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原文

耶律敌剌 萧痕笃 康默记(延寿) 韩延徽(德枢绍勋 绍芳 资让)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耶律敌剌,字合鲁隐,遥辇鲜质可汗之子。太祖践阼,与敞稳海里同心辅政。太祖知其忠实,命掌礼仪,且诿以军事。后以平内乱功,代辖里为奚六部吐里,卒。敌剌善骑射,颇好礼文。

萧痕笃,字兀里轸,迭剌部人。其先相遥辇氏。痕笃少慷慨,以才能自任。早隶太祖帐下,数从征讨。既践阼,除北府宰相。痕笃事亲孝,为政尚宽简。

康默记,本名照。少为蓟州衙校,太祖侵蓟州得之,爱其材,隶麾下。一切番、汉相涉事,属默记折衷之,悉合上意。时诸部新附,文法未备,默记推析律意,论决重轻,不差毫厘。罹禁网者,人人自以为不冤。顷之,拜左尚书。神册三年,始建都,默记董役,人咸劝趋,百日而讫事。五年,为皇都夷离毕。会太祖出师居庸关,命默记将汉军进逼长芦水寨,俘馘甚众。天赞四年,亲征渤海,默记与韩知古从。后大諲歙叛,命诸将攻之。默记分薄东门,率骁勇先登。既拔,与韩延徽下长岭府。军还,已下城邑多叛,默记与阿古只平之。既破回跋城,归营太祖山陵毕,卒。佐命功臣其一也。

孙延寿,字胤昌,少倜傥,谓其所亲:“大丈夫为将,当效节边垂,马革裹尸。”景宗特授千牛卫大将军。宋人攻南京,诸将既成列,延寿独奋击阵前,敌遂大溃。以功遥授保大军节度使。乾亨三年卒。

韩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延徽少英,燕帅刘仁恭奇之,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同冯道祗候院,授幽州观察度支使。后守光为帅,延徽来聘,太祖怒其不屈,留之。述律后谏曰:“彼秉节弗挠,贤者也,奈何困辱之?”太祖召与语,合上意,立命参军事。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居久之,慨然怀其乡里,赋诗见意,遂亡归唐。已而与他将王缄有隙,惧及难,乃省亲幽州,匿故人王德明舍。德明问所适,延徽曰:“吾将复走契丹。”德明不以为然。延徽笑曰:“彼失我如失左右手,其见我必喜。”既至,太祖问故。延徽曰:“忘亲非孝,弃君非忠。臣虽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复来。”上大悦,赐名曰匣列。“匣列”,辽言复来也。即命为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参决。

天赞四年,从征渤海,大諲歙乞降。既而复叛,与诸将破其城,以功拜左仆射。又与康默记攻长岭府,拔之。师还,太祖崩,哀动左右。太宗朝,封鲁国公,仍为政事令。使晋还,改南京三司使。世宗朝,迁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设张理具,称尽力吏。天禄五年六月,河东使请行册礼,帝诏延徽定其制,延徽奏一遵太宗册晋帝礼,从之。应历中,致仕。子德枢镇东平,诏许每岁东归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闻震悼,赠尚书令,葬幽州之鲁郭,世为崇文令公。

初,延徽南奔,太祖梦白鹤自帐中出;比还,复入帐中。诘旦,谓侍臣曰:“延徽至矣。”已而果然。太祖初元,庶事草创,凡营都邑,建宫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为佐命功臣之一。子德枢。

德枢年甫十五,太宗见之,谓延徽曰:“是儿卿家之福,朕国之宝,真英物也!”未冠,守左羽林大将军,迁特进太尉。时汉人降与转徙者,多寓东平。丁岁灾,饥馑疾疠。德枢请往抚字之,授辽兴军节度使。下车整纷剔蠹,恩煦信孚,劝农桑,兴教化,期月民获苏息。入为南院宣徽使,遥授天平军节度使,平、滦、营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门下平章事。已而加开府仪同三司、行侍中,封赵国公。保宁元年卒。孙绍勋、绍芳。

绍勋,仕至东京户部使。会大延琳叛,被执,辞不屈,贼以锯解之,愤骂至死。

绍芳,重熙间参知政事,加兼侍中。时延议征李元昊,力谏不听,出为广德军节度使。闻败,呕血卒。

孙资让,寿隆初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会宋徽宗嗣位,遣使来报,有司按籍,有“登宝位”文,坐是出为崇义军节度使。改镇辽兴,卒。

