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十四-原文
◎逆臣下
○萧胡睹 萧迭里得 古迭 耶律撒剌竹 奚回离保 萧特烈
萧胡睹,字乙辛。口吃,视斜,发卷,伯父孝穆见之曰:“是儿状貌,族中未尝有。”及壮,魁梧桀傲,好扬人恶。
重熙中,为祗候郎君。俄迁兴圣宫使,尚秦国长公主,授驸马都尉。以不谐离婚,复尚齐国公主,为北面林牙。
清宁中,历北、南院枢密副使,代族兄术哲为西北路招讨使。
时萧革与萧阿剌俱为枢密使,不协,革以术哲为阿剌所爱,嫉之。
术哲受代赴阙,先尝借官粟,留直而去。
胡睹希革意,发其事,术哲因得罪。
胡睹又欲要权,岁时献遗珍玩、畜产于革,二人相爱过于兄弟。
胡睹族弟敌烈为北克,荐国舅详稳萧胡笃于胡睹,胡睹见其辨给壮勇,倾心交结。
每遇休沐,言论终日,人皆怪之。
会胡睹同知北院枢密事,奏胡笃及敌烈可用,帝以敌烈为旗鼓拽剌详稳,胡笃为宿直官。
及革构陷其兄阿剌,胡笃阴为之助,时人丑之。
耶律乙辛知北院枢密事,胡睹位在乙辛下,意怏怏不平。
初,胡睹尝与重元子涅鲁古谋逆,欲其速发。
会车驾猎太子山,遂与涅鲁古胁弩手军犯行宫。
既战,涅鲁古中流矢而毙,众皆逃散。
时同党耶律撒剌竹适在围场,闻乱,率猎夫来援。
其党谓胡睹等曰:“我军甚众,乘其无备,中夜决战,事冀有成;若至明日,其谁从我?”
胡睹曰:“仓卒中黑白不辨,若内外军相应,则吾事去矣。黎明而发,何迟之有!”
重元听胡睹之计,令四面巡警待旦。
是夜,同党立重元僣位号,胡睹自为枢密使。
明日战败,胡睹被创,单骑遁走,至十七泺,投水死。
五子,同日诛之。
萧迭里得,字胡睹堇,国舅少父房之后。
父双古,尚钿匿公主,仕至国舅详稳。
迭里得幼警敏不羁,好射猎。
太平中,以外戚补祗候郎君,历延昌宫使、殿前副点检。
重熙十三年伐夏,迭里得将偏师首入敌境,多所俘掠,迁都点检,改乌古敌烈部都详稳。
十八年,再举西伐,迭里得奏:“军马器械之事,务在选将,夏人岂为难制,但严设斥堠,不用掩袭计,何虑不胜?”
帝曰:“卿其速行,无后军期。”
既而迭里得失利还,复为都点检。
十九年,夏人来侵金肃军,上遣迭里得率轻兵督战,至河南三角川,斩候者八人,擒观察使,以功命知汉人行宫都部署事,出为西南面招讨使。
族弟黄八家奴告其主私议宫掖事,迭里得寝之。
事觉,决大杖,削爵为民。
清宁中,上以所坐事非迭里得所犯,起为南京统军使。
至是,从重元子涅鲁古等乱,败走被擒,伏诛。
古迭,本宫分人,不知姓氏。
好戏狎,不喜绳检。
膂力过人,善击鞠。
重熙初,为护卫,历宿直官。
十三年,西征,以古迭为先锋。
夏人伏兵掩之,古迭力战,麾下士多殁,乃单骑突出。
遇夏王李元昊来围,势甚急。
古迭驰射,应弦辄仆,跃马直击中坚,夏兵不能当,晡乃还营。
改兴圣宫太保。
清宁九年,从重元、涅鲁古乱,与扈从兵战,败而遁,追擒之,陵迟而死。
撒剌竹,孟父房涤冽之孙。
性凶暴。
清宁中,累迁宣徽使,改殿前都点检,首与重元谋乱。
会帝猎滦河,重元恐事泄,与扈从军仓卒而战。
其子涅鲁古既死,同党溃散。
撒剌竹适在畋所,闻乱,劫猎夫以援。
既至,知涅鲁古已死,大悔恨之,谓曰:“我辈惟有死战,胡为若儿戏,自取殒灭?今行宫无备,乘夜劫之,大事可济。若俟明旦,彼将有备,安知我众不携贰?一失机会,悔将无及。”
重元、萧胡睹等曰:“今夕但可四面围之,勿令外军得入,彼何能备!”
