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二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二-原文

耶律隆运(德威 涤鲁 制心) 耶律勃古哲 萧阳阿 武白 萧常哥耶律虎古(磨鲁古)

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

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

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

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甚有声。

寻复代父守南京,时人荣之。

宋兵取河东,侵燕,五院糺详稳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归,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

隆运登城,日夜守御。

援军至,围解。

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以功拜辽兴军节度使,征为南院枢密使。

景宗疾大渐,与耶律斜轸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

隆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

统和元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

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

师还,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

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

六年,太后观击鞠,胡里室突隆运坠马,命立斩之。

诏率师伐宋,围沙堆,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封楚王。

九年,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可遣北院宣徽使赵智戒谕,从之。

十一年,丁母忧,诏强起之。

明年,室昉致政,以隆运代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监修国史,赐兴化功臣。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诸鞫狱官吏,多因请托,曲加宽贷,或妄行搒掠,乞行禁止。

上可其奏。

又表请任贤去邪,太后喜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优加赐赉。

服阕,加守太保、兼政事令。

会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

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

以南京、平州岁不登,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并从之。

二十二年,从太后南征,及河,许宋成而还。

徙王晋,赐姓,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乃改赐今名,位亲王上,赐田宅及陪葬地。

从伐高丽还,得末疾,帝与后临视医药。

薨,年七十一。

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

无子。

清宁三年,以魏王贴不子耶鲁为嗣。

天祚立,以皇子敖卢斡继之。

弟德威,侄制心。

德威,性刚介,善驰射。

保宁初,历上京皇城使,儒州防御使,改北院宣徽使。

乾亨末,丁父丧,强起复职,权西南招讨使。

统和初,党项寇边,一战却之。

赐剑许便宜行事,领突吕不、迭剌二糺军。

以讨平稍古葛功,真授招讨使。

夏州李继迁叛宋内附,德威请纳之。

既得继迁,诸夷皆从,玺书褒奖。

与惕隐耶律善补败宋将杨继业,加开府仪同三司、政事门下平章事。

未几,以山西城邑多陷,夺兵柄。

李继迁受赂,潜怀二心,奉诏率兵往谕,继迁托以西征不出,德威至灵州俘掠而还。

年五十五卒,赠兼侍中。

子雱金,终彰国军节度使。

二孙:谢十、涤鲁。

谢十终惕隐。

涤鲁,字遵宁。

幼养宫中,授小将军。

重熙初,历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点检,拜惕隐,改西北路招讨使,封漆水郡王,请减军籍三千二百八十人。

后以私取回鹘使者獭毛裘,及私取阻卜贡物,事觉,决大杖,削爵免官。

俄起为北院宣徽使。

十九年,改乌古敌烈部都详稳,寻为东北路详稳,封混同郡王。

清宁初,徙王邓,擢拜南府宰相。

以年老乞骸骨,更王汉。

大康中薨,年八十。

涤鲁神情秀彻,圣宗子视之,兴宗待以兄礼,虽贵愈谦。

初为都点检,扈从猎黑岭,获熊。

上因乐饮,谓涤鲁曰:‘汝有求乎?’对曰:‘臣富贵逾分,不敢他望。惟臣叔先朝优遇,身殁之后,不肖子坐罪籍没,四时之荐享,诸孙中得赦一人以主祭,臣愿毕矣。’

诏免籍,复其产。

子燕五,官至南京步军都指挥使。

制心,小字可汗奴。

父德崇,善医,视人形色,辄决其病,累官至武定军节度使。

制心善调鹰隼。

统和中,为归化州刺史。

开泰中,拜上京留守,进汉人行宫都部署,封漆水郡王。

以皇后外弟,恩遇日隆。

枢密副使萧合卓用事,制心奏合卓寡识度,无行检,上默然。

每内宴欢洽,辄避之。

皇后不悦曰:‘汝不乐耶?’制心对曰:‘宠贵鲜能长保,以是为忧耳!’

