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二十二-原文
皇帝受册仪:前期一日,尚舍奉御设幄于正殿北墉下,南面设御坐;奉礼郎设官僚、客使幕次于东西朝堂;太乐令设宫悬于殿庭,举麾位在殿第二重西阶上,东向;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尚舍奉御设解剑席于东西阶。
设文官六品已上位横街南,东方西向;武官五品已上位横街南,西方东向,皆北上重行,每等异位。
将士各勒所部六军仗屯诸门,金吾仗、黄麾仗陈于殿庭。
至日,押册官引册自西便门入,置册案西阶上。
通事舍人引侍从班入,就位。
侍中东阶下,解剑履,上殿,栏外俯伏跪,奏“中严”;下殿,剑履,复位立。
阁使西阶上殿,栏外跪请木契;面殿鞠躬,奏“奉敕唤仗。”
殿中监、少监、殿中丞等押金吾四色仗入,位臣僚后。
协律郎入,就举麾位。
符宝郎诣阁奉迎。
通事舍人引文官四品至六品、武官三品至五品,就门外位。
皇帝御辇至宣德门。
宣徽使押内诸司班起居,引皇帝至阁,服衮冕。
侍中东阶下,解剑履,上殿,版奏外办。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帝。
内诸司出、协律郎举麾,太乐令令撞黄钟之钟,左五钟皆应,工人鼓柷,乐作;皇帝即御坐,宣徽使赞扇合,乐止;赞帘扌卷,扇开。
符宝郎奉宝进,左右金吾报平安。
通事舍人引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已上入门,乐作;就相向位毕,乐止。
通事舍人引侍从班、南班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已上合班,北向。
东班西上,西班东上,起居,七拜。
分班,各复位。
通事舍人引押册官押册自西阶下,至丹墀,当殿置香案册案。
置册讫,乐作;就位,乐止。
捧册官近后,东西相对立。
舍人引侍从班并南班合班,北向如初。
赞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舞蹈,五拜。
分班,各复位如初。
捧册官就西阶下解剑席,解剑履,捧册西阶上殿,乐作;置册御坐前,东西立,北向。
捧册官西墉下立,北上,乐止。
读册官出班,当殿立,赞再拜,三呼“万岁”,就西阶下解剑席,解剑履,西阶上殿,栏内立,当御坐前。
侍中取册,捧册官捧册匣至读册官前跪,相对捧册。
读册官俯伏跪;读讫,俯伏兴。
捧册官跪左膝,以册授侍中。
侍中受册,以册授执事者,降自西阶,剑履讫,复当殿位。
赞再拜,三呼“万岁”,复分班位。
舍人引侍从班、南班合班,北向如初。
赞拜,在位者皆拜;舞蹈、鞠躬如初。
通事舍人引班首西阶上,解剑履。
上殿,乐作;就栏内位,乐止。
俯伏跪,通全衔臣某等致词称贺讫,俯伏兴。
降西阶下,带剑,纳舄,乐作;复位,乐止。
赞拜,在位者皆再拜,舞蹈,五拜,鞠躬。
侍中临轩西向,称“有制”,皆再拜。
侍中宣答讫,赞皆再拜,舞蹈,五拜,分班各复位。
三品已上出,乐作;出门毕,乐止。
侍中当御坐俯伏跪,通全衔奏“礼毕”,俯伏兴。
退,东阶下殿,带剑,纳履,复位。
宣徽使赞扇合,下帘。
太常博士、太常卿引皇帝起,乐作;至阁,乐止。
舍人引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下出门外,分班立;次引侍从班出,次兵部、吏部出,次金吾出,次起居郎、舍人出,次殿中监、少监押金吾细仗出,仍位臣僚后。
次东西上阁门使于丹墀内鞠躬,奏衙内无事,卷班出。
阁门使丹墀内鞠躬,揖“奉敕放仗”。
出,门外文武班中间立,唤承受官。
承受官声喏,至阁使后,鞠躬,揖。
阁使鞠躬,称“奉敕放仗”。
承受声喏,鞠躬,揖,平身立,引声“奉敕放仗”。
声绝,趋退。
文武合班,再拜。
舍人一员摄词令官,殿前鞠躬,揖,称“奉敕放黄麾仗”,出。
放金吾仗亦如之。
翼日,文武官僚入问圣躬。
太平元年,行此仪,大略遵唐、晋旧仪。
又有《上契丹册仪》,以阻午可汗柴册礼合唐礼杂就之。
又有《上汉册仪》。与此仪大同小异,加以《上宝仪》。
册皇太后仪;前期,陈设于元和殿,如皇帝受册之仪。
至日,皇帝御弘政殿。
册入,侍从班入,门外金吾列仗,文武分班。
侍中解剑,奏“中严”。
宣徽使请木契、唤仗皆如之。
乐工入,阁使门外文武班中间立,唤承受官。
声喏,趋至阁使后立。
阁使鞠躬,揖,称“奉敕唤仗”。
承受官鞠躬,声喏,揖,引声“奉敕唤仗”。
文武合班,再拜。
殿中监押仗入,文武班入,亦如之。
宣徽使押内诸司供奉官天桥班候。
皇太后御紫宸殿,乘平头辇,童子、女童队乐引。
至金銮门,阁使奏内诸司起居讫,赞引驾,自下先行至元和殿。
皇太后入西北隅阁内更衣。
侍中解剑,上殿奏外办。
宣徽受版入奏。
侍中降,复位。
协律郎举麾,乐作。
太乐令、太常卿导引皇太后升坐。
宣徽使扇合,帘扌卷,扇开,乐止。
符宝郎奉宝置皇太后坐右。
左右金吾大将军对揖,鞠躬,奏“军国内外平安”。
东上阁门副使引丞相东门入,西上阁门副使引亲王西门入,通事舍人引文武班入,如仪,乐作;至位,乐止。
文武班趋进,相向再拜,退复位。
东西上阁门使、宣微使自弘政殿引皇帝御肩舆至西便门下。
引入门,乐作;至殿前位,乐止。
宣徽使赞皇帝拜,问皇太后“圣躬万福”,拜。
皇帝御西阁坐,合班起居如仪。
北府宰相押册,中书、枢密令史八人舁册,东西上阁门使引册,宣徽使引皇帝送册,乐作;至殿前置册位,乐止。
