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七-原文
萧孝穆(撒八 孝先 孝友) 萧蒲奴 耶律蒲古 夏行美
萧孝穆,小字胡独堇,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
父陶瑰,为国舅详稳。
孝穆廉谨有礼法。
统和二十八年,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
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
是年术烈等变,孝穆击走之。
冬,进军可敦城。
阻卜结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以功迁九水诸部安抚使。
寻拜北府宰相,赐忠穆熙霸功臣,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八年,还京师。
太平二年,知枢密院事,充汉人行宫都部署。
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
九年,大延琳以东京叛,孝穆为都统讨之,战于蒲水。
中军稍却,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以两翼夹击,贼溃,追败之于手山北。
延琳走入城,深沟自卫。
孝穆围之,筑重城,起楼橹,使内外不相通,城中撤屋以爨。
其将杨详世等擒延琳以降,辽东悉平。
改东京留守,赐佐国功臣。
为政务宽简,抚纳流徙,其民安之。
兴宗即位,徙王秦,寻复为南京留守。
重熙六年,进封吴国王,拜北院枢密使。
八年,表请籍天下户口以均徭役,又陈诸部及舍利军利害。
从之。
由是政赋稍平,众悦。
九年,徙王楚。
时天下无事,户口蕃息,上富于春秋,每言及周取十县,慨然有南伐之志。
群臣多顺旨。
孝穆谏曰:‘昔太祖南伐,终以无功。嗣圣皇帝仆唐立晋,后以重贵叛,长驱入汴,銮驭始旋,反来侵轶。自后连兵二十余年,仅得和好,蒸民乐业,南北相通。今国家比之曩日,虽曰富强,然勋臣宿将,往往物故。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宜弃先帝盟约。’
时上意已决,书奏不报。
以年老乞骸骨,不许。
十二年,复为北院枢密使,更王齐,薨。
追赠大丞相、晋国王,谥曰贞。
孝穆虽椒房亲,位高益畏。
太后有赐,辄辞不受。
妻子无骄色。
与人交,始终如一。
所荐拔皆忠直士。
尝语人曰:‘枢密选贤而用,何事不济?若自亲烦碎,则大事疑滞矣。’
自萧合卓以吏才进,其后转效,不知大体。
叹曰:‘不能移风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若是乎?’
时称为‘国宝臣’,目所著文曰《宝老集》。
二子阿剌、撒八,弟孝先、孝忠、孝友,各有传。
撒八,字周隐。
七岁,以戚属加左右千牛卫大将军。
重熙初,补祗候郎君。
性廉介,风姿爽郎,善球马、驰射。
帝每燕饮,喜谐谑。
撒八虽承宠顾,常以礼自持,时人称之。
以柴册礼恩,加检校太傅、永兴宫使,总领左右护卫,同知点检司事。
尚魏国公主,拜驸马都尉,为北院宣徽使,仍总知朝廷礼仪。
重熙末,出为西北路招讨使、武宁郡王。
居官以治称。
清宁初薨,年三十九,追封齐王。
孝先,字延宁,小字海里。
统和十八年,补祗候郎君。
尚南阳公主,拜驸马都尉。
开泰五年,为国舅详稳。
将兵城东鄙。
还,为南京统军使。
太平三年,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寻加太子太傅。
五年,迁上京留守。
以母老求侍,复为国舅详稳。