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善谋有识量。太祖平蓟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后来嫔,知古从焉,未得省见。久之,负其有,怏怏不得志,挺身逃庸保,以供资用。其子匡嗣得亲近太祖,因间言。太祖召见与语,贤之,命参谋议。神册初,遥授彰武军节度使。久之,信任益笃,总知汉儿司事,兼主诸国礼仪。时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易知而行。顷之,拜左仆射,与康默记将汉军征渤海有功,迁中书令。天显中卒,为佐命功臣之一。子匡嗣。

匡嗣以善医,直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

应历十年,为太祖庙详稳。

后宋王喜隐谋叛,辞引匡嗣,上置不问。

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

即位,拜上京留守。

顷之,王燕,改南京留守。

保宁末,以留守摄枢密使。

时耶律虎古使宋还,言宋人必取河东,合先事以为备。

匡嗣诋之曰:‘宁有是!’

已而宋人果取太原,乘胜逼燕。

匡嗣与南府宰相沙、惕隐休哥侵宋,军于满城。

方阵,宋人请降。

匡嗣欲纳之,休哥曰:‘彼军气甚锐,疑诱我也。可整顿士卒以御。’

匡嗣不听。

俄而宋军鼓噪薄我,众蹙践,尘起涨天。

匡嗣仓卒谕诸将,无当其锋。

众既奔,遇伏兵扼要路,匡嗣弃旗鼓遁,其众走易州山,独休哥收所弃兵械,全军还。

帝怒匡嗣,数之曰:‘尔违众谋,深入敌境,尔罪一也;号令不肃,行伍不整,尔罪二也;弃我师旅,挺身鼠窜,尔罪三也;侦候失机,守御弗备,尔罪四也;捐弃旗鼓,损威辱国,尔罪五也。’

促令诛之。

皇后引诸内戚徐为开解,上重违其请。

良久,威稍霁,乃杖而免之。

既而遥授晋昌军节度使。

乾亨三年,改西南面招讨使,卒。

睿智皇后闻之,遣使临吊,赙赠甚厚,后追赠尚书令。

五子:德源,德让,后赐名隆运,德威,德崇,德凝。

德源、德凝附传,余各有传。

德源,性愚而贪,早侍景宗邸。

及即位,列近侍。

保宁间,官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师。

以贿名,德让贻书谏之,终不悛。

以故论者少之。

后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遥摄保宁军节度使。

乾亨初卒。

德凝,廉逊谦谨。

保宁中,迁护军司徒。

开泰中,累迁护卫太保、都宫使、崇义军节度使。

移镇广德,秩满,部民请留,从之。

改西南面招讨使,党项隆益答叛,平之。

迁大同军节度使,卒于官。

子郭三,终天德军节度使。

孙高家奴,终南院宣徽使;高十,终辽兴军节度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译文

耶律敌剌,字合鲁隐,是遥辇鲜质可汗的儿子。太祖即位后,他与敞稳海里一起辅佐政务。太祖知道他忠诚,让他负责礼仪,同时也让他参与军事。后来因为平定内乱的功绩,取代了里为奚六部吐里,去世了。敌剌擅长骑射,非常喜欢礼仪文化。

萧痕笃,字兀里轸,是迭剌部的人。他的祖先曾是遥辇氏的官员。痕笃年轻时就豪爽,以自己的才能自负。早年就加入了太祖的帐下,多次跟随出征讨伐。即位后,被任命为北府宰相。痕笃孝顺父母,治理国家崇尚宽松简明。

康默记,本名照。年轻时是蓟州衙校,太祖攻下蓟州时俘获了他,欣赏他的才能,将他收归麾下。所有涉及番、汉的事务,都由默记来裁决,都符合皇帝的意愿。当时各部落刚刚归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默记推究法律的精神,判决轻重得当,没有一点差错。被禁锢的人,都认为没有冤屈。不久之后,被任命为左尚书。神册三年,开始建都,默记负责工程,人们都乐于参与,一百天就完成了。神册五年,担任皇都夷离毕。太祖出兵居庸关时,命令默记率领汉军逼近长芦水寨,俘虏了很多敌人。天赞四年,亲自征讨渤海,默记和韩知古随行。后来大諲歙叛变,命令各位将领攻打他。默记负责东门,率领勇猛的士兵率先攻城。攻下后,与韩延徽一起拿下长岭府。军队返回时,已经攻下的城邑很多都叛变了,默记和阿古只平定了这些叛乱。攻破回跋城后,回到营地,完成太祖的陵墓工程,去世了。他是辅助开国功臣之一。

