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五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五-原文

◎能吏

○大公鼎 萧文 马人望 耶律铎鲁斡 杨遵勖 王棠

汉以玺书赐二千石,唐疏刺史、县令于屏,以示奖率,故二史有《循吏》、《良吏》之传。

辽自太祖创业,太宗抚有燕、蓟,任贤使能之道,亦略备矣。

然惟朝廷参置国官,吏州县者多遵唐制。

历世既久,选举益严。

时又分遣重臣巡行境内,察贤否而进退之。

是以治民、理财、决狱、弭盗,各有其人。

考其德政,虽未足以与诸循、良之列,抑亦可谓能吏矣。

作《能吏传》。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

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

曾祖忠,礼宾使。

父信,兴中主簿。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乃疏奏其事。

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

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

从之。

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拒之。

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

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

安辑如故。

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

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

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

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

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因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子昌龄,左承制;昌嗣,洺州刺史;昌朝,镇宁军节度。

萧文,字国华,外戚之贤者也。

父直善,安州防御使。

文笃志力学,喜愠不形。

大康初,掌秦越国王中丞司事,以才干称。

寻知北面贴黄。

王邦彦子争荫,数岁不能定,有司以闻。

上命文诘之,立决。

车驾将还宫,承诏阅习仪卫,虽执事林林,指顾如一。

迁同知奉国军节度使,历国舅都监。

寿隆末,知易州,兼西南面安抚使。

高阳土沃民富,吏其邑者,每黩于货,民甚苦之。

文始至,悉去旧弊,务农桑,崇礼教,民皆化之。

时大旱,百九忧甚,文祷之辄雨。

属县又蝗,议捕除之,文曰:‘蝗,天灾,捕之何益!’

但反躬自责,蝗尽飞去,遗者亦不食苗,散在草莽,为乌鹊所食。

会霪雨不止,文复随祷而霁。

是岁,大熟。

朝廷以文可大用,迁唐古部节度使,高阳勒石颂之。

后不知所终。

马人望,字俨叔,高祖胤卿,为石晋青州刺史,太宗兵至,坚守不降。

城破被执,太宗义而释之,徙其族于医巫闾山,因家焉。

曾祖廷煦,南京留守。

祖渊,中京副留守。

父诠,中京文思使。

人望颖悟。

幼孤,长以才学称。

咸雍中,第进士,为松山县令。

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

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

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徙知涿州新城县。

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擢中京度支司盐铁判官。

转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公私兼裕。

迁警巡使。

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曾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

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

先是,枢密使乙辛窃弄威柄,卒害太子。

及天祚嗣位,将报父仇,选人望与萧报恩究其事。

人望平心以处,所活甚众。

改上京副留守。

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

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

人望令关津讥察行旅,悉获其盗。

寻擢枢密都承旨。

宰相耶律俨恶人望与己异,迁南京诸宫提辖制置。

岁中,为保静军节度使。

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

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

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路不鸣桴。

遥授彰义军节度使。

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

徙左散骑常侍,累迁枢密直学士。

未几,拜参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

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

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名曰“临库”。

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

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

逾年,天祚手书“宣马宣徽”四字诏之。

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

遂拜南院枢密使。

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如曹勇义、虞仲文尝为奸人所挤,人望推荐,皆为名臣。

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

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久之请老,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

卒,谥曰文献。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

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

其畏慎如此。

耶律铎鲁斡,字乙辛隐,季父房之后。

廉约重义。

重熙末,给事诰院。

咸雍中,累迁同知南京留守事。

被召,以部民恳留,乃赐诏褒奖。

大康初,改西南面招讨使,为北面林牙,迁左夷离毕。

大安五年,拜南府宰相。

寿隆初,致仕,卒。

铎鲁斡所至有声,吏民畏爱。

及退居乡里,子普古为乌古部节度使,遣人来迎。

既至,见积委甚富。

谓普古曰:“辞亲入仕,当以裕国安民为事。枉道欺君,以苟货利,非吾志也。”

