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七-原文
耶律斡特剌 孩里 窦景庸 耶律引吉 杨绩 赵徽 王观 耶律喜孙
耶律斡特剌,字乙辛隐,许国王寅底石六世孙。少不喜官禄,年四十一,始补本班郎君。
时枢密使耶律乙辛擅权,谗害忠良,斡特剌恐祸及,深自抑畏。
大康中,为宿直官,历左、右护卫太保。
大安元年,升燕王傅,徙左夷离毕。
四年,改北院枢密副使。
帝赐诗褒之,迁知北院枢密使事,赐翼圣佐义功臣。
北阻卜酋长磨古斯叛,斡特剌率兵进讨。
会天大雪,败磨古斯四别部,斩首千余级,拜西北路招讨使,封漆水郡王,加赐宣力守正功臣。
寻拜南府宰相。
复讨闸古胡里扒部,破之,召为契丹行宫都部署。
先是,北、南府有讼,各州府得就按之;比岁,非奉枢密檄,不得鞫问,以故讼者稽留。
斡特剌奏请如旧,从之。
寿隆五年,复为西北路招讨使,讨耶睹刮部,俘斩甚众,获马、驼、牛、羊各数万。
明年,擒磨古斯,加守太保,赐奉国匡化功臣。
乾统初,乞致仕,不许,止罢招讨。
复兼南院枢密使,封混同郡王。
迁北院枢密使,加守太师,赐推诚赞治功臣。
致仕,薨,谥曰敬肃。
孩里,字胡辇,回鹘人。
其先在太祖时来贡,愿留,因任用之。
孩里重熙间历近侍长。
清宁九年,讨重元之乱有功,加金吾卫上将军,赐平乱功臣。
累迁殿前都点检,以宿卫严肃称。
大康初,加守太子太保。
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年,改同知南院宣徽使事。
会耶律乙辛出守中京,孩里入贺;及议复召,陈其不可。
后乙辛再入枢府,出孩里为广利军节度使。
及皇太子被诬,孩里当连坐,有诏勿问。
大安初,历品达鲁虢部节度使。
寿隆五年,有疾,自言吾数已尽,却医药,卒,年七十七。
孩里素信浮图。
清宁初,从上猎,堕马,愦而复苏。
言始见二人引至一城,宫室宏敞,有衣绛袍人坐殿上,左右列侍,导孩里升阶。
持牍者示之曰:“本取大腹骨欲,误执汝。”牍上书“官至使相,寿七十七”。
须臾还,挤之大壑而寤。
道宗闻之,命书其事。
后皆验。
窦景庸,中京人,中书令振之子。
聪敏好学。
清宁中,第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少府少监。
咸雍六年,授枢密直学士,寻知汉人行宫副部署事。
大安初,迁南院枢密副使,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赐同德功臣,封陈国公。
有疾,表请致仕,不从,加太子太保,授武定军节度使。
审决冤滞,轻重得宜,以狱空闻。
七年,拜中京留守。
九年薨,谥曰肃宪。
子瑜,三司副使。
耶律引吉,字阿括,品部人。
父双古,镇西边二十余年,治尚严肃,不殖货利,时多称之。
引吉寅畏好义。
以荫补官,累迁东京副留守、北枢密院侍御。
时萧革、萧图古辞等以佞见任,鬻爵纳贿,引吉以直道处其间,无所阿唯。
改客省使。
时朝廷遣使括三京隐户不得,以引吉代之,得数千余户。
时昭怀太子知北南院事,选引吉为辅导。
枢密使乙辛将倾太子,恶引吉在侧,奏出之,为群牧林牙。
大康元年,乙辛请赐牧地,引吉奏曰:“今牧地褊狭,畜不蕃息,岂可分赐臣下。”
帝乃止。
乙辛由是益嫉之,除怀德军节度使,徙漠北猾水马群太保,卒。
杨绩,良乡人。
太平十一年进士及第,累迁南院枢密副使。
与杜防、韩知白等擅给进士堂帖,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涿州。
清宁初,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为南府宰相。
九年,闻重元乱,与姚景行勤王,上嘉之。
十年,知兴中府。
咸雍初,入知枢密院事。
二年,乞致仕,不许,拜南院枢密使。
帝以绩旧臣,特诏燕见,论古今治乱,人臣邪正。
帝曰:“方今群臣忠直,耶律玦、刘伸而已;然伸不及玦之刚介。”
绩拜贺曰:“何代无贤,世乱则独善其身,主圣则兼济天下。陛下铢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
累表告归,不许,封赵王。
大康中,以例改王辽西。
致仕,加守太保,薨。