不从。
迟明,投仗而走,撒剌竹战死。
奚回离保,一名翰,字挼懒,奚王忒邻之后。
善骑射,趫捷而勇,与其兄鳖里剌齐名。
大安中,车驾幸中京,补护卫,稍迁铁鹞军详稳。
天庆间,徙北女直详稳,兼知咸州路兵马事,改东京统军。
既而诸蕃入寇,番破之,迁奚六部大王,兼总知东路兵马事。
保大二年,金兵至,天祚播迁,回离保率吏民立秦晋国王淳为帝。
淳伪署回离保知北院枢密事,兼诸军都统,屡败宋兵。
淳死,其妻普贤女摄事。
是年,金兵由居庸关入,回离保知北院,即箭笴山自立,号奚国皇帝,改元天复,设奚、汉、渤海三枢密院,改东、西节度使为二王,分司建官。
时奚人巴辄、韩家奴等引兵击附近契丹部落,劫掠人畜,群情大骇。
会回离保为郭药师所败,一军离心,其党耶律阿古哲与其甥乙室八斤等杀之,伪立凡八月。
萧特烈,字讹都碗,遥辇洼可汗宫分人。
乾统中入宿卫,出为顺义军节度使。
天庆四年,同知咸州路兵马事。
五年,以兵败夺节度使。
保大元年,迁隗古部节度使。
及天祚在山西集群牧兵,特烈为副统军。
闻金兵将至,特烈谕士卒以君臣之义,死战于石辇铎。
金兵不战,特烈伺间欲攻之。
天祚喜甚,召嫔御诸子登高同观,将诧之。
金兵望日月旗,知天祚在其下,以劲兵直趋奋击,无敢当者,天祚遁走。
特烈所至,招集散亡,寻为中军都统,复败于梯已山。
天祚决意渡河奔夏,从臣切谏不听,人情惶惧不知所为。
特烈阴谓耶律兀直曰:‘事势如此,亿兆离心,正我辈效节之秋。不早为计,奈社稷何!’
遂共劫梁王雅里,奔西北诸部,伪立为帝,特烈自为枢密使。
雅里卒,欲择可立者。
会耶律兀直言术烈才德纯备,兼兴宗之孙,众皆曰可,遂僣立焉,特烈伪职如故。
未三旬,与术烈俱为乱兵所杀。
论曰:辽之秉国钧,握兵柄,节制诸部帐,非宗室外戚不使,岂不以为帝王久长万世之计哉。
及夫肆叛逆,致乱亡,皆是人也。
有国家者,可不深戒矣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十四-译文
逆臣下
萧胡睹,字乙辛。他口吃,眼神斜视,头发卷曲,他的伯父孝穆看到他说:‘这个孩子的样子,在我们家族中是从未见过的。’等到他长大了,身材魁梧,桀骜不驯,喜欢宣扬别人的恶行。在重熙年间,他担任祗候郎君。不久后升任兴圣宫使,娶了秦国长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因为与秦国公主不合而离婚,后来又娶了齐国公主,担任北面林牙。在清宁年间,他历任北、南院枢密副使,代替族兄术哲担任西北路招讨使。当时萧革和萧阿剌都担任枢密使,他们之间不和,萧革因为术哲受到萧阿剌的喜爱而嫉妒他。术哲被代替去朝廷,之前曾借过官家的粮食,留下直接离开。萧胡睹迎合萧革的心意,揭发了这件事,术哲因此获罪。萧胡睹又想夺取权力,每年都向萧革献上珍贵的玩物和牲畜,两人关系比兄弟还要亲密。萧胡睹的族弟敌烈担任北克,推荐国舅详稳萧胡笃给萧胡睹,萧胡睹看到他聪明能干,勇敢,倾心与他交往。每次休息的时候,他们整天都在讨论,人们都对此感到奇怪。后来,萧胡睹担任北院枢密同知,上奏推荐萧胡笃和敌烈可以任用,皇帝任命敌烈为旗鼓拽剌详稳,萧胡笃为宿直官。当萧革陷害他的哥哥阿剌时,萧胡笃暗中帮助他,当时的人对此感到羞耻。
耶律乙辛知道北院枢密事,萧胡睹的地位在乙辛之下,心中很不平。最初,萧胡睹曾与重元之子涅鲁古密谋造反,想要迅速行动。恰逢皇帝在太子山打猎,萧胡睹便与涅鲁古胁迫弓箭手军队侵犯行宫。战斗发生后,涅鲁古被流箭射中而死,众人纷纷逃散。当时同党耶律撒剌竹恰好在围场,听到变乱,率领猎夫前来支援。他的同党对萧胡睹等人说:‘我们的军队人数众多,趁着他们没有防备,半夜决战,事情有望成功;如果等到明天,谁知道会有人跟随我呢?’萧胡睹说:‘在混乱中,我们无法分辨黑白,如果内外军队响应,那么我的事情就失败了。黎明时分再行动,为何要拖延呢!’重元听从了萧胡睹的建议,命令四面巡逻等待天亮。那天晚上,同党立重元为皇帝,萧胡睹自封为枢密使。第二天战败,萧胡睹受伤,独自骑马逃跑,逃到十七泺,投水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同一天都被处死。