太平中,历中京留守、惕隐、南京留守,徙王燕,迁南院大王。

或劝制心奉佛,对曰:‘吾不知佛法,惟心无私,则近之矣。’

一日,沐浴更衣而卧,家人闻丝竹之声,怪而入视,则已逝矣。

年五十三。

赠政事令,追封陈王。

守上京时,酒禁方严,有捕获私酝者,一饮而尽,笑而不诘。

卒之日,部民若哀父母。

耶律勃古哲,字蒲奴隐,六院夷离堇蒲古只之后。

勇悍,善治生。

保宁中,为天德军节度使,历南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以讨平党项羌阿理撒米、仆里鳖米,迁南院大王。

圣宗即位,太后称制,会群臣议军国事,勃古哲上疏陈便宜数事,称旨,即日兼领山西路诸州事。

统和四年,宋将曹彬等侵燕,勃古哲击之甚力,赐输忠保节致主功臣,总知山西五州。

会有告勃古哲曲法虐民者,按之有状,以大杖决之。

八年,为南京统军使,卒。

子爻里,官至详稳。

萧阳阿,字稍隐。

端毅简严,识辽、汉字,通天文、相法。

父卒,自五蕃部亲挽丧车至奚王岭,人称其孝。

年十九,为本班郎君。

历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

乾统元年,由乌古敌烈部屯田太保为易州刺史。

幸臣刘彦良尝以事至州,怙宠恣横,为阳阿所沮。

彦良归,妄加毁訾,寻遣人代阳阿。

州民千余诣阙请留,即日授武安州观察使。

历乌古涅里、顺义、彰信等军节度使,权知东北路统军使事。

闻耶律狼不、铎鲁斡等叛,独引麾下三十余人追捕之,身被二创,生擒十余人,送之行在。

坐不获首恶,免官。

未几,权南京留守,卒。

武白,不知何郡人。

为宋国子博士,差知相州,至通利军,为我军所俘。

诏授上京国子博士。

改临潢县令,迁广德军节度副使。

先是,有讼宰相刘慎行与子妇姚氏私者,有司出其罪。

圣宗诏白鞫之,白正其事。

使高丽还,权中京留守。

时慎行诸子皆处权要,以白断百姓分籍事不直,坐左迁。

未几,迁尚书左丞,知枢密事,拜辽兴军节度使。

致仕,卒。

萧常哥,字胡独堇,国舅之族。

祖约直,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父实老,累官节度使。

常哥魁伟寡言。

年三十余,始为祗候郎君。

历本族将军、松山州刺史。

寿隆二年,以女为燕王妃,拜永兴宫使。

及妃生子,为南院宣徽使,寻改汉人行宫都部署。

乾统初,加太子太师,为国舅详稳。

二年,改辽兴军节度使,召为北府宰相,以柴册礼,加兼侍中。

天庆元年,致仕,卒,谥曰钦肃。

耶律虎古,字海邻,六院夷离堇觌烈之孙。

少颖悟,重然诺。

保宁初,补御盏郎君。

十年,使宋还,以宋取河东之意闻于上。

燕王韩匡嗣曰:‘何以知之?’虎古曰:‘诸僣号之国,宋皆并收,惟河东未下。今宋讲武习战,意必在汉。’

匡嗣力沮,乃止。

明年,宋果伐汉。

帝以虎古能料事,器之,乃曰:‘吾与匡嗣虑不及此。’

授涿州刺史。

统和初,皇太后称制,召赴京师。

与韩德让以事相忤,德让怒,取护卫所执戎仗击其脑,卒。

子磨鲁古。

磨鲁古,字遥隐,有智识,善射。

统和初,拜南面林牙。

四年,宋侵燕,太后亲征。

磨鲁古为前锋,手中流矢,拔而复进。

太后既至,磨鲁古以创不能战,与北府宰相萧继先巡逻境上。

累迁北院大王。

六年,伐宋,为先锋,与耶律奴瓜破其将李忠吉于定州。

以疾卒于军。

论曰:德让在统和间,位兼将相,其克敌制胜,进贤辅国,功业茂矣。

至赐姓名,王齐、晋,抑有宠于太后而致然欤?

宗族如德威平党项,涤鲁完宗祀,制心不苟合,家声益振,岂无所自哉!

若勃古之忠,阳阿之孝,武白之直,亦彬彬乎一代之良臣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二-译文

耶律隆运(德威、涤鲁、制心),耶律勃古哲,萧阳阿,武白,萧常哥耶律虎古(磨鲁古)。

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叫德让,是西南面招讨使匡嗣的儿子。统和十九年,被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被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又被赐名隆运。他性格稳重,有智谋,善于治理国家,喜欢建立功业。在侍奉景宗时,以严谨著称,被任命为东头承奉官,补充枢密院通事,转任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代替父亲匡嗣担任上京留守,暂时管理京城事务,很有声望。不久又代替父亲守南京,当时的人都很尊敬他。宋兵攻取河东,侵犯燕地,五院糺详稳奚底、统军萧讨古等战败归来,宋兵围城,招降威胁非常急迫,人心动摇。隆运登上城墙,日夜守卫。援军到来,解除了围困。在战斗中,宋兵战败逃跑,隆运追击,又击败了他们。因功被封为辽兴军节度使,后被征召为南院枢密使。