子贵忠,知兴中府。
赵徽,南京人。
重熙五年,擢甲科,累迁大理正。
清宁二年,铜州人妄毁三教,徽按鞫之,以状闻,称旨。
历烦剧,有能名。
累迁翰林学士承旨。
咸雍初,为度支使。
三年,拜参知政事。
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及代,军民请留。
后同知枢密院事,兼南府宰相、门下侍郎、平章事。
致仕,卒。
追赠中书令,谥文宪。
王观,南京人。
博学有才辩。
重熙七年,中进士乙科。
兴宗崩,充夏国报哀使;还,除给事中。
咸雍初,迁翰林学士。
五年,兼乾文阁学士。
七年,改南院枢密副使,赐国姓,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事。
坐矫制修私第,削爵为民,卒。
耶律喜孙,字盈隐,永兴宫分人。
兴宗在青宫,尝居左右辅导。
圣宗大渐,喜孙与冯家奴告仁德皇后同宰相萧浞卜等谋逆事。
及钦哀为皇太后称制,喜孙尤见宠任。
重熙中,其子涅哥为近侍,坐事伏诛。
帝以喜孙有翼戴功,且悼其子罪死,欲世其官,喜孙无所出之部,因见马印文有品部号,使隶其部,拜南府宰相。
寻出为东北路详稳,卒。
论曰:孩里、引吉之为臣也,当乙辛擅权、萧革贪黩之日,虽与同官,而能以正自处,不少阿唯,其过人远矣。
传曰:“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二子有焉。
若斡特剌之战功,窦景庸之谳狱,杨绩之忠告,亦贤矣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七-译文
耶律斡特剌,字乙辛隐,是许国王寅底石六世孙。年轻时不喜追求官职和俸禄,四十一岁时才补任本班郎君。当时枢密使耶律乙辛擅权,诬陷忠良,斡特剌担心祸及自身,所以非常谨慎。大康年间,他担任宿直官,历任左、右护卫太保。大安元年,升任燕王傅,调任左夷离毕。四年,改任北院枢密副使。皇帝赐诗赞扬他,升任知北院枢密使事,赐予翼圣佐义功臣。北阻卜酋长磨古斯叛乱,斡特剌率兵讨伐。适逢大雪,击败磨古斯四别部,斩首千余级,被封为西北路招讨使,封漆水郡王,加赐宣力守正功臣。不久又任南府宰相。再次讨伐闸古胡里扒部,将其击败,被召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在此之前,北、南府有诉讼,各州府可以就地审理;近年来,如果不是枢密院的檄文,不得审理,因此诉讼者多有拖延。斡特剌上奏请求恢复旧制,皇帝同意了。寿隆五年,再次任西北路招讨使,讨伐耶睹刮部,俘斩甚众,获马、驼、牛、羊各数万。明年,擒获磨古斯,加守太保,赐奉国匡化功臣。乾统初年,请求退休,未获准许,只停止了招讨职务。后来又兼任南院枢密使,封混同郡王。迁任北院枢密使,加守太师,赐推诚赞治功臣。退休后去世,谥号敬肃。
孩里,字胡辇,是回鹘人。他的祖先在太祖时来朝贡,愿意留下,因此被任用。孩里在重熙年间历任近侍长。清宁九年,讨伐重元之乱有功,加封金吾卫上将军,赐平乱功臣。累迁至殿前都点检,以严守职责著称。大康初年,加封太子太保。二年,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改任同知南院宣徽使事。适逢耶律乙辛出守中京,孩里入朝祝贺;及至讨论召回,他陈述了不可行的理由。后来乙辛再次入枢府,将孩里调出为广利军节度使。及至皇太子被诬陷,孩里应当连坐,皇帝下诏不予追究。大安初年,历任品达鲁虢部节度使。寿隆五年,因病,自己说寿命已尽,拒绝治疗,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孩里一直信仰佛教。清宁初年,跟随皇帝打猎,从马上摔下,昏迷后苏醒。他讲述了自己被两人带到一座城市,宫殿宏伟,有穿红袍的人坐在殿上,左右排列着侍从,引导他上台阶。拿着文书的人对他说:‘本想取大腹骨,误抓了你。’文书上写着‘官至使相,寿七十七’。不久又返回,将他推入深谷而醒。道宗听说了这件事,命令记录下来。后来都得到了验证。
