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原文

萧阿剌 耶律义先(信先) 萧陶隗 萧塔剌葛 耶律敌禄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孝穆之子也。

幼养宫中,兴宗尤爱之。

重熙六年,为弘义宫使。

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东京留守。

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

寻尚秦晋国王公主,拜驸马都尉。

清宁元年,遗诏拜北府宰相,兼南院枢密使,进王韩。

明年,改北院枢密使,徙王陈,与萧革同掌国政。

革谄谀不法,阿剌争之不得,告归。

上由此恶之,除东京留守。

会行瑟瑟礼,入朝陈时政得失。

革以事中伤,帝怒,缢杀之。

皇太后营救不及,大恸曰:‘阿剌何罪而遽见杀?’

帝乃优加赙赠,葬乾陵之赤山。

阿剌性忠果,晓世务,有经济才。

议者以谓阿剌若在,无重元、乙辛之乱。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也。

美风姿,举止严重。

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班详稳。

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糺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

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

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

言甚激切,不纳。

它日侍宴,上命群臣博,负者罚一巨觥。

义先当与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

帝止之曰:‘卿醉矣!’

义先厉声诟不已。

上大怒,赖皇后救,得解。

翌日,上谓革曰:‘义先无礼,当黜之。’

革对曰:‘义先天性忠直,今以酒失而出,谁敢言人之过?’

上谓革忠直,益加信任。

义先郁郁不自得,然议事未尝少沮。

又于上前博,义先祝曰:‘向言人过,冒犯天威。今日一掷,可表愚款。’

俄得堂印。

上愕然。

十六年,为殿前都点检,讨蒲奴里,多所招降,获其酋长陶得里以归,手诏褒奖,以功改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

奏请统军司钱营息,以赡贫民。

未期,军器完整,民得休息。

二十一年,拜惕隐,进王富春,薨,年四十二。

义先常戒其族人曰:‘国中三父房,皆帝之昆弟,不孝不义尤不可为。’

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

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遇中表亲,非礼服不见,故内外多化之。

清宁间,追赠许王。

弟信先。

信先,兴宗以其父瑰引为刺血友,幼养于宫。

善骑射。

重熙十四年为左护卫太保,同知殿前点检司事。

十八年,兼右祗候郎君班详稳。

上问所欲,信先曰:‘先臣瑰引与陛下分如同气,然不及王封。傥使蒙恩地下,臣愿毕矣。’

上曰:‘此朕遗忘之过。’追封燕王。

是年,从萧惠伐夏,败于河南,例被责。

清宁初,为南面林牙,卒。

萧陶隗,字乌古邻,宰相辖特六世孙。

刚直有威重。

咸雍初,任马群太保。

素知群牧名存实亡,悉阅旧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牧人畏服。

陶隗上书曰:‘群牧以少为多,以无为有。上下相蒙,积弊成风。不若括见真数,著为定籍,公私两济。’

从之。

畜产岁以蕃息。

大康中,累迁契丹行宫都部署。

上尝谓群臣曰:‘北枢密院军国重任,久阙其人,耶律阿思、萧斡特剌二人孰愈?’

群臣各誉所长,陶隗独默然。

上问:‘卿何不言?’

陶隗曰:‘斡特剌懦而败事;阿思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基祸。’

上曰:‘陶隗虽魏征不能过,但恨吾不及太宗尔!’

然竟以阿思为枢密使。

由是阿思衔之。

九年,西圉不宁,阿思奏曰:‘边隅事大,可择重臣镇抚。’

上曰:‘陶隗何如?’

阿思曰:‘诚如圣旨。’

遂拜西南面招讨使。

阿思阴与萧阿忽带诬奏贼掠漠南牧马及居民畜产,陶隗不急追捕,罪当死,诏免官。

久之,起为塌母城节度使。

未行,疽发背卒。

陶隗负气,怒则须髯辄张。

每有大议,必毅然决之。

虽上有难色,未尝遽已。

见权贵无少屈,竟为阿思所陷,时人惜之。

二子,曰图木、辖式。

阿思死,始获进用。

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

素刚直。

太祖时,坐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没入弘义宫。

世宗即位,以舅氏故,出其籍,补国舅别部敞史。

或言泰宁王察割有无君心。

塔剌葛曰:‘彼纵忍行不义,人孰肯从!’

他日侍宴,酒酣,塔剌葛捉察割耳,强饮之曰:‘上固知汝傲狠,然以国属,曲加矜悯,使汝在左右,且度汝才何能为。若长恶不悛,徒自取赤族之祸!’

察割不能答,强笑曰:‘何戏之虐也!’