景宗病重,与耶律斜轸一同接受遗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太后称制。隆运负责宫中警卫事务,太后更加宠爱和信任他。统和元年,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兼任政事令。四年,宋派曹彬、米信率领十万大军来侵,隆运跟随太后出征,击败了敌人,被封为守司空,封楚国公。军队返回后,与北府宰相室昉共同执掌国政。上奏说山西四州多次遭受战乱,加上年景饥荒,应该减轻税赋以吸引流民,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六年,太后观看击鞠,胡里室突然将隆运推下马,下令立即处斩他。下诏率军讨伐宋,围攻沙堆,敌人在夜间来袭,隆运严阵以待,击退了敌人,被封为楚王。九年,再次上奏说燕地的人挟私情逃避赋役,贵族因此聚敛财富,建议派遣北院宣徽使赵智进行告诫,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十一年,因母亲去世而守丧,朝廷下诏强制起用他。第二年,室昉退休,隆运代替他担任北府宰相,仍然兼任枢密使,监管修撰国史,被赐予兴化功臣。十二年六月,上奏请求审查三京的狱官吏,很多人因为请托而曲法宽恕,或者胡乱使用刑讯,请求禁止这种行为。皇帝批准了他的奏请。又上表请求任用贤能,去除邪恶,太后高兴地说:“推荐贤能辅助朝政,这是真正大臣的职责。”给予了优厚的赏赐。守丧期满,加封守太保、兼任政事令。适逢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去世,下诏隆运兼任此职。过了一段时间,被封为大丞相,进封为王齐,总管两个枢密院的事务。因为南京、平州年景不佳,上奏免除百姓的农具税,以及请求平定各郡商贾的价格,都被采纳。

二十二年,跟随太后南征,到达黄河,答应与宋讲和后返回。被迁封为王晋,赐姓,从宫籍中除名,归属横帐季父房后,于是改赐现在的名字,位列亲王之上,赐予田宅和陪葬地。跟随伐高丽返回,得了病,皇帝和皇后亲自探视医药。去世时,享年七十一岁。追赠尚书令,谥号文忠,官府提供葬具,在乾陵旁边建立庙宇。没有子嗣。清宁三年,以魏王贴不的儿子耶鲁为继承人。天祚立,以皇子敖卢斡继承。弟弟德威,侄子制心。

德威,性格刚直,擅长骑射。保宁初年,历任上京皇城使,儒州防御使,改任北院宣徽使。乾亨末年,父亲去世,他强忍悲痛复职,暂时担任西南招讨使。统和初年,党项人侵犯边境,他一战击退了敌人。被赐予宝剑,允许他便宜行事,领导突吕不、迭剌两糺军。因平定稍古葛有功,正式被封为招讨使。夏州李继迁叛宋内附,德威请求接纳他。得到李继迁后,各部落都归附,朝廷下玺书褒奖。与惕隐耶律善补击败宋将杨继业,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政事门下平章事。不久,因为山西城邑多被攻陷,被剥夺了兵权。李继迁接受了贿赂,暗怀二心,奉诏率兵前往晓谕,李继迁借口西征不出,德威到达灵州后进行劫掠而返回。五十五岁时去世,追赠兼侍中。儿子雱金,最终官至彰国军节度使。两个孙子:谢十、涤鲁。谢十最终官至惕隐。

涤鲁,字遵宁。年幼时在宫中抚养,被封为小将军。重熙初年,历任北院宣徽使、右林牙、副点检,被封为惕隐,改任西北路招讨使,封漆水郡王,请求减少军籍三千二百八十人。后来因为私自收取回鹘使者獭毛裘,以及私自收取阻卜贡物,事情败露,被杖责,剥夺了爵位和官职。不久又起用为北院宣徽使。十九年,改任乌古敌烈部都详稳,不久又任东北路详稳,封混同郡王。清宁初年,迁封为王邓,被提拔为南府宰相。因为年老请求退休,改封为王汉。大康中去世,享年八十。

