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八-原文
耶律夷腊葛 萧海璃 萧护思 萧思温 萧继先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之。
应历初,以父任入侍。
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
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都知,赐宫户。
时上酗酒,数以细故杀人。
有监雉者因伤雉而亡,获之欲诛,夷腊葛谏曰:‘是罪不应死。’
帝竟杀之,以尸付夷腊葛曰:‘收汝故人!’
夷腊葛终不为止。
复有监鹿详稳亡一鹿,下狱当死,夷腊葛又谏曰:‘人命至重,岂可为一兽杀之?’
良久,得免。
辽法,麚歧角者,惟天子得射。
会秋猎,善为鹿鸣者呼一麚至,命夷腊葛射,应弦而踣。
上大悦,赐金、银各百两,名马百匹,及黑山东抹真之地。
后穆宗被杀,坐守卫不严,被诛。
萧海璃,字寅的哂,其先遥辇氏时为本部夷离堇。
父塔列,天显间为本部令稳。
海璃貌魁伟,膂力过人。
天禄间,娶明王安端女蔼因翁主。
应历初,察割乱,蔼因连坐,继娶嘲瑰翁主。
上以近戚,嘉其勤笃,命预北府宰相选。
顷之,总知军国事。
时诸王多坐反逆,海璃为人廉谨,达政体,每被命按狱,多得其情,人无冤者,由是知名。
汉主刘承钧每遣使入贡,必别致币物,诏许受之。
年五十卒,帝愍悼,辍朝二日。
萧护思,字延宁,世为北院吏,累迁御史中丞,总典群牧部籍。
应历初,迁左客省使。
未几,拜御史大夫。
时诸王多坐事系狱,上以护思有才干,诏穷治,称旨,改北院枢密使,仍命世预宰相选。
护思辞曰:‘臣子孙贤否未知,得一客省使足矣。’
从之。
上晚岁酗酒,用刑多滥,护思居要地,龊龊自保,未尝一言匡救,议者以是少之。
年五十七卒。
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
通书史。
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尚燕国公主,为群牧都林牙。
思温在军中,握笄修边幅,僚佐皆言非将帅才。
寻为南京留守。
初,周人攻扬州,上遣思温蹑其后,惮暑不敢进,拔缘边数城而还。
后周师来侵,围冯母镇,势甚张。
思温请益兵,帝报曰:‘敌来,则与统军司并兵拒之;敌去,则务农作,勿劳士马。’
会敌入束城,我军退渡滹沱而屯。
思温勒兵徐行,周军数日不动。
思温与诸将议曰:‘敌众而锐,战不利则有后患。不如顿兵以老其师,蹑而击之,可以必胜。’
诸将从之。
遂与统军司兵会,饰他说请济师。
周人引退,思温亦还。
已而周主复北侵,与其将傅元卿、李崇进等分道并进,围瀛州,陷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垂迫固安。
思温不知计所出,但云车驾旦夕至。
麾下士奋跃请战,不从。
已而陷易、瀛、莫等州,京畿人皆震骇,往往遁入西山。
思温以边防失利,恐朝廷罪己,表请亲征。
会周主荣以病归,思温退至益津,伪言不知所在。
遇步卒二千余人来拒,败之。
是年,闻周丧,燕民始安,乃班师。
时穆宗湎酒嗜杀,思温以密戚预政,无所匡辅,士论不与。
十九年,春蒐,上射熊而中,思温与夷离毕牙里斯等进酒上寿,帝醉还宫。
是夜,为庖人斯奴古等所弑。
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立景宗。
保宁初,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仍命世预其选。
上册思温女为后,加尚书令,封魏王。
从帝猎闾山,为贼所害。
萧继先,字杨隐,小字留只哥。
幼颖悟,叔思温命为子,睿智皇后尤爱之。
乾亨初,尚齐国公主,拜驸马都尉。
统和四年,宋人来侵,继先率逻骑逆境上,多所俘获,上嘉之,拜北府宰相。
自是出师,继先必将本府兵先从。
拔狼山石垒,从破宋军应州。
上南征,取通利军,战称捷力。
及亲征高丽,以继先年老,留守上京。
卒,年五十八。
继先虽处富贵,尚俭素,所至以善治称,故将兵攻战,未尝失利,名重戚里。
论曰:呜呼!人君之过,莫大于杀无辜。
汤之伐桀也,数其罪曰‘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
武王之伐纣也,数其罪曰‘无辜吁天’;
尧之伐苗民也,吕侯追数其罪曰‘杀戮无辜’。
迹是言之,夷腊葛之谏,凛凛庶几古君子之风矣。
虽然,善谏者不谏于已然,盖必先得于心术之微,如察脉者,先其病而治之,则易为功。
穆宗沈湎失德,盖其资富强之势以自肆久矣。
使群臣于造次动作之际,引谏彼诤,提而警之,以防其甚,则亦讵至是哉!