宣徽使赞皇帝再拜,称“万岁”,群臣陪位,揖。
翰林学士四人、大将军四人舁册。
皇帝捧册行,三举武,授册。
舁之西阶上殿,乐作。
置太后坐前,乐止。
皇帝册西面东立。
舍人引丞相当殿再拜,三呼“万岁”,解剑,西阶上殿,乐作;至读册位,乐止。
俯伏跪读册讫,俯伏三呼“万岁”,复班位。
宣徽使引皇帝下殿,乐作;至殿前位,乐止。
皇帝拜,舞蹈,拜讫,引皇帝西阶上殿。
至皇太后坐前位,俯跪;致词讫,俯伏兴。
引西阶下,至殿前,拜,舞蹈,拜,鞠躬。
侍中临轩,宣太后答称“有制”,皇帝再拜。
宣讫,引皇帝上殿,乐作;至西阁,乐止。
丞相、亲王、侍从文武合班,赞拜,舞蹈,三呼“万岁”如仪。
丞相上贺,侍中宣答如仪。
丞相以下出,举乐;出门,乐止。
侍中奏“礼毕”,宣徽索扇,扇合,下帘。
皇太后起,举乐;入阁,乐止。
文武官出门外,分班侍从。
兵部、吏部起居,金吾仗出,如仪。
阁使奏“放仗”,皆如皇帝受册之仪。
册皇后仪:至日,北南臣僚、内外命妇诣端拱殿幕次。
皇后至阁,侍中奏“中严”,引命妇班入,就东西相向位立。
皇帝临轩,命使发册。
使副押册至端拱殿门外幕次。
侍中奏外办。
所司承旨索扇,扇上,举麾,乐作;皇后出阁升坐,扇开,帘卷,偃麾,乐止。
引命妇合班面殿起居,八拜。
皇后降坐,乐作;至殿下褥位,乐止。
引册入,置皇后褥位前。
侍中传宣,皇后四拜,命妇陪位皆拜。
引读册官至皇后褥位前,俯伏跪读讫,皇后四拜,陪位者皆拜。
引皇后升殿,使臣引册,置皇后坐前册案,退,西向侍立。
命妇当殿称贺,四拜。
引班首东阶上殿,致词讫,东阶下殿,复位,四拜。
侍中奏宣答称“有教旨”,四拜。
宣答讫,四拜。
班首上殿进酒,皇后赐押册使副等酒讫,侍中奏“礼毕”。
承旨索扇,乐作,皇后起;入阁,乐止。
分引命妇等东西门出。
册皇太子仪:前期一日,设幄坐于宣庆殿,设文武官幕次于朝堂,并殿庭板位,太乐令陈宫县,皆如皇帝受册仪。
守宫设皇太子次于朝堂北,西向;乘黄令陈金辂朝堂门外,西向;皇太子仪仗、笳箫、鼓吹等陈宣庆门外;典仪设皇太子板位于殿横街南,近东北向;设文武官五品以上位于乐县东西;余官如常仪。
至日,门下侍郎奉册,中书侍郎奉宝绶,各置于案。
令史二人绛服,对举案立。
宝案在横街北西向,册案在北。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立案后。
侍中板奏“中严”。
皇太子远游冠,绛纱袍,秉珪出。
太子舍人引入,就板位北面殿立。
东宫官三师以下皆从,立皇太子东南,西向,太子入门,乐作;至位,乐止。
典仪赞皇太子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中书令立太子东北,西向,门下侍郎引册案,中书侍郎取册,进授中书令,退复位。
传宣官称“有制”,皇太子再拜。
传宣讫,再拜。
中书令跪读册讫,俯伏兴。
皇太子再拜,受册,退授左庶子。
中书侍郎取宝,进授中书令。
皇太子进受宝,退授左庶子。
中书令以下退,复位。
舁案者以案退。
典仪赞再拜,皇太子拜,在位者皆再拜。
太子舍人引皇太子退,乐作;出门,乐止。
侍中奏“礼毕”。
皇太子升金辂,左庶子以下夹侍,仪仗、鼓吹等并列宣庆门外,三师、三少诸宫臣于金辂前后导从,鸣铙而行,还东宫,宫庭先设仗卫如式,至宫门,铙止。
皇太子降金辂,舍人引入就位坐,文武宫臣序班称贺。
礼毕。
册王妃公主仪:至日,押册使副并读册等官押册东便门入,持节前导至殿。
册案置横街北少东。
引使副等面殿立而鞠躬。
侍中临轩称“有制”,皆再拜,鞠躬。
宣制讫,舞蹈,五拜,引册于宣庆门出。
使副等押领仪仗、册案,赴各私第厅前,向阙陈列。
设传宣受册拜褥,册案置褥左,去幕盖。
使副案右序立。
受册者就位立,传宣称“有制”,再拜。
宣制毕,舁册人举册匣于褥前跪捧,引读册者与受册者皆俯伏跪,读讫,皆俯伏兴。
受册者谢恩,国王五拜,王妃、公主四拜。
若册礼同日,先上皇太后册宝,次临轩同制,遣使册皇后、诸王妃主,次册皇太子。
皇帝纳后之仪:择吉日。
至日,后族毕集。
诘旦,后出私舍,坐于堂。
皇帝遣使及媒者,以牲酒饔饩至门。
执事者以告,使及媒者入谒,再拜,平身立。
少顷,拜,进酒于皇后次及后之父母、宗族、兄弟。
酒遍,再拜。
纳币,致词,再拜讫,后族皆坐。
惕隐夫人四拜,请就车。
后辞父母、伯叔父母、兄,各四拜;宗族长者,皆再拜。
皇后升车,父母饮后酒,致戒词,遍及使者、媒者、送者。
发轫,伯叔父母、兄饮后酒如初。
教坊遮道赞祝,后命赐以物。
后族追拜,进酒,遂行。
将至宫门,宰相传敕,赐皇后酒,遍及送者。
既至,惕隐率皇族奉迎,再拜。
皇后车至便殿东南七十步止,惕隐夫人请降车。
负银罂,捧縢,履黄道行。
后一人张羔裘若袭之,前一妇人捧镜却行。
置鞍于道,后过其上,乃诣神主室三拜,南北向各一拜,酹酒。
向谒者一拜。
起居讫,再拜。
次诣舅姑御容拜,奠酒。
选皇族诸妇宜子孙者,再拜之,授以罂、縢。
又诣诸帝御容拜,奠酒。
神赐袭衣、珠玉、珮饰,拜受服之。
后姊若妹、陪拜者各赐物。
皇族迎者、后族送者遍赐酒,皆相偶饮讫,后坐别殿,送后者退食于次。
媒者传旨命送后者列于殿北。
俟皇帝即御坐,选皇族尊者一人当奥坐,主婚礼。
命执事者往来致辞于后族,引后族之长率送后者升,当御坐,皆再拜;又一拜,少进,附奏送后之词;退复位,再拜。
后族之长及送后者向当奥者三拜,南北向各一拜,向谒者一拜。
后族之长跪问“圣躬万福”,再拜;复奏送后之词,又再拜。
当奥者与媒者行酒三周,命送后者再拜,皆坐,终宴。