改东京留守。
会大延琳反,被围数月,穴地而出。
延琳平,留守上京。
十一年,帝不豫,钦哀召孝先总禁卫事。
兴宗谅阴,钦哀弑仁德皇后,孝先与萧浞卜、萧匹敌等谋居多。
及钦哀摄政,遥授天平军节度使,加守司徒,兼政事令。
重熙初,封楚王,为北院枢密使。
孝先以椒房亲,为太后所重。
在枢府,好恶自恣,权倾人主,朝多侧目。
三年,太后与孝先谋废立事,帝知之,勒卫兵出宫,召孝先至,谕以废太后意。
孝先震慑不能对。
迁太后于庆州。
孝先恒郁郁不乐。
四年,徙王晋。
后为南京留守,卒,谥忠肃。
孝友,字挞不衍,小字陈留。
开泰初,以戚属为小将军。
太平元年,以大册,加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太保,赐名孝友。
重熙元年,累迁西北路招讨使,封兰陵郡王。
八年,进王陈。
先是,萧惠为招讨使,专以威制西羌,诸夷多叛。
孝友下车,厚加绥抚,每入贡,辄增其赐物,羌人以安。
久之,浸成姑息,诸夷桀骜之风遂炽,议者讥其过中。
十年,加政事令,赐效节宣庸定远功臣,更王吴。
后以葬兄孝穆、孝忠,还京师,拜南院枢密使,加赐翊圣协穆保义功臣,进王赵,拜中书令。
丁母忧,起复北府宰相,出知东京留守。
会伐夏,孝友与枢密使萧惠失利河南,帝欲诛之,太后救免。
复为东京留守,徙王燕,改上京留守,更王秦。
清宁初,加尚父。
顷之,复留守东京。
明年,复为北府宰相。
帝亲制诰词以褒宠之。
以柴册恩,遥授洛京留守,益赐纯德功臣,致仕,进封丰国王。
坐子胡睹首与重元乱,伏诛,年七十三。
胡睹在《逆臣传》。
萧蒲奴,字留隐,奚王楚不宁之后。
幼孤贫,佣于医家牧牛。
伤人稼,数遭笞辱。
医者尝见蒲奴熟寐,有蛇绕身,异之。
教以读书,聪敏嗜学。
不数年,涉猎经史,习骑射。
既冠,意气豪迈。
开泰间,选充护卫,稍进用。
俄坐罪黥流乌古部。
久之,召还,累任剧,迁奚六部大王,治有声。
太平九年,大延琳据东京叛,蒲奴为都监,将右翼军,遇贼战蒲水。
中军少却,蒲奴与左翼军夹攻之。
先据高丽、女直要冲,使不得求援,又败贼于手山。
延琳走入城。
蒲奴不介马而驰,追杀余贼。
已而大军围东京,蒲奴讨诸叛邑,平吼山贼,延琳坚守不敢出。
既被擒,蒲奴以功加兼侍中。
重熙六年,改北阻卜副部署,再授奚六部大王。
十五年,为西南面招讨使,西征夏国。
蒲奴以兵二千据河桥,聚巨舰数十艘,仍作大钩,人莫测。
战之日,布舟于河,绵亘三十余里。
遣人伺上流,有浮物辄取之。
大军既失利,蒲奴未知,适有大木顺流而下,势将坏浮梁,断归路,操舟者争钩致之,桥得不坏。
明年,复西征,悬兵深入,大掠而还,复为奚六部大王。
致仕,卒。
耶律蒲古,字提隐,太祖弟苏之四世孙。
以武勇称。
统和初,为涿州刺史,从伐高丽有功。
开泰末,为上京内客省副使。
太平二年,城鸭渌江,蒲古守之,在镇有治绩。
五年,改广德军节度使,寻迁东京统军使。
莅政严肃,诸部慑服。
九年,大延琳叛,以书结保州。
夏行美执其人送蒲古,蒲古入据保州,延琳气沮。
以功拜惕隐。
十一年,为子铁骊所弑。
夏行美,渤海人。
太平九年,大延琳叛,时行美总渤海军于保州。
延琳使人说欲与俱叛,行美执送统军耶律蒲古,又诱贼党百人杀之。
延琳谋沮,乃婴城自守,数月而破。
以功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锡赉甚厚。
明年,擢忠顺军节度使。
重熙十七年,迁副部署,从点检耶律义先讨蒲奴里,获其酋陶得里以归。
致仕,卒。
上思其功,遣使祭于家。
论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方其擒延琳,定辽东,一时诸将之功伟矣。
宜其抚剑抵掌,贾余勇以威天下也。
萧孝穆之谏南侵,其意防何其弘远欤,是岂瞋目语难者所能知哉!