于以知护思、思温处位优重,耽禄取容,真鄙夫矣!
若海璃之折狱,继先之善治,可谓任职臣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八-译文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原本是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的儿子。应历初年,因为父亲的职务被任命为宫中侍从。几岁后,开始担任殿前都点检。当时新皇帝刚刚即位,怀疑各位王子有异心,于是将夷腊葛引为布衣之交,所有机密事情都与他商议,升任寄班都知,并赐予宫户。当时皇帝酗酒,经常因为小事杀人。有一个负责饲养雉鸡的人因为伤害了雉鸡而死亡,皇帝要处死他,夷腊葛劝谏说:‘这样的罪行不应该处死。’但皇帝最终还是杀了他,把尸体交给夷腊葛说:‘收好你的旧友!’夷腊葛始终没有阻止。又有一个人因为丢失了一只鹿而被判死刑,夷腊葛又劝谏说:‘人命至重,怎能因为一只鹿而杀人呢?’经过一段时间,那个人最终免于死刑。辽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射杀麚(一种有歧角的小鹿)。恰逢秋天狩猎,善于模仿鹿鸣的人叫来一只麚,皇帝命令夷腊葛射击,箭矢射中后麚应声倒地。皇帝非常高兴,赐给他金、银各一百两,名马一百匹,以及黑山东抹真之地。后来穆宗被杀,因为守卫不严而被诛。
萧海璃,字寅的哂,他的祖先在遥辇氏时期就是本部的夷离堇。父亲塔列,在天显年间担任本部令稳。海璃身材魁梧,力大过人。天禄年间,娶了明王安端的女儿蔼因翁主。应历初年,察割作乱,蔼因因连坐而受牵连,随后又娶了嘲瑰翁主。皇帝因为他是近亲,赞赏他的勤勉,任命他参加北府宰相的选拔。不久,他总管军国大事。当时许多王子因为谋反被关进监狱,海璃为人廉洁谨慎,通达政体,每次被命令审理案件,都能查明真相,没有人受到冤屈,因此名声大噪。汉主刘承钧每次派遣使者进贡,都会额外赠送礼物,皇帝下诏允许接受。五十岁时去世,皇帝非常悲痛,停止朝政两天。
萧护思,字延宁,世代为北院吏,历任御史中丞,主管群牧部籍。应历初年,升任左客省使。不久,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当时许多王子因为各种事情被关进监狱,皇帝认为护思有才能,命令他彻底调查,结果称皇帝心意,改任北院枢密使,并命令世代参与宰相的选拔。护思辞谢说:‘我的子孙是否贤良还不知道,做一个客省使就足够了。’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皇帝晚年酗酒,用刑过于严厉,护思身居要职,却小心翼翼地自保,从未说过一句话来挽救,评论者因此对他有所不满。五十七岁时去世。
萧思温,小字寅古,是宰相敌鲁的族弟忽没里的儿子。通晓书史。太宗时期担任奚秃里太尉,娶了燕国公主,成为群牧都林牙。思温在军中,注重仪容,部下都认为他不是将帅之才。不久后,被任命为南京留守。起初,周人攻打扬州,皇帝派遣思温追击,他因为害怕炎热而没有前进,夺取了边境几座城池后返回。后来周军入侵,包围了冯母镇,形势非常紧张。思温请求增兵,皇帝回复说:‘敌人来,就与统军司合并兵力抵抗;敌人离开,就专心农耕,不要劳民伤财。’恰逢敌人进入束城,我军撤退渡过滹沱河驻扎。思温率领军队缓慢行进,周军几天都没有动静。思温与将领们商议说:‘敌人众多且勇猛,如果战斗不利会有后患。不如让军队休息以消耗敌人,然后追击,可以确保胜利。’将领们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与统军司的军队会合,假装请求增援。周人撤退,思温也返回。不久,周主再次北侵,与他的将领傅元卿、李崇进等人分路并进,包围了瀛州,攻陷了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几乎逼近固安。思温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说皇帝即将到来。部下士兵奋勇请战,他不同意。不久,易、瀛、莫等州被攻陷,京城附近的人们都非常惊慌,纷纷逃入西山。思温因为边防失利,担心朝廷会怪罪自己,上表请求亲自出征。恰逢周主因为生病返回,思温退至益津,假装不知道皇帝在哪里。遇到两千多步兵来抵抗,他打败了他们。当年,听到周朝有丧事,燕地的人民才安定下来,于是班师。
时穆宗沉溺于酒色,喜好杀人,思温因为是皇帝的亲戚参与政事,却没有起到任何挽救的作用,士人们对他评价不高。十九年春天,皇帝射杀了一只熊,思温与夷离毕牙里斯等人向皇帝敬酒,皇帝喝醉后返回宫中。那天晚上,被厨师斯奴古等人所杀。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人立景宗为帝。保宁初年,担任北院枢密使,兼任北府宰相,仍然被命令世代参与选拔。皇帝册封思温的女儿为皇后,加封尚书令,封为魏王。随皇帝到闾山狩猎,被敌人杀害。
