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二-原文
萧奉先 李处温 张琳 耶律余睹
萧奉先,天祚元妃之兄弟也。
外宽内忌。
因元妃为上眷倚,累官枢密使,封兰陵郡王。
天庆二年,上幸混同江钓鱼。
故事,生女直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
适头鱼宴,上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视,辞以不能。
再三旨谕,不从。
上密谓奉先曰:
“阿骨打跋扈若此,可托以边事诛之。”
奉先曰:
“彼粗人,不知礼义,且无大过,杀之伤向化心。
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
上乃止。
四年,阿骨打起兵犯宁江州,东北路统军使萧挞不也战失利。
上命奉先弟嗣先为都统,将番、汉兵往讨,屯出河店。
女直乃潜渡混同江,乘我师未备来袭。
嗣先败绩,军将往往遁去。
奉先惧弟被诛,乃奏“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患”。
从之。
嗣先诣阙待罪,止免官而已。
由是士无斗志,遇敌辄溃,郡县所失日多。
初,奉先诬耶律余睹结驸马萧昱谋立其甥晋王,事觉,杀昱。
余睹在军中闻之,惧,奔女直。
保大二年,余睹为女直监军,引兵奄至,上忧甚。
奉先曰:
“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
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
遂赐晋王死。
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
当女直之兵未至也,奉先逢迎天祚,言:
“女直虽能攻我上京,终不能远离巢穴。”
而一旦越三千里直捣云中,计无所出,惟请播迁夹山。
天祚方悟,顾谓奉先曰:
“汝父子误我至此,杀之何益!汝去,毋从我行。
恐军心忿怒,祸必及我。”
奉先父子恸哭而去,为左右执送女直兵。
女直兵斩其长子昂,送奉先及次子昱于其国主。
道遇我兵,夺归,天祚并赐死。
李处温,析津人。
伯父俨,大康初为将作少监,累官参知政事,封漆水郡王,雅与北枢密使萧奉先友旧。
执政十余年,善逢迎取媚,天祚又宠任之。
俨卒,奉先荐处温为相。
处温因奉先有援已力,倾心阿附,以固权位,而贪污尤甚,凡所接引,类多小人。
保大初,金人陷中京,诸将莫能支。
天祚惧,奔夹山,兵势日迫。
处温与族弟处能、子奭,外假怨军声援,结都统萧干谋立魏国王淳,召番、汉官属诣魏王府劝进。
魏国王将出,奭乃持赭袍衣之,令百官拜舞称贺。
魏王固辞不得,遂称天锡皇帝。
以处温守太尉,处能直枢密院,奭为少府少监,左企弓以下及亲旧与其事者,赐官有差。
会魏国王病,自知不起,密授处温番汉马步军都元帅,意将属以后事。
及病亟,萧干等矫诏南面宰执入议,独处温称疾不对,阴聚勇士为备,绐云奉密旨防他变。
魏国王卒,萧干拥契丹兵,宣言当立王妃萧氏为太后,权主军国事,众无敢异者。
干以后命,召处温至,时方多难,未欲即诛,但追毁元帅劄子。
处能惧及祸,落发为僧。
寻有永清人傅遵说随郭药师入燕,被擒,具言处温尝遗易州富民赵履仁书达宋将童贯,欲挟萧后纳土归宋。
后执处温问之,处温曰:
“臣父子于宣宗有定策功,宜世蒙宥容,可使因谗获罪?”
后曰:
“向使魏国王如周公,则终享亲贤之名于后世。
误王者皆汝父子,何功之有!”
并数其前罪恶。
处温无以对,乃赐死,奭亦伏诛。
张琳,沈州人。
幼有大志。
寿隆末,为秘书中允。
天祚即位,累迁户部使。
顷之,擢南府宰相。
初,天祚之败于女直也,意谓萧奉先不知兵,乃召琳付以东征事。
琳以旧制,凡军国大计,汉人不与,辞之。
上不允,琳奏曰:
“前日之败,失于轻举。
若用汉兵二十万分道进讨,无不克者。”
上许其半,仍诏中京、上京、长春、辽西四路计户产出军。
时有起至二百军者,生业荡散,民甚若之。
四路军甫集,寻复遁去。
及中京陷,天祚幸云中,留琳与李处温佐魏国王淳守南京。
处温父子召琳,欲立淳为帝,琳曰:
“王虽帝胄,初无上命;摄政则可,即真则不可。”
处温曰:
“今日之事,天人所与,岂可易也!”