翼日,皇帝晨兴,诣先帝御容拜,奠酒讫,复御殿,宴后族及群臣,皇族、后族偶饮如初,百戏、角抵、戏马较胜以为乐。
又翼日,皇帝御殿,赐后族及赆送后者,各有差。
受赐者再拜,进酒,再拜。
皇帝御别殿,有司进皇后服饰之籍。
酒五行,送后者辞讫,皇族献后族礼物;后族以礼物谢当奥者。
礼毕。
公主下嫁仪:选公主诸父一人为婚主,凡当奥者、媒者致词之仪,自纳币至礼成,大略如纳后仪。
择吉日,诘旦,媒者趣尚主之家诣宫。
俟皇帝、皇后御便殿,率其族人见。
进酒讫,命皇族与尚主之族相偶饮。
翼日,尚主之家以公主及婿率其族入见,致宴于皇帝、皇后。
献赆送者礼物讫,朝辞。
赐公主青幰车二,螭头、盖部皆饰以银,驾驼;送终车一,车楼纯锦,银螭,悬铎,后垂大毡,驾牛,载羊一,谓之祭羊,拟送终之具,至履尸仪物咸在。
赐其婿朝服、四时袭衣、鞍马,凡所须无不备。
选皇族一人,送至其家。
亲王女封公主者婚仪:仿此,以亲疏为差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二十二-译文
皇帝受册仪:在册封仪式的前一天,尚舍奉御在正殿北墙下搭建帐篷,面向南放置御座;奉礼郎在东西朝堂设置官僚和客使的帐篷;太乐令在殿庭设置宫廷乐队,指挥的位置在殿的第二重西阶上,面向东;乘黄令排列车马;尚辇奉御排列车辆和轿子;尚舍奉御在东西阶上设置解剑的座位。文官六品以上的官员在横街南边,面向东方;武官五品以上的官员在横街南边,面向西方,都面向北,每等官员位置不同。将士各自率领所属六军的仪仗在各个门前驻扎,金吾仗和黄麾仗在殿庭排列。到仪式当天,押册官带领册书从西便门进入,将册书放在西阶上。通事舍人带领侍从班进入,就位。侍中在东阶下,解下剑和鞋子,上殿,在栏杆外跪拜,报告‘中严’;下殿,穿上剑和鞋子,复位站立。阁使在东阶上殿,在栏杆外跪拜请示木契;面对殿鞠躬,报告‘奉敕唤仗’。殿中监、少监、殿中丞等人带领金吾四色仗进入,站在臣僚后面。协律郎进入,就位指挥。符宝郎到阁中迎接。通事舍人带领四品至六品的文官、三品至五品的武官,在门外就位。皇帝乘坐轿子到宣德门。宣徽使带领内诸司班列队,引导皇帝到阁中,穿上衮冕。侍中在东阶下,解下剑和鞋子,上殿,在栏杆外跪拜,报告‘外办’。太常博士带领太常卿,太常卿带领皇帝。内诸司退出、协律郎举麾,太乐令敲击黄钟之钟,左边的五钟都响应,工人敲击柷,音乐开始;皇帝就坐御座,宣徽使指挥扇子合拢,音乐停止;指挥卷起帘子,扇子打开。符宝郎捧着宝物进献,左右金吾报告平安。通事舍人带领三品文官、二品以上的武官进入,音乐开始;就位完毕,音乐停止。通事舍人带领侍从班、南班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合班,面向北。东班站在西边,西班站在东边,行礼,行七拜礼。分班,各自回到原位。通事舍人带领押册官押册从西阶下,到丹墀,在殿前放置香案和册案。放置册书完毕,音乐开始;就位,音乐停止。捧册官站在后边,东西相对站立。舍人带领侍从班和南班合班,面向北,如同最初。赞礼官指挥再次行拜,在位者都再次行拜;跳舞,行五拜礼。分班,各自回到原位。捧册官到西阶下的解剑席上,解下剑和鞋子,捧着册书到西阶上殿,音乐开始;将册书放在御座前,东西站立,面向北。捧册官站在西墙下,面向北,音乐停止。读册官出列,站在殿前,赞礼官指挥再次行拜,高呼‘万岁’,到西阶下的解剑席上,解下剑和鞋子,到西阶上殿,在栏杆内站立,站在御座前。侍中取册,捧册官捧着册匣到读册官前跪拜,相对捧册。读册官跪拜;读完后,跪拜起身。捧册官跪在左膝,将册书交给侍中。侍中接受册书,将册书交给执事者,从西阶下来,穿上剑和鞋子,回到殿前位。赞礼官指挥再次行拜,高呼‘万岁’,再次分班。舍人带领侍从班、南班合班,面向北,如同最初。赞礼官指挥行拜,在位者都行拜;跳舞、鞠躬,如同最初。通事舍人带领班首到西阶上,解下剑和鞋子。上殿,音乐开始;就位,音乐停止。跪拜,通全衔臣某等致词称贺完毕,起身。下西阶,带上剑,穿上鞋子,音乐开始;复位,音乐停止。赞礼官指挥行拜,在位者都再次行拜,跳舞,行五拜礼,鞠躬。侍中在御座西边面向西,称‘有制’,都再次行拜。侍中宣读答复完毕,赞礼官都再次行拜,跳舞,行五拜礼,各自回到原位。三品以上的官员退出,音乐开始;出门完毕,音乐停止。侍中在御座前跪拜,报告‘礼毕’,起身。退下,从东阶下殿,带上剑,穿上鞋子,复位。宣徽使指挥扇子合拢,放下帘子。太常博士、太常卿带领皇帝起身,音乐开始;到阁中,音乐停止。舍人带领四品文官、三品以下的武官出门外,分班站立;接着带领侍从班出来,接着兵部、吏部出来,接着金吾出来,接着起居郎、舍人出来,接着殿中监、少监带领金吾细仗出来,仍然站在臣僚后面。接着东西上阁门使在丹墀内鞠躬,报告‘衙内无事’,卷班退出。阁门使在丹墀内鞠躬,行礼‘奉敕放仗’。出来,站在门外文武班中间,呼唤承受官。承受官答应,到阁使后面,鞠躬,行礼。阁使鞠躬,称‘奉敕放仗’。承受官答应,鞠躬,行礼,起身站立,高声说‘奉敕放仗’。声音停止,快步退下。文武官员合班,再次行拜。舍人一名担任词令官,在殿前鞠躬,行礼,称‘奉敕放黄麾仗’,出来。放金吾仗也像这样。第二天,文武官僚进入问候皇帝。
太平元年,实行这个仪式,大致遵循唐、晋的旧仪式。还有《上契丹册仪》,因为阻午可汗的册封礼与唐礼相结合。还有《上汉册仪》。这个仪式与这些仪式大同小异,再加上《上宝仪》