萧继先,字杨隐,小字留只哥。年幼聪颖,叔父思温将他视为己子,睿智皇后也非常喜欢他。乾亨初年,娶了齐国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统和四年,宋朝入侵,继先率领骑兵在逆境中抵抗,俘虏了很多敌人,皇帝对他大加赞赏,任命他为北府宰相。从此以后,每次出征,继先都必须率领本府的军队先行。攻下狼山石垒,参与击败宋军在应州的战斗。皇帝南征,夺取了通利军,战斗中表现出色。等到皇帝亲自征讨高丽,因为继先年事已高,留守上京。五十八岁时去世。继先虽然身处富贵,仍然节俭朴素,所到之处都以善治著称,因此带兵作战从未失利,名声在贵族中非常显赫。
评论说:唉!君王的过错,没有比杀害无辜更严重的了。商汤讨伐桀时,列举他的罪行说‘在天地神明面前告发无辜的人’;周武王讨伐纣时,列举他的罪行说‘无辜地向天呼喊’;尧讨伐苗民时,吕侯追述他的罪行说‘杀害无辜’。从这些话来看,夷腊葛的劝谏,凛然有古君子之风。尽管如此,善于劝谏的人不会在事情已经发生后才劝谏,而是必须先在内心深处有正确的判断,就像医生在疾病出现之前就能诊断出来并治疗,这样才容易成功。穆宗沉溺于酒色,失去德行,是因为他凭借富强的势力而肆意妄为已久。如果群臣在紧急时刻能引谏劝阻,提醒他,防止事情恶化,那么也许不至于到这种地步!从这里可以看出,护思、思温身居高位,却沉迷于权势,真是小人啊!而海璃的断案,继先的善治,可以说是称职的大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八-注解
耶律夷腊葛:耶律夷腊葛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字苏散,曾任检校太师合鲁子的官职。在辽朝历史上,耶律夷腊葛以其忠诚和谏言著称。
萧海璃:萧海璃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字寅的哂,出自遥辇氏家族,曾担任本部夷离堇,是辽朝的重要人物。
萧护思:萧护思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字延宁,世为北院吏,官至御史中丞,是辽朝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人物。
萧思温:萧思温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小字寅古,是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的儿子,曾任奚秃里太尉、南京留守等职,是辽朝的重要政治家。
萧继先:萧继先是辽朝的一位将领,字杨隐,小字留只哥,曾任驸马都尉、北府宰相等职,以勇猛和善治著称。
应历:应历是辽朝穆宗耶律璟的年号,辽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布衣交:布衣交指平民之间的交往,这里指耶律夷腊葛与辽朝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
机密事:机密事指国家的重要秘密事务。
宫户:宫户指皇宫中的户籍,赐给有功之臣。
酗酒:酗酒指过度饮酒,这里指辽朝皇帝耶律璟的酗酒行为。
雉:雉指野鸡,这里指因伤雉而获罪的官员。
鹿:鹿指鹿科动物,这里指因丢失鹿而获罪的官员。
麚:麚指麋鹿,辽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射杀。
秋猎:秋猎指在秋季进行的狩猎活动,是辽朝皇帝的重要活动。
麚歧角者:麚歧角者指有特殊角型的麋鹿,辽法规定只有天子才能射杀。
北府宰相:北府宰相是辽朝的一个重要官职,负责北部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按狱:按狱指审理案件。
北院吏:北院吏指辽朝北院(军事机构)的官员。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辽朝御史台的官员,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客省使:客省使是辽朝的一个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辽朝御史台的最高官员。
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是辽朝北院枢密院的首脑,负责军事事务。
世预宰相选:世预宰相选指世袭预选为宰相。
蹑:蹑指跟随,这里指萧思温跟随敌军。
统军司:统军司是辽朝的军事指挥机构。
束城:束城指辽朝的一个城池。
车驾:车驾指皇帝的车队。
班师:班师指军队撤回。
沈湎:沈湎指沉溺于酒色。
庖人:庖人指厨师。
飞龙使:飞龙使是辽朝的一个官职,负责皇帝的私人事务。
景宗:景宗是辽朝皇帝耶律贤的庙号。
闾山:闾山指辽朝的一个山脉。
戚里:戚里指皇族和贵族的家族。
无辜:无辜指无罪的人。
汤:汤指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桀:桀指夏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武王:武王指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纣:纣指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苗民:苗民指古代的一个民族。
吕侯:吕侯指吕尚,周朝的开国功臣。
