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原文

耶律棠古古 萧得里底 萧酬斡 耶律章奴 耶律术者

耶律棠古,字蒲速宛,六院郎君葛剌之后。

大康中,补本班郎君,累迁至大将军。

性坦率,好别白黑,人有不善,必尽言无隐,时号“强棠古”。

在朝数论宰相得失,由是久不得调,后出为西北戍长。

乾统三年,萧得里底为西北路招讨使,以后族慢侮僚吏。

棠古不屈,乃罢之。

棠古讼之朝,不省。

天庆初,乌古敌烈叛,召拜乌古部节度使。

至部,谕降之。

遂出私财及发富民积,以振其困乏,部民大悦,加镇国上将军。

会萧得里底以都统率兵与金人战败绩,棠古请以军法论。

且曰:“臣虽老,愿为国破敌。”

不纳。

保大元年,乞致仕。

明年,天祚出奔,棠古谒于倒塌岭,为上流涕,上慰止之,复拜乌古部节度使。

及至部,敌烈以五千人来攻,棠古率家奴击破之,加太子太傅。

年七十二卒。

萧得里底,字糺邻,晋王孝先之孙。

父撒钵,历官使相。

得里底短而偻,外谨内倨。

大康中,补祗候郎君,稍迁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

大安中,燕王妃生子,得里底以妃叔故,历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

寿隆二年,监讨达里得、拔思母二部,多俘而还,改同知南京留守事。

乾统元年,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党。

阿思纳贿,多出其罪;得里底不能制,亦附会之。

四年,知北院枢密事。

夏王李乾顺为宋所攻,遣使请和解,诏得里底与南院枢密使牛温舒使宋平之。

宋既许,得里底受书之日,乃曰:“始奉命取要约归,不见书辞,岂敢徒还。”

遂对宋主发函而读。

既还,朝议为是。

天庆三年,加守司徒,封兰陵郡王。

女直初起,廷臣多欲乘其未备,举兵往讨,得里底独沮之,以至败衄。

天祚以得里底不合人望,出为西南面招讨使。

八年,召为北院枢密使,宠任弥笃。

是时,诸路大乱,飞章告急者络绎而至,得里底不即上闻,有功者亦无甄别。

由是将校怨怒,人无斗志。

保大二年,金兵至岭东。

会耶律撒八、习骑撒跋等谋立晋王敖卢斡事泄,上召得里底议曰:“反者必以此儿为名,若不除去,何以获安。”

得里底唯唯,竟无一言申理。

王既死,人心益离。

金兵逾岭,天祚率卫兵西遁。

元妃萧氏,得里底之侄,谓得里底曰:“尔任国政,致君至此,何以生为!”

得里底但谢罪,不能对。

明日,天祚怒,逐得里底与其子麽撒。

得里底既去,为耶律高山奴执送金兵。

得里底伺守者怠,脱身亡归,复为耶律九斤所得,送之耶律淳。

时淳已僣号,得里底自知不免,诡曰:“吾不能事僣窃之君!”

