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五十五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梁书》是他在担任南朝梁代史学家时所编写的历史著作。

年代:成书于南朝梁代(约6世纪)。

内容简要:《梁书》是南朝梁的官方历史,详细记载了梁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过程,主要描述了梁朝的政权更替、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全书重点讲述了梁武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理政,尤其突出了梁朝政治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性。沈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为后人了解梁朝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梁书》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五十五-原文

豫章王综 武陵王纪 临贺王正德 河东王誉

豫章王综,字世谦,高祖第二子也。

天监三年,封豫章郡王,邑二千户。

五年, 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寻进号北中郎将。

十年, 迁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

十三年,迁安右将军、领石头戍军事。

十五年,迁西中郎将,兼护军将军,又迁安前将军、丹阳尹。

十六年, 复为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

普通二年,入为侍中、镇右将军,置佐史。

初,其母吴淑媛自齐东昏宫得幸于高祖,七月而生综,宫中多疑之者。

及淑媛 宠衰怨望,遂陈疑似之说,故综怀之。

既长,有才学,善属文。

高祖御诸子以礼, 朝见不甚数,综恒怨不见知。

每出籓,淑媛恒随之镇。

至年十五六,尚裸袒嬉戏于 前,昼夜无别,内外咸有秽议。

综在徐州,政刑酷暴。

又有勇力,手制奔马。

常微 行夜出,无有期度。

每高祖有敕疏至,辄忿恚形于颜色,群臣莫敢言者。

恒于别室 祠齐氏七庙,又微服至曲阿拜齐明帝陵。

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 渗,即为父子。

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

并杀一男,取其骨试之, 皆有验,自此常怀异志。

四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兗 州刺史,给鼓吹一部。

闻齐建安王萧宝寅在魏,遂使人入北与之相知,谓为叔父, 许举镇归之。

会大举北伐。

六年,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高祖乃令综都督众军,镇 于彭城,与魏将安豊王元延明相持。

高祖以连兵既久,虑有衅生,敕综退军。

综惧 南归则无因复与宝寅相见,乃与数骑夜奔于延明,魏以为侍中、太尉、高平公、丹 阳王,邑七千户,钱三百万,布绢三千匹,杂彩千匹,马五十匹,羊五百口,奴婢 一百人。

综乃改名纘,字德文,追为齐东昏服斩衰。

于是有司奏削爵土,绝属籍, 改其姓为悖氏。

俄有诏复之,封其子直为永新侯,邑千户。

大通二年,萧宝寅在魏 据长安反,综自洛阳北遁,将赴之,为津吏所执,魏人杀之,时年四十九。

初,综既不得志,尝作《听钟鸣》、《悲落叶》辞,以申其志。

大略曰:

听钟鸣,当知在帝城。

参差定难数,历乱百愁生。

去声悬窈窕,来响急徘徊。

谁怜传漏子,辛苦建章台。

听钟鸣,听听非一所。

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

昔朋旧爱各东西, 譬如落叶不更齐。

漂漂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夜半啼。

听钟鸣,听此何穷极?

二十有余年,淹留在京域。

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 徒掩抑。

其《悲落叶》云:

悲落叶,连翩下重叠。

落且飞,纵横去不归。

悲落叶,落叶悲。

人生譬如此,零落不可持。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

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

当时见者莫不悲之。

武陵王纪,字世询,高祖第八子也。

少勤学,有文才,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 气。

天监十三年,封为武陵郡王,邑二千户。

历位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轻车将军、丹阳尹。

出为会稽太守,寻以其郡为东扬州,仍为刺史,加使持节、东 中郎将。

征为侍中,领石头戍军事。

出为宣惠将军、江州刺史。

征为使持节、宣惠 将军、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寻改授持节、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 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加鼓吹一部。

大同十一年,授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初,天监中,震太阳门,成字曰“绍宗梁位唯武王”,解者以为武王者,武陵 王也,于是朝野属意焉。

及太清中,侯景乱,纪不赴援。

高祖崩后,纪乃僭号于蜀, 改年曰天正。

立子圆照为皇太子,圆正为西阳王,圆满竟陵王,圆普南谯王,圆肃 宜都王。

以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豊侯捴为征西大将军、益州刺史,封秦郡王。

司马王僧略、直兵参军徐怦并固谏,纪以为贰于己,皆杀之。

永豊侯捴叹曰:“王不 免矣!夫善人国之基也,今反诛之,不亡何待!”

又谓所亲曰:“昔桓玄年号大亨, 识者谓之‘二月了’,而玄之败实在仲春。今年曰天正,在文为‘一止’,其能久 乎?”