天禄末,塔剌葛为北府宰相,及察割作乱,塔剌葛醉詈曰:‘吾悔不杀此逆贼!’

寻为察割所害。

耶律敌禄,字阳隐,孟父楚国王之后。

性质直,多膂力。

察割作乱,敌禄闻之,入见寿安王,慷慨言曰:‘愿得精兵数百,破贼党。’

王嘉其忠。

穆宗即位,为北院宣徽使。

上以飞狐道狭,诏敌禄广之。

明年,将兵援河东,至太原,与汉王会于高平,击周军,败之,仍降其众。

忻、代二州叛,将兵讨之。

会耶律挞烈至,败周师于忻口。

师还,卒。

论曰:忠臣惟知有国,而不知有身,故恶恶不避其患。

阿剌以谄谀不法折萧革,陶隗以用必基祸言阿思,塔剌葛以忍行不义徒自取赤族之罪责察割,其心可谓忠矣。

言一出而祸辄随之。

吁,邪正既不辨,国焉得无乱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译文

萧阿剌,字阿里懒,是北院枢密使孝穆的儿子。从小在宫中抚养,兴宗特别宠爱他。重熙六年,他被任命为弘义宫使。后来多次升迁,成为同知北院枢密使,并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派往东京担任留守。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西平郡王。不久后,他迎娶了秦晋国王的女儿,被授予驸马都尉。清宁元年,根据遗诏被任命为北府宰相,兼任南院枢密使,晋升为王韩。第二年,他改任北院枢密使,封王陈,与萧革一同掌管国政。萧革谄媚奉承,行为不端,阿剌与他争论,但未能成功,于是告老还乡。皇帝因此对他产生了恶感,将他调回东京担任留守。在举行瑟瑟礼时,他入朝陈述时政的得失。萧革借机中伤他,皇帝愤怒,将他吊死。皇太后来不及营救,悲痛地说:‘阿剌有什么罪过,却突然被杀?’皇帝于是优待他,给予丰厚的赙赠,并安葬在乾陵的赤山。

耶律义先,是于越仁先的弟弟。他风度翩翩,举止庄重。重熙初年,他被补任为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皇帝西征,他被任命为十二行糺都监,战功卓著,后改为南院宣徽使。当时萧革担任同知枢密院事,依仗皇帝的宠爱擅权,义先非常痛恨他。在一次宴会上,他对皇帝说:‘萧革狡猾奸诈,喜欢制造混乱,一旦重用,必定会误国!’话说得非常激烈,但皇帝没有采纳。另一天,皇帝命令群臣赌博,输的人要罚一大杯酒。义先与萧革对赌,他黯然地说:‘我虽然不能举贤退不肖,但怎么能与国贼赌博呢!’皇帝阻止他说:‘你喝醉了!’义先却大声责骂不止。皇帝非常愤怒,幸亏皇后解围,才得以平息。第二天,皇帝对萧革说:‘耶律义先无礼,应该罢免他。’萧革回答说:‘耶律义先天生忠诚正直,现在因为酒醉失态而被罢免,谁还敢说别人的过错呢?’皇帝认为萧革忠诚正直,更加信任他。耶律义先心情郁闷,但议事从未减少热情。又在皇帝面前赌博,耶律义先祈祷说:‘之前说别人的过错,冒犯了天威。今天一掷,可以表明我的忠诚。’结果掷出了好彩头。十六年,他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讨伐蒲奴里,招降了许多人,捕获了其首领陶得里,皇帝亲自下诏褒奖,以功晋升为南京统军使,封为武昌郡王。他上奏请求统军司的钱财用于休养生息,以救济贫民。不久之后,军器完备,百姓得以休息。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惕隐,晋升为王富春,去世时四十二岁。

耶律义先常常告诫他的族人:‘国中的三父房,都是皇帝的兄弟,不孝不义尤其不可为。’他对待下属不论贵贱贤否,都一视同仁。他的妻子是晋国长公主的女儿,每次遇到亲戚,除非是礼服,否则不见面,因此内外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清宁年间,他被追赠为许王。他的弟弟是信先。

信先,兴宗因为他的父亲瑰引是刺血友,从小在宫中抚养。他擅长骑射。重熙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左护卫太保,同知殿前点检司事。十八年,他兼任右祗候郎君班详稳。皇帝问他有什么愿望,信先说:‘先臣瑰引与陛下情同手足,但未得到王的封号。如果能在地下得到恩宠,我的愿望就满足了。’皇帝说:‘这是我的过失。’于是追封他为燕王。这一年,他随萧惠讨伐夏国,在河南战败,按规定受到责罚。清宁初年,他被任命为南面林牙,去世。

