗置。

官制未详。

国舅别部敞史。圣宗太平八年,见国舅别部敞史萧塔葛。

渤海帐司。官制未详。

渤海宰相

渤海太保

渤海挞马

渤海近侍详稳司

奚王府

乙室王府。并见部族官。

北面宫官

辽建诸宫斡鲁朵,部族、蕃户,统以北面宫官。具如左。

诸行宫都部署院。总契丹汉人诸行宫之事。

诸行宫都部署

知行宫诸部署司事

诸行宫副部署

诸行宫判官

契丹行宫都部署司。总行在行军诸斡鲁朵之政令。

契丹行宫都部署

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

契丹行宫副部署

契丹行宫判官

行宫诸部署司。掌行在诸宫之政令。

行宫都部署

行宫副部署

行宫部署判官

十二宫职名总目:

某宫

某宫使

某宫副使

某宫太师

某宫太保

某宫侍中。太宗会同元年置,亦曰世烛。

某宫都部署司。掌本宫契丹军民之事。

某宫都部署

某宫副部署

某宫判官

某宫提辖司。官制未详。

某宫马群司

侍中

敞史

某石烈。石烈,县也。

夷离堇。本名弥里马特本,改辛衮,会同元年升。

麻普。本名达剌干,会同元年改。

牙书。会同元年置。

某瓦里。内族、外戚、世官犯罪,没入瓦里。

抹鹘

某抹里

闸撒狘

某得里,官名未详。

太祖弘义宫

太宗永兴宫

世宗积庆宫

应天皇太后长宁宫

穆宗延昌宫

景宗彰愍宫

承天皇太后崇德宫

圣宗兴圣宫

兴宗延庆宫

道宗太和宫

天祚永昌宫

孝文皇太弟敦睦宫

文忠王府

已上十二宫一府,都署、提辖、石烈、瓦里、抹里、得里等,并见《营卫志》。

押行宫辎重夷离毕司。掌诸宫巡幸扈从辎重之事。

夷离毕

敞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十五-译文

官员是由职位产生的,职位是依据事务来确定的,名称则是后来加上的。后世的人沿用了这些名称,却不再探究其背后的实际意义。吏部原本是太宰,后来变为大司徒、尚书、中书、门下;兵部原本是司马,后来变为大司马、太尉、枢密使。按照古代的官名,来分配现在的职务,这样以来,先王的统治天下的方法,就像整理乱丝一样,名称和实际已经混淆不清了。

契丹的旧俗是事务简单,职责明确,官制朴实,不因名称而混淆,因此其兴起非常迅速。太祖神册六年,下诏整顿官职等级。到了太宗时期,同时管理契丹和中国,官职分为南北两部分,用契丹的制度来治理契丹人,用汉的制度来对待汉人。契丹的制度简单朴实,而汉的制度则保留了沿名分职的风气。

辽国的官职分为北院和南院,北面负责宫帐、部族、属国的政务,南面负责汉人州县、租赋、军马的事务。根据习俗来治理,这样做是适宜的。

最初,太祖将迭剌夷离堇分为北、南两大王,称为北、南院。宰相、枢密、宣徽、林牙,下至郎君、护卫,都分为北、南,实际上所管理的都是北面的事务,谈论辽国官制的人,是不需要分辨这些的。

所有的辽国官职中,北枢密院相当于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北、南二王相当于户部,夷离毕相当于刑部,宣徽相当于工部,敌烈麻都相当于礼部,北、南府宰相总揽一切。惕隐负责宗族事务,林牙负责文告,于越坐在那里讨论,以象征公卿,在朝廷之上。