造次动作:造次动作指突然的行为。
诤:诤指直言规劝。
资:资指凭借,依靠。
造次动作之际:造次动作之际指关键时刻。
诤彼诤:诤彼诤指互相规劝。
提而警之:提而警之指提醒并警告。
优重:优重指地位高且重要。
耽禄取容:耽禄取容指沉迷于官位和权势。
鄙夫:鄙夫指见识短浅的人。
折狱:折狱指审理案件。
善治:善治指治理得法。
名重戚里:名重戚里指名声在贵族中很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八-评注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子之。应历初,以父任入侍。数岁,始为殿前都点检。
这段文字介绍了耶律夷腊葛的出身和早年经历,突出了他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家族背景对他的影响。‘本宫分人’暗示了他的皇室血统,而‘检校太师’则表明了他的官职地位。‘以父任入侍’说明他的入仕之路得益于家族关系,而‘殿前都点检’则显示了他早期的军事才能和忠诚。
时上新即位,疑诸王有异志,引夷腊葛为布衣交,一切机密事必与之谋,迁寄班都知,赐宫户。
这段文字描述了耶律夷腊葛在新皇帝即位后的政治地位上升。新皇帝对诸王有所疑虑,因此与耶律夷腊葛建立了非正式的关系,信任他参与机密事务。‘布衣交’表示这种关系的非正式性,而‘迁寄班都知’和‘赐宫户’则说明了他的官职提升和皇帝对他的信任。
时上酗酒,数以细故杀人。有监雉者因伤雉而亡,获之欲诛,夷腊葛谏曰:“是罪不应死。”帝竟杀之,以尸付夷腊葛曰:“收汝故人!”夷腊葛终不为止。
这段文字反映了耶律夷腊葛在皇帝酗酒时的忠诚和勇气。他敢于直言进谏,试图阻止皇帝的暴行。‘数以细故杀人’揭示了皇帝的残暴,而‘是罪不应死’则表现了耶律夷腊葛的正义感。尽管他的劝谏无效,但他始终坚守原则。
复有监鹿详稳亡一鹿,下狱当死,夷腊葛又谏曰:“人命至重,岂可为一兽杀之?”良久,得免。
这段文字进一步展示了耶律夷腊葛的仁慈和智慧。他再次以人命至重的理由劝谏皇帝,最终成功救下了一名囚犯。‘人命至重’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而‘良久,得免’则说明了他的劝谏最终得到了效果。
辽法,麚歧角者,惟天子得射。会秋猎,善为鹿鸣者呼一麚至,命夷腊葛射,应弦而踣。
这段文字描绘了耶律夷腊葛在秋猎中的英勇表现。他按照辽法射杀了一只麚,展示了他的武艺和忠诚。‘应弦而踣’形容了他的射击技巧,也反映了皇帝对他的赞赏。
后穆宗被杀,坐守卫不严,被诛。
这段文字说明了耶律夷腊葛因穆宗被杀而受到牵连,最终被诛。‘坐守卫不严’表明了他被指控的罪名,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
萧海璃,字寅的哂,其先遥辇氏时为本部夷离堇。
这段文字介绍了萧海璃的家族背景和早期经历。‘遥辇氏’表明了他的家族历史悠久,‘本部夷离堇’则说明了他的官职地位。
父塔列,天显间为本部令稳。海璃貌魁伟,膂力过人。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海璃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特点。‘本部令稳’表明了他的家族地位,而‘貌魁伟,膂力过人’则突出了他的外貌和体力。
天禄间,娶明王安端女蔼因翁主。应历初,察割乱,蔼因连坐,继娶嘲瑰翁主。
这段文字讲述了萧海璃的婚姻经历和家族变迁。‘娶明王安端女蔼因翁主’表明了他的婚姻地位,而‘察割乱’和‘继娶嘲瑰翁主’则反映了家族在政治动荡中的应对。
上以近戚,嘉其勤笃,命预北府宰相选。
这段文字说明了皇帝对萧海璃的赏识和信任。‘近戚’表明了他的家族关系,而‘嘉其勤笃’则表明了他的个人品质。
顷之,总知军国事。时诸王多坐反逆,海璃为人廉谨,达政体,每被命按狱,多得其情,人无冤者,由是知名。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海璃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声望。‘总知军国事’表明了他的政治地位,而‘廉谨,达政体’则突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为人。
汉主刘承钧每遣使入贡,必别致币物,诏许受之。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海璃在处理外交事务上的能力和皇帝对他的信任。‘每遣使入贡’表明了他的外交成就,而‘诏许受之’则表明了皇帝对他的认可。
年五十卒,帝愍悼,辍朝二日。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海璃的去世和皇帝的反应。‘愍悼’表明了皇帝对他的哀悼,而‘辍朝二日’则表明了皇帝对他的尊重。
萧护思,字延宁,世为北院吏,累迁御史中丞,总典群牧部籍。
这段文字介绍了萧护思的出身和官职经历。‘世为北院吏’表明了他的家族背景,而‘累迁御史中丞’则说明了他的官职提升。