命驾而归。

普古后为盗所杀。

杨遵勖,字益诫,涿州范阳人。

重熙十九年登进士第,调儒州军事判官,累迁枢密院副承旨。

咸雍三年,为宋国贺正使;还,迁都承旨。

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

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剖决如流,敷奏详敏。

上嘉之。

奉诏征户部逋钱,得四十余万缗,拜枢密直学士,改枢密副使。

大康初,参知政事,徙知枢密院事,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拜南府宰相。

耶律乙辛诬皇太子,诏遵勖与燕哥按其事,遵勖不敢正言,时议短之。

寻拜北府宰相。

大安中暴卒,年五十六。

赠守司空,谥康懿。

子晦,终昭文馆直学士。

王棠,涿州新城人。

博古善属文。

重熙十五年擢进士。

乡贡、礼部、廷试对皆第一。

累迁上京盐铁使。

或诬以贿,无状,释之。

迁东京户部使。

大康二年,辽东饥,民多死,请赈恤,从之。

三年,入为枢密副使,拜南府宰相。

大安末,卒。

棠练达朝政,临事不怠,在政府修明法度,有声。

论曰:孟子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司牧者当如何以尽心。

公鼎奏罢完堤役以息民,拒公主假贷以守法,单骑行郡,化盗为良,庶几召、杜之美。

文知易州,雨暍应祷,蝗不为灾。

人望为民不避囚系,判度支,公私兼裕,亦卓乎未易及已。

铎鲁斡吏畏民爱,杨遵勖决事如流,真能吏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五-译文

能吏

大公鼎、萧文、马人望、耶律铎鲁斡、杨遵勖、王棠。汉朝用玉印文书赐给二千石(官职),唐朝则在屏风上记录刺史、县令的名字,以示奖励和激励,因此两史书中有《循吏》、《良吏》的记载。辽朝自太祖创业以来,太宗统治燕、蓟地区,任用贤能,方法也大致完备。然而,只有朝廷参置国官,州县的官吏多遵循唐朝制度。历经世代,选拔官员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同时,还派遣重要官员巡视境内,考察官员的贤能与否,进行升降。因此,治理民众、理财、审理案件、打击盗贼,都有相应的人才。考察他们的德政,虽然不足以与那些循良之列相提并论,但也足以称为能吏了。因此撰写了《能吏传》。

大公鼎,渤海人,祖先居住在辽阳率宾县。统和年间,辽东的豪族被迁往中京充实,大公鼎也因此家迁至大定。他的曾祖父忠担任礼宾使,父亲信担任兴中主簿。大公鼎自幼庄重,长大后热爱学习。咸雍十年,他考中进士,被调任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水损害了庄稼,北枢密院征召了大量壮丁来加固堤防。官吏们执行命令严厉急促,但大公鼎却认为:‘边疆刚刚安定,就大力征用劳役,这不是有利于国家和农民的做法。’于是上疏奏明此事。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停止了劳役,水灾也没有造成灾害。沿河千里,民众无不欢喜。他改善乡里的治理,减少徭役,发展农业和桑蚕业,建立孔子庙学,使民众接受教化。他多次升迁,最终担任兴国军节度副使。当时有隶属于鹰坊的人,以捕捉猎物为名,扰乱了田地。时间久了,民众无法忍受。大公鼎向皇帝进言,皇帝立即下令禁止这种行为。当大公鼎进京时,大臣们向皇帝传达了嘉奖他的意愿,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是一件大幸事;其他郡也有类似情况,希望将这种恩赐推广到全国。’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他被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皇帝的车队前往春水,贵族们通常借机借贷,但大公鼎拒绝了这个请求,他说:‘怎么能中断官府的用度,迎合人情呢?’尽管遭到了许多怨恨和责骂,他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废弃。’不久,他被任命为大理卿,平反了许多冤案。天祚帝即位后,他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东京户部使。当时盗贼杀害了留守萧保先,开始觊觎他的财富,因此煽动叛乱。民众也互相猜忌,家家户户自相残杀。大公鼎单骑巡行郡县,向民众说明祸福,众人纷纷放下武器,跪拜说:‘您没有欺骗我们,我们愿意听从您的命令。’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他被任命为中京留守,赐予贞亮功臣的称号,乘坐驿车赴任。当时盗贼横行,有遇到大公鼎的人在路上请求自新。大公鼎给予他们符约,让他们回归正业,听说的人络绎不绝。不到十天,境内恢复了安宁。天祚帝听说后,加赐给他保节功臣的称号。当时人心动荡,大公鼎担心发生变故,请求施恩惠以安抚民众,于是实行大赦。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退休,但未被允许。恰逢奴贼张撒八率领无赖聚集,大公鼎想要攻击他们,但力量不足。他叹息道:‘我早就想辞去官职了,但被世上的事情所牵绊,不幸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这是命吗!’因此忧虑和愤怒成疾。保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儿子昌龄,担任左承制;昌嗣,担任洺州刺史;昌朝,担任镇宁军节度。