孙延寿,字胤昌,年轻时就风流倜傥,对他的亲信说:‘大丈夫作为将领,应当效忠边疆,马革裹尸。’景宗特别任命他为千牛卫大将军。宋人攻打南京时,其他将领已经布阵,延寿独自在阵前奋勇杀敌,敌人因此大溃。因功被任命为保大军节度使。乾亨三年去世。

韩延徽,字藏明,是幽州安次人。他的父亲韩梦殷,曾任蓟、儒、顺三州刺史。延徽年轻时就聪明,燕帅刘仁恭认为他与众不同,召他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与冯道一起在祗候院任职,被任命为幽州观察度支使。后来守光成为帅,延徽前来拜访,太祖因为他不屈而生气,将他留下。述律后劝谏说:‘他坚守节操不屈,是贤人,为什么要侮辱他呢?’太祖召见了他,很满意,立刻任命他为参军事。在攻打党项、室韦时,延徽的计策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建议建立城郭,划分市里,让汉人降民居住。还为他们安排配偶,教导农耕,使他们得以生存。因此逃亡的人很少。

在延徽离开后,太祖梦见白鹤从帐篷中飞出;当他回来时,白鹤又飞入帐篷。第二天早上,他对侍臣说:‘延徽要回来了。’果然如此。太祖初年,国家事务刚刚开始,所有建都、建宫殿、确定君臣名分、法度等,都是延徽的功劳。他是辅助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儿子韩德枢。

韩德枢年仅十五岁时,太宗见到他,对延徽说:‘这个孩子是你家的福气,我国的宝贝,真是杰出的人才!’未满二十岁时,担任左羽林大将军,后来升任特进太尉。当时很多汉人降民和迁徙者,都居住在东平。遇到灾荒,饥荒和疾病流行。德枢请求前往安抚他们,被任命为辽兴军节度使。上任后,整顿混乱,恩惠信实,鼓励农桑,振兴教化,一个月内百姓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后来入朝担任南院宣徽使,被遥授天平军节度使,平、滦、营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门下平章事。后来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行侍中,封赵国公。保宁元年去世。孙子韩绍勋、韩绍芳。

韩绍勋,官至东京户部使。遇到大延琳叛乱,被俘,宁死不屈,被敌人用锯锯死。

韩绍芳,在重熙年间担任参知政事,加封兼侍中。当时讨论征讨李元昊,他极力劝谏,但未被采纳,被外调为广德军节度使。听说失败的消息后,吐血而死。

韩资让,在寿隆初年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遇到宋徽宗即位,派遣使者来报,官员们查看了记录,发现有‘登宝位’的文字,因此被外调为崇义军节度使。后来改镇辽兴,去世。

韩知古,是蓟州玉田人,善于策划,有见识。太祖平定蓟州时,知古六岁,被淳钦皇后的兄弟欲稳所得。后来被嫔妃收养,知古随她,但没有得到见面。过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有才能,却不得志,便逃离了蓟州,以供应生活所需。他的儿子韩匡嗣得到了太祖的亲近,因此向太祖推荐。太祖召见了他,认为他很贤能,任命他为参谋。神册初年,被遥授彰武军节度使。过了一段时间,信任更加深厚,总管汉儿司的事务,同时负责各国的礼仪。当时礼仪法度比较宽松,知古参考了古代典籍,结合国俗,与汉人礼仪相结合,使国人容易理解和遵守。不久之后,被任命为左仆射,与康默记率领汉军征讨渤海有功,升任中书令。天显年间去世,是辅助开国功臣之一。儿子韩匡嗣。