至论移风俗为治之本,亲烦碎为失大臣体,又何其深切著明也。
为“国宝臣”,宜矣。
孝先预弑仁德之谋,犹依城社以逃熏灌,为国臣蠹,虽功何议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七-译文
萧孝穆,小字胡独堇,是淳钦皇后的弟弟阿古只的五世孙。他的父亲是陶瑰,担任国舅详稳。萧孝穆廉洁谨慎,有礼法。统和二十八年,他多次升迁,成为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他被远程任命为建雄军节度使,并加封检校太保。当年,术烈等人发生变乱,萧孝穆击退了他们。冬天,他进军可敦城。阻卜部落的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人计划内外呼应,萧孝穆将他们全部处决,严阵以待,其余党羽因此溃散。因功升任九水诸部安抚使。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北府宰相,被赐予忠穆熙霸功臣的称号,检校太师,同时担任政事门下平章事。八年,他回到京师。太平二年,他担任枢密院事,充任汉人行宫都部署。三年,他被封为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九年,大延琳在东京叛乱,萧孝穆担任都统讨伐他,在蒲水作战。中军稍微后退,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从两侧夹击,敌军溃败,追击至手山北。延琳逃入城中,深挖壕沟自卫。萧孝穆围困他,筑起重城,建立楼橹,使城内外无法相通,城中居民拆屋烧火。他的将领杨详世等人擒获延琳并投降,辽东得以平定。他被任命为东京留守,被赐予佐国功臣的称号。他处理政务宽厚简约,安抚流亡者,百姓因此安居乐业。
兴宗即位后,萧孝穆被迁封为秦王,不久后又恢复为南京留守。重熙六年,他被封为吴国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八年,他上表请求统计天下户口以平均徭役,又陈述了各部及舍利军的利弊。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政治和赋税逐渐平稳,百姓都很高兴。九年,他被迁封为楚王。当时天下太平,人口繁盛,皇帝年轻有为,每当提到周朝攻取十县,就感慨地有南征的志向。许多大臣都顺从皇帝的意愿。萧孝穆劝谏说:‘过去太祖南征,最终没有取得成功。嗣圣皇帝辅佐唐朝建立晋朝,后来因为重贵叛变,长驱直入汴京,车驾才返回,反而来侵犯。此后连续用兵二十余年,才仅仅得到和平,百姓安居乐业,南北互通。现在国家虽然比过去富强,但是功臣宿将,往往已经去世。而且宋人无罪,陛下不应该违背先帝的盟约。’当时皇帝心意已决,萧孝穆的奏章没有回复。他因为年老请求退休,但被拒绝。十二年,他再次担任北院枢密使,改封为齐王,后来去世。追赠为大丞相、晋国王,谥号贞。
萧孝穆虽然是皇亲国戚,地位很高却更加敬畏。太后有赐予的东西,他总是推辞不接受。他的妻子和儿子没有骄横的态度。与人交往,始终如一。他所推荐的都是忠诚正直的人。他曾对人说:‘枢密院选拔贤能的人使用,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如果自己亲自处理琐碎事务,那么大事就会延误。’自从萧合卓因为吏才被提拔以来,后来的官员也都效仿,不知道大体。他感叹说:‘不能改变风俗,贪图安逸的爵位,臣子的道理就是这样吗?’当时人们称他为‘国宝臣’,称他所著的文为《宝老集》。他的两个儿子阿剌、撒八,弟弟孝先、孝忠、孝友,各自有传记。
撒八,字周隐。七岁,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被任命为左右千牛卫大将军。重熙初年,补任祗候郎君。他性格廉洁正直,风度翩翩,擅长骑马、射箭。皇帝每次宴饮,都喜欢开玩笑。撒八虽然受到宠爱,但总是以礼自持,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因为柴册礼的恩惠,他被加封检校太傅、永兴宫使,总领左右护卫,同时担任点检司事。他娶了魏国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担任北院宣徽使,仍然总管朝廷礼仪。重熙末年,他出京担任西北路招讨使、武宁郡王。在任期间以治理有方著称。清宁初年去世,享年三十九岁,追封为齐王。