册封皇太后的仪式;前期,在元和殿布置,按照皇帝受册的仪式。到那天,皇帝在弘政殿。册封开始,侍从班进入,门外金吾列队,文武官员分列。侍中解下剑,报告‘中严’。宣徽使请示木契、唤仗等都像这样。乐工进入,阁使站在门外文武班中间,呼唤承受官。承受官行礼,快步走到阁使后面站立。阁使鞠躬,作揖,称‘奉敕唤仗’。承受官鞠躬,行礼,作揖,引领声‘奉敕唤仗’。文武官员合班,再次行礼。殿中监押仗队进入,文武官员进入,也都像这样。宣徽使押内诸司供奉官在天桥班等候。皇太后在紫宸殿,乘坐平头辇,童子和女童队乐引导。到金銮门,阁使报告内诸司起居完毕,引导驾乘,自己先到元和殿。皇太后进入西北隅的阁内更衣。侍中解下剑,上殿报告外事已办。宣徽使接受版图入奏。侍中退下,复位。协律郎举麾,乐声响起。太乐令、太常卿引导皇太后升座。宣徽使扇合,帘子卷起,扇子打开,乐声停止。符宝郎捧宝物放在皇太后座位右边。左右金吾大将军对揖,鞠躬,报告‘军国内外平安’。东上阁门副使引导丞相从东门进入,西上阁门副使引导亲王从西门进入,通事舍人引导文武班进入,都按照仪式,乐声响起;到位置,乐声停止。文武班快步前进,相对行礼,退回原位。东西上阁门使、宣徽使从弘政殿引导皇帝乘坐肩舆到西便门下。进入门,乐声响起;到殿前位置,乐声停止。宣徽使引导皇帝行礼,询问皇太后‘圣躬万福’,行礼。皇帝在西阁坐下,合班行礼如仪。北府宰相押册,中书、枢密令史八人抬册,东西上阁门使引导册,宣徽使引导皇帝送册,乐声响起;到殿前放置册位,乐声停止。宣徽使引导皇帝再次行礼,称‘万岁’,群臣陪位,行礼。翰林学士四人、大将军四人抬册。皇帝捧册行进,三次举起武,授册。抬到西阶上殿,乐声响起。放置在太后座位前,乐声停止。皇帝册封西面东立。舍人引导丞相在殿前再次行礼,三次呼‘万岁’,解下剑,西阶上殿,乐声响起;到读册位,乐声停止。跪下读册完毕,跪下三次呼‘万岁’,回到班位。宣徽使引导皇帝下殿,乐声响起;到殿前位置,乐声停止。皇帝行礼,舞蹈,行礼完毕,引导皇帝西阶上殿。到皇太后座位前位置,跪下;致辞完毕,跪下起身。引导西阶下,到殿前,行礼,舞蹈,行礼,鞠躬。侍中站在轩前,宣太后答称‘有制’,皇帝再次行礼。宣读完毕,引导皇帝上殿,乐声响起;到西阁,乐声停止。丞相、亲王、侍从文武合班,行礼,舞蹈,三次呼‘万岁’如仪。丞相上殿祝贺,侍中宣读答词如仪。丞相以下退出,奏乐;出门,乐声停止。侍中报告‘礼毕’,宣徽索扇,扇合,下帘。皇太后起身,奏乐;进入阁内,乐声停止。文武官员出门外,分班侍从。兵部、吏部行礼,金吾仗队出,如仪。阁使报告‘放仗’,都像皇帝受册的仪式。
册封皇后的仪式:到那天,南北官员、内外命妇到端拱殿幕次。皇后到阁,侍中报告‘中严’,引导命妇班进入,站在东西相向的位置站立。皇帝站在轩前,命令使者发放册封令。使者副手押册到端拱殿门外幕次。侍中报告外事已办。所司承旨索扇,扇子举起,举麾,乐声响起;皇后出阁升座,扇子打开,帘子卷起,麾子放下,乐声停止。引导命妇合班面殿行礼,行八拜礼。皇后下座,乐声响起;到殿下褥位,乐声停止。引导册封令进入,放置在皇后褥位前。侍中传宣,皇后行四拜礼,命妇陪位者都行礼。引导读册官到皇后褥位前,跪下读册完毕,皇后行四拜礼,陪位者都行礼。引导皇后升殿,使者引导册封令,放置在皇后座位前的案上,退下,西向站立。命妇在殿前称贺,行四拜礼。引导班首上东阶升殿,致辞完毕,下东阶,复位,行四拜礼。侍中报告宣读答词称‘有教旨’,行四拜礼。宣读答词完毕,行四拜礼。班首上殿进酒,皇后赐酒给押册使者副手等,侍中报告‘礼毕’。承旨索扇,乐声响起,皇后起身;进入阁内,乐声停止。分引命妇等从东西门出去。
册封皇太子的仪式:前一天,在宣庆殿设幄坐,在朝堂设文武官员幕次,并在殿庭设置板位,太乐令布置宫县,都像皇帝受册的仪式。守宫在朝堂北边为皇太子设次,西向;乘黄令在朝堂门外布置金辂,西向;皇太子仪仗、笳箫、鼓吹等在宣庆门外布置;典仪在殿横街南边为皇太子设板位,靠近东北向;设文武官员五品以上位置在乐县东西;其余官员按常仪布置。到那天,门下侍郎捧册,中书侍郎捧宝绶,各自放置在案上。令史二人穿着红袍,对立在案前。宝案在横街北西向,册案在北边。门下侍郎、中书侍郎都站在案后。侍中击板报告‘中严’。皇太子戴着远游冠,穿着红纱袍,手持玉珪出。太子舍人引导进入,站在板位北面殿立。东宫官三师以下都跟随,站在皇太子东南边,西向,太子进入门,乐声响起;到位置,乐声停止。典仪引导皇太子再次行礼,在位者都再次行礼。中书令站在太子东北边,西向,门下侍郎引导册案,中书侍郎取册,呈给中书令,退回原位。传宣官称‘有制’,皇太子再次行礼。传宣完毕,再次行礼。中书令跪下读册完毕,跪下起身。皇太子再次行礼,接受册封,退回授给左庶子。中书侍郎取宝,呈给中书令。皇太子上前接受宝物,退回授给左庶子。中书令以下退下,复位。抬案的人退下。典仪引导再次行礼,皇太子行礼,在位者都行礼。太子舍人引导皇太子退下,乐声响起;出门,乐声停止。侍中报告‘礼毕’。皇太子登上金辂,左庶子以下夹侍,仪仗、鼓吹等并列在宣庆门外,三师、三少等宫臣在金辂前后引导,鸣铙而行,回到东宫,宫庭先设仗卫如式,到宫门,铙声停止。皇太子下金辂,舍人引导进入就位坐下,文武官员有序行礼称贺。礼毕。
册封王妃和公主的仪式:在指定之日,册封使者及其副手和读册的官员携带册书,从东便门进入,手持符节引导至殿前。册案放置在横街北稍东的位置。引见使者及其副手等人面朝殿立并鞠躬。侍中站在殿前称‘有命令’,大家都再次鞠躬拜礼。宣读完命令后,跳舞,五次鞠躬,然后带领册书从宣庆门出去。使者及其副手带领仪仗和册案,前往各个私人府邸的大厅前,面向宫殿排列。设置传宣接受册封的拜垫,册案放在拜垫的左边,去掉帷幕。使者及其副手在案子的右边依次站立。接受册封的人就位站立,传宣称‘有命令’,再次鞠躬。宣读完命令后,抬册书的人举起册匣在拜垫前跪着捧着,引导读册书的人和接受册封的人都跪下,读完后都站起来。接受册封的人感谢恩赐,国王五次鞠躬,王妃和公主四次鞠躬。如果册封仪式在同一天,先上皇太后的册宝,然后是临轩同制,派遣使者册封皇后、各位王妃公主,接着册封皇太子。