萧迭里得,字胡睹堇,是国舅少父房的后代。他小时候聪明敏捷,不拘小节,喜欢射猎。在太平年间,因为是外戚被任命为祗候郎君,历任延昌宫使、殿前副点检。重熙十三年讨伐夏国,萧迭里得率领偏师首先进入敌境,俘虏了很多敌军,升任都点检,改任乌古敌烈部都详稳。十八年,再次西征,萧迭里得上奏说:‘军队马匹和武器装备的事情,关键在于选择将领,夏人难道难以制服吗?只要严格设置岗哨,不用偷袭的策略,还担心不能取胜吗?’皇帝说:‘你赶快行动,不要耽误军期。’不久,萧迭里得失利而归,再次担任都点检。十九年,夏国入侵金肃军,皇帝派遣萧迭里得率领轻兵督战,到达河南三角川,斩杀哨兵八人,擒获观察使,因功被任命为汉人行宫都部署事,外出担任西南面招讨使。他的族弟黄八家奴告发他私下议论宫中事务,萧迭里得置之不理。事情被发现后,被鞭打,剥夺爵位,降为平民。在清宁年间,因为所犯的事情不是萧迭里得所为,被起用为南京统军使。到这时,他跟随重元之子涅鲁古等人造反,战败后被擒获,被处死。
古迭,原本是宫中分派的人,不知道他的姓氏。他喜欢嬉戏,不喜欢被束缚。他力大无穷,擅长踢球。在重熙初年,他担任护卫,历任宿直官。十三年,西征,古迭担任先锋。夏国军队伏击他们,古迭奋力战斗,部下士兵多数阵亡,他独自突出重围。遇到夏王李元昊率军围攻,形势非常危急。古迭骑马射箭,箭无虚发,跃马直冲敌军的核心,夏军无法抵挡,傍晚才返回营地。后来改任兴圣宫太保。清宁九年,他跟随重元、涅鲁古造反,与随从军队战斗,战败后逃跑,被追捕并擒获,最终被杀。
撒剌竹,是孟父房涤冽的孙子。他性格凶暴。在清宁年间,他多次升迁,担任宣徽使,改任殿前都点检,首先与重元密谋造反。恰逢皇帝在滦河打猎,重元担心事情泄露,与随从军队仓促战斗。他的儿子涅鲁古已经死去,同党溃散。撒剌竹恰好在狩猎处,听到变乱,劫持猎夫来支援。到达后,得知涅鲁古已经死去,非常后悔,对他说:‘我们这些人只有拼死战斗,为何像儿戏一样,自取灭亡?现在行宫没有防备,趁夜袭击,大事可成。如果等到明天,他们将有防备,怎么知道我们的人不会背叛?一旦错过机会,后悔将来不及。’重元、萧胡睹等人说:‘今晚只需四面围住,不让外军进入,他们怎么能防备呢!’他不听从。第二天早晨,扔掉武器逃跑,撒剌竹战死。
奚回离保,一名翰,字挼懒,是奚王忒邻的后代。他擅长骑射,敏捷勇敢,与他的哥哥鳖里剌齐名。在大安年间,皇帝驾临中京,他被任命为护卫,逐渐升迁为铁鹞军详稳。在天庆年间,他被调任北女直详稳,兼管咸州路兵马事,改任东京统军。后来各部落入侵,奚人打败了他们,他被任命为奚六部大王,兼管东路兵马事。保大二年,金兵到来,天祚帝流亡,回离保率领官吏和百姓立秦晋国王淳为帝。淳假任命回离保为北院枢密使,兼诸军都统,多次打败宋军。淳死后,他的妻子普贤女代理朝政。这一年,金兵从居庸关进入,回离保担任北院枢密使,在箭笴山自立为皇帝,改年号为天复,设立奚、汉、渤海三枢密院,将东、西节度使改为二王,分立官员。当时奚人巴辄、韩家奴等人率领军队攻击附近的契丹部落,抢夺人口和牲畜,众人非常惊恐。恰逢回离保被郭药师打败,军队离心,他的同党耶律阿古哲和他的外甥乙室八斤等人杀了他,假立皇帝八个月。