应历初,迁左客省使。未几,拜御史大夫。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护思的官职变动。‘迁左客省使’和‘拜御史大夫’表明了他的官职提升和皇帝对他的信任。
时诸王多坐事系狱,上以护思有才干,诏穷治,称旨,改北院枢密使,仍命世预宰相选。
这段文字说明了皇帝对萧护思的赏识和信任。‘诏穷治’表明了皇帝对他的重任,而‘改北院枢密使’则说明了他的官职提升。
护思辞曰:“臣子孙贤否未知,得一客省使足矣。”从之。
这段文字反映了萧护思的谦逊和知足。他拒绝了进一步的官职提升,表明了他对官位的淡泊。
上晚岁酗酒,用刑多滥,护思居要地,龊龊自保,未尝一言匡救,议者以是少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护思在皇帝晚年酗酒时的态度。他选择了明哲保身,没有对皇帝的暴行进行劝谏,因此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年五十七卒。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护思的去世。
萧思温,小字寅古,宰相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
这段文字介绍了萧思温的出身和家族背景。‘宰相敌鲁之族弟’表明了他的家族地位,而‘忽没里之子’则说明了他的家庭背景。
通书史。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尚燕国公主,为群牧都林牙。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的学识和官职经历。‘通书史’表明了他的文化素养,而‘奚秃里太尉’和‘群牧都林牙’则说明了他的官职地位。
思温在军中,握笄修边幅,僚佐皆言非将帅才。
这段文字反映了萧思温在军中的表现。‘握笄修边幅’表明了他的文雅,而‘非将帅才’则说明了他被认为不适合军事指挥。
寻为南京留守。初,周人攻扬州,上遣思温蹑其后,惮暑不敢进,拔缘边数城而还。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军事上的行动。‘蹑其后’表明了他的战略部署,而‘惮暑不敢进’则说明了他面临的困难。
后周师来侵,围冯母镇,势甚张。思温请益兵,帝报曰:“敌来,则与统军司并兵拒之;敌去,则务农作,勿劳士马。”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应对周人侵略时的策略。他请求增兵,但皇帝的回答表明了他对军事行动的保守态度。
会敌入束城,我军退渡滹沱而屯。思温勒兵徐行,周军数日不动。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军事行动中的谨慎态度。他采取了保守的策略,避免了与周军的直接冲突。
思温与诸将议曰:“敌众而锐,战不利则有后患。不如顿兵以老其师,蹑而击之,可以必胜。”诸将从之。
这段文字反映了萧思温在军事上的决策能力。他提出了战略建议,并得到了将领们的支持。
遂与统军司兵会,饰他说请济师。周人引退,思温亦还。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军事行动中的成功。他通过策略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已而周主复北侵,与其将傅元卿、李崇进等分道并进,围瀛州,陷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垂迫固安。
这段文字描述了周人对辽的再次侵略和萧思温面临的挑战。
思温不知计所出,但云车驾旦夕至。麾下士奋跃请战,不从。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困境中的应对。他试图以皇帝即将到来的消息来安抚士兵,但未能成功。
已而陷易、瀛、莫等州,京畿人皆震骇,往往遁入西山。
这段文字描述了战事对辽国的影响。战败导致了民众的恐慌和流离失所。
思温以边防失利,恐朝廷罪己,表请亲征。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思温在面对战败时的责任感和勇气。他主动请缨,希望能够亲自率军作战。
会周主荣以病归,思温退至益津,伪言不知所在。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战败后的行动。他采取了撤退和误导的策略。
遇步卒二千余人来拒,败之。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思温在撤退中的成功。他成功地击退了追击的士兵。
是年,闻周丧,燕民始安,乃班师。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战事结束后的行动。他带领军队返回。
时穆宗湎酒嗜杀,思温以密戚预政,无所匡辅,士论不与。
这段文字反映了萧思温在穆宗时期的政治立场。他作为皇帝的亲戚,没有能够对穆宗的暴行进行有效的制约。
十九年,春蒐,上射熊而中,思温与夷离毕牙里斯等进酒上寿,帝醉还宫。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在穆宗宴饮时的行为。他在皇帝醉酒后没有劝谏,而是参与了宴乐。