皇帝纳后的仪式:选择吉日。在指定之日,皇后的家族全部聚集。第二天早晨,皇后从自己的住所出来,坐在堂上。皇帝派遣使者及媒人,带着牲畜和酒食到门前。负责的人告知此事,使者和媒人进入拜见,再次鞠躬,起身站立。过了一会儿,再次鞠躬,向皇后、她的父母、宗族、兄弟敬酒。酒敬完,再次鞠躬。献上彩礼,致辞,鞠躬完毕,皇后的家族都坐下。惕隐夫人鞠躬四次,请求上车。皇后告别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各自鞠躬四次;宗族中的长者都鞠躬两次。皇后上车,父母喝完皇后敬的酒,致辞,并告诫使者、媒人和送亲的人。车出发时,伯叔父母、兄弟再次喝完皇后敬的酒。教坊的人在路上祝贺,皇后下令赐给他们东西。皇后的家族再次鞠躬,敬酒,然后出发。快到宫门时,宰相传达皇帝的命令,赐给皇后酒,并分给送亲的人。到达后,惕隐带领皇族迎接,再次鞠躬。皇后车停在便殿东南七十步的地方,惕隐夫人请皇后下车。皇后背着银罐,拿着绳子,走在黄道上。一人拿着羊皮大衣,好像要披上它,前面有一个女人拿着镜子向后退行。在路上放置马鞍,皇后经过时,就到神主室三鞠躬,南北方向各一鞠躬,倒酒祭拜。向谒者鞠躬一次。起身后,再次鞠躬。接着去拜见公婆的画像,敬酒。挑选适合生育的皇族妇女,再次鞠躬,授予她们银罐、绳子。又去拜见各位皇帝的画像,敬酒。神赐给皇后衣服、珠宝、饰品,皇后拜谢并穿上。皇后的姐姐或妹妹、陪同拜见的人各自得到赐物。皇族迎接的人和皇后的家族送亲的人遍赐酒,都相互饮酒完毕,皇后坐在别殿,送亲的人退到旁边吃饭。媒人传达皇帝的命令,让送亲的人排列在殿北。等到皇帝坐在御座上,选出一个皇族中的尊贵人物坐在轿子里主持婚礼。命令负责的人向皇后的家族致辞,引导皇后的家族长者带领送亲的人上轿,站在御座前,都再次鞠躬;又鞠躬一次,稍微前进,附耳向皇帝报告送亲的事宜;退回原位,再次鞠躬。皇后的家族长者及送亲的人向坐在轿子里的人三鞠躬,南北方向各一鞠躬,向谒者鞠躬一次。皇后的家族长者跪下问‘圣体安康’,再次鞠躬;再次报告送亲的事宜,又再次鞠躬。坐在轿子里的人和媒人相互敬酒三巡,命令送亲的人再次鞠躬,大家都坐下,宴会结束。
第二天,皇帝早晨起床,去拜见先帝的画像,敬酒完毕,再次回到御殿,宴请皇后的家族和群臣,皇族和皇后的家族相互饮酒,像以前一样,观看百戏、摔跤、骑马比赛作为娱乐。又过了一天,皇帝在御殿,赐给皇后的家族和送亲的人,各有不同的赏赐。受赐的人再次鞠躬,敬酒,再次鞠躬。皇帝在别殿,官员呈上皇后的服饰清单。敬酒五巡,送亲的人告别完毕,皇族向皇后的家族献上礼物;皇后的家族用礼物感谢坐在轿子里的人。礼毕。
公主出嫁的仪式:选择吉日。第二天早晨,媒人催促尚主之家到宫中。等到皇帝和皇后在便殿,率领自己的族人见面。敬完酒,命令皇族和尚主之家的人相互饮酒。第二天,尚主之家带着公主和女婿率领自己的族人入宫,为皇帝和皇后设宴。献上送亲的礼物完毕,朝辞。赐给公主两辆青幰车,车头和车顶都装饰着银饰,用骆驼拉车;一辆送终车,车顶全用锦缎,车头装饰着银饰,悬挂着铃铛,后面垂下大毛毯,用牛拉车,载着一头羊,称为祭羊,准备送终的用品,所有履尸的仪式用品都准备好了。赐给女婿朝服、四季的衣服、马鞍马匹,所需之物无不准备。选出一个皇族的人,送他们到家。
亲王女儿封为公主的婚仪:仿照这个仪式,根据亲疏关系有所不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二十二-注解
皇帝: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意为天子,是国家的象征和最高权力的代表。
册:古代皇帝或皇后加冕时的凭证。
尚舍奉御:官名,负责宫廷舍人事务的官员。
奉礼郎:官名,负责宫廷礼仪的官员。
官僚:官员的通称,指政府各级官员。
客使:指外国使者。
太乐令:古代官名,负责宫廷音乐的演奏。
宫悬:古代宫廷中悬挂的乐器,用于宫廷音乐。
麾:古代军中指挥用的旗帜。
乘黄令:古代官名,负责皇帝的车队。
车辂:古代的一种马车。
尚辇奉御:官名,负责宫廷车辇事务的官员。
解剑席:古代官员进入宫廷时,需解下佩剑,此处指放置佩剑的座位。
横街:宫廷中的横向街道。
六军:古代军队的编制,指中央直属的六支军队。
金吾仗:古代宫廷警卫部队的名称。
黄麾仗:古代宫廷警卫部队的名称,黄麾是军旗的一种。
册案:指放置册封文书的案几。
宣德门:古代宫殿的正门。
宣徽使:古代官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衮冕:古代皇帝的礼服和冠帽。
版奏:古代官员向皇帝奏事时使用的奏折。
太常博士:官名,负责宫廷祭祀和礼仪的官员。
协律郎:古代官名,负责音乐的协调。
符宝郎:古代官名,负责保管皇帝的宝物。
通事舍人:古代官名,负责传达命令。
相向位:面对面站立的位置。
丹墀:古代宫殿前的石阶。
解剑履:古代官员进入宫廷时,需解下佩剑和鞋子。
读册官:负责宣读册书的官员。
侍中: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
执事者:指负责事务的官员。
摄词令官:代理词令官,负责起草和宣读官方文书。
放仗:解除警卫。
阻午可汗:古代契丹国的可汗。