事务简单,职责明确,这就是辽国之所以能够兴起的原因。

北面朝官分为北面和南面,北面朝官包括契丹北枢密院,负责兵机、武铨、群牧等政务,所有契丹的军马都属于北枢密院。因为其牙帐位于大内帐殿的北面,所以称为北院。

南面朝官包括契丹南枢密院,负责文铨、部族、丁赋等政务,所有契丹的人民都属于南枢密院。因为其牙帐位于大内的南面,所以称为南院。

北宰相府和南宰相府分别负责佐理军国的大政,皇族四帐和五帐世袭参与其选任。

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分别掌管部族和军民的政务。

宣徽北院和宣徽南院分别负责北院和南院的御前供奉事务。

大于越府没有具体的职掌,位列百官之上,只有有大功德的人才能授予,是辽国的尊贵官职,类似于南面的三公。

大惕隐司负责皇族的政教事务,辽国设立官职的实际情况,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夷离毕院负责刑狱事务。

大林牙院负责文翰事务。

敌烈麻都司负责礼仪。

文班司的职责不详。

阿札割只的职责不详,是遥辇故官,后来并入枢密院。

北面御帐官的职责不详。

三皇,是圣人,在淳朴的时代,重视门户,击打木梆,对待陌生人就像对待暴客一样严格。辽的先祖,没有城墙、护城河、宫殿这样的坚固设施,用毡车作为营帐,用硬寨作为宫殿,管理御帐的官员不得不非常谨慎。出身贵族的人担任侍卫,住在帐中的人是亲近的侍卫,北方和南方的部族担任护卫,武官担任宿卫,亲军担任禁卫,百官轮流值班担任宿直。奉宸官负责供应皇帝,三班官负责严肃朝会,硬寨官负责严格管理早晚的守卫。法制可以说是非常严密的。具体如下:

侍卫司:负责管理御帐亲卫的事务。

侍卫太师、侍卫太保、侍卫司徒、侍卫司空、侍卫

近侍局:负责近侍的事务。

近侍直长、近侍、近侍小底、近侍详稳司、近侍详稳、近侍都监、近侍将军、近侍小将军

北护卫府:负责北院护卫的事务。皇太后宫有左右护卫。

北护卫太师、北护卫太保、北护卫司徒、总领左右护卫司、总领左右护卫、左护卫司、左护卫太保、左护卫、右护卫司、右护卫太保、右护卫

南护卫府:负责南院护卫的事务。

南护卫太师、南护卫太保、南护卫司徒、总领左右护卫司、总领左右护卫、左护卫司、左护卫太保、左护卫、右护卫司、右护卫太保、右护卫

奉宸司:负责供奉皇帝的事务。

官名未详、奉宸

三班院:负责左、右、寄班的事务。

左班都知、右班都知、寄班都知、三班院祗候

宿卫司:专门负责宿卫的事务。

总宿卫事:也称为典宿卫事、总知宿卫事、同掌宿卫事、宿卫官

禁卫局:负责禁卫的事务。

总禁卫事、禁卫长

宿直司:负责轮值官员宿直的事务。皇太后宫有宿直官。

宿直详稳、宿直都监、宿直将军、宿直小将军、宿直官、宿直护卫

硬寨司:负责禁围枪寨、下铺、传铃的事务。

硬寨太保

皇太子惕隐司:负责皇太子宫帐的事务。

皇太子惕隐、北面著帐官

古时候,刑罚犯人不在君王身边。叛逆的家属被没收入著帐,执行禁卫职责,这让人感到寒心。这就是辽世所以多变起肘掖的原因!

著帐郎君院:遥辇痕德堇可汗因为蒲古只等三族害了越室鲁,家属被没入瓦里。应天皇太后知道国家政务,把这些人分开,让他们成为著帐郎君、娘子,常常给予同情。世宗全部赦免了他们。之后,内族、外戚以及世官之家犯罪的人,都被没入瓦里。人户越来越多,因此恢复了原来的名字。皇太后、皇太妃的帐,都有著帐诸局。