萧文,字国华,是外戚中的贤人。他的父亲直善,担任安州防御使。萧文专心致志地学习,喜怒不形于色。大康初年,他掌管秦越国王中丞司的事务,以才干著称。不久后,他担任北面贴黄。王邦彦的儿子争夺荫庇,几年都不能确定,官吏们上报朝廷。皇帝命令萧文调查此事,立即作出判决。皇帝的车队即将返回皇宫,萧文接受诏令检阅仪仗队,尽管任务繁重,但他指挥得井井有条。他被升任为同知奉国军节度使,历任国舅都监。寿隆末年,他担任易州知州,兼任西南面安抚使。高阳土地肥沃,民众富裕,但历任官员都贪污腐败,民众非常痛苦。萧文上任后,废除了旧弊,发展农业和桑蚕业,崇尚礼教,民众都受到了教化。当时发生了大旱,皇帝非常担忧,萧文祈祷后,天降甘霖。属县又发生了蝗灾,有人提议捕捉蝗虫以消除灾害,萧文说:‘蝗虫是天灾,捕捉它们有什么用呢!’他只是反省自己,蝗虫全部飞走,剩下的也不吃庄稼,散落在草丛中,被乌鸦和喜鹊吃掉。遇到连绵的暴雨,萧文再次祈祷,雨停了。这一年,庄稼大丰收。朝廷认为萧文可以重用,升任他为唐古部节度使,高阳勒石纪念他。后来不知他的下落。

马人望,字俨叔,高祖胤卿,是石晋青州刺史,太宗军队到达时,他坚守不降。城破后被俘,太宗敬佩他的忠诚,释放了他,并将他的家族迁往医巫闾山,因此在那里安家。他的曾祖父廷煦,担任南京留守。祖父渊,担任中京副留守。父亲诠,担任中京文思使。马人望聪明伶俐。年幼丧父,长大后以才学著称。咸雍年间,他考中进士,担任松山县令。每年运送泽州的官炭,只有松山县被征用,马人望向中京留守萧吐浑请求将劳役均摊到其他县。萧吐浑发怒,将他交给官吏,关押了几百天。后来再次审问他,马人望坚贞不屈,萧吐浑高兴地说:‘你如此为民众着想,将来必定会得到重用。’他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全部采纳了他的请求。他被调任涿州新城县知县。该县与宋朝接壤,是驿道出口。马人望治理得当,不扰民,官吏和民众都敬畏和爱戴他。有大臣出使宋朝返回,皇帝询问外事,他多次推荐马人望,他被提升为中京度支司盐铁判官。后来转任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公私两利。他被升任为警巡使。京城监狱诉讼繁多,马人望处理案件,没有一人冤枉。他曾进行户口普查,不到二十天就完成了。同知留守萧保先对此感到奇怪,询问他原因,马人望说:‘民众的财产如果普查得毫无遗漏,将来必定会有重税的问题,大致六七成就足够了。’萧保先感谢他说:‘你的考虑长远,我比不上你。’