柴册礼:古代册封可汗的仪式。
唐礼:唐代礼仪制度。
晋旧仪:晋代的礼仪制度。
册皇太后仪:指古代皇帝册封皇太后的仪式,是一种重要的宫廷礼仪。
元和殿:古代宫殿名,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弘政殿:古代宫殿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
金吾:古代官名,负责宫廷警卫。
文武分班:文官和武官分别排列成队。
解剑:古代礼仪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尊敬。
木契:古代凭证,表示命令的合法性。
仗:古代军队,这里指仪仗队。
阁使: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礼仪。
承受官:古代官名,负责接受皇帝的命令。
金銮门:古代宫殿的宫门,象征皇帝的威严。
紫宸殿:古代宫殿名,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平头辇:古代的一种车,供皇帝或皇后乘坐。
童子、女童队乐:童子和女童组成的乐队。
赞引驾:引导皇帝的车队。
殿中监:古代官名,负责宫殿的保卫。
太常卿: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礼仪和音乐。
符宝:古代皇帝的宝物,象征皇权。
金吾大将军:古代官名,负责宫廷警卫的最高官职。
东上阁门副使:古代官名,负责宫廷门户的保卫。
西上阁门副使:古代官名,负责宫廷门户的保卫。
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
翰林学士:古代官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
大将军:古代官名,武官的最高官职。
舍人:古代官名,负责传达命令。
丞相位:古代官名,皇帝的重要助手。
万岁:古代对皇帝的敬称。
北府宰相:古代官名,宰相的一种。
中书、枢密令史:古代官名,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
东西上阁门使:古代官名,负责宫廷门户的保卫。
册皇后仪:指古代皇帝册封皇后的仪式。
端拱殿:古代宫殿名,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命妇:古代指有官职的妇女。
发册:发放册封的凭证。
朝堂:古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宣庆殿:古代宫殿名,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守宫: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的保卫。
典仪:古代官名,负责宫廷礼仪。
板位:古代官名,官员的座位。
令史:古代官名,负责记录的官员。
绛服:古代官员的官服颜色。
宝绶:古代皇帝的宝物,象征皇权。
皇太子: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的候选人。
太子舍人:古代官名,太子的近臣。
三师:古代官名,太子的顾问。
三少:古代官名,太子的助手。
金辂:古代皇帝或皇后乘坐的车。
铙: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表示仪式的开始和结束。
册王妃公主仪:指古代皇帝册封王妃或公主的仪式,包括册封的过程和礼仪。
至日:指指定的日子。
押册使副:指负责押送册封文书的官员。
读册:指宣读册封文书的官员。
东便门:指位于北京故宫东边的城门。
殿:指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引使副等:指引导使副等官员。
鞠躬: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敬意。
临轩:指皇帝在宫殿的轩窗前。
制:指皇帝的命令或旨意。
宣庆门:指位于故宫的宣庆门。
使副等押领:指使副等官员带领。
仪仗:指举行仪式时所用的仪仗队。
私第厅前:指私人住宅的前厅。
阙:指皇宫的正门。
传宣:指传达皇帝的命令。
拜褥:指拜见皇帝时使用的拜垫。
舁册人:指抬送册封文书的官员。
册匣:指存放册封文书的盒子。
引读册者:指引导宣读册封文书的官员。
谢恩:指向皇帝表示感谢。
国王:指皇帝。
纳后之仪:指皇帝纳娶皇后的仪式。
吉日:指吉利的日子。
后族:指皇后的家族。
诘旦:指清晨。
私舍:指皇后的私人住所。
堂:指住宅中的大厅。
牲酒饔饩:指祭祀用的牲畜和酒食。
媒者:指媒人。
纳币:指纳聘礼。
致词:指致辞。
惕隐夫人:指皇后家族中的长辈。
伯叔父母:指皇后的伯父和叔父。
宗族长者:指皇后的宗族中的长辈。
教坊:指古代宫廷中的音乐和舞蹈机构。
赞祝:指祝福。
神主室:指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
南北向:指朝向南北的方向。
酹酒:指倒酒祭奠。
起居:指问候。
舅姑:指皇后的公婆。
袭衣:指皇帝赐予的常服。
珠玉:指珍珠和玉石。
珮饰:指佩戴的饰品。
翼日:指第二天。
先帝:指已故的皇帝。
百戏:指各种民间表演。