不食数日,卒。

子麽撒,为金兵所杀。

萧酬斡,字讹里本,国舅少父房之后。

祖阿剌,终采访使。

父别里剌,以后父封赵王。

酬斡貌雄伟,性和易。

年十四,尚越国公主,拜驸马都尉,为祗候郎君班详稳。

年十八,封兰陵郡王。

时帝欲立皇孙为嗣,恐无以解天下疑,出酬斡为国舅详稳,降皇后为惠妃,迁于乾州。

初酬斡母入朝,擅取驿马,至是觉,夺其封号;复与妹鲁姐为巫蛊,伏诛。

诏酬斡与公主离婚,籍兴圣宫,流马古敌烈部。

天庆中,以妹复尊为太皇太妃,召酬斡为南女直详稳,迁征东副统军。

时广州渤海作乱,乃与驸马都尉萧韩家奴袭其不备,平之,复败敌将侯概于川州。

是岁,东京叛,遇敌来击,师溃;独酬斡率麾下数人力战,殁于阵,追赠龙虎卫上将军。

耶律章奴,字特末衍,季父房之后。

父查剌,养高不仕。

章奴明敏善谈论。

大安中,补牌印郎君。

乾统元年,累迁右中丞,兼领牌印宿直事。

六年,以直宿不谨,降知内客省事。

天庆四年,授东北路统军副使。

五年,改同知咸州路兵马事。

及天祚亲征女直,萧胡笃为先锋都统,章奴为都监。

大军渡鸭子河,章奴与魏国王淳妻兄萧敌里及其甥萧延留等谋立淳,诱将卒三百余人亡归。

既而天祚为女直所败,章奴乃遣敌里、延留以废立事驰报淳。

淳犹豫未决。

会行宫使者乙信持天祚御札至,备言章奴叛命,淳对使者号哭,即斩敌里、延留首以献天祚。

章奴见淳不从,诱草寇数百攻掠上京,取府库财物。

至祖州,率僚属告太祖庙云:“我大辽基业,由太祖百战而成。今天下土崩,窃见兴宗皇帝孙魏国王淳道德隆厚,能理世安民,臣等欲立以主社稷。会淳适好草甸,大事未遂。迩来天祚惟耽乐是从,不恤万机。强敌肆侮,师徒败绩。加以盗贼蜂起,邦国危于累卵。臣等忝预族属,世蒙恩渥,上欲安九庙之灵,下欲救万民之命,乃有此举。实出至诚,冀累圣垂佑。”

西至庆州,复祀诸庙,仍述所以举兵之意,移檄州县、诸陵官僚,士卒稍稍属心。

时饶州渤海及侯概等相继来应,众至数万,趋广平淀。

其党耶律女古等暴横不法,劫掠妇女财畜。

章奴度不能制,内怀悔恨;又攻上京不克,北走降虏。

顺国女直阿鹘产率兵追败之,杀其将耶律弥里直,擒贵族二百余人,其妻子配役绣院,或散诸近侍为婢;余得脱者皆遁去。

章奴诈为使者,欲奔女直,为逻者所获,缚送行在,伏诛。

耶律术者,字能典,于越蒲古只之后,魁伟雄辨。

乾统初,补祗候郎君。

六年,因柴册,加观察使。

天庆五年,受诏监都统耶律斡里朵战。

及败,左迁银州刺史,徙咸州糺将。

尝与耶律章奴谋立魏国王淳。

及闻章奴自鸭子河亡去,即引麾下数人往会之。

道为游兵所执,送行在所。

上问曰:‘予何负卿而反?’

术者对曰:‘臣诚无憾。但以天下大乱,已非辽有,小人满朝,贤臣窜斥,诚不忍见天皇帝艰难之业一旦土崩。臣所以痛入骨髓而有此举,非为身计。’

后数日,复问,术者厉声数上过恶,陈社稷危亡之本,遂杀之。

论曰:辽末同事之臣,其善恶何相远也!

棠古骨鲠不屈权要,两镇乌古,恩威并著。

酬斡平乱渤海,又以讨叛力战而死,忠可尚矣。

得里底纵女直而不讨,寝变告而不闻,其蔽主聪明,为国阶乱,莫斯之甚也。

章奴、术者乘时多艰,潜谋废立,将求宠幸,以犯大逆,其得免于天下之戮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译文

耶律棠古,字蒲速宛,是六院郎君葛剌的后代。在大康年间,他被补任为本班郎君,后来不断升迁,最终成为大将军。他性格直率,喜欢分辨是非,如果有人做错了事,他一定会直言不讳,因此当时被称为‘强棠古’。在朝廷中,他多次评论宰相的得失,因此长时间没有得到升迁,后来被派往西北边疆担任戍长。乾统三年,萧得里底担任西北路招讨使,因为他是皇室成员,所以傲慢无礼地对待同僚。棠古不愿屈服,于是罢免了他的职务。棠古向朝廷告发此事,但朝廷没有理睬。天庆初年,乌古敌烈叛乱,朝廷召他担任乌古部节度使。他到任后,说服敌烈投降。于是他拿出自己的私财和富民积累的财富,帮助部民解决困难,部民非常高兴,他被加封为镇国上将军。后来,萧得里底率领军队与金人作战失败,棠古请求按照军法处理。他甚至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愿意为国家打败敌人。’但朝廷没有接受。保大元年,他请求退休。第二年,天祚帝逃亡,棠古在倒塌岭拜见天祚帝,为他流泪,天祚帝安慰他,再次任命他为乌古部节度使。当他到达乌古部时,敌烈率领五千人前来进攻,棠古率领家奴击退了他们,被加封为太子太傅。他七十二岁时去世。