在此之前,枢密使乙辛窃取了权力,最终杀害了太子。等到天祚帝即位,准备报复父亲的仇恨,他挑选了马人望和萧报恩调查此事。马人望以公正的心态处理此事,救活了许多人。后来他被任命为上京副留守。恰逢剧贼赵钟哥犯上,劫持宫女、御用物品,马人望率领士兵追捕他们。他的右臂被箭射中,用艾草敷治,他强忍疼痛,迅速追击,贼人丢弃所抢夺的物品而逃走。马人望命令关卡严格检查过往行人,全部抓获了盗贼。不久后,他被提升为枢密都承旨。

宰相耶律俨不喜欢别人对他的期望与他自己不同,于是将他调任南京诸宫提辖制置。那一年,他被任命为保静军节度使。有两个小官凶暴无道,百姓像害怕老虎一样害怕他们。人望用辞色诱导,暗中让人揭发他们的罪行,将他们刺配流放。那一年各地饥荒,只有人望治理的地方粮食充足,路上没有警报声。后来他被任命为彰义军节度使。后来又调任中京度支使,刚到任时,府库里的粮食都空了;任职半年后,积存了十五万斛粮食,二十万缗钱。后来又被调任左散骑常侍,多次升迁后成为枢密直学士。不久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负责南京三司使事。当时钱粮的出入问题,以燕地最为严重。人望用缣帛作为流通货币,所有库房的物品出入,都让另外的账本记录,称为‘临库’。那些奸猾的官吏无法从中渔利,于是他以年老为由,在道路上散布谣言。朝廷没有察觉,将他改任南院宣徽使,以表示对老年人的优待。过了一年,天祚皇帝亲自写下‘宣马宣徽’四个字诏令他。他到任后,皇帝告诉他:‘以为你年老,是听错了。’于是任命他为南院枢密使。人们不敢因私事而干预他,任用人才必须公正,按照公众意见决定应该任用的人。比如曹勇义、虞仲文曾被奸人排挤,人望推荐他们,都成为了名臣。当时百姓非常担心的是驿站、马牛、旗帜、鼓乐、乡正、厅隶、仓司的劳役,以至于破产也无法承担。人望让百姓出钱,官府自己招募劳役,当时人们认为这样做很方便。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请求退休,以守司徒、兼侍中的身份退休。去世后,被追赠谥号文献。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于色,从未附和他人以求升迁。刚开始担任执政时,家人为他庆祝。人望严肃地说:‘得到不必高兴,失去不必忧愁。反对你的人很高,排挤你的人一定会很严厉。’他就是这样小心谨慎。

耶律铎鲁斡,字乙辛隐,是季父的后代。他廉洁节俭,重视道义。重熙末年,他在给事诰院任职。咸雍年间,多次升迁成为南京留守的同知。被召回朝廷时,因为部民恳求留下,皇帝赐诏褒奖他。大康初年,他被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后来成为北面林牙,再后来调任左夷离毕。大安五年,被任命为南府宰相。寿隆初年,退休,去世。

铎鲁斡所到之处都有好名声,官吏和百姓都敬畏和爱戴他。等到他退休回到乡里,他的儿子普古担任乌古部节度使,派人去接他。他到任后,看到家里积攒了很多财富。他对普古说:‘辞别亲人进入官场,应当以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走歪路欺骗君主,只是为了谋取财富,这不是我的志向。’于是他驾车返回。普古后来被强盗杀害。

杨遵勖,字益诫,是涿州范阳人。重熙十九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儒州军事判官,后来多次升迁成为枢密院副承旨。咸雍三年,担任宋国贺正使;回来后,升迁为都承旨。天下大事都集中在枢密院,文书堆积如山。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处理决断如流,奏报详细敏捷。皇帝赞扬他。奉诏征收户部欠款,得到四十余万缗,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后来改任枢密副使。大康初年,担任参知政事,调任知枢密院事,兼任门下侍郎、平章事,被任命为南府宰相。耶律乙辛诬陷皇太子,皇帝下诏让遵勖和燕哥调查此事,遵勖不敢直言,当时人们批评他。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北府宰相。大安年间突然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追赠守司空,谥号康懿。他的儿子杨晦,最终成为昭文馆直学士。