涤鲁神情秀美,圣宗的儿子看待他如同兄长,兴宗待他如同兄弟,即使地位很高也非常谦逊。最初担任都点检,随从皇帝在黑岭打猎,捕获了熊。皇帝因此高兴地饮酒,对涤鲁说:“你有何要求吗?”涤鲁回答说:“我富贵已经超过本分,不敢有其他奢望。只希望我叔父在先朝受到优待,去世后,不肖之子因罪被籍没,四季的祭祀,能在诸孙中赦免一人主持祭祀,我的愿望就满足了。”皇帝下诏免除了他的籍没,恢复了他的家产。儿子燕五,官至南京步军都指挥使。

制心,小字可汗奴。父亲德崇,擅长医术,看人的面色就能判断其病,累官至武定军节度使。制心擅长驯鹰。统和中,担任归化州刺史。开泰中,被封为上京留守,晋升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封漆水郡王。因为是皇后的外甥,受到的恩宠日益增多。枢密副使萧合卓掌权,制心上奏说萧合卓见识短浅,品行不端,皇帝沉默不语。每次在内宴上欢洽时,制心总是避开。皇后不高兴地说:“你不快乐吗?”制心回答说:“宠爱和富贵很少能长久保持,因此为此感到忧虑!”太平中,历任中京留守、惕隐、南京留守,迁封为王燕,升任南院大王。有人劝制心信奉佛教,他回答说:“我不懂佛法,只有心无私欲,才能接近它。”有一天,他沐浴更衣后卧床,家人听到丝竹之声,奇怪地进去查看,他已经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追赠政事令,追封为陈王。

在守上京时,酒禁非常严格,有捕获私自酿酒的人,他一饮而尽,笑着不追问。去世那天,部民像哀悼父母一样哀悼他。

耶律勃古哲,字蒲奴隐,是六院夷离堇蒲古只的后代。勇猛强悍,擅长经营生意。保宁中,担任天德军节度使,历任南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因为平定党项羌阿理撒米、仆里鳖米有功,升任南院大王。圣宗即位,太后称制,适逢群臣商议军国大事,勃古哲上疏陈述了几件有利国家的事情,符合圣意,当天就被任命为山西路诸州事务的总负责人。统和四年,宋将曹彬等侵犯燕地,勃古哲奋力抵抗,被封为输忠保节致主功臣,总管山西五州。后来有人告发勃古哲曲法虐民,经过调查确实有罪状,用大杖责打了他。八年,担任南京统军使,去世。儿子爻里,官至详稳。

萧阳阿,字稍隐。性格端正刚毅,严谨,认识辽和汉字,通晓天文和相术。父亲去世后,他亲自从五蕃部挽丧车到奚王岭,人们都称赞他的孝顺。十九岁时,成为本班的郎君。历任铁林、铁鹞、大鹰三军的详稳。乾统元年,从乌古敌烈部屯田太保升任易州刺史。幸臣刘彦良曾因事到州里,依仗宠爱横行霸道,被阳阿阻止。彦良回去后,无中生有地诽谤阳阿,不久派人取代阳阿。州里有千余民众到朝廷请求留下阳阿,当天就被任命为武安州观察使。历任乌古涅里、顺义、彰信等军的节度使,暂时负责东北路统军使的事务。听说耶律狼不、铎鲁斡等人叛乱,他独自率领三十多人追捕,身受两处创伤,生擒十余人,将他们送到了朝廷。因为未能捕获首恶,被免官。不久,暂时担任南京留守,后去世。

武白,不知是哪个郡的人。担任宋国子博士,被派遣到相州,到达通利军时,被我军俘虏。朝廷下诏任命他为上京国子博士。后来改任临潢县县令,升迁为广德军节度副使。在此之前,有人告发宰相刘慎行和他的儿媳姚氏有私情,有关部门处理了她的罪行。圣宗下诏让武白审理此案,武白证实了此事。武白出使高丽回来后,暂时担任中京留守。当时刘慎行的几个儿子都担任要职,因为武白在处理百姓分籍的事上处理不当,被降职。不久,升任尚书左丞,负责枢密事务,被任命为辽兴军节度使。退休后去世。

萧常哥,字胡独堇,是国舅家的族人。祖父萧约直,曾任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父亲萧实老,历任节度使。常哥身材魁梧,少言寡语。三十多岁时,才成为祗候郎君。历任本族将军、松山州刺史。寿隆二年,因为女儿成为燕王妃,被任命为永兴宫使。王妃生子后,他被任命为南院宣徽使,不久改为汉人行宫都部署。乾统初年,被任命为太子太师,担任国舅详稳。二年,改任辽兴军节度使,被召回担任北府宰相,因为柴册礼,被加封为兼侍中。天庆元年,退休,去世,谥号钦肃。