太清五年夏四月,纪帅军东下至巴郡,以讨侯景为名,将图荆陕。

闻西魏侵蜀, 遣其将南梁州刺史谯淹回军赴援。

五月日,西魏将尉迟迥帅众逼涪水,潼州刺史杨乾运以城降之,迥分军据守,即趋成都。

丁丑,纪次于西陵,舳舻翳川,旌甲曜日, 军容甚盛。

世祖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于硖口夹岸筑二垒,镇江以断之。

时陆纳未平, 蜀军复逼,物情恇扰,世祖忧焉。

法和告急,旬日相继。

世祖乃拔任约于狱,以为 晋安王司马,撤禁兵以配之;并遣宣猛将军刘棻共约西赴。

六月,纪筑连城,攻绝 铁鏁。

世祖复于狱拔谢答仁为步兵校尉,配众一旅,上赴法和。

世祖与纪书曰: “皇帝敬问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九黎侵轶,三苗寇扰,天长丧乱,獯丑冯陵,虔 刘象魏,黍离王室。

朕枕戈东望,泣血西浮,殒爱子于二方,无诸侯之八百,身被 属甲,手贯流矢。

俄而风树之酷,万恨始缠,霜露之悲,百忧继集,扣心饮胆,志 不图全。

直以宗社缀旒,鲸鲵未剪,尝胆待旦,龚行天罚,独运四聪,坐挥八柄。

虽复结坛待将,褰帷纳士,拒赤壁之兵,无谋于鲁肃;烧乌巢之米,不访于荀攸;

才智将殚,金贝殆竭,傍无寸助,险阻备尝。

遂得斩长狄于驹门,挫蚩尤于枫木。

怨耻既雪,天下无尘,经营四方,专资一力,方与岳牧,同兹清静。

隆暑炎赫,弟比何如?文武具僚,当有劳弊。

今遣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指宣往怀。

仍令喻意于纪,许其还蜀,专制岷方。

纪不从命,报书如家人礼。

庚申,纪将侯睿率 众缘山将规进取,任约、谢答仁与战,破之。

既而陆纳平,诸军并西赴,世祖又与 纪书曰:

“甚苦大智!季月烦暑,流金烁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以兹玉体,辛苦行阵。

乃眷西顾,我劳如何?自獯丑凭陵,羯胡叛换,吾年为一日之长,属有平乱之功,膺此乐推,事归当璧。

傥遣使乎,良所迟也。如曰不然,于此投笔。

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兄肥弟瘦,无复相代之期;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

上林静拱,闻四鸟之哀鸣;宣室披图,嗟万始之长逝。

心乎爱矣,书不尽言。”

大智,纪之别 字也。

纪遣所署度支尚书乐奉业至于江陵,论和缉之计,依前旨还蜀。

世祖知纪必 破,遂拒而不许。

丙戌,巴兴民苻升、徐子初等斩纪硖口城主公孙晃,降于众军。

王琳、宋簉、任约、谢答仁等因进攻侯睿,陷其三垒,于是两岸十余城遂俱降。

将军樊猛获纪及其第三子圆满,俱杀之于硖口,时年四十六。

有司奏请绝其属籍,世祖许之,赐姓饕餮氏。

初,纪将僭号,妖怪非一。

其最异者,内寝柏殿柱绕节生花,其茎四十有六, 青靡可爱,状似荷花。

识者曰:“王敦杖花,非佳事也。”

纪年号天正,与萧栋暗 合,佥曰“天”字“二人”也,“正”字“一止”也。

栋、纪僭号,各一年而灭。

临贺王正德,字公和,临川靖惠王第三子也。

少粗险,不拘礼节。

初,高祖未有男,养之为子。

及高祖践极,便希储贰,后立昭明太子,封正德为西豊侯,邑五百户。

自此怨望,恒怀不轨,睥睨宫扆,觊幸灾变。

普通六年,以黄门侍郎为轻车 将军,置佐史。

顷之,遂逃奔于魏,有司奏削封爵。

七年,又自魏逃归,高祖不之 过也。

复其封爵,仍除征虏将军。

中大通四年,为信武将军、吴郡太守。

征为侍中、抚军将军,置佐史,封临贺 郡王,邑二千户,又加左卫将军。

而凶暴日甚,招聚亡命。

侯景知其有奸心,乃密令诱说,厚相要结。

遗正德书曰:“今天子年尊,奸臣乱国,宪章错谬,政令颠倒,以景观之,计日必败。

况大王属当储贰,中被废辱,天下义士,窃所痛心,在景愚 忠,能无忿慨?

今四海业业,归心大王,大王岂得顾此私情,弃兹亿兆!