王棠,是涿州新城人。博学多才,擅长写作。重熙十五年考中进士。乡试、礼部、廷试都是第一名。后来多次升迁成为上京盐铁使。有人诬陷他受贿,但没有证据,于是他被释放。后来调任东京户部使。大康二年,辽东饥荒,百姓死亡很多,他请求赈济,皇帝同意了。大康三年,他进入朝廷担任枢密副使,被任命为南府宰相。大安末年,去世。

王棠熟悉朝政,处理事务从不懈怠,在政府中修订明确法度,有很好的名声。

评论说: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作为管理者应当如何尽心尽力。公鼎上奏取消完堤役以安抚百姓,拒绝公主的借贷以遵守法律,单人骑行巡视郡县,将盗贼转化为良民,或许可以与召公、杜伯之贤相提并论。文知易州时,下雨干旱都应验了祈祷,蝗虫没有造成灾害。人望为民不惜被囚禁,担任度支判官时,公私都得到了充实,确实是很难超越的。铎鲁斡官吏敬畏,百姓爱戴,杨遵勖处理事务迅速,真是能干的官吏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五-注解

能吏:指有才能、能干的官吏,能够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处理政务。

大公鼎:辽朝官员,渤海人,以政绩著称。

萧文:辽朝官员,外戚出身,以贤能著称。

马人望:辽朝官员,以才学和政治才能闻名。

耶律铎鲁斡:辽朝官员,具体事迹不详。

杨遵勖:辽朝官员,具体事迹不详。

王棠:辽朝官员,具体事迹不详。

二千石:古代官职,汉代为郡守的俸禄,后泛指高级官员。

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州的行政事务。

县令:古代官职,负责一县的行政事务。

屏:古代官职,指屏风,此处指官员的座位。

循吏:指遵循法度、政绩良好的官员。

良吏:指品德优良、政绩显著的官员。

国官:指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州县:指州和县,即地方行政单位。

选举:指选拔官员的制度。

巡行:指巡视、巡查。

察贤否:考察官员是否贤能。

进退:指提升或贬退官员。

治民:指治理百姓。

理财:指管理财政。

决狱:指审理案件。

弭盗:指平息盗贼。

进士第:指通过进士考试,获得进士及第。

观察判官:古代官职,负责观察州县政务。

沈州:辽朝的一个州名。

北枢密院:辽朝中央政府的一个机构,负责军事事务。

丁壮:指年轻力壮的男子。

堤防:指防洪堤。

改良乡令:指改善乡里的治理。

徭役:指古代的劳役。

农桑:指农业和桑蚕业。

孔子庙学:指供奉孔子和进行教育的场所。

鹰坊:古代官府饲养鹰的地方。

罗毕:古代一种捕捉鸟兽的方法。

隶:古代官职,指属官。

鹰坊者:指在鹰坊工作的人。

岁久:指时间久了。

禁戢:指禁止、制裁。

大理卿:古代官职,负责司法事务。

平反:指纠正冤假错案。

长宁军节度使:古代官职,负责一军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南京副留守:古代官职,负责南京的行政事务。

东京户部使:古代官职,负责东京的财政事务。

留守: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贞亮功臣:指忠诚正直的功臣。

乘传:指乘坐驿车。

符约:指凭证和约定。

保节功臣:指保护节操的功臣。

反侧:指不安定、动荡。

肆赦:指大赦天下。

奴贼:指奴隶出身的盗贼。

张撒八:辽朝时期的一个盗贼。

无赖:指品行不端的人。

啸聚:指聚众闹事。

枢密使:官职名称,负责军事和政治事务。

乙辛:辽朝时期的一个官员。

太子:指皇帝的儿子。

天祚:辽国皇帝的年号。

报恩:指报答恩情。

上京:古代辽国的首都。

副留守: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赵钟哥:辽朝时期的一个盗贼。

炷:指点燃。

艾:一种植物,可以用来治疗箭伤。

关津:指关卡。

讥察:指检查、盘问。

行旅:指行人。

枢密都承旨:古代官职,负责枢密院的日常事务。

宰相:古代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耶律俨:人名,古代辽国官员。

南京:古代辽国的一个地区名。

提辖制置: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保静军节度使:官职名称,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黥配:古代刑罚,刺字后流放。