角抵:指摔跤。
戏马:指骑马表演。
赆送后者:指送皇后入宫的人。
朝服:指朝廷官员的正式服装。
鞍马:指马匹。
尚主之家:指公主的未婚夫家。
朝辞:指告别。
青幰车:指装饰有青色帷幕的车。
螭头:指装饰有螭龙的头部。
盖部:指车顶。
祭羊:指用于祭祀的羊。
亲王女封公主者婚仪:指亲王之女被封为公主后的婚嫁仪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二十二-评注
此段古文详细描述了中国古代宫廷中册封王妃、公主、皇帝纳后以及公主下嫁的礼仪。以下是对每行的专业赏析:
册王妃公主仪:至日,押册使副并读册等官押册东便门入,持节前导至殿。
赏析:此句描述了册封仪式的起始,押册使副等官员带领册文进入东便门,持节前行至宫殿。‘持节’一词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权威与仪式感,同时也强调了册封仪式的庄重。
册案置横街北少东。引使副等面殿立而鞠躬。
赏析:‘册案’指的是放置册封文书的案几,其位置的选择和摆放都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引使副等面殿立而鞠躬’则是对皇帝的尊敬和礼节。
侍中临轩称“有制”,皆再拜,鞠躬。
赏析:‘侍中’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临轩’则是指皇帝在殿前。‘有制’是皇帝下诏的标志,官员们再拜鞠躬是对皇帝的尊敬。
宣制讫,舞蹈,五拜,引册于宣庆门出。
赏析:宣制完成后,官员们进行舞蹈和五拜,表示对册封的喜悦和尊敬。‘宣庆门’是出宫的门,引册出宫意味着册封仪式的完成。
使副等押领仪仗、册案,赴各私第厅前,向阙陈列。
赏析:使副等官员带领仪仗和册案前往各私第,‘向阙陈列’则是对皇帝的尊敬和礼节。
设传宣受册拜褥,册案置褥左,去幕盖。
赏析:‘传宣’是指传达皇帝的旨意,‘受册拜褥’是指接受册封和拜赐。册案放置在褥子的左边,去幕盖则意味着册封仪式的正式开始。
使副案右序立。
赏析:使副官员按照一定的顺序站立,体现了古代宫廷的等级制度。
受册者就位立,传宣称“有制”,再拜。
赏析:受册者就位站立,‘传宣称’是对皇帝旨意的传达,受册者再拜是对册封的接受。
宣制毕,舁册人举册匣于褥前跪捧,引读册者与受册者皆俯伏跪,读讫,皆俯伏兴。
赏析:宣制结束后,舁册人跪捧册匣,引读册者与受册者皆俯伏跪,体现了对册封文书的尊重和敬畏。
受册者谢恩,国王五拜,王妃、公主四拜。
赏析:受册者向皇帝表示感谢,国王、王妃、公主按照等级分别行拜礼,体现了古代宫廷的等级观念。
若册礼同日,先上皇太后册宝,次临轩同制,遣使册皇后、诸王妃主,次册皇太子。
赏析:此句说明了册封仪式的顺序,首先是皇太后的册宝,然后是皇后的册封,接着是王妃、公主和皇太子的册封,体现了对长辈和皇室的尊重。
皇帝纳后之仪:择吉日。
赏析:‘择吉日’是古代宫廷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体现了对仪式的重视和对吉凶的考虑。
至日,后族毕集。
赏析:‘后族’指的是皇后的家族,‘毕集’则是指全部到齐,体现了对皇后的尊重。
诘旦,后出私舍,坐于堂。
赏析:‘诘旦’是指清晨,皇后从私舍出来,坐在堂上,体现了对皇后的尊敬。
皇帝遣使及媒者,以牲酒饔饩至门。
赏析:‘遣使’和‘媒者’是皇帝派遣的使者,‘牲酒饔饩’是表示尊重的礼品。
执事者以告,使及媒者入谒,再拜,平身立。
赏析:执事者传达消息,使者及媒者进入谒见,再拜表示尊敬,平身立则表示礼节。
少顷,拜,进酒于皇后次及后之父母、宗族、兄弟。
赏析:‘少顷’是指一段时间后,使者向皇后及其父母、宗族、兄弟进酒,表示尊敬。
酒遍,再拜。
赏析:酒遍意味着酒已经喝完,再拜是对皇帝的感谢。
纳币,致词,再拜讫,后族皆坐。
赏析:‘纳币’是指送彩礼,‘致词’是表达祝福,再拜是对皇帝的尊敬,后族皆坐则是对皇后的尊重。
惕隐夫人四拜,请就车。
赏析:‘惕隐夫人’是皇后的母亲,四拜是对皇后的尊敬,请就车则是表示皇后即将离开。
后辞父母、伯叔父母、兄,各四拜;宗族长者,皆再拜。
赏析:皇后向父母、伯叔父母、兄辞别,各四拜,对宗族长者再拜,体现了对家族的尊重。
皇后升车,父母饮后酒,致戒词,遍及使者、媒者、送者。
赏析:皇后上车,父母饮后酒表示祝福,致戒词是对皇后的告诫,遍及使者、媒者、送者是对他们的感谢。
发轫,伯叔父母、兄饮后酒如初。
赏析:发轫是指车子启动,伯叔父母、兄再次饮酒表示祝福。
教坊遮道赞祝,后命赐以物。
赏析:教坊遮道赞祝是表示对皇后的祝福,皇后赐物是对教坊的感谢。
后族追拜,进酒,遂行。
赏析:后族追拜是对皇后的尊敬,进酒是表示祝福,遂行则是指皇后离开。
将至宫门,宰相传敕,赐皇后酒,遍及送者。
赏析:宰相传敕是指传达皇帝的旨意,赐皇后酒是对皇后的尊敬,遍及送者是对他们的感谢。
既至,惕隐率皇族奉迎,再拜。
赏析:皇后到达后,惕隐率皇族迎接,再拜是对皇后的尊敬。
皇后车至便殿东南七十步止,惕隐夫人请降车。
赏析:皇后到达便殿东南七十步处,惕隐夫人请皇后下车,体现了对皇后的尊重。
负银罂,捧縢,履黄道行。
赏析:皇后下车后,负银罂、捧縢、履黄道行,体现了皇后的尊贵地位。
后一人张羔裘若袭之,前一妇人捧镜却行。
赏析:皇后一人张羔裘若袭之,前一妇人捧镜却行,体现了皇后的仪态。
置鞍于道,后过其上,乃诣神主室三拜,南北向各一拜,酹酒。