著帐郎君节度使、著帐郎君司徒、祗候郎君班详稳司、祗候郎君班详稳、祗候郎君直长、祗候郎君闸撒狘、祗候郎君、祗候郎君拽刺、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司、左祗候郎君班详稳、左祗候郎君直长、左祗候郎君闸撒狘、左祗候郎君、左祗候郎君拽剌、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司、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右祗候郎君直长、右祗候郎君闸撒狘、右祗候郎君、右祗候郎君拽剌、笔砚局、笔砚祗候郎君、笔砚吏、牌印局、牌印郎君、裀褥局、裀褥郎君、灯烛局、灯烛郎君、床幔局、床幔郎君、殿幄局、殿幄郎君、车舆局、车舆郎君、御盏局、御盏郎君、本班局、本班郎君、皇太后祗应司、领皇太后诸局事、知皇太后宫诸司事、皇太妃祗应司、皇后祗应司、近位祗应司、皇太子祗应司、亲王祗应司、著帐户司:原本是诸斡鲁朵户析出,以及各种犯罪没入的人。

著帐节度使、著帐殿中、承应小底局、笔砚小底、寝殿小底、佛殿小底、司藏小底、习马小底、鹰坊小底、汤药小底、尚饮小底、盥漱小底、尚膳小底、尚衣小底、裁造小底、北面皇族帐官

肃祖长子洽昚之族在五院司,叔子葛剌、季子洽礼及懿祖仲子帖剌、季子褭古直之族皆在六院司。这五房者,谓之二院皇族。玄祖伯子麻鲁无后,次子岩木之后曰孟父房;叔子释鲁曰仲父房;季子为德祖,德祖之元子是为太祖天皇帝,谓之横帐;次曰剌葛,曰迭剌,曰寅底石,曰安端,曰苏,皆曰季父房。这一帐三房,谓之大帐皇族。二院由北、南二王治理,四帐由大内惕隐治理,都由大惕隐司统管。

大内惕隐司:负责皇族四帐的政教。

大内惕隐、知大内惕隐事、大内惕隐都监

大横帐常衮司:负责太祖皇帝后九帐皇族的事。

横帐常衮:也称为横帐敞稳、横帐太师、横帐太保、横帐司空、横帐郎君、横帐知事

孟父族帐常衮司:负责蜀国王岩木房族的事。

仲父族帐常衮司:负责隋国王释鲁房族的事。

季父族帐常衮司:负责德祖皇帝三房族的事。

四帐都详稳司:负责四帐军马的事。

都详稳、都监、将军:本名敞史、小将军

横帐详稳司、孟父帐详稳司、仲父帐详稳司、季父帐详稳司

舍利司:负责皇族之军政。

舍利详稳、舍利都监、舍利将军、舍利小将军、舍利、梅里

亲王国:官制未详。

王府近侍、王府祗候

大东丹国中台省:太祖天显元年设立,乾亨四年圣宗省。

左大相、右大相、左次相、右次相

王子院:负责王子各帐的事。

王子太师、王子太保、王子司徒、王子司空、王子班郎君

驸马都尉府:负责公主帐宅的事。

驸马都尉

北面诸帐官

辽太祖有三种表现帝王气度的行为:一是取代了遥辇氏,将九帐尊崇地安置在御营之上;二是灭掉渤海国,保留其族群和帐户,使其地位仅次于遥辇;三是合并了奚王的部众,安抚其帐户,使其类似于国族。他有三种表现英雄智谋的行为:一是任用国舅与皇族联姻,二是崇尚乙室以对抗奚王,三是设立两院来制约遥辇。从北面的帐官中可以看出这一点。遥辇九帐大常衮司。负责遥辇洼可汗、阻午可汗、胡剌可汗、苏可汗、鲜质可汗、昭古可汗、耶澜可汗、巴剌可汗、痕德堇可汗九代可汗的宫分事务。太祖在遥辇接受皇位,将九帐置于皇族一帐之上,设立常衮司来供奉,其他官署不参与其中。辽的十二宫、五京都是太祖以来征战所得,并非从遥辇那里继承的。他对先世如此厚待,无人能比。辽俗习惯面向东方,崇尚左方,御帐面向东方,遥辇九帐面向南方,皇族三父帐面向北方。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所以称御营为横帐。