孝先,字延宁,小字海里。统和十八年,补任祗候郎君。他娶了南阳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开泰五年,担任国舅详稳。他率兵驻守东鄙。回来后,担任南京统军使。太平三年,担任汉人行宫都部署,不久后加封太子太傅。五年,迁任上京留守。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留在家中侍奉,再次担任国舅详稳。后来改任东京留守。遇到大延琳反叛,他被围困数月,挖地道逃出。延琳平定后,留守上京。十一年,皇帝身体不适,钦哀太后召见孝先总管禁卫事务。兴宗守丧期间,钦哀太后杀害了仁德皇后,孝先与萧浞卜、萧匹敌等人参与了很多谋划。钦哀太后摄政后,远程任命孝先为天平军节度使,加封守司徒,兼任政事令。重熙初年,封为楚王,担任北院枢密使。孝先因为是皇亲国戚,受到太后的重视。在枢密院,他随意好恶,权力大过皇帝,朝廷中很多人对他侧目。三年,太后与孝先密谋废立皇帝,皇帝得知后,命令卫兵出宫,召见孝先,告知他废太后的意图。孝先惊恐得无法回应。太后被迁往庆州。孝先一直郁郁不乐。四年,改封为晋王。后来担任南京留守,去世,谥号忠肃。
孝友,字挞不衍,小字陈留。开泰初年,因为皇亲国戚的身份担任小将军。太平元年,因为大册礼,加封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太保,赐名孝友。重熙元年,多次升迁,成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兰陵郡王。八年,进封为陈王。在此之前,萧惠担任招讨使,专门用威严制服西羌,许多部族都叛变了。孝友上任后,厚加安抚,每次部族进贡,都增加赏赐物品,羌人因此感到安心。时间久了,逐渐变得姑息,各部族桀骜不驯的风气日益严重,有人批评他过于宽容。十年,加封政事令,赐予效节宣庸定远功臣的称号,改封为吴王。后来因为安葬哥哥孝穆、孝忠,回到京师,担任南院枢密使,加封赐予翊圣协穆保义功臣,进封为赵王,担任中书令。母亲去世,他服丧结束后,被任命为北府宰相,出京担任东京留守。正逢讨伐夏国,孝友与枢密使萧惠在河南失利,皇帝想要杀他,但被太后救免。他再次担任东京留守,改封为燕王,改任上京留守,改封为秦王。清宁初年,加封为尚父。不久后,再次担任东京留守。第二年,再次担任北府宰相。皇帝亲自撰写诰词以表彰他。因为柴册礼的恩惠,远程任命为洛京留守,加封赐予纯德功臣,退休,进封为丰国王。因为儿子胡睹参与重元叛乱,被处决,享年七十三岁。胡睹在《逆臣传》中有记载。
萧蒲奴,字留隐,是奚王楚不宁的后代。他从小孤儿贫穷,在医生家里做牧牛的工作。因为伤害了别人的庄稼,多次遭到鞭打和侮辱。医生曾经看到蒲奴熟睡时,有一条蛇绕在他身上,感到很奇异。于是教他读书,他聪明好学。没过几年,他就广泛阅读了经史,并学习了骑射。成年后,他意气风发。开泰年间,他被选为护卫,逐渐得到提升。不久因罪被刺配到乌古部。过了一段时间,他被召回,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后来升任奚六部大王,治理有成效。太平九年,大延琳占据东京叛乱,蒲奴担任都监,率领右翼军,在蒲水与敌军交战。中军稍微退却,蒲奴与左翼军一起夹击敌人。他先占据了高丽和女真的交通要道,使得敌人无法求援,又在手山击败了敌人。延琳逃入城中。蒲奴不穿铠甲就骑马追击,追杀剩余的敌人。不久,大军围困东京,蒲奴讨伐各叛乱的城邑,平定了吼山贼,延琳坚守不出。延琳被擒获后,蒲奴因功被加封为侍中。重熙六年,他被任命为北阻卜副部署,再次被授予奚六部大王。十五年,担任西南面招讨使,西征夏国。蒲奴率领两千士兵占据河桥,聚集了数十艘大船,还制作了大钩,让人无法预料。战斗那天,他们把船布设在河上,连绵三十多里。派人监视上游,有漂浮物就取走。大军已经失利,蒲奴不知道,恰好有一棵大树顺流而下,势头要破坏浮桥,切断归路,驾船的人争相拉住大钩,桥才没有损坏。第二年,再次西征,深入敌境,大肆掠夺后返回,再次成为奚六部大王。退休后去世。
耶律蒲古,字提隐,是太祖弟弟苏的四世孙。以勇猛著称。统和初年,担任涿州刺史,随军攻打高丽有功。开泰末年,担任上京内客省副使。太平二年,筑城于鸭绿江,蒲古守卫此地,在镇守期间有很好的政绩。太平五年,改任广德军节度使,不久升任东京统军使。他执政严肃,各部都对他敬畏。太平九年,大延琳叛乱,蒲古用书信结交保州,夏行美抓住他的使者送给了蒲古,蒲古进入保州,延琳士气受挫。因功被封为惕隐。十一年,被儿子铁骊杀害。