萧特烈,字讹都碗,是遥辇洼可汗宫中的分属人员。在乾统年间,他进入皇宫担任宿卫,后来外出担任顺义军节度使。天庆四年,他负责咸州路兵马事务。五年,因为战败而被剥夺节度使职位。保大元年,他被调任为隗古部节度使。当天祚帝在山西集结牧兵时,萧特烈担任副统军。听说金兵即将到来,萧特烈向士兵们宣讲君臣大义,他们在石辇铎进行死战。金兵没有迎战,萧特烈趁机想要攻击他们。天祚帝非常高兴,召集嫔妃和诸子登高观战,打算让他们感到惊讶。金兵看到日月旗,知道天祚帝就在旗下,于是用精锐部队直接冲击,无人敢挡,天祚帝逃走。萧特烈所到之处,都召集散失的士兵,不久后成为中军都统,但在梯已山再次战败。天祚帝决定渡河逃往夏国,随从大臣们极力劝阻,但他不听,人们都感到恐慌,不知道该怎么办。萧特烈私下对耶律兀直说:“形势如此,百姓离心离德,这正是我们效忠国家的时候。如果不早做打算,国家该怎么办呢!”于是他们一起劫持了梁王雅里,逃往西北各部,萧特烈假扮成皇帝,自己担任枢密使。雅里去世后,想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继位。正好耶律兀直说术烈既有才能又有德行,而且是兴宗的孙子,大家都说可以,于是萧特烈假扮的皇帝就立了术烈,萧特烈继续保持他的伪职。不到一个月,萧特烈和术烈都被叛乱士兵杀害。
评论说:辽国掌握国家大权,掌握兵权,节制各部落,不是皇室成员和外戚是不会被任用的,难道不是以为这样可以为帝王的长久统治万世考虑吗?然而,当肆意叛逆,导致国家混乱灭亡时,都是这些人所为。有国家的君主,难道不应该深深警惕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十四-注解
逆臣下:指背叛朝廷的官员或臣子。
萧胡睹:辽朝官员,字乙辛,以口吃、斜视、发卷著称,后因政治斗争被杀。
萧迭里得:辽朝官员,字胡睹堇,国舅少父房之后,以勇猛著称。
古迭:辽朝官员,本宫分人,以膂力过人、善击鞠著称。
耶律撒剌竹:辽朝官员,性凶暴,曾参与谋乱。
奚回离保:奚族官员,以善骑射、勇猛著称,后自立为奚国皇帝。
萧特烈:萧特烈是辽朝的一位将领,字讹都碗,曾担任过顺义军节度使等职务。
祗候郎君:辽朝官职,负责宫廷宿卫。
兴圣宫使:辽朝官职,掌管兴圣宫事务。
驸马都尉:辽朝官职,皇帝女婿的封号。
北面林牙:辽朝官职,掌管北方事务。
枢密副使:辽朝官职,辅佐枢密使处理军国大事。
招讨使:辽朝官职,负责征讨边疆。
枢密使:辽朝官职,掌管军事。
契丹:辽朝的建立民族,后成为辽朝的代称。
奚族:古代北方民族,与契丹相邻。
夏人:指西夏人,辽朝时期的邻国。
金肃军:辽朝的军事编制。
乌古敌烈部:辽朝的部落之一。
西南面招讨使:辽朝官职,负责西南边疆。
南京统军使:辽朝官职,负责南京地区的军事。
中京:辽朝的都城之一。
东京统军:辽朝官职,负责东京地区的军事。
诸蕃:泛指辽朝周边的各个民族。
秦晋国王淳:辽朝时期的一个傀儡皇帝。
天复:奚回离保所建立的政权使用的年号。
遥辇洼可汗宫分人:指萧特烈是遥辇洼可汗的宫中人员,即辽朝皇室成员。
乾统:辽朝的年号,由辽圣宗耶律隆绪使用,大约在公元1101年至1113年之间。
宿卫:指担任宫廷的警卫,负责皇帝的安全。
顺义军节度使:辽朝地方军事行政长官,负责一定区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咸州路兵马事:咸州路是辽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兵马事指的是该地区的军事事务。
保大:辽朝的年号,由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使用,大约在公元1121年至1125年之间。
隗古部:辽朝的一个部族。
石辇铎:可能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日月旗:辽朝的旗帜,通常代表皇帝的权威。
天祚:指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山西集群牧兵:指天祚帝在山西地区集结的军队。
副统军:辽朝军事职位,辅助统军进行军事指挥。
中军都统:辽朝军事职位,负责中军的指挥。