大常衮。也称为敞稳。

遥辇太师

遥辇太保

遥辇太尉

遥辇司徒

遥辇司空

遥辇侍中,一作世烛。太宗会同元年设立。

敞史

知事

遥辇帐节度使司

节度使

节度副使

遥辇糺详稳司

遥辇糺详稳

遥辇糺都监

遥辇糺将军

遥辇糺小将军

遥辇克。官名不详。

大国舅司。负责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的事务。太宗天显十年,将皇太后二帐合并为国舅司;圣宗开泰三年,又将乙室已、拔里二司合并为一帐。

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一作敞稳。

乙室已国舅小翁帐常衮

拔里国舅大父帐常衮

拔里国舅少父帐常衮

国舅太师

国舅太保

国舅太尉

国舅司徒

国舅司空

敞史。太宗会同元年,将郎君改为敞史。

知事

国舅乙室已大翁帐详稳司

国舅详稳

国舅都监

国舅本族将军

国舅本族小将军。兴宗重熙五年,枢密院上奏,国舅乙室已小翁帐敞史,按照大横帐及国舅二父帐,改为将军。

国舅乙室已小翁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大父帐详稳司

国舅拔里少父帐详稳司

国舅夷离毕司

国舅夷离毕

国舅左夷离毕

国舅右夷离毕

敞史

国舅帐克

国舅别部。世宗设立。

官制不详。

国舅别部敞史。圣宗太平八年,见到国舅别部敞史萧塔葛。

渤海帐司。官制不详。

渤海宰相

渤海太保

渤海挞马

渤海近侍详稳司

奚王府

乙室王府。见部族官。

北面宫官

辽建立诸宫斡鲁朵,部族、蕃户,由北面宫官统领。详情如下。

诸行宫都部署院。总管契丹、汉人诸行宫的事务。

诸行宫都部署

知行宫诸部署司事

诸行宫副部署

诸行宫判官

契丹行宫都部署司。总管行在行军诸斡鲁朵的政令。

契丹行宫都部署

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

契丹行宫副部署

契丹行宫判官

行宫诸部署司。掌管行在诸宫的政令。

行宫都部署

行宫副部署

行宫部署判官

十二宫职名总目:

某宫

某宫使

某宫副使

某宫太师

某宫太保

某宫侍中。太宗会同元年设立,也称世烛。

某宫都部署司。掌管本宫契丹军民的事务。

某宫都部署

某宫副部署

某宫判官

某宫提辖司。官制不详。

某宫马群司

侍中

敞史

某石烈。石烈,即县。

夷离堇。原名弥里马特本,改名为辛衮,会同元年升职。

麻普。原名达剌干,会同元年改。

牙书。会同元年设立。

某瓦里。内族、外戚、世官犯罪,没入瓦里。

抹鹘

某抹里

闸撒狘

某得里,官名不详。

太祖弘义宫

太宗永兴宫

世宗积庆宫

应天皇太后长宁宫

穆宗延昌宫

景宗彰愍宫

承天皇太后崇德宫

圣宗兴圣宫

兴宗延庆宫

道宗太和宫

天祚永昌宫

孝文皇太弟敦睦宫

文忠王府

以上十二宫一府,都署、提辖、石烈、瓦里、抹里、得里等,详见《营卫志》。

押行宫辎重夷离毕司。负责诸宫巡幸扈从的辎重事务。

夷离毕

敞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十五-注解

百官志一:《百官志一》是古代中国史书中记载官职体系的一篇,通常指《宋史》中的《百官志》之一,记载了宋朝的官职设置及其演变。

官生于职,职沿于事,而名加之:官职的设立是根据实际职责产生的,职责随着事务的发展而延续,而官职的名称则是附加的。

吏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官吏的选拔、考核、任用、奖惩等事务。

太宰:古代官名,为宰相的一种,地位仅次于皇帝。

大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土地、农业等事务。

尚书:古代官名,为中央政府的官员,负责文书处理。

中书:古代官名,为中书省的官员,负责机密文件的起草和处理。

门下:古代官名,为门下省的官员,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军事事务。

司马: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大司马:古代官名,为司马的一种,地位较高。

太尉:指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军事。

枢密使:古代官名,掌管军事机密。

契丹:古代北方民族,建立了辽朝。

旧俗:指古代的习俗。

简朴:简单朴素,不复杂。

契丹北枢密院:辽朝的北枢密院,掌管军事机密。

南枢密院:辽朝的南枢密院,掌管文官事务。

北面朝官:指在北方处理政务的官员。

牙帐:古代游牧民族的首领或贵族的帐幕。

大内:指皇帝的宫殿。

帐殿:古代皇帝的行宫。

北衙:指北方的官署。

南衙:指南方的官署。

宰相:古代官名,为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

枢密:古代官名,掌管军事机密。

宣徽:古代官名,掌管皇帝的仪仗。

林牙:古代官名,掌管文翰之事。

郎君:古代官名,指年轻的官员。

护卫:古代官名,负责保护皇帝或贵族。

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国家财政。

刑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司法事务。

工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工程建设。

礼部:古代官署名,掌管礼仪事务。

北、南院:辽朝的行政区域划分,北院负责北方事务,南院负责南方事务。

宫帐:古代游牧民族的帐幕。

部族:古代民族集团。

属国:古代指附属的国家或地区。

迭剌夷离堇:辽朝的官名,负责北方事务。

惕隐:辽朝的官名,掌管皇族事务。

夷离毕:指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处理宫中的事务。

大林牙院:辽朝的官署名,掌管文翰之事。

敌烈麻都司:辽朝的官署名,掌管礼仪。

文班司:辽朝的官署名,职责不详。

阿札割只:辽朝的官名,原为遥辇故官,后并入枢密院。

北面御帐官:辽朝的官名,负责北方御帐事务。

三皇: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即伏羲、神农、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具有神圣的地位。

淳朴之世:指远古时期社会风气纯朴、民风淳厚的时代。

重门击柝:古代守卫城门时,击打木梆以示警戒,表示警惕。

城郭、沟池、宫室:城郭指城墙和城门,沟池指护城河,宫室指皇宫。

毡车为营,硬寨为宫:毡车指用毡布覆盖的车辆,硬寨指坚固的军营。

御帐之官:指管理皇帝帐篷的官员。

番宿:轮流值班。

奉宸:指皇帝的亲近侍从。

三班:指古代官署中的三个班次,负责不同的职责。

肃会朝:指整顿朝会秩序。

硬寨:指坚固的军营。

法制:指法律制度。

侍卫司:古代官署,负责皇帝的警卫。

近侍局:负责皇帝的近身侍卫。

北南部族:指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

武臣:指武官。

宿卫:指负责夜间警卫的官员。

禁卫:指直接保卫皇帝的卫队。

奉宸司:负责供奉皇帝日常所需。

三班院:负责管理三班事务的官署。

宿卫司:负责夜间警卫的官署。

硬寨司:负责管理军营的官署。

皇太子惕隐司:负责皇太子帐篷事务的官署。

刑人:指被判处刑罚的人。

叛逆家属:指犯有叛逆罪的人的家属。

没为著帐:指被没收财产,成为著帐的奴仆。

瓦里:指辽朝的一种机构,负责处理犯罪和没收财产。

著帐郎君院:负责管理著帐郎君的官署。

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一定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常衮司:指常设的官员机构,负责特定的事务。