夏行美,是渤海人。太平九年,大延琳叛乱,当时行美在保州统领渤海军。延琳派人劝说他一起叛乱,行美抓住他们并送给了统军耶律蒲古,又诱杀了贼党百人。延琳的叛乱计划因此受阻,于是他固守城池,几个月后被攻破。因功被加封为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赏赐非常丰厚。第二年,升任忠顺军节度使。重熙十七年,升任副部署,随点检耶律义先讨伐蒲奴里,俘获了其首领陶得里而归。退休后去世。皇帝思念他的功绩,派人到家中祭奠。
评论说:如果没有君子,国家怎能治理得好呢?在他擒获延琳、平定辽东的时候,一时之间各位将领的功绩都非常伟大。他们应该挥剑拍掌,用余勇来威慑天下。萧孝穆劝谏南侵,他的心思何其深远,这岂是瞪大眼睛反驳的人所能理解的!至于说到改变风俗是治理的根本,亲自处理琐碎事务是失去大臣体面的表现,又是何等深刻明显。作为‘国宝臣’,是当之无愧的。孝先预谋杀害仁德,还依靠城池来逃避责罚,作为国家的臣子,是蛀虫,即使有功又有什么可议论的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七-注解
萧孝穆:辽朝大臣,字胡独堇,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官至北府宰相,封吴国王,谥号贞。
撒八:辽朝大臣,字周隐,萧孝穆之子,官至驸马都尉,北院宣徽使。
耶律蒲古:辽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字提隐,是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弟弟苏的四世孙。
夏行美:辽朝时期的一位将领,渤海人。
详稳:辽朝官职,意为安抚使,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
招讨使:辽朝官职,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征讨。
节度使:辽朝官职,掌管一定地区的军政大权。
检校太保:辽朝官职,加官名,表示尊贵。
枢密院:辽朝中央最高军事机构。
都部署:辽朝官职,负责军事部署。
都统:辽朝官职,军事统帅。
可敦城:古代城市名,位于辽朝西北部。
阻卜: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
五群牧长:指五个部落的首领。
查剌、阿睹:阻卜部落的首领。
九水诸部:辽朝的一个地区。
北府宰相:辽朝官职,宰相之一。
政事门下平章事:辽朝官职,宰相之一。
燕王:辽朝王爵,指封地在燕地的王。
南京留守:辽朝官职,掌管南京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兵马都总管:辽朝官职,掌管兵马。
东京:辽朝的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
蒲水:地名。
手山:地名。
大延琳:辽朝时期的一个叛乱将领。
东京留守:辽朝官职,掌管东京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佐国功臣:辽朝封号,表示对国家的贡献。
椒房亲:指皇室成员的亲戚。
点检司:辽朝官职,负责点检官员。
祗候郎君:辽朝官职,负责接待和安排官员。
尚:辽朝官职,指娶公主为妻。
公主:辽朝皇室的女儿。
驸马都尉:辽朝官职,公主丈夫的官职。
宣徽使:辽朝官职,负责宫廷礼仪。
西北路招讨使:辽朝官职,负责西北地区的军事征讨。
武宁郡王:辽朝王爵,指封地在武宁郡的王。
清宁:辽朝年号。
天平军节度使:辽朝官职,掌管天平地区的军政大权。
守司徒:辽朝官职,加官名,表示尊贵。
政事令:辽朝官职,负责政务。
楚王:辽朝王爵,指封地在楚地的王。
南院枢密使:辽朝官职,枢密使之一。
北院枢密使:辽朝官职,枢密使之一。
上京留守:辽朝官职,掌管上京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庆州:辽朝的一个州。
中书令:辽朝官职,宰相之一。
丁母忧:古代官员因母亲去世而辞官。
起复:古代官员因丧事辞官后,恢复官职。
洛京留守:辽朝官职,掌管洛京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纯德功臣:辽朝封号,表示对国家的贡献。
致仕:退休。
丰国王:辽朝王爵,指封地在丰国的王。
胡睹:萧孝友之子,因参与叛乱被诛。
逆臣传:记载叛乱分子的史书。
萧蒲奴:萧蒲奴是辽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字留隐,是奚王楚不宁的后代。他在幼年时家境贫寒,曾在医家做牧牛的佣工。
字留隐:字是古代人的别称,留隐是萧蒲奴的字,用来表示他的性格或品德。