赏析:皇后过鞍,至神主室三拜,南北向各一拜,酹酒,是对祖先的尊敬。
向谒者一拜。
赏析:皇后向谒者一拜,是对谒者的尊敬。
起居讫,再拜。
赏析:皇后起居完毕,再拜是对皇帝的尊敬。
次诣舅姑御容拜,奠酒。
赏析:皇后拜访舅姑,拜谒御容,奠酒,是对长辈的尊敬。
选皇族诸妇宜子孙者,再拜之,授以罂、縢。
赏析:皇后选择适宜子孙的皇族诸妇,再拜并授以罂、縢,是对她们的祝福。
又诣诸帝御容拜,奠酒。
赏析:皇后拜谒诸帝御容,奠酒,是对祖先的尊敬。
神赐袭衣、珠玉、珮饰,拜受服之。
赏析:神赐袭衣、珠玉、珮饰,皇后拜受并穿戴,是对神灵的尊重。
后姊若妹、陪拜者各赐物。
赏析:皇后姊若妹、陪拜者各赐物,是对他们的尊重。
皇族迎者、后族送者遍赐酒,皆相偶饮讫,后坐别殿,送后者退食于次。
赏析:皇族迎者、后族送者遍赐酒,相偶饮讫,皇后坐别殿,送后者退食于次,体现了对皇后的尊重。
媒者传旨命送后者列于殿北。
赏析:媒者传旨,命送后者列于殿北,体现了对皇后的尊重。
俟皇帝即御坐,选皇族尊者一人当奥坐,主婚礼。
赏析:皇帝即御坐,选皇族尊者主婚礼,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命执事者往来致辞于后族,引后族之长率送后者升,当御坐,皆再拜;又一拜,少进,附奏送后之词;退复位,再拜。
赏析:执事者致辞,后族之长率送后者升,当御坐,再拜,附奏送后之词,退复位再拜,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后族之长及送后者向当奥者三拜,南北向各一拜,向谒者一拜。
赏析:后族之长及送后者向当奥者三拜,南北向各一拜,向谒者一拜,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后族之长跪问“圣躬万福”,再拜;复奏送后之词,又再拜。
赏析:后族之长跪问‘圣躬万福’,再拜,复奏送后之词,又再拜,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当奥者与媒者行酒三周,命送后者再拜,皆坐,终宴。
赏析:当奥者与媒者行酒三周,命送后者再拜,皆坐,终宴,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翼日,皇帝晨兴,诣先帝御容拜,奠酒讫,复御殿,宴后族及群臣,皇族、后族偶饮如初,百戏、角抵、戏马较胜以为乐。
赏析:翼日是指第二天,皇帝晨兴拜谒先帝,奠酒,复御殿宴请后族及群臣,皇族、后族偶饮,百戏、角抵、戏马较胜以为乐,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和对后族的关爱。
又翼日,皇帝御殿,赐后族及赆送后者,各有差。
赏析:又翼日是指第三天,皇帝御殿赐后族及赆送后者,各有差,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和对后族的关爱。
受赐者再拜,进酒,再拜。
赏析:受赐者再拜,进酒,再拜,体现了对皇帝的尊敬。
皇帝御别殿,有司进皇后服饰之籍。
赏析:皇帝御别殿,有司进皇后服饰之籍,体现了对皇后的尊重。
酒五行,送后者辞讫,皇族献后族礼物;后族以礼物谢当奥者。
赏析:酒五行,送后者辞讫,皇族献后族礼物,后族以礼物谢当奥者,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和对后族的关爱。
礼毕。
赏析:礼毕,意味着整个仪式的结束,体现了对仪式的重视。
公主下嫁仪:选公主诸父一人为婚主,凡当奥者、媒者致词之仪,自纳币至礼成,大略如纳后仪。
赏析:公主下嫁的礼仪与皇帝纳后礼仪相似,体现了对皇室成员婚姻的重视。
择吉日,诘旦,媒者趣尚主之家诣宫。
赏析:择吉日,诘旦,媒者趣尚主之家诣宫,体现了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吉日的选择。
俟皇帝、皇后御便殿,率其族人见。
赏析:俟皇帝、皇后御便殿,率其族人见,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进酒讫,命皇族与尚主之族相偶饮。
赏析:进酒讫,命皇族与尚主之族相偶饮,体现了对婚姻的祝福。
翼日,尚主之家以公主及婿率其族入见,致宴于皇帝、皇后。
赏析:翼日,尚主之家以公主及婿率其族入见,致宴于皇帝、皇后,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献赆送者礼物讫,朝辞。
赏析:献赆送者礼物讫,朝辞,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
赐公主青幰车二,螭头、盖部皆饰以银,驾驼;送终车一,车楼纯锦,银螭,悬铎,后垂大毡,驾牛,载羊一,谓之祭羊,拟送终之具,至履尸仪物咸在。
赏析:赐公主青幰车和送终车,体现了对公主的尊重和对婚姻的重视。
赐其婿朝服、四时袭衣、鞍马,凡所须无不备。
赏析:赐其婿朝服、四时袭衣、鞍马,体现了对女婿的尊重和对婚姻的重视。
选皇族一人,送至其家。
赏析:选皇族一人送至其家,体现了对皇室的尊重和对婚姻的重视。
亲王女封公主者婚仪:仿此,以亲疏为差降。
赏析:亲王女封公主者的婚仪与公主下嫁礼仪相似,但根据亲疏关系有所不同,体现了古代宫廷的等级观念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