窦景庸,中京人,中书令振的儿子。聪明好学。清宁年间,考中进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多次升迁至少府少监。咸雍六年,授予枢密直学士,不久担任汉人行宫副部署事。大安初年,升任南院枢密副使,监修国史,担任枢密院事,赐同德功臣,封陈国公。因病,上表请求退休,未获准许,加封太子太保,授予武定军节度使。审决冤案,轻重得当,以狱空闻名。咸雍七年,担任中京留守。九年去世,谥号肃宪。儿子窦瑜,任三司副使。
耶律引吉,字阿括,品部人。父亲双古,镇守西边二十余年,治理严肃,不追求财富,当时很多人称赞他。引吉敬畏好义。因荫补官职,多次升迁至东京副留守、北枢密院侍御。当时萧革、萧图古辞等人因谄媚而得任用,卖官纳贿,引吉在中间坚持正直,不偏不倚。改任客省使。当时朝廷派使者清查三京隐户未能成功,以引吉代替,找到了数千户。当时昭怀太子知道北南院事,挑选引吉为辅导。枢密使乙辛想要倾覆太子,厌恶引吉在身边,上奏将他调出,担任群牧林牙。大康元年,乙辛请求赐予牧地,引吉上奏说:‘现在牧地狭窄,牲畜无法繁衍,怎能分赐臣下。’皇帝于是停止了赐予。乙辛因此更加仇恨他,任命他为怀德军节度使,调任漠北猾水马群太保,去世。
杨绩,良乡人。太平十一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迁至南院枢密副使。与杜防、韩知白等人擅自给予进士堂帖,被降职为长宁军节度使,调任知涿州。清宁初年,担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担任南府宰相。九年,听说重元之乱,与姚景行勤王,皇帝嘉奖了他。十年,担任兴中府知府。咸雍初年,进入朝廷担任枢密院事。二年,请求退休,未获准许,担任南院枢密使。皇帝因为杨绩是旧臣,特别下诏让他进见,讨论古今治乱,人臣的邪正。皇帝说:‘现在群臣中忠诚正直的,只有耶律玦、刘伸而已;然而刘伸不及耶律玦的刚正。’杨绩拜贺说:‘哪个时代没有贤人,世道混乱时则独善其身,皇帝圣明则兼济天下。陛下明辨是非,升降分明,天下有幸。’多次上表请求退休,未获准许,封为赵王。大康年间,按例改封辽西王。退休后,加封守太保,去世。儿子杨贵忠,担任兴中府知府。
赵徽,南京人。重熙五年,考中甲科,多次升迁至大理正。清宁二年,铜州人诬陷三教,赵徽审理此案,上报情况,符合皇帝旨意。历任繁重职务,有才能的名声。多次升迁至翰林学士承旨。咸雍初年,担任度支使。三年,担任参知政事。出京担任武定军节度使,及至接替,军民请求留下。后来担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南府宰相、门下侍郎、平章事。退休后去世。追赠中书令,谥号文宪。
王观,南京人。博学有才辩。重熙七年,考中进士乙科。兴宗去世,担任夏国报哀使;回来后,担任给事中。咸雍初年,升任翰林学士。五年,兼任乾文阁学士。七年,改任南院枢密副使,赐予国姓,担任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事。因擅自修改私宅,削去爵位成为平民,去世。
耶律喜孙,字盈隐,永兴宫分人。兴宗在青宫时,曾担任他的左右辅导。圣宗病重时,喜孙与冯家奴告发仁德皇后和宰相萧浞卜等人谋逆。及至钦哀为皇太后称制,喜孙特别受到宠爱和任用。重熙年间,他的儿子涅哥担任近侍,因事被处死。皇帝因为喜孙有辅佐之功,且为儿子之死感到悲痛,想要世袭他的官职,喜孙没有子嗣,因为看到马印文上有品部号,让他归属品部,担任南府宰相。不久又出京担任东北路详稳,去世。
评论说:孩里、引吉作为臣子,在乙辛擅权、萧革贪赃之时,虽然与同官,但能以正直自处,不偏不倚,其品行超过常人。古语说:‘岁寒知松柏之后凋。’这两位都有这样的品质。至于斡特剌的战功,窦景庸的审理案件,杨绩的忠诚劝告,也都是贤人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七-注解
耶律斡特剌:辽朝官员,字乙辛隐,许国王寅底石六世孙,以战功和忠诚著称。
孩里:辽朝官员,字胡辇,回鹘人,以忠诚和清廉著称。
窦景庸:辽朝官员,中京人,中书令振之子,以聪明好学、审决冤狱著称。
耶律引吉:辽朝官员,品部人,以正直不阿著称。
杨绩:辽朝官员,良乡人,以忠诚和才干著称。
赵徽:辽朝官员,南京人,以才学和治绩著称。