中京:古代辽国的首都。

度支使:官职名称,负责财政。

繦:古代计量单位,一繦等于一万。

枢密直学士:官职名称,负责军事和政治事务。

参知政事:官职名称,相当于宰相,负责国家政务。

三司使:官职名称,负责财政。

燕:古代地区名,指辽国的一个地区。

缣帛:古代丝织品,常作为货币或礼品。

通历:古代官员的历书。

南院宣徽使:官职名称,负责宫廷事务。

南府宰相:官职名称,负责国家政务。

人望:古代官员的称谓,指有德望的人。

枢府:古代官署名,负责军事和政治事务。

簿书填委:形容文书堆积如山。

儒州:古代州名。

枢密院副承旨:官职名称,负责枢密院事务。

宋国贺正使:官职名称,负责出使宋朝祝贺新年。

北府宰相:官职名称,负责国家政务。

乌古部:古代游牧民族。

范阳:古代地区名,指现在的河北省。

进士:古代科举考试及第者。

盐铁使:官职名称,负责盐铁事务。

东京:古代辽国的首都。

户部使:官职名称,负责财政。

枢密副使:官职名称,负责枢密院事务。

昭文馆直学士:官职名称,负责文学和学术事务。

孟子: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社稷:古代对国家的代称。

司牧:古代对官吏的称谓,指负责治理的地方官员。

公鼎:人名,古代官员。

完堤役:指修筑堤坝的劳役。

公主:皇族的女儿。

单骑:指单身一人。

易州:古代州名。

蝗:一种害虫,能破坏农作物。

囚系:被囚禁。

度支:官职名称,负责财政。

昭文馆:古代图书馆,负责收藏和整理书籍。

乌古:古代游牧民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五-评注

宰相耶律俨恶人望与己异,迁南京诸宫提辖制置。

此句描绘了耶律俨对耶律人望的不满,以及耶律人望被调任南京诸宫提辖制置的情景。‘恶’字凸显了耶律俨的私心,而‘异’字则揭示了耶律人望与耶律俨的不同立场。‘迁’字表明了耶律人望的职位变动,也暗示了其命运的转折。

岁中,为保静军节度使。

‘岁中’指年中,‘保静军节度使’则表明耶律人望在任期间致力于维护地方的安定,‘保’字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

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

此句描绘了地方官吏的残暴,以及民众对他们的恐惧。‘凶暴’和‘民畏如虎’两个成语生动地刻画了官吏的恶行和民众的痛苦。

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

‘假以辞色’指利用言辞和态度,‘阴令发其事’则说明耶律人望暗中派人揭发这些官吏的恶行,并处以黥刑和流放的处罚。此句体现了耶律人望的果断和正义。

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路不鸣桴。

此句对比了当时各处的饥荒与人望所治地区的丰收景象,‘粒食不阙’和‘路不鸣桴’描绘了人望治理地方的成效,也反映了他的政绩。

遥授彰义军节度使。

‘遥授’指从远处授予官职,‘彰义军节度使’则表明耶律人望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重用。

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

此句描绘了耶律人望在中京度支使任上的情况。‘府廪皆空’反映了前任官员的疏于管理,而‘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则展现了耶律人望的理财能力和政绩。

徙左散骑常侍,累迁枢密直学士。

‘徙’和‘累迁’两个词表明耶律人望的官职不断升迁,‘左散骑常侍’和‘枢密直学士’则说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未几,拜参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