奚王楚不宁:奚王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部族首领,楚不宁是他的名字。
幼孤贫:幼年丧父,家境贫穷。
佣于医家牧牛:在医家做牧牛的佣工。
伤人稼: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庄稼。
数遭笞辱:多次遭受鞭打和侮辱。
医者:医生。
尝见蒲奴熟寐:曾经看到萧蒲奴熟睡。
蛇绕身:梦见一条蛇绕着自己的身体。
异之:对此感到惊奇。
教以读书:教他读书。
聪敏嗜学:聪明好学。
涉猎经史:广泛阅读经史。
习骑射:学习骑马射箭。
既冠:成年。
意气豪迈:气概豪迈。
开泰间:辽朝开泰年间。
选充护卫:被选中担任护卫。
稍进用:逐渐得到提升和使用。
俄坐罪黥流乌古部:不久因罪被黥面流放到乌古部。
久之:经过一段时间。
召还:被召回。
累任剧:多次担任重要职务。
迁奚六部大王:升任奚六部大王。
治有声:治理有成绩。
都监:官职名,负责监督军事。
右翼军:军队的右翼。
中军:军队的主力。
少却:稍微退却。
左翼军:军队的左翼。
高丽:今朝鲜半岛。
女直:即女真,辽朝时期的一个部族。
要冲:交通要道。
介马:穿着铠甲骑马。
大军:辽朝的大军。
诸叛邑:各个叛乱的城邑。
吼山贼:吼山地区的贼寇。
加兼侍中:被任命为侍中。
北阻卜:辽朝的一个部族。
副部署:官职名。
西南面招讨使:官职名,负责征讨西南面的敌人。
夏国:辽朝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宁夏地区。
河桥:河流上的桥梁。
巨舰:大型的战舰。
大钩:巨大的钩子。
浮梁:浮桥。
悬兵深入:派出精兵深入敌后。
武勇:勇猛。
涿州刺史:官职名,负责涿州的行政。
上京:辽朝的上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内客省副使:官职名。
鸭渌江:地名。
广德军节度使:官职名。
东京统军使:官职名,负责东京的军事。
诸部:各个部族。
慑服:畏惧服从。
保州:地名。
总渤海军:统领渤海军。
诱贼党百人杀之:诱捕贼党的百人并将他们杀死。
婴城自守:守城自守。
锡赉:赏赐。
忠顺军节度使:官职名。
蒲奴里:地名。
陶得里:人名。
上思其功:皇帝想到他的功绩。
祭于家:在家中祭祀。
君子: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国宝臣:国家的宝贵大臣。
仁德:辽朝的一位皇帝。
城社:城池和神社,比喻国家。
熏灌:比喻困境。
为国臣蠹:国家的蛀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十七-评注
萧蒲奴,字留隐,奚王楚不宁之后。幼孤贫,佣于医家牧牛。伤人稼,数遭笞辱。
此句描绘了萧蒲奴的出身和早期经历,通过‘幼孤贫’、‘佣于医家牧牛’等词语,展现了其出身贫贱、生活艰辛的境遇。‘伤人稼,数遭笞辱’则反映了他在社会地位低下时所受到的压迫和屈辱,为后文其成长和崛起埋下伏笔。
医者尝见蒲奴熟寐,有蛇绕身,异之。教以读书,聪敏嗜学。
此句以‘医者尝见’开篇,以异象引入,表现了蒲奴的非凡之处。‘有蛇绕身’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蒲奴的特殊体质,也暗示了他的命运将不同于常人。‘教以读书,聪敏嗜学’则表明了蒲奴在逆境中奋发向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努力。
不数年,涉猎经史,习骑射。既冠,意气豪迈。
此句通过‘涉猎经史,习骑射’展现了蒲奴博学多才、武艺高强的形象。‘既冠,意气豪迈’则表现了他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信和豪迈,为后文其政治生涯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开泰间,选充护卫,稍进用。俄坐罪黥流乌古部。
此句叙述了蒲奴在政治上的起伏。‘开泰间,选充护卫’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机遇,‘稍进用’则说明他在政治上的进步。然而‘俄坐罪黥流乌古部’则揭示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挫折和磨难。
久之,召还,累任剧,迁奚六部大王,治有声。