匡嗣因为医术高明,被任命在长乐宫,皇后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应历十年,他被任命为太祖庙的详稳。后来宋王喜欢隐秘地谋叛,指责匡嗣,但皇帝并没有追究。起初,景宗在藩国时,就很赏识匡嗣。景宗即位后,任命他为上京留守。不久之后,王燕被任命为南京留守。保宁末年,匡嗣以留守的身份代理枢密使。当时耶律虎古出使宋朝回来,说宋朝人一定会夺取河东,建议提前做好准备。匡嗣贬低他说:‘怎么可能呢!’不久之后,宋朝人果然夺取了太原,乘胜追击逼近燕地。匡嗣和南府宰相沙、惕隐休哥侵犯宋朝,驻军在满城。宋朝人摆出阵势,请求投降。匡嗣想要接受他们的投降,休哥说:‘他们的军队士气很旺盛,这可能是引诱我们。我们应该整顿士兵来应对。’匡嗣没有听从。不久,宋朝军队鼓噪着逼近我们,人群拥挤,尘土飞扬。匡嗣匆忙命令将领们不要迎击。士兵们逃跑后,遇到了伏兵拦截要道,匡嗣丢弃了旗帜和战鼓逃走,他的士兵逃到了易州的山中,只有休哥收集了丢弃的兵器和装备,全军返回。皇帝对匡嗣非常愤怒,列举了他的罪行:违背众人的意见,深入敌境;号令不严肃,队伍不整齐;抛弃了军队,自己逃跑;情报工作失误,防御不充分;丢弃了旗帜和战鼓,损害了威望和国家的尊严。命令立即处决他。皇后带领众内戚慢慢为匡嗣开解,皇帝很难违背他们的请求。过了一段时间,皇帝的怒气稍微消了,于是杖责了匡嗣,但最终免了他的死罪。之后,他被远程任命为晋昌军节度使。乾亨三年,他被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后来去世。睿智皇后听说后,派人去吊唁,赠送了丰厚的财物,后来追赠他为尚书令。他有五个儿子:德源、德让、德威、德崇、德凝。德源和德凝有附传,其他儿子各有传记。

德源,性格愚笨而贪婪,早年侍奉景宗。景宗即位后,他被列为近侍。保宁年间,他被任命为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师。因为贪污受贿而闻名,德让写信劝告他,但他始终不改。因此,评论者很少称赞他。后来他被任命为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远程代理保宁军节度使。乾亨初年去世。

德凝,廉洁谦逊谨慎。保宁年间,他被升迁为护军司徒。开泰年间,他连续升迁为护卫太保、都宫使、崇义军节度使。调任广德镇守,任期结束后,部下百姓请求他留下,他答应了。后来他被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平定了党项隆益答的叛乱。他被升迁为大同军节度使,在任上去世。

他的儿子郭三,最终担任了天德军节度使。孙子高家奴,最终担任了南院宣徽使;高十,最终担任了辽兴军节度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注解

耶律敌剌:耶律敌剌是辽朝的官员,字合鲁隐,是遥辇鲜质可汗之子。他在辽太祖时期担任重要职务,负责礼仪和军事,因平定内乱有功而被封官。

萧痕笃:萧痕笃是辽朝的官员,字兀里轸,迭剌部人。他早期隶太祖帐下,后来担任北府宰相,以孝顺和宽简的政风著称。

康默记:康默记是辽朝的官员,本名照,是蓟州衙校出身。他在辽太祖时期被重用,负责处理番、汉事务,以公正和决断能力著称。

韩延徽:韩延徽是辽朝的官员,字藏明,是幽州安次人。他在辽太祖和太宗时期担任重要职务,参与制定国策,是辽朝的佐命功臣之一。

孙延寿:孙延寿是辽朝的将领,字胤昌,因战功被封为保大军节度使,后来在战斗中阵亡。

德枢:德枢是韩延徽的儿子,字未提及,他在辽朝担任重要职务,是辽朝的官员。

绍勋:绍勋是德枢的儿子,字未提及,他在辽朝担任东京户部使,因叛乱被执,最终被杀害。

绍芳:绍芳是德枢的儿子,字未提及,他在辽朝担任参知政事,因力谏征讨李元昊而被贬,最终在战败后病逝。

资让:资让是韩知古的儿子,字未提及,他在辽朝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因涉及政治事件而被贬。

韩知古:韩知古是辽朝的官员,蓟州玉田人,以善于谋略和有识见著称。他在辽太祖时期被重用,负责处理汉儿司事和诸国礼仪。

匡嗣:匡嗣,人名,指古代的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因医术精湛而被皇后视为子嗣般对待。