萧陶隗,字乌古邻,是宰相辖特六世孙。他刚直有威严。咸雍初年,他被任命为马群太保。他深知群牧名存实亡,仔细查阅了旧籍,淘汰了瘦弱的马匹,记录了实际的数量,牧民们都敬畏服从。萧陶隗上书说:‘群牧以少报多,以无报有。上下相互欺骗,积弊成风。不如统计真实的数量,记录在案,对公私都有利。’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畜产因此逐年增加。大康年间,他多次升迁,成为契丹行宫都部署。皇帝曾对群臣说:‘北枢密院是军国重任,长久以来缺少合适的人选,耶律阿思和萧斡特剌两人,谁更适合?’群臣各自称赞他们的优点,只有萧陶隗沉默不语。皇帝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萧陶隗说:‘萧斡特剌懦弱而败事;耶律阿思有才能但贪婪,将成为祸害的根源。不得已而用,败事总比祸害要好。’皇帝说:‘萧陶隗即使比不上魏征,但也遗憾自己比不上太宗!’但最终还是任命了耶律阿思为枢密使。因此耶律阿思对他怀恨在心。九年,西边不安定,耶律阿思上奏说:‘边疆事务重大,可以挑选重臣镇守。’皇帝问:‘萧陶隗怎么样?’耶律阿思说:‘确实如圣旨。’于是任命萧陶隗为西南面招讨使。耶律阿思暗中与萧阿忽带诬告萧陶隗不紧急追捕贼人,犯死罪,皇帝下诏免了他的官职。过了一段时间,他被任命为塌母城节度使。未赴任前,因病去世。

萧陶隗性格刚烈,生气时胡须会竖起来。每次有重大决策,他都会坚决地做出决定。即使皇帝有难色,他也不会轻易放弃。他对权贵从不屈服,最终被耶律阿思陷害,当时的人都很惋惜他。他有二子,名叫图木和辖式。耶律阿思死后,萧陶隗才得到重用。

萧塔剌葛,字陶哂,是六院部人。他一直刚直。太祖时,因为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被没入弘义宫。世宗即位后,因为他是舅父的缘故,将他放出名单,补任为国舅别部敞史。有人说泰宁王察割有篡位之心。萧塔剌葛说:‘他即使忍心行不义,谁会愿意跟随他!’有一天在宴会上,酒喝得正酣,萧塔剌葛抓住察割的耳朵,强迫他喝酒说:‘皇帝固然知道你傲慢凶狠,但因为是国家的属下,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同情,让你在身边,也看看你的才能能做什么。如果你继续作恶不改,只会自取灭亡!’察割无言以对,勉强笑着说:‘何必这么严厉地开玩笑!’天禄末年,萧塔剌葛成为北府宰相,等到察割作乱时,萧塔剌葛醉酒痛骂说:‘我后悔没有杀掉这个逆贼!’不久后被察割杀害。

耶律敌禄,字阳隐,是孟父楚国王的后代。他性格直率,力大无穷。察割作乱时,耶律敌禄听说消息,入宫见寿安王,慷慨地说:‘我希望得到几百精兵,打败贼人。’王赞赏他的忠诚。穆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北院宣徽使。皇帝因为飞狐道狭窄,下诏让耶律敌禄拓宽。第二年,他领兵援助河东,到达太原,与汉王在高平会合,击败周军,并降服了他们的士兵。忻州和代州叛乱,他领兵讨伐。正好耶律挞烈到达,在忻口击败周军。军队返回时,他去世。

评论说:忠臣只知道有国家,而不知道有自己,所以不怕恶行带来的祸患。阿剌因为指责萧革的谄媚不端,陶隗因为说耶律阿思会带来祸害,塔剌葛因为忍受察割的不义行为而责备他,他们的心可以说是忠诚的。他们一旦说出真话,灾祸就随之而来。唉,如果邪正不能分辨,国家怎么能不乱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注解

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是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和边防事务,是辽朝的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政务。

东京留守:东京留守是辽朝的一个地方官职,负责东京(今辽宁辽阳)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西北路招讨使:西北路招讨使是辽朝的一种地方军事官职,负责西北地区的军事征讨。

西平郡王:西平郡王是辽朝的一种封号,表示对贵族的尊崇。

驸马都尉:驸马都尉是辽朝的一种官职,是皇帝女婿的封号。

北府宰相:北府宰相是辽朝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国家政务。

南院枢密使:南院枢密使是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和边防事务,是辽朝的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是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警卫和皇帝的安全。