此句描绘了蒲奴在政治上的再次崛起。‘久之,召还’说明他在流放期间并未放弃努力,最终获得重用。‘累任剧,迁奚六部大王’则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地位提升。
太平九年,大延琳据东京叛,蒲奴为都监,将右翼军,遇贼战蒲水。
此句叙述了蒲奴在军事上的英勇表现。‘大延琳据东京叛’为背景,展现了蒲奴在军事上的应对策略。‘将右翼军,遇贼战蒲水’则表现了他在战斗中的勇敢和果断。
中军少却,蒲奴与左翼军夹攻之。先据高丽、女直要冲,使不得求援,又败贼于手山。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蒲奴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中军少却,蒲奴与左翼军夹攻之’表现了他在战斗中的指挥才能。‘先据高丽、女直要冲,使不得求援,又败贼于手山’则展现了他在战略上的布局和战术的巧妙。
延琳走入城。蒲奴不介马而驰,追杀余贼。
此句描绘了蒲奴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不介马而驰,追杀余贼’表现了他在战斗中的无畏和果断,为后文其军事成就的进一步展示。
已而大军围东京,蒲奴讨诸叛邑,平吼山贼,延琳坚守不敢出。
此句叙述了蒲奴在军事上的全面胜利。‘大军围东京’、‘蒲奴讨诸叛邑,平吼山贼’等词语,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全面布局和战略眼光。
既被擒,蒲奴以功加兼侍中。
此句描绘了蒲奴在政治上的成就。‘既被擒,蒲奴以功加兼侍中’说明他在军事上的胜利为他赢得了政治上的地位提升。
重熙六年,改北阻卜副部署,再授奚六部大王。
此句叙述了蒲奴在政治上的进一步发展。‘改北阻卜副部署,再授奚六部大王’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五年,为西南面招讨使,西征夏国。
此句描绘了蒲奴在军事上的再次挑战。‘为西南面招讨使,西征夏国’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得到了认可,并被委以重任。
蒲奴以兵二千据河桥,聚巨舰数十艘,仍作大钩,人莫测。
此句描绘了蒲奴在军事上的巧妙布局。‘以兵二千据河桥,聚巨舰数十艘,仍作大钩’等词语,展现了他在战术上的巧妙和谋略。
战之日,布舟于河,绵亘三十余里。遣人伺上流,有浮物辄取之。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蒲奴在军事上的战略布局。‘布舟于河,绵亘三十余里’、‘遣人伺上流,有浮物辄取之’等词语,展现了他在战术上的巧妙和严密。
大军既失利,蒲奴未知,适有大木顺流而下,势将坏浮梁,断归路,操舟者争钩致之,桥得不坏。
此句描绘了蒲奴在军事上的巧妙应对。‘大军既失利,蒲奴未知’说明他在战斗中的冷静和机智。‘适有大木顺流而下,势将坏浮梁,断归路’则展现了他在危机中的应对能力。
明年,复西征,悬兵深入,大掠而还,复为奚六部大王。
此句描绘了蒲奴在军事上的再次胜利。‘明年,复西征,悬兵深入,大掠而还’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致仕,卒。
此句为蒲奴一生的总结。‘致仕,卒’说明他在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选择退隐,体现了他的高洁品质。
耶律蒲古,字提隐,太祖弟苏之四世孙。
此句介绍了耶律蒲古的出身和背景。‘太祖弟苏之四世孙’说明他在皇室中的地位,为后文其政治生涯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以武勇称。统和初,为涿州刺史,从伐高丽有功。
此句描绘了耶律蒲古的武勇和军事才能。‘以武勇称’、‘从伐高丽有功’等词语,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和地位提升。
开泰末,为上京内客省副使。太平二年,城鸭渌江,蒲古守之,在镇有治绩。
此句叙述了耶律蒲古在政治上的成就。‘为上京内客省副使’、‘城鸭渌江,蒲古守之,在镇有治绩’等词语,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政绩。
五年,改广德军节度使,寻迁东京统军使。莅政严肃,诸部慑服。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耶律蒲古在政治上的成就。‘改广德军节度使,寻迁东京统军使’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莅政严肃,诸部慑服’则展现了他在治理上的能力和威望。