王观:辽朝官员,南京人,以博学有才辩著称。
耶律喜孙:辽朝官员,字盈隐,永兴宫分人,以忠诚和辅助皇帝著称。
官禄:指官职所附带的俸禄和荣誉。
枢密使:古代官职,掌管军事和机密事务。
夷离毕:辽朝官职,相当于宰相。
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征讨边地。
宣徽使:辽朝官职,掌管宫廷事务。
致仕:古代官员退休。
浮图:佛教的别称。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者成为进士。
枢密院:古代官署,掌管军事和机密事务。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和文书。
度支使:古代官职,掌管财政。
参知政事:古代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平章事:古代官职,宰相的别称。
矫制:擅自更改或伪造皇帝的命令。
详稳:辽朝官职,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出自《论语》,比喻在困难环境中更能看出人的品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七-评注
耶律斡特剌,字乙辛隐,许国王寅底石六世孙。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耶律斡特剌的出身背景,他是许国王的后代,具有显赫的家世。‘少不喜官禄’一句,描绘了耶律斡特剌的个性,他不慕名利,不追求官职,体现了其高洁的品质。‘时枢密使耶律乙辛擅权,谗害忠良,斡特剌恐祸及,深自抑畏。’此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耶律乙辛擅权,忠良被谗害,耶律斡特剌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了深自抑畏,保全自己。
大康中,为宿直官,历左、右护卫太保。大安元年,升燕王傅,徙左夷离毕。四年,改北院枢密副使。帝赐诗褒之,迁知北院枢密使事,赐翼圣佐义功臣。北阻卜酋长磨古斯叛,斡特剌率兵进讨。会天大雪,败磨古斯四别部,斩首千余级,拜西北路招讨使,封漆水郡王,加赐宣力守正功臣。寻拜南府宰相。复讨闸古胡里扒部,破之,召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先是,北、南府有讼,各州府得就按之;比岁,非奉枢密檄,不得鞫问,以故讼者稽留。斡特剌奏请如旧,从之。寿隆五年,复为西北路招讨使,讨耶睹刮部,俘斩甚众,获马、驼、牛、羊各数万。明年,擒磨古斯,加守太保,赐奉国匡化功臣。乾统初,乞致仕,不许,止罢招讨。复兼南院枢密使,封混同郡王。迁北院枢密使,加守太师,赐推诚赞治功臣。致仕,薨,谥曰敬肃。这一段详细记载了耶律斡特剌的生平事迹,从他的官职变迁到战功赫赫,再到晚年致仕,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
孩里,字胡辇,回鹘人。其先在太祖时来贡,愿留,因任用之。孩里重熙间历近侍长。清宁九年,讨重元之乱有功,加金吾卫上将军,赐平乱功臣。累迁殿前都点检,以宿卫严肃称。大康初,加守太子太保。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改同知南院宣徽使事。会耶律乙辛出守中京,孩里入贺;及议复召,陈其不可。后乙辛再入枢府,出孩里为广利军节度使。及皇太子被诬,孩里当连坐,有诏勿问。大安初,历品达鲁虢部节度使。寿隆五年,有疾,自言吾数已尽,却医药,卒,年七十七。孩里素信浮图。清宁初,从上猎,堕马,愦而复苏。言始见二人引至一城,宫室宏敞,有衣绛袍人坐殿上,左右列侍,导孩里升阶。持牍者示之曰:“本取大腹骨欲,误执汝。”牍上书“官至使相,寿七十七”。须臾还,挤之大壑而寤。道宗闻之,命书其事。后皆验。这一段介绍了孩里的生平,他来自回鹘,因功被封为使相,并记载了他与浮图信仰相关的神奇经历。