琳虽有难色,亦勉从之。
淳既称帝,诸将咸居权要,琳独守太师,十日一朝,平章军国大事。
阳以元老尊之,实则不使与政。
琳由是郁悒而卒。
耶律余睹,一名余都姑,国族之近者也。
慷慨尚气义。
保大初,历官副都统。
其妻天祚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贤,国人皆属望。
时萧奉先之妹亦为天祚元妃,生秦王。
奉先恐秦王不得立,深忌余睹,将潜图之。
适耶律挞葛里之妻会余睹之妻于军中,奉先讽人诬余睹结驸马萧昱、挞葛里,谋立晋王,尊天祚为太上皇。
事觉,杀昱及挞葛里妻,赐文妃死。
余睹在军中闻之,惧不能自明被诛,即引兵千余,并骨肉军帐叛归女直。
会大霖雨,道途留阻。
天祚遣知奚王府萧遐买、北宰相萧德恭、大常衮耶律谛里姑、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四军太师萧干追捕甚急。
至闾山,及之。
诸将议曰:
“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
余睹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
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睹矣。
不如纵之。”
还,绐云追袭不及。
余睹既入女直,为其国前锋,引娄室孛堇兵攻陷州郡,不测而至。
天祚闻之大惊,知不能敌,率卫兵入夹山。
余睹在女直为监军,久不调,意不自安,乃假游猎,遁西夏。
夏人问:
“汝来有兵几何?”
余睹以二三百对,夏人不纳,卒。
论曰:辽之亡也,虽孽降自天,亦柄国之臣有以误之也。
当天庆而后,政归后族。
奉先沮天祚防微之计,陷晋王非罪之诛,夹山之祸已见于此矣。
处温副魏王以僣号,结宋将以卖国,迹其奸佞,如出一轨。
呜呼!天祚之所倚毗者若此,国欲不亡,得乎?
张琳娖娖守位,余睹反覆自困,则又何足议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二-译文
萧奉先是天祚皇帝元妃的兄弟。他外表宽厚,内心却猜忌。因为元妃受到皇帝的宠爱,萧奉先得以官至枢密使,并被封为兰陵郡王。天庆二年,皇帝到混同江钓鱼。按照惯例,生女真的首领在千里内都要来朝见皇帝。在头鱼宴上,皇帝让各部首领依次歌舞助兴,轮到阿骨打时,他却只是直立不动,以不会歌舞为由推辞。皇帝多次下令,他都不从。皇帝私下对萧奉先说:“阿骨打如此跋扈,可以借边事之名将他除掉。”萧奉先说:“他是个粗人,不懂礼义,也没有犯下大错,杀了他会伤害人心。如果他真的有异心,以这个小国又能做什么呢!”皇帝于是作罢。
天庆四年,阿骨打起兵侵犯宁江州,东北路统军使萧挞不也战败。皇帝命令萧奉先的弟弟萧嗣先为都统,率领契丹和汉族士兵前往征讨,驻扎在出河店。女真人趁我军未准备好,偷偷渡过混同江发动突袭。萧嗣先战败,军官纷纷逃散。萧奉先害怕弟弟被杀,就上奏说‘东征溃军逃散,到处抢劫,如果不宽恕他们,他们可能会聚众为患’。皇帝同意了。萧嗣先到朝廷待罪,只是被免去了官职。从此士兵们没有斗志,遇到敌人就溃散,郡县丢失的越来越多。
起初,萧奉先诬陷耶律余睹和驸马萧昱密谋立晋王为帝,事情败露后,杀了萧昱。耶律余睹在军中听到这个消息,害怕自己无法自辩而被杀,就带着一千多士兵叛逃到女真。正值大雨,道路阻塞。天祚皇帝派萧遐买、萧德恭、耶律谛里姑、萧和尚奴、萧干等将领全力追捕。到了闾山,追上了他。将领们商议说:“萧奉先依仗宠爱,残害官兵。耶律余睹是宗室中的英雄,向来不甘心居于人下。如果我们抓住他,将来我们这些人都会变成耶律余睹。不如放了他。”回来后,谎称追捕未果。
耶律余睹加入女真后,成为他们的先锋,率领娄室孛堇的军队攻陷州郡,来势汹汹。天祚皇帝得知后非常震惊,知道无法抵挡,率领卫兵逃入夹山。耶律余睹在女真担任监军,长期不得调动,心中不安,于是假装外出打猎,逃到了西夏。夏人问他:“你来了多少兵?”耶律余睹回答有二三百人,夏人没有接纳他,最终死去了。
论说:辽国的灭亡,虽然说是天意,但也有掌管国家的大臣因为错误而导致。
在天庆年间之后,政权落入了皇后家族手中。奉先皇后阻挠了天祚帝预防微小的错误之策,导致晋王无辜被杀,夹山之祸的苗头已经显现出来了。
处温辅助魏王使用僭越的称号,与宋朝将领勾结以卖国,看他们的奸诈狡猾,好像出自同一个模式。
唉!天祚帝所依赖的人竟然是这样的,国家想要不灭亡,可能吗?张琳虽然守着职位,我看他反复无常,自己陷入困境,这又有什么值得议论的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二-注解
天祚元妃:天祚皇帝的元妃,即天祚皇帝的正室妻子。
枢密使:古代官职,掌管军事,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兰陵郡王:封号,指被封为兰陵郡王的贵族。
混同江:同上,古代地名。
生女直:生女直是辽朝时期的民族,即女真人的前身。
阿骨打:女真族领袖,后来建立了金朝。
向化心:指归顺的心意,即愿意归顺的心。
宁江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吉林省。
东北路统军使:古代官职,负责东北地区的军事。
番、汉兵:番兵指辽朝的少数民族军队,汉兵指汉族军队。
劫掠:抢劫掠夺。
嗣先:萧奉先的弟弟。
都统:古代官职,负责统帅军队。