南京统军使:南京统军使是辽朝的一种地方军事官职,负责南京(今北京)地区的军事事务。

武昌郡王:武昌郡王是辽朝的一种封号,表示对贵族的尊崇。

惕隐:惕隐是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和边防事务。

富春:富春是辽朝的一种封号,表示对贵族的尊崇。

马群太保:马群太保是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马匹的管理。

契丹行宫都部署:契丹行宫都部署是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契丹皇帝行宫的管理。

西南面招讨使:西南面招讨使是辽朝的一种地方军事官职,负责西南地区的军事征讨。

塌母城节度使:塌母城节度使是辽朝的一种地方军事官职,负责塌母城地区的军事事务。

国舅别部敞史:国舅别部敞史是辽朝的一种官职,负责国舅别部的管理。

飞狐道:飞狐道是辽朝的一条重要道路,位于今河北省。

河东:河东是辽朝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山西省。

高平:高平是辽朝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忻口:忻口是辽朝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周军:周军指的是辽朝与宋朝之间的战争中的宋朝军队。

邪正:邪正指的是邪恶与正义,这里指政治上的正直与腐败。

太宗:太宗是辽朝的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的尊号,这里用来比喻辽朝的明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评注

萧阿剌,字阿里懒,北院枢密使孝穆之子也。幼养宫中,兴宗尤爱之。这一段介绍了萧阿剌的出身和背景,强调了他在宫廷中的地位和皇帝对他的宠爱,为后文他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重熙六年,为弘义宫使。累迁同知北院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东京留守。二十一年,拜西北路招讨使,封西平郡王。这段文字展现了萧阿剌在政治上的迅速崛起,从弘义宫使到西北路招讨使,显示了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

寻尚秦晋国王公主,拜驸马都尉。清宁元年,遗诏拜北府宰相,兼南院枢密使,进王韩。明年,改北院枢密使,徙王陈,与萧革同掌国政。这段描述了萧阿剌的婚姻和官职变动,显示了他与皇室的联系以及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革谄谀不法,阿剌争之不得,告归。上由此恶之,除东京留守。会行瑟瑟礼,入朝陈时政得失。革以事中伤,帝怒,缢杀之。皇太后营救不及,大恸曰:“阿剌何罪而遽见杀?”帝乃优加赙赠,葬乾陵之赤山。这一段描绘了萧阿剌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迫害,最终被缢杀的悲剧,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宫廷斗争的残酷。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也。美风姿,举止严重。重熙初,补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车驾西征,为十二行糺都监,战功最,改南院宣徽使。这段文字介绍了耶律义先的出身和他在军事上的成就,突出了他的英勇和忠诚。

时萧革同知枢密院事,席宠擅权,义先疾之。因侍宴,言于帝曰:“革狡佞喜乱,一朝大用,必误国家!”言甚激切,不纳。这段描述了耶律义先对萧革的不满和直言进谏的精神,显示了他不畏权势的勇气。

义先常戒其族人曰:“国中三父房,皆帝之昆弟,不孝不义尤不可为。”其接下无贵贱贤否,皆与均礼。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遇中表亲,非礼服不见,故内外多化之。这段文字展现了耶律义先的家族观念和为人之道,强调了他在家族和朝廷中的公正和仁爱。

萧陶隗,字乌古邻,宰相辖特六世孙。刚直有威重。咸雍初,任马群太保。素知群牧名存实亡,悉阅旧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牧人畏服。这段描述了萧陶隗的刚直和他在马群太保任上的政绩,显示了他对国家利益的忠诚。

陶隗上书曰:“群牧以少为多,以无为有。上下相蒙,积弊成风。不若括见真数,著为定籍,公私两济。”从之。畜产岁以蕃息。这段文字描绘了萧陶隗的政治远见和改革精神,他敢于直言时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耶律敌禄,字阳隐,孟父楚国王之后。性质直,多膂力。察割作乱,敌禄闻之,入见寿安王,慷慨言曰:“愿得精兵数百,破贼党。”王嘉其忠。这段描述了耶律敌禄的忠诚和勇敢,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表现出了他的英勇和忠诚。

论曰:忠臣惟知有国,而不知有身,故恶恶不避其患。阿剌以谄谀不法折萧革,陶隗以用必基祸言阿思,塔剌葛以忍行不义徒自取赤族之罪责察割,其心可谓忠矣。言一出而祸辄随之。吁,邪正既不辨,国焉得无乱哉!这段文字是对以上人物的总结和评价,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当时政治的混乱和邪正不分的现象。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二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40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