九年,大延琳叛,以书结保州。夏行美执其人送蒲古,蒲古入据保州,延琳气沮。
此句叙述了耶律蒲古在政治上的应对策略。‘大延琳叛,以书结保州’说明他在政治上的果断和策略。‘夏行美执其人送蒲古,蒲古入据保州,延琳气沮’则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手腕和智慧。
以功拜惕隐。十一年,为子铁骊所弑。
此句描绘了耶律蒲古的悲剧结局。‘以功拜惕隐’说明他在政治上的成就,然而‘为子铁骊所弑’则揭示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不幸。
夏行美,渤海人。
此句介绍了夏行美的身份和背景。‘渤海人’说明他的出身和民族背景。
太平九年,大延琳叛,时行美总渤海军于保州。
此句叙述了夏行美在政治上的机遇。‘太平九年,大延琳叛,时行美总渤海军于保州’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延琳使人说欲与俱叛,行美执送统军耶律蒲古,又诱贼党百人杀之。
此句描绘了夏行美在政治上的英勇表现。‘延琳使人说欲与俱叛,行美执送统军耶律蒲古’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忠诚和勇敢。‘又诱贼党百人杀之’则展现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果断和智慧。
延琳谋沮,乃婴城自守,数月而破。
此句叙述了夏行美在政治上的应对策略。‘延琳谋沮,乃婴城自守,数月而破’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坚韧和毅力。
以功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锡赉甚厚。
此句描绘了夏行美在政治上的成就。‘以功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锡赉甚厚’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明年,擢忠顺军节度使。
此句叙述了夏行美在政治上的进一步发展。‘明年,擢忠顺军节度使’说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重熙十七年,迁副部署,从点检耶律义先讨蒲奴里,获其酋陶得里以归。
此句描绘了夏行美在军事上的成就。‘迁副部署,从点检耶律义先讨蒲奴里,获其酋陶得里以归’说明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贡献。
致仕,卒。
此句为夏行美一生的总结。‘致仕,卒’说明他在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选择退隐,体现了他的高洁品质。
论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方其擒延琳,定辽东,一时诸将之功伟矣。
此段评论对萧蒲奴和耶律蒲古进行了高度评价。‘不有君子,其能国乎’表达了对君子治国理念的肯定。‘方其擒延琳,定辽东,一时诸将之功伟矣’则是对他们在军事上的成就的赞扬。
宜其抚剑抵掌,贾余勇以威天下也。
此句进一步赞扬了萧蒲奴和耶律蒲古的英勇和威望。‘抚剑抵掌,贾余勇以威天下也’表现了他们在军事上的自信和威严。
萧孝穆之谏南侵,其意防何其弘远欤,是岂瞋目语难者所能知哉!
此句评论了萧孝穆的远见卓识。‘萧孝穆之谏南侵,其意防何其弘远欤’表达了对萧孝穆政治远见的赞赏。‘是岂瞋目语难者所能知哉’则是对那些短视之人的批评。
至论移风俗为治之本,亲烦碎为失大臣体,又何其深切著明也。
此句评论了萧孝穆的政治理念。‘移风俗为治之本’表达了他对政治改革的重视。‘亲烦碎为失大臣体’则是对那些不顾国家大局、只顾个人得失的大臣的批评。
为“国宝臣”,宜矣。
此句对萧孝穆的评价。‘国宝臣’说明他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价值。
孝先预弑仁德之谋,犹依城社以逃熏灌,为国臣蠹,虽功何议焉。
此句批评了萧孝先的背叛行为。‘孝先预弑仁德之谋’说明他的背叛行为。‘为国臣蠹’则是对他的强烈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