萧得里底,字糺邻,是晋王孝先的孙子。他的父亲撒钵,曾历任官职至使相。得里底身材矮小且驼背,外表谨慎而内心傲慢。在大康年间,他被补任为祗候郎君,后来逐渐升迁为兴圣宫副使,兼任同知中丞司事。在大安年间,燕王妃生下孩子,得里底因为是妃子的叔叔,被任命为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寿隆二年,他监管讨伐达里得、拔思母两部,俘虏了很多敌人后返回,改任同知南京留守事。乾统元年,他被任命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命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一起处理乙辛的余党。阿思接受贿赂,对罪行多加宽容;得里底无法控制他,也随波逐流。乾统四年,他担任北院枢密事。夏王李乾顺被宋朝攻击,派使者请求和解,朝廷下诏让得里底与南院枢密使牛温舒出使宋朝处理此事。宋朝答应后,得里底在收到书信的那天,说:‘刚开始奉命取回要约,没有看到书信内容,怎么敢空手返回。’于是当着宋朝皇帝的面打开信封阅读。回来后,朝廷对此事进行了讨论。天庆三年,他被加封为守司徒,封为兰陵郡王。

女直最初兴起时,朝廷大臣中很多人想趁其不备,出兵征讨,但得里底独自反对,结果导致失败。天祚帝因为得里底不得人心,将他派往西南面担任招讨使。天庆八年,他被召回担任北院枢密使,受到极高的宠信。当时,各地大乱,紧急报告络绎不绝,得里底没有立即上报,对有功的人也没有进行甄别。因此,将领们怨恨愤怒,士兵们没有斗志。保大二年,金兵到达岭东。恰逢耶律撒八、习骑撒跋等人密谋立晋王敖卢斡的事情泄露,天祚帝召回得里底商议说:‘叛乱者一定会以这个孩子为名,如果不除掉他,怎么能获得安宁。’得里底只是唯唯诺诺,最终没有一句话为自己申辩。王死后,人心更加离散。金兵越过岭,天祚帝率领卫兵向西逃窜。元妃萧氏,是得里底的侄女,对得里底说:‘你担任国家政务,导致君主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得里底只是谢罪,无法回应。第二天,天祚帝愤怒,驱逐了得里底和他的儿子麽撒。

得里底离开后,被耶律高山奴抓住并送到金兵那里。得里底趁看守者疏忽,逃脱了,但后来又被耶律九斤抓住,送到了耶律淳那里。当时淳已经自立为王,得里底知道自己无法幸免,于是假装说:‘我不能侍奉篡位窃国的君主!’几天不吃饭,最终去世。他的儿子麽撒,被金兵所杀。

萧酬斡,字讹里本,是国舅少父房的后代。他的祖父阿剌,最终担任采访使。父亲别里剌,因为是皇后之父而被封为赵王。酬斡身材高大,性格和善。十四岁时,娶越国公主为妻,被封为驸马都尉,担任祗候郎君班详稳。十八岁时,被封为兰陵郡王。当时皇帝想要立皇孙为继承人,担心天下会有疑虑,于是派酬斡担任国舅详稳,将皇后降为惠妃,迁往乾州。起初,酬斡的母亲入宫,擅自取用驿马,到这时被发现,夺去了他的封号;后来又与妹妹鲁姐一起从事巫蛊活动,被处死。朝廷下诏让酬斡与公主离婚,没收兴圣宫,流放到马古敌烈部。天庆年间,因为妹妹再次被封为太皇太妃,召回酬斡担任南女直详稳,升迁为征东副统军。当时广州渤海发生叛乱,他与驸马都尉萧韩家奴趁其不备袭击,平定了叛乱,又在川州击败了敌将侯概。这一年,东京叛乱,遭遇敌人进攻,军队溃败;只有酬斡率领部下数人奋力战斗,阵亡,追赠为龙虎卫上将军。