女直:同上,指女真族。
保大:辽朝年号。
晋王:辽朝的亲王,萧奉先的外甥。
社稷:国家。
上京:辽朝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夹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析津: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
漆水郡王:封号,指被封为漆水郡王的贵族。
北枢密使:古代官职,掌管军事,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魏国王淳:辽朝的亲王,后来被立为皇帝。
赭袍:古代皇帝的服装。
马步军都元帅:古代官职,负责马步军的统帅。
契丹:辽朝的建立民族,与汉族、女真族等并称。
萧挞不也:辽朝的将领。
沈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秘书中允:古代官职,负责秘书省的文书工作。
户部使:古代官职,负责财政。
南府宰相:古代官职,负责南方的政务。
娄室孛堇:女真族将领。
闾山:古代地名。
宗室:皇族。
天祚文妃:天祚皇帝的文妃,即天祚皇帝的妃子。
秦王:辽朝的亲王。
萧挞葛里:辽朝的将领。
归州观察使:古代官职,负责归州的政务。
四军太师:古代官职,负责四军的军事。
西夏:古代国家,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辽:指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存在于公元907年至1125年。
孽:原指邪恶的子女,此处引申为灾祸或不幸的后果。
柄国:指掌握国家大权。
后族:指皇室或皇后家族。
奉先:指辽朝皇帝耶律德光,庙号太宗,辽朝的建立者之一。
天祚:指辽朝最后一位皇帝耶律延禧,庙号天祚帝。
防微之计:指防止微小的错误或问题发展成为大问题的策略。
陷晋王:指辽朝晋王耶律德光,此处可能是指耶律德光因某些原因被陷害。
诛:指杀害。
夹山之祸:指辽朝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具体指什么事件此处未明确。
处温:指辽朝大臣萧处温,此处可能指他担任的官职或他的行为。
副魏王:指辽朝的魏王,此处可能指萧处温曾担任魏王的副手。
僣号:指不合法或不正当的称号。
结宋将:指与宋朝的将领结交。
卖国:指背叛国家,通常指将国家利益出卖给外国。
奸佞:指奸诈狡猾,善于谄媚的人。
倚毗:指依靠,依赖。
娖娖:形容举止轻柔的样子,此处可能用来形容张琳的行事风格。
反覆:指反复无常,变化无常。
自困:指自己陷入困境。
何足议哉:表示不值得讨论或不必多加议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二-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辽史》,作者通过对辽朝灭亡原因的剖析,揭示了历史变迁中政治、权力、人性等多重因素的交织。
首句‘辽之亡也,虽孽降自天,亦柄国之臣有以误之也’点明了辽朝灭亡既有天意,也有人为因素。‘孽降自天’暗示了天命论的影响,而‘柄国之臣有以误之也’则强调了人为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当天庆而后,政归后族’揭示了辽朝后期政治权力的转移,后族专权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奉先沮天祚防微之计’中的‘奉先’指的是后族,‘沮’意为阻止,‘天祚’则指皇帝,此句表明后族阻止了皇帝的防微杜渐之策,使得国家危机四伏。
‘陷晋王非罪之诛’指的是对晋王的错误指控和处决,晋王是辽朝的重要人物,其被陷害和诛杀,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政治稳定性。
‘夹山之祸已见于此矣’中的‘夹山之祸’指的是辽朝内部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已经初露端倪,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处温副魏王以僣号’描述了处温副魏王的行为,‘僣号’意为冒用名号,这表明了当时政治腐败的严重程度。
‘结宋将以卖国’揭示了辽朝内部与外部的勾结,这种勾结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迹其奸佞,如出一轨’总结了辽朝灭亡的原因,‘奸佞’指的是奸诈邪恶之人,‘如出一轨’意味着这些人的行为模式一致,这反映了当时政治生态的恶化。
‘呜呼!天祚之所倚毗者若此,国欲不亡,得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辽朝灭亡的哀叹,同时也对天祚皇帝的失望。
‘张琳娖娖守位,余睹反覆自困,则又何足议哉!’中的‘张琳娖娖’指的是张琳,‘守位’意味着他只是守着职位,没有作为。‘反覆自困’则形容他处境艰难。作者认为这样的人不值得议论,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