直长乐宫:直,担任;长乐宫,古代宫殿名,此处指匡嗣在长乐宫担任某种职务。

皇后视之犹子:皇后将他视为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

太祖庙详稳:太祖庙,指供奉太祖的庙宇;详稳,官职名,负责管理庙宇。

宋王:宋王,指宋朝的王子。

隐谋叛:暗中策划叛乱。

辞引:辞去并牵连。

藩邸:古代王侯的官邸。

上京留守:上京,古代都城;留守,官职名,负责管理都城。

南京留守:南京,古代都城名;留守,官职名,负责管理都城。

摄枢密使:代理枢密使,枢密使是古代负责军事的官员。

耶律虎古:耶律虎古,人名,可能是辽朝的一位官员。

满城:地名,指古代的一个城市。

方阵:军事术语,指军队按照阵形排列。

南府宰相沙、惕隐休哥:南府宰相,官职名;沙、惕隐休哥,人名,是南府宰相的下属。

鼓噪薄我:鼓噪,喧哗;薄,逼近。

旗鼓:古代军队的旗帜和鼓,此处指军队的象征。

易州山:易州,地名;山,指山岭。

威稍霁:威严逐渐缓和。

杖而免之:用杖刑后免其死罪。

晋昌军节度使:晋昌军,地名;节度使,官职名,负责军事。

西南面招讨使:西南面,指方位;招讨使,官职名,负责征讨。

党项隆益答叛:党项,古代民族名;隆益答,人名;叛,叛乱。

大同军节度使:大同军,地名;节度使,官职名,负责军事。

天德军节度使:天德军,地名;节度使,官职名,负责军事。

南院宣徽使:南院,指官署;宣徽使,官职名,负责宣徽事务。

辽兴军节度使:辽兴军,地名;节度使,官职名,负责军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评注

匡嗣以善医,直长乐宫,皇后视之犹子。此句描绘了匡嗣因其医术高明而受到重视,被直接任命在长乐宫,且皇后对他如同亲子一般。这反映了当时医术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匡嗣在皇室中的特殊地位。

应历十年,为太祖庙详稳。这一句表明匡嗣在应历十年时担任太祖庙的详稳,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以及他对太祖的忠诚。

后宋王喜隐谋叛,辞引匡嗣,上置不问。此句反映了宋王喜隐的叛乱行为,他试图将匡嗣牵连其中,但皇帝并未深究,这显示了皇帝对匡嗣的信任。

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即位,拜上京留守。这里讲述了景宗在藩邸时对匡嗣的赏识,以及他即位后对匡嗣的任命,显示了匡嗣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顷之,王燕,改南京留守。保宁末,以留守摄枢密使。这一段描述了匡嗣在不同职位上的变动,显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

时耶律虎古使宋还,言宋人必取河东,合先事以为备。匡嗣诋之曰:“宁有是!”已而宋人果取太原,乘胜逼燕。这一段描绘了耶律虎古对宋人动向的预测,以及匡嗣对此的轻视,最终导致战局不利。

匡嗣与南府宰相沙、惕隐休哥侵宋,军于满城。方阵,宋人请降。匡嗣欲纳之,休哥曰:“彼军气甚锐,疑诱我也。可整顿士卒以御。”匡嗣不听。这一段展示了匡嗣在军事上的决策失误,以及休哥的正确判断。

俄而宋军鼓噪薄我,众蹙践,尘起涨天。匡嗣仓卒谕诸将,无当其锋。众既奔,遇伏兵扼要路,匡嗣弃旗鼓遁,其众走易州山,独休哥收所弃兵械,全军还。这一段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混乱和匡嗣的逃亡,同时也展现了休哥的冷静和勇敢。

帝怒匡嗣,数之曰:“尔违众谋,深入敌境,尔罪一也;号令不肃,行伍不整,尔罪二也;弃我师旅,挺身鼠窜,尔罪三也;侦候失机,守御弗备,尔罪四也;捐弃旗鼓,损威辱国,尔罪五也。”促令诛之。这一段表现了皇帝对匡嗣的愤怒和严厉的惩罚,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对军事失败者的态度。

皇后引诸内戚徐为开解,上重违其请。良久,威稍霁,乃杖而免之。这一段描述了皇后为匡嗣求情的情景,以及皇帝最终对其的宽恕,反映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情世故。

既而遥授晋昌军节度使。乾亨三年,改西南面招讨使,卒。这一句说明了匡嗣晚年的官职变动和最终的去世,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的起伏。

睿智皇后闻之,遣使临吊,赙赠甚厚,后追赠尚书令。这一段描绘了睿智皇后对匡嗣的追悼和追赠,反映了皇室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五子:德源,德让,后赐名隆运,德威,德崇,德凝。德源、德凝附传,余各有传。这一句介绍了匡嗣的子女,并说明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44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