耶律虎古,字海邻,是六院夷离堇觌烈的孙子。年轻时就聪明伶俐,重视诺言。保宁初年,补任御盏郎君。十年,出使宋朝回来,把宋朝意图夺取河东的事情报告给皇帝。燕王韩匡嗣问:‘你怎么知道这一点?’虎古说:‘那些僭越称号的国家,宋朝都收归旗下,只有河东尚未平定。现在宋朝讲习武艺,意图必定在汉地。’匡嗣极力阻止,于是作罢。第二年,宋朝果然进攻汉地。皇帝因为虎古能预测事情,器重他,说:‘我和匡嗣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任命他为涿州刺史。统和初年,皇太后临朝称制,召他到京师。因为与韩德让在事务上有矛盾,德让愤怒,拿起护卫所执的兵器击打他的头部,去世。儿子是磨鲁古。

磨鲁古,字遥隐,有智慧和见识,擅长射箭。统和初年,被任命为南面林牙。四年,宋朝侵犯燕地,太后亲自出征。磨鲁古担任前锋,被流箭射中,拔箭后继续前进。太后到达后,磨鲁古因为受伤不能战斗,与北府宰相萧继先一起在边境巡逻。多次升迁后成为北院大王。六年,攻打宋朝,担任先锋,与耶律奴瓜在定州击败宋朝将领李忠吉。因病在军中去世。

评论说:韩德让在统和年间,身兼将相之职,他克敌制胜,举贤辅国,功业显赫。至于赐给他姓名,王齐、晋,这是不是因为太后宠爱他呢?宗族中如德威平定党项,涤鲁维护宗庙,坚定心志不随波逐流,家族声望更加显赫,难道没有原因吗!像勃古的忠诚,阳阿的孝顺,武白的正直,也都是一代良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二-注解

耶律隆运:耶律隆运,本名德让,辽朝大臣,以智略和军事才能著称。他曾任辽兴军节度使、南院枢密使等要职,深受景宗和圣宗的信任。

德威:德威,耶律隆运的弟弟,辽朝将领,以勇猛和射箭技艺闻名。曾任北院宣徽使、西南招讨使等职。

涤鲁:涤鲁,耶律隆运的侄子,辽朝官员,曾任北院宣徽使、西北路招讨使等职。

制心:制心,耶律隆运的侄子,辽朝官员,以医术和调鹰技艺著称。

萧阳阿:萧阳阿是辽朝的一位官员,以孝顺著称,曾任易州刺史等职。

武白:武白,辽朝官员,具体生平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萧常哥:萧常哥,辽朝官员,具体生平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耶律虎古:耶律虎古,辽朝官员,具体生平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磨鲁古:磨鲁古,辽朝官员,具体生平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统和:统和,辽朝景宗耶律贤的年号,时间为公元983年至1012年。

招讨使: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统领边防军事,有招讨、安抚边疆的职责。

枢密使:枢密使,古代官职,掌管军事,是皇帝的重要军事顾问。

节度使: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一地区的军事、行政和财政。

皇太后:指辽朝的太后。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是高级文官,负责朝廷机密。

政事令:政事令,辽朝官职,负责处理朝廷政务。

枢密副使:枢密副使,古代官职,是枢密使的副手,协助处理军事事务。

北府宰相:指辽朝的一个宰相职位。

南府宰相:南府宰相,辽朝官职,负责南方地区的政务。

详稳:详稳,古代官职,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胡里室:胡里室,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人名或地名。

沙堆:沙堆,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地名。

党项:党项,古代民族,居住在今宁夏、甘肃一带。

羌:羌,古代民族,居住在今四川、青海一带。

阿理撒米:阿理撒米,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人名。

仆里鳖米:仆里鳖米,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人名。

山西:山西,古代地名,指今山西省。

河南:河南,古代地名,指今河南省。

河北:河北,古代地名,指今河北省。

契丹:契丹,辽朝的建立民族,居住在今内蒙古一带。

高丽:指朝鲜半岛的古国。

宋:宋,指北宋,与辽朝并立的一个朝代。

燕:燕,古代地名,指今北京市。

汉:汉,指汉族,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

乌古敌烈部:辽朝的一个部族。

阻卜:阻卜,古代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一带。

回鹘:回鹘,古代民族,居住在今中亚一带。

黑岭:黑岭,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地名。

天德军:天德军,古代军事编制,负责边防。

南京:南京,古代地名,指今南京市。

上京:上京,辽朝的都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中京:中京,辽朝的另一个都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