耶律章奴,字特末衍,是季父房的后代。他的父亲查剌,隐居不仕。章奴聪明敏捷,善于谈论。大安年间,他被补任为牌印郎君。乾统元年,他多次升迁,担任右中丞,兼任牌印宿直事。乾统六年,因为值班不谨慎,被降职为知内客省事。天庆四年,他被任命为东北路统军副使。天庆五年,改任同知咸州路兵马事。当天祚帝亲自征讨女直时,萧胡笃担任先锋都统,章奴担任都监。大军渡过鸭子河时,章奴与魏国王淳的妻子哥哥萧敌里及其外甥萧延留等人密谋拥立淳为王,诱骗三百多名士兵叛逃。后来天祚帝被女直打败,章奴于是派遣敌里、延留带着废立的事情迅速报告淳。淳犹豫不决。恰逢行宫使者乙信带着天祚帝的亲笔信到达,详细说明了章奴叛变的情况,淳对着使者痛哭,立即斩首敌里、延留,将首级献给天祚帝。章奴看到淳没有听从,诱骗数百名草寇攻打上京,夺取府库财物。到达祖州后,他率领部下告祭太祖庙说:‘我们大辽的基业,是太祖百战而成。现在天下土崩瓦解,我看到兴宗皇帝的孙子魏国王淳道德高尚,能够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我们想要拥立他为君主。恰逢淳正在草甸,大事未能成功。最近天祚帝只顾享乐,不顾国家大事。强敌肆意侮辱,军队屡战屡败。再加上盗贼蜂起,国家危如累卵。我们作为家族成员,世代蒙受恩宠,现在想要安定九庙之灵,拯救万民之命,才有此举。这是出于至诚,希望祖宗保佑。’西行至庆州,再次祭祀各庙,仍然陈述了起兵的原因,向州县、各陵官僚发布檄文,士兵们逐渐归心。当时饶州渤海和侯概等人相继响应,人数达到数万,向广平淀进发。他的同党耶律女古等人横行不法,抢掠妇女财物。章奴估计无法控制他们,内心充满悔恨;又攻打上京未能成功,向北逃亡投降敌人。顺国女直阿鹘产率领军队追击并打败了他,杀死他的将领耶律弥里直,逮捕了两百多名贵族,他们的妻子儿女被分配到绣院,或者被分给近侍为奴;其余逃脱的人也都逃走了。章奴假装使者,想要逃到女直,被巡逻兵抓住,被捆绑送到天祚帝那里,被处死。

耶律术,字能典,是越蒲古只的后代,身材魁梧,口才雄辩。在乾统初年,他被任命为祗候郎君。乾统六年,因为参与柴册仪式,被提升为观察使。天庆五年,接受命令监督都统耶律斡里朵的战事。战败后,他被降职为银州刺史,后来又被调任咸州糺将。曾经和耶律章奴密谋拥立魏国王淳。听说章奴从鸭子河逃走后,耶律术就带领手下几人去会合他。在路上被巡逻兵抓住,被送到皇帝那里。皇帝问他:‘我哪里对不起你,你为什么要反叛?’耶律术回答说:‘我确实没有怨恨。只是因为天下大乱,已经不再是辽国的天下,小人充斥朝堂,贤臣被排挤,我真的不忍心看到天皇帝的艰难事业一下子崩溃。我之所以痛心疾首,采取这样的行动,并不是为了自己。’几天后,皇帝再次询问,耶律术大声列举皇帝的过错,陈述国家危亡的根本原因,于是被杀。

评论说:辽朝末年的同僚大臣,他们的善恶相差多么远啊!棠古骨鲠刚直,不屈服于权势,在两镇乌古,恩威并重。酬斡平定叛乱,讨伐渤海,又在战斗中力战而死,忠诚值得赞扬。得里底放纵女直人而不加讨伐,对变化的报告置若罔闻,他蒙蔽了皇帝的聪明,为国家带来混乱,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章奴和耶律术趁着国家多难之际,暗中图谋废立,企图求得皇帝的宠爱,却犯下了大逆不道之罪,他们怎能免于被天下人唾弃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注解

耶律棠古:耶律棠古是辽朝的一位将领,字蒲速宛,是六院郎君葛剌的后代。他在辽朝历史上以坦率和直言不讳著称,被称为‘强棠古’。

萧得里底:萧得里底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字糺邻,是晋王孝先之孙。他在辽朝政治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等。

萧酬斡:萧酬斡是辽朝的一位贵族,字讹里本,是国舅少父房之后。他在辽朝政治中担任过驸马都尉、国舅详稳等职位。

耶律章奴:耶律章奴是辽朝末年的一位官员,曾参与谋反活动。

大康中:大康中是辽朝的一个年号,指的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期间的某个时期,大约是1085年至1094年。

乾统三年:乾统三年是辽朝的一个年号,指的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期间的某个时期,大约是1103年。

天庆初:天庆初是辽朝的一个年号,指的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位期间的早期,大约是1111年。

乌古敌烈:乌古敌烈是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位于辽朝的北方。

镇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是辽朝的一个军事官职,相当于高级将领。

女直:女直是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即女真。

北院枢密使:北院枢密使是辽朝的一个官职,负责军事和政治事务。

天祚帝:天祚帝是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耶律延禧的庙号。

太子太傅:太子太傅是辽朝的一个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西南面招讨使:西南面招讨使是辽朝的一个军事官职,负责管理西南地区的军事事务。

岭东:岭东指的是辽朝的东部地区。

晋王:晋王是辽朝的一个封号,通常授予亲王。

乾州:乾州是辽朝的一个州名。

上京:上京是辽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太祖:太祖是辽朝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庙号。