都详稳司:负责管理军马事务的官署。

舍利司:负责皇族军政事务的官署。

亲王国:指亲王的封地。

王子院:负责管理王子事务的官署。

驸马都尉府:负责管理公主帐宅事务的官署。

北面诸帐官:指辽朝北方的官员,这里指通过这些官员可以看到辽太祖的治理方式。

帝王之度:指帝王的气度和风范,这里指辽太祖的治理方式和领导风格。

遥辇氏:辽朝早期的一个部落,辽太祖曾代遥辇氏,即取代了遥辇氏的统治。

九帐:指辽朝的九个重要部落联盟,这里指辽太祖在御营中设立九帐,以示尊崇。

渤海国:位于辽东的一个古代国家,被辽太祖所灭。

奚王:奚族的首领,辽太祖并奚王之众,即统一了奚族的部落。

国舅:指皇帝的亲舅舅,这里指辽朝的皇族与国舅的关系。

乙室:辽朝的一个贵族姓氏,这里指乙室贵族。

二院:指辽朝的两个重要机构,这里指通过设立二院来制约遥辇。

遥辇九帐大常衮司:指管理遥辇九帐的大常衮司,负责九世宫分之事。

御营:指皇帝的行营,这里指皇帝的居住地。

横帐:指辽朝的御营,因为其位于东西南北的中间,故称为横帐。

敞稳:指辽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副职。

太师:指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通常为荣誉职位。

太保:指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通常为荣誉职位。

司徒:指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民政。

司空:指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工程和建筑。

侍中:指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石烈:指辽朝的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夷离堇:指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

麻普:指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外交。

牙书:指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文书。

抹鹘:指辽朝的一种官职,具体职责不详。

闸撒狘:指辽朝的一种官职,具体职责不详。

得里:指辽朝的一种官职,具体职责不详。

斡鲁朵:指辽朝的一种行政单位,相当于宫。

辎重:指军需物资,包括粮食、武器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十五-评注

辽太祖的帝王之度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他代遥辇氏,尊九帐于御营之上,这一举措既是对传统部族势力的尊重,又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其次,他灭渤海国,却存其族帐,并将其置于遥辇之下,这既是对异族文化的包容,又彰显了辽太祖的宽宏大量。最后,他并奚王之众,抚其帐部,拟于国族,这显示了辽太祖对周边民族的整合能力,以及对国家统一的大局观。

在英雄之智方面,辽太祖同样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他任国舅以耦皇族,崇乙室以抗奚王,列二院以制遥辇,这些举措既巩固了皇族的地位,又平衡了各方势力,确保了国家的稳定。

从北面诸帐官的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辽太祖的治国理念。遥辇九帐大常衮司的设立,体现了对先世尊崇的态度,同时也彰显了皇权的延续性。辽太祖受位于遥辇,以九帐居皇族一帐之上,设常衮司以奉之,这表明他对传统部族文化的尊重和对皇权的维护。

辽太祖的官制设置也颇具特色。他不仅设立了遥辇九帐大常衮司,还有大常衮、敞史、知事等官职,这些官职的设立既体现了对先世之厚的待遇,又体现了辽太祖对官制的创新。

辽太祖的官制中,国舅司的设立尤为引人注目。国舅司掌国舅乙室已、拔里二帐之事,这既是对皇族的支持,也是对国舅家族的信任。国舅司的设立,体现了辽太祖对家族势力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稳定的考虑。

辽太祖的官制设置中,北面宫官的设立也值得关注。辽建诸宫斡鲁朵,部族、蕃户,统以北面宫官,这表明辽太祖对部族和蕃户的管理十分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辽太祖的多元文化政策。

十二宫职名的总目,详细列出了各个宫的官职设置,这既体现了辽太祖对国家机构的细致管理,也反映了辽朝的繁荣与稳定。

辽太祖的官制设置中,还有一些官职如押行宫辎重夷离毕司等,这些官职的设立体现了辽太祖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以及对各种事务的细致管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4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