乾陵:乾陵,古代帝王陵墓,今陕西省乾县。

横帐季父房后:横帐季父房后,辽朝皇族的一种称谓。

贴不:贴不,辽朝官员,具体生平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敖卢斡:敖卢斡,辽朝皇子,具体生平事迹在文中未详细描述。

惕隐:惕隐,辽朝官职,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汉人行宫都部署:汉人行宫都部署,辽朝官职,负责管理汉人居住的行宫。

漆水郡王:漆水郡王,辽朝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大康:大康,辽朝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075年至1084年。

清宁:清宁,辽朝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055年至1063年。

太平:太平,辽朝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时间为公元1071年至1074年。

步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辽朝官职,负责步兵的指挥。

武定军节度使:武定军节度使,辽朝官职,负责军事和行政。

陈王:陈王,辽朝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端毅简严:形容萧阳阿性格坚毅、严肃。

识辽、汉字:指萧阳阿通晓辽朝和汉字。

天文、相法:指萧阳阿懂得天文和相术。

五蕃部:指辽朝的五个部族。

奚王岭:指辽朝的一个地名。

本班郎君:指萧阳阿在十九岁时担任的官职。

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指萧阳阿历任的铁林、铁鹞、大鹰三军的军职。

乾统元年:辽朝的一个年号,具体时间约为1101年。

易州刺史:指萧阳阿担任的易州地方行政长官。

幸臣刘彦良:指辽朝皇帝宠信的官员。

怙宠恣横:形容刘彦良依仗皇帝的宠爱而横行无忌。

武安州观察使:指萧阳阿后来担任的武安州观察使。

乌古涅里、顺义、彰信等军节度使:指萧阳阿历任的多个军节度使。

东北路统军使事:指萧阳阿担任的东北路统军使的职务。

耶律狼不、铎鲁斡:指辽朝的两位叛乱将领。

上京国子博士:指武白担任的上京国子博士。

临潢县令:指武白后来担任的临潢县县令。

广德军节度副使:指武白担任的广德军节度副使。

刘慎行:指辽朝的宰相。

姚氏:指刘慎行的儿媳。

圣宗:指辽朝的皇帝耶律隆绪。

柴册礼:指辽朝的一种重要礼仪。

侍中:指辽朝的一个高级官职。

涿州刺史:指耶律虎古担任的涿州地方行政长官。

统和初:辽朝的一个年号,具体时间约为983年。

韩德让:指辽朝的一位官员。

戎仗:指武器。

南面林牙:指辽朝的一个官职。

北院大王:指辽朝的一个高级官职。

李忠吉:指宋军的一位将领。

统和间:指辽朝的统和年间,具体时间约为983年至1101年。

论曰:指对上述人物事迹的评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二-评注

萧阳阿,字稍隐,其人端毅简严,学识渊博,通晓辽、汉字,天文、相法。他的孝顺在古文中被详细描述,他亲自挽丧车至奚王岭,这种孝道行为在当时社会中被高度赞扬,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道的价值。

年十九时,萧阳阿已成为本班郎君,历经铁林、铁鹞、大鹰三军详稳,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经验。乾统元年,他被任命为易州刺史,这表明他在政治上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

萧阳阿与幸臣刘彦良的冲突,揭示了当时官场上的权力斗争。他因阻止刘彦良的恣意妄为而被贬,但州民对他的爱戴和请求使他得以留任,这反映了民众对贤能官员的拥护。

萧阳阿在军事上的表现也值得称道,他独自引兵追捕叛乱者,虽然未能生擒首恶,但他的勇敢和决心仍然令人敬佩。最终,他被免官,但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南京留守,直至去世。

武白,一位不知何郡人,他的故事展现了宋朝与辽朝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被俘后,因公正断案而受到尊重,最终官至尚书左丞,知枢密事,辽兴军节度使,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成功。

萧常哥,字胡独堇,国舅之族,他的故事展现了辽朝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家族荣耀。他的晋升和官职变动,反映了辽朝政治和社会的变迁。

耶律虎古,字海邻,他的故事展示了辽朝与宋朝之间的外交和军事斗争。他的智谋和忠诚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他的去世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残酷。

磨鲁古,字遥隐,他的故事强调了个人在战争中的英勇和忠诚。他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勇敢和智慧,使他成为了辽朝的一位杰出将领。

最后,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对上述人物进行了总结,认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展现出了优秀的品质和才能,成为了那一时代的良臣。这种评价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4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