兴宗皇帝:兴宗皇帝是辽朝的皇帝,耶律宗真的庙号。

魏国王:魏国王是辽朝的一个封号,通常授予亲王。

广平淀:广平淀是辽朝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顺国女直:顺国女直是指辽朝时期归顺辽朝的女真部落。

绣院:绣院是辽朝的一个官署,负责制作宫廷服饰。

近侍:近侍是辽朝的一个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耶律术:耶律术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字能典,是辽朝末年的重要人物。

越蒲古只:越蒲古只可能是辽朝的一位官员或贵族,具体身份和历史背景不详。

魁伟雄辨:魁伟:形容人身材高大;雄辨:指口才出众,善于辩论。

乾统:辽朝的一个年号,指公元1101年至1110年。

祗候郎君:祗候郎君是辽朝官职名,为中级官员。

柴册:柴册可能是指辽朝的一种册封仪式或文书。

观察使:观察使是辽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监督地方行政。

天庆:辽朝的一个年号,指公元1111年至1120年。

耶律斡里朵:耶律斡里朵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具体身份和历史背景不详。

银州刺史:银州刺史是辽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银州地区。

咸州糺将:咸州糺将是辽朝地方军事官职,负责咸州地区的军事事务。

魏国王淳:魏国王淳是辽朝的一位亲王,具体身份和历史背景不详。

鸭子河:鸭子河是辽朝境内的一条河流,具体位置不详。

游兵:游兵是指流动的士兵或侦察兵。

行在所:行在所指皇帝或官员临时居住的地方。

天皇帝:天皇帝是对辽朝皇帝的尊称。

棠古骨鲠:棠古骨鲠可能是辽朝的一位官员,鲠:刚直,不阿。

乌古:乌古可能是辽朝的一个民族或地区。

酬斡:酬斡可能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具体身份和历史背景不详。

渤海:渤海是指辽朝时期的一个国家,后来被辽朝所灭。

得里底:得里底可能是辽朝的一位官员,具体身份和历史背景不详。

社稷:社稷是古代中国对国家的代称,也指国家的根本。

大逆:大逆是指背叛国家、背叛皇帝的严重罪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评注

耶律术者,字能典,于越蒲古只之后,魁伟雄辨。此句开篇即点明耶律术者的身份和才能,‘于越蒲古只之后’表明其出身显赫,‘魁伟雄辨’则形容其身材高大,口才出众,为后文其政治生涯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乾统初,补祗候郎君。六年,因柴册,加观察使。此两句描述耶律术者在乾统年间的官职升迁,‘补祗候郎君’表明其初入仕途,‘加观察使’则说明其才干得到了认可,官职有所提升。

天庆五年,受诏监都统耶律斡里朵战。及败,左迁银州刺史,徙咸州糺将。这两句描绘了耶律术者在军事上的经历,从‘受诏监都统’到‘左迁银州刺史’,反映了其军事才能的展现与政治命运的起伏。

尝与耶律章奴谋立魏国王淳。及闻章奴自鸭子河亡去,即引麾下数人往会之。道为游兵所执,送行在所。上问曰:‘予何负卿而反?’术者对曰:‘臣诚无憾。但以天下大乱,已非辽有,小人满朝,贤臣窜斥,诚不忍见天皇帝艰难之业一旦土崩。臣所以痛入骨髓而有此举,非为身计。’后数日,复问,术者厉声数上过恶,陈社稷危亡之本,遂杀之。此段文字详细记载了耶律术者参与谋反的经过,以及他与皇帝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耶律术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利益的舍弃,体现了其忠诚与义气。

论曰:辽末同事之臣,其善恶何相远也!此句为作者对耶律术者及其同时代官员的评价,‘辽末同事之臣’指出了耶律术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善恶何相远也’则是对当时官员品德差异的感慨。

棠古骨鲠不屈权要,两镇乌古,恩威并著。酬斡平乱渤海,又以讨叛力战而死,忠可尚矣。得里底纵女直而不讨,寝变告而不闻,其蔽主聪明,为国阶乱,莫斯之甚也。此段文字通过对比耶律术者与棠古骨、酬斡、得里底等人的行为,进一步凸显了耶律术者的忠诚与正直。

章奴、术者乘时多艰,潜谋废立,将求宠幸,以犯大逆,其得免于天下之戮哉!此句总结了耶律术者参与谋反的原因,同时也表达了对其行为的谴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和道德沦丧的忧虑。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38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