‘未几’指不久之后,‘拜’字表明耶律人望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则说明他在南京地区的权力。

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

此句指出了当时钱粮管理的弊端,特别是燕地的问题最为严重。

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名曰“临库”。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

耶律人望通过设立“临库”来规范库物的出入,防止贪污腐败。‘轩轾’指权势,‘扬言道路’则表明耶律人望以年老为由退居幕后。

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耶律人望的优待,以及他最终退居南院宣徽使的职位。

逾年,天祚手书“宣马宣徽”四字诏之。

‘手书’表明了天祚皇帝对耶律人望的重视,‘宣马宣徽’四字诏则是对他的赞誉。

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

此句描绘了天祚皇帝对耶律人望的误解和纠正,最终任命他为南院枢密使,再次肯定了他的才能和地位。

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此句反映了耶律人望的公正用人原则,他不偏袒私情,严格按照公议选拔人才。

如曹勇义、虞仲文尝为奸人所挤,人望推荐,皆为名臣。

此句列举了耶律人望推荐的人才,他们的成功也证明了耶律人望的识人用人能力。

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

此句指出了当时民众面临的沉重负担,包括驿递、马牛、旗鼓等徭役,导致许多家庭破产。

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耶律人望采取的措施是让民众出钱,由官府招募役夫,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得到了当时民众的认可。

久之请老,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

‘久之’指经过一段时间,‘请老’则表明耶律人望请求退休,‘守司徒、兼侍中’则是他退休后的官职。

卒,谥曰文献。

耶律人望去世后,被追赠谥号‘文献’,这是对他一生政绩的肯定。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

此句描绘了耶律人望的品格,他坚守操守,不随波逐流,也不追求个人的私利。

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耶律人望在家人祝贺他晋升执政时,却表现出担忧和谨慎的态度,这反映了他对官场险恶的深刻认识。

耶律铎鲁斡,字乙辛隐,季父房之后。

此句介绍了耶律铎鲁斡的出身和背景,‘季父房之后’表明了他的家族地位。

廉约重义。

‘廉约’和‘重义’两个词概括了耶律铎鲁斡的品德,他廉洁自律,重视道义。

重熙末,给事诰院。

‘重熙末’指耶律铎鲁斡在重熙年间,‘给事诰院’则说明他担任了官职。

咸雍中,累迁同知南京留守事。

‘咸雍中’指耶律铎鲁斡在咸雍年间,‘累迁’则表明他的官职不断升迁,‘同知南京留守事’则是他的职位。

被召,以部民恳留,乃赐诏褒奖。

此句说明了耶律铎鲁斡因为部民挽留而受到朝廷的褒奖,这也反映了他与民众的良好关系。

大康初,改西南面招讨使,为北面林牙,迁左夷离毕。

耶律铎鲁斡在大康初年改任多个职位,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大安五年,拜南府宰相。

‘大安五年’指耶律铎鲁斡在大安年间被任命为南府宰相,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

寿隆初,致仕,卒。

‘寿隆初’指耶律铎鲁斡在寿隆年间退休,‘致仕’则表明他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铎鲁斡所至有声,吏民畏爱。