窦景庸,中京人,中书令振之子。聪敏好学。清宁中,第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少府少监。咸雍六年,授枢密直学士,寻知汉人行宫副部署事。大安初,迁南院枢密副使,监修国史,知枢密院事,赐同德功臣,封陈国公。有疾,表请致仕,不从,加太子太保,授武定军节度使。审决冤滞,轻重得宜,以狱空闻。七年,拜中京留守。九年薨,谥曰肃宪。子瑜,三司副使。这一段讲述了窦景庸的生平,他出身名门,聪明好学,官至枢密院事,以审理冤狱得宜而著称。
耶律引吉,字阿括,品部人。父双古,镇西边二十余年,治尚严肃,不殖货利,时多称之。引吉寅畏好义。以荫补官,累迁东京副留守、北枢密院侍御。时萧革、萧图古辞等以佞见任,鬻爵纳贿,引吉以直道处其间,无所阿唯。改客省使。时朝廷遣使括三京隐户不得,以引吉代之,得数千余户。时昭怀太子知北南院事,选引吉为辅导。枢密使乙辛将倾太子,恶引吉在侧,奏出之,为群牧林牙。大康元年,乙辛请赐牧地,引吉奏曰:“今牧地褊狭,畜不蕃息,岂可分赐臣下。”帝乃止。乙辛由是益嫉之,除怀德军节度使,徙漠北猾水马群太保,卒。这一段描述了耶律引吉的生平,他正直不阿,敢于直言,因此受到了乙辛的忌恨。
杨绩,良乡人。太平十一年进士及第,累迁南院枢密副使。与杜防、韩知白等擅给进士堂帖,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涿州。清宁初,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为南府宰相。九年,闻重元乱,与姚景行勤王,上嘉之。十年,知兴中府。咸雍初,入知枢密院事。二年,乞致仕,不许,拜南院枢密使。帝以绩旧臣,特诏燕见,论古今治乱,人臣邪正。帝曰:“方今群臣忠直,耶律玦、刘伸而已;然伸不及玦之刚介。”绩拜贺曰:“何代无贤,世乱则独善其身,主圣则兼济天下。陛下铢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累表告归,不许,封赵王。大康中,以例改王辽西。致仕,加守太保,薨。子贵忠,知兴中府。这一段介绍了杨绩的生平,他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官员,多次上表请求退休,但均被皇帝拒绝。
赵徽,南京人。重熙五年,擢甲科,累迁大理正。清宁二年,铜州人妄毁三教,徽按鞫之,以状闻,称旨。历烦剧,有能名。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咸雍初,为度支使。三年,拜参知政事。出为武定军节度使,及代,军民请留。后同知枢密院事,兼南府宰相、门下侍郎、平章事。致仕,卒。追赠中书令,谥文宪。这一段讲述了赵徽的生平,他是一位有才能的官员,多次担任重要职务,为朝廷做出了贡献。
王观,南京人。博学有才辩。重熙七年,中进士乙科。兴宗崩,充夏国报哀使;还,除给事中。咸雍初,迁翰林学士。五年,兼乾文阁学士。七年,改南院枢密副使,赐国姓,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事。坐矫制修私第,削爵为民,卒。这一段介绍了王观的生平,他博学多才,但因其矫制修私第而被削爵为民。
耶律喜孙,字盈隐,永兴宫分人。兴宗在青宫,尝居左右辅导。圣宗大渐,喜孙与冯家奴告仁德皇后同宰相萧浞卜等谋逆事。及钦哀为皇太后称制,喜孙尤见宠任。重熙中,其子涅哥为近侍,坐事伏诛。帝以喜孙有翼戴功,且悼其子罪死,欲世其官,喜孙无所出之部,因见马印文有品部号,使隶其部,拜南府宰相。寻出为东北路详稳,卒。这一段描述了耶律喜孙的生平,他是一位忠诚的官员,因举报谋逆有功而受到皇帝的宠信。
论曰:孩里、引吉之为臣也,当乙辛擅权、萧革贪黩之日,虽与同官,而能以正自处,不少阿唯,其过人远矣。传曰:“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二子有焉。若斡特剌之战功,窦景庸之谳狱,杨绩之忠告,亦贤矣夫。这一段是对上述人物的总结,赞扬了他们在困难环境下的忠诚和正直,以及他们各自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