是夜,为庖人斯奴古等所弑。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思温的遭遇。他在宴饮后被刺客杀害。
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立景宗。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思温死后,其他官员的行动。他们立了景宗为皇帝。
保宁初,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仍命世预其选。
这段文字说明了景宗时期的政治变动。萧思温被追认为北院枢密使和北府宰相。
上册思温女为后,加尚书令,封魏王。
这段文字描述了景宗对萧思温的追认和封赏。
从帝猎闾山,为贼所害。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思温的女儿在从皇帝狩猎时被杀害。
萧继先,字杨隐,小字留只哥。
这段文字介绍了萧继先的姓名和昵称。
幼颖悟,叔思温命为子,睿智皇后尤爱之。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继先的童年和家族背景。‘幼颖悟’表明了他的聪明才智,而‘叔思温命为子’则说明了他的家族地位。
乾亨初,尚齐国公主,拜驸马都尉。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继先的婚姻和官职。‘尚齐国公主’表明了他的婚姻地位,而‘拜驸马都尉’则说明了他的官职。
统和四年,宋人来侵,继先率逻骑逆境上,多所俘获,上嘉之,拜北府宰相。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继先在军事上的成就。他率领骑兵抵御宋人入侵,并取得了胜利。
自是出师,继先必将本府兵先从。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继先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他总是亲自率领本府的军队。
拔狼山石垒,从破宋军应州。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继先在军事上的行动。他攻破了宋军的防线。
上南征,取通利军,战称捷力。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继先在南方战役中的胜利。
及亲征高丽,以继先年老,留守上京。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继先在高丽战役中的角色。由于他年老,他被留在上京。
卒,年五十八。
这段文字说明了萧继先的去世。
继先虽处富贵,尚俭素,所至以善治称,故将兵攻战,未尝失利,名重戚里。
这段文字描述了萧继先的品质和成就。他虽然富贵,但仍然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并以善于治理而著称。
论曰:呜呼!人君之过,莫大于杀无辜。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耶律夷腊葛行为的评价。他认为皇帝最大的过错是杀害无辜的人。
汤之伐桀也,数其罪曰“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祇”;武王之伐纣也,数其罪曰“无辜吁天”;尧之伐苗民也,吕侯追数其罪曰“杀戮无辜”。
这段文字引用了古代文献,以证明皇帝杀害无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迹是言之,夷腊葛之谏,凛凛庶几古君子之风矣。
这段文字对耶律夷腊葛的劝谏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具有古代君子的风范。
虽然,善谏者不谏于已然,盖必先得于心术之微,如察脉者,先其病而治之,则易为功。
这段文字说明了有效的劝谏应该基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就像医生在治疗疾病之前先诊断病情一样。
穆宗沈湎失德,盖其资富强之势以自肆久矣。
这段文字分析了穆宗沉迷酒色和失德的原因,认为这是由于他长期享受富强的势力。
使群臣于造次动作之际,引谏彼诤,提而警之,以防其甚,则亦讵至是哉!
这段文字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群臣能够在关键时刻提出劝谏,可能会避免穆宗的失德行为。
于以知护思、思温处位优重,耽禄取容,真鄙夫矣!
这段文字对萧护思和萧思温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因为贪图禄位而放弃了责任。
若海璃之折狱,继先之善治,可谓任职臣欤!
这段文字对萧海璃和萧继先的行为给予了肯定,认为他们是称职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