此句表明耶律铎鲁斡在任期间得到了吏民的爱戴,‘有声’则说明他的政绩得到了认可。

及退居乡里,子普古为乌古部节度使,遣人来迎。

耶律铎鲁斡退休后,他的儿子耶律普古成为乌古部节度使,派人前来迎接他。

既至,见积委甚富。

耶律铎鲁斡回到家乡后,发现家中积蓄丰富。

谓普古曰:“辞亲入仕,当以裕国安民为事。枉道欺君,以苟货利,非吾志也。”命驾而归。

耶律铎鲁斡对儿子耶律普古说了一番教诲,强调为官之道,并决定返回朝廷。

普古后为盗所杀。

耶律普古后来被盗贼杀害,这是对他父亲教诲的讽刺。

杨遵勖,字益诫,涿州范阳人。

此句介绍了杨遵勖的籍贯和字号,‘涿州范阳人’表明了他的出身。

重熙十九年登进士第,调儒州军事判官,累迁枢密院副承旨。

杨遵勖在重熙年间考中进士,并逐渐晋升为枢密院副承旨,表明他在官场上的成就。

咸雍三年,为宋国贺正使;还,迁都承旨。

杨遵勖在咸雍年间担任宋国贺正使,回国后晋升为都承旨,说明他在外交和朝廷中的地位。

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

此句描绘了当时枢府事务繁杂,文书堆积如山。

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剖决如流,敷奏详敏。

杨遵勖处理事务的能力非常强,‘一目五行俱下’和‘剖决如流’两个成语生动地描述了他的才华。

上嘉之。

皇帝对他的才能给予了肯定。

奉诏征户部逋钱,得四十余万缗,拜枢密直学士,改枢密副使。

杨遵勖在征户部逋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并晋升为枢密副使。

大康初,参知政事,徙知枢密院事,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拜南府宰相。

杨遵勖在大康年间晋升为参知政事,并担任多个职位,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耶律乙辛诬皇太子,诏遵勖与燕哥按其事,遵勖不敢正言,时议短之。

此句说明了杨遵勖在处理耶律乙辛诬陷皇太子的事件中,因为不敢直言而受到舆论的批评。

寻拜北府宰相。

杨遵勖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北府宰相,表明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大安中暴卒,年五十六。

杨遵勖在大安年间突然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赠守司空,谥康懿。

杨遵勖去世后,被追赠守司空,谥号康懿,这是对他一生政绩的肯定。

子晦,终昭文馆直学士。

杨遵勖的儿子杨晦最终成为昭文馆直学士,这也是对他家族的荣誉。

王棠,涿州新城人。

此句介绍了王棠的籍贯,‘涿州新城人’表明了他的出身。

博古善属文。

‘博古善属文’表明王棠学识渊博,擅长写作。

重熙十五年擢进士。乡贡、礼部、廷试对皆第一。

王棠在重熙年间考中进士,并在乡贡、礼部、廷试中均获得第一名,这是他才华的体现。

累迁上京盐铁使。

王棠在官场上的晋升之路,表明了他的能力和才华。

或诬以贿,无状,释之。

王棠曾因被诬告受贿而受到调查,但最终被证明无罪。

迁东京户部使。

王棠被任命为东京户部使,这是他在官场上的又一次重要晋升。

大康二年,辽东饥,民多死,请赈恤,从之。

在大康二年辽东发生饥荒时,王棠请求赈济灾民,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三年,入为枢密副使,拜南府宰相。

王棠在大康三年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并晋升为南府宰相,这是他官场生涯的巅峰。

大安末,卒。

王棠在大安年间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

棠练达朝政,临事不怠,在政府修明法度,有声。

此句概括了王棠在官场上的表现,他勤勉敬业,善于处理朝政,为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法度,得到了世人的赞誉。

论曰:孟子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司牧者当如何以尽心。

这句话引用了孟子的观点,强调了为民服务的宗旨,也提出了对官员的要求。

公鼎奏罢完堤役以息民,拒公主假贷以守法,单骑行郡,化盗为良,庶几召、杜之美。

此句列举了王棠在官场上的事迹,他奏请罢免完堤役以减轻民众负担,拒绝公主的借款以维护法纪,亲自巡视郡县,将盗贼转化为良民,这些都是他为民服务的体现。

文知易州,雨暍应祷,蝗不为灾。

王棠在易州任职期间,通过祈雨和驱蝗虫等措施,保障了当地的农业生产,避免了灾害。

人望为民不避囚系,判度支,公私兼裕,亦卓乎未易及已。

这句话赞扬了耶律人望为民服务的精神,他不顾个人安危,公正地处理度支事务,使公私都得到了利益。

铎鲁斡吏畏民爱,杨遵勖决事如流,真能吏哉!

这句话分别赞扬了耶律铎鲁斡和杨遵勖的才能和品德,他们都是能干的官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3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