梯已山:可能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社稷:古代指国家,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物神,象征着国家的根基。
秉国钧:掌握国家大权。
肆叛逆:任意发动叛逆行为。
宗室外戚:指皇室的宗亲和外戚,即皇族成员和与皇室有婚姻关系的家族成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十四-评注
萧特烈,字讹都碗,遥辇洼可汗宫分人。此句开篇点明了萧特烈的出身背景,表明其并非出自皇族,而是出自可汗宫中的分人,暗示了其身份的特殊性和后来的政治命运。
乾统中入宿卫,出为顺义军节度使。乾统年间,萧特烈进入宫廷担任宿卫,后来外放担任顺义军节度使,这一转变反映了其政治生涯的起伏。
天庆四年,同知咸州路兵马事。天庆四年,萧特烈参与咸州路兵马事务,显示其在军事上的才能和经验。
五年,以兵败夺节度使。天庆五年,萧特烈因战败而被剥夺节度使职位,这一事件表明其在军事上的失败。
保大元年,迁隗古部节度使。保大元年,萧特烈被迁任隗古部节度使,这一职位变动可能与其军事才能有关。
及天祚在山西集群牧兵,特烈为副统军。天祚帝在山西聚集军队时,萧特烈担任副统军,显示其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闻金兵将至,特烈谕士卒以君臣之义,死战于石辇铎。萧特烈在面临金兵入侵时,以君臣大义激励士卒,展现了其坚定的信念和军事指挥才能。
金兵望日月旗,知天祚在其下,以劲兵直趋奋击,无敢当者,天祚遁走。金兵看到天祚帝的旗帜,知道天祚帝在旗下,于是猛攻,天祚帝逃走,这一段描述了战争的激烈和萧特烈的失败。
特烈所至,招集散亡,寻为中军都统,复败于梯已山。萧特烈在失败后努力招集散兵,最终成为中军都统,但又在梯已山战败,反映了其军事生涯的坎坷。
天祚决意渡河奔夏,从臣切谏不听,人情惶惧不知所为。天祚帝决定渡河逃往夏国,但他的决策并未得到从臣的支持,整个朝廷陷入恐慌。
特烈阴谓耶律兀直曰:“事势如此,亿兆离心,正我辈效节之秋。不早为计,奈社稷何!”萧特烈私下与耶律兀直商议,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忠诚的坚持。
遂共劫梁王雅里,奔西北诸部,伪立为帝,特烈自为枢密使。萧特烈与耶律兀直共同劫持梁王雅里,逃往西北诸部,并伪立雅里为帝,萧特烈自任枢密使,这一行为标志着他政治立场的转变。
雅里卒,欲择可立者。会耶律兀直言术烈才德纯备,兼兴宗之孙,众皆曰可,遂僣立焉,特烈伪职如故。雅里去世后,萧特烈等人选择术烈为帝,萧特烈继续担任原职。
未三旬,与术烈俱为乱兵所杀。萧特烈在位不到一个月就被乱兵所杀,这一结局令人唏嘘,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动荡和萧特烈命运的悲剧。
论曰:辽之秉国钧,握兵柄,节制诸部帐,非宗室外戚不使,岂不以为帝王久长万世之计哉。这段评论指出了辽朝的治国策略,强调了对宗室外戚的排斥,以及对国家长久稳定的考虑。
及夫肆叛逆,致乱亡,皆是人也。这段评论指出,辽朝的叛乱和灭亡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暗示了政治腐败和内部矛盾是导致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
有国家者,可不深戒矣乎!这段评论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国家领导者必须深刻反省和警惕,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