景虽不武, 实思自奋。

愿王允副苍生,鉴斯诚款。

正德览书大喜曰:“侯景意暗与我同,此 天赞也。”

遂许之。

及景至江,正德潜运空舫,诈称迎荻,以济景焉。

朝廷未知其 谋,犹遣正德守硃雀航。

景至,正德乃引军与景俱进,景推正德为天子,改年为正 平元年,景为丞相。

台城没,复太清之号,降正德为大司马。

正德有怨言,景闻之, 虑其为变,矫诏杀之。

河东王誉,字重孙,昭明太子第二子也。

普通二年,封枝江县公。

中大通三年, 改封河东郡王,邑二千户。

除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

出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还除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

出为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未几,侯景寇京邑,誉率军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

时世祖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纘密报世祖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共为不逞,将袭江陵。’

世祖甚惧,因步道间还,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

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前后使三反,誉并不从。

世祖大怒,乃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所败死。

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与书陈示祸福,许其迁善。

誉不答,修浚城池,为拒守之计。

谓鲍泉曰:‘败军之将,势岂语勇?欲前即前,无所多说。’

泉军于石椁寺,誉帅众逆击之,不利而还。

泉进军于橘洲,誉又尽锐攻之,不克。

会已暮,士卒疲弊,泉因出击,大败之,斩首三千级,溺死者万余人。

誉于是焚长沙郭邑,驱居民于城内,鲍泉度军围之。

誉幼而骁勇,兼有胆气,能抚循士卒,甚得众心。

及被围既久,虽外内断绝,而备守犹固。

后世祖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僧辩筑土山以临城内,日夕苦攻,矢石如雨,城中将士死伤者太半。

誉窘急,乃潜装海船,将溃围而出。

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亦无恨。’

主者曰:‘奉命不许。’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

初,誉之将败也,私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瞰其斋;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而出,不知所往。

誉甚恶之,俄而城陷。

史臣曰:萧综、萧正德并悖逆猖狂,自致夷灭,宜矣。

太清之寇,萧纪据庸、蜀之资,遂不勤王赴难,申臣子之节;及贼景诛剪,方始起兵,师出无名,成其衅祸。

呜呼!身当管、蔡之罚,盖自贻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五十五-译文

豫章王综,字世谦,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天监三年,被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二千户。五年,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后晋升为北中郎将。十年,调任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十三年,升任安右将军、负责石头戍军事。十五年,晋升为西中郎将,兼任护军将军,后又升任安前将军、丹阳尹。十六年,再次成为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普通二年,入朝担任侍中、镇右将军,并设立佐史。

起初,他的母亲吴淑媛在齐东昏宫中受到高祖的宠爱,七月生下综,宫中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等到淑媛失宠并心怀怨恨,就提出了可疑的说法,因此综心怀疑虑。长大后,他很有才学,擅长写作。高祖对诸子以礼相待,朝见不多,综常常怨恨不被了解。每次出外镇守,淑媛总是跟随他。到了十五六岁,他还在公开场合裸露身体嬉戏,不分昼夜,内外都有不雅的议论。综在徐州时,政治和刑法都很残酷。他又有勇力,能制服奔马。他常常偷偷出行,没有固定的时间。每次高祖有敕令传来,他总是愤怒表现在脸上,群臣没有人敢说话。他常常在别的房间祭祀齐氏七庙,又微服前往曲阿拜祭齐明帝陵。然而他还是不自信,听说俗语说用活人的血滴在死者的骨头上,如果渗透了,就是父子。综于是私自挖开齐东昏的坟墓,取出骨头,用自己的手臂上的血进行试验。他还杀了一个男孩,取其骨头试验,结果都有效,从此他常常怀有异志。

四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配备了一支鼓吹乐队。他听说齐建安王萧宝寅在魏国,于是派人去北方与他相识,称他为叔父,答应举兵归附他。恰逢大规模北伐。六年,魏将元法僧以彭城投降,高祖于是命令综都督众军,镇守在彭城,与魏将安丰王元延明对峙。高祖因为连续用兵已久,担心会有变故,下令综撤退。综害怕南归后没有机会再与宝寅相见,于是带着几个骑兵在夜间逃奔到延明那里,魏国任命他为侍中、太尉、高平公、丹阳王,食邑七千户,钱三百万,布绢三千匹,杂彩千匹,马五十匹,羊五百口,奴婢一百人。综于是改名纡,字德文,追悼齐东昏王时穿上了丧服。于是有关部门上奏削除他的爵位和土地,断绝了他的属籍,改他的姓为悖氏。不久又有诏令恢复他的封号,封他的儿子直为永新侯,食邑千户。大通二年,萧宝寅在魏国占据长安反叛,综从洛阳北逃,打算前往投奔他,却被渡口的官员抓住,魏国人杀了他,时年四十九岁。

起初,综不得志时,曾经创作了《听钟鸣》、《悲落叶》等辞,用以表达他的志向。大致内容是:听钟声,当知道它在帝城。钟声错落难以计数,百般愁绪由此而生。去声悠扬,来声急促徘徊。谁怜悯报时的人,辛苦地在建章台上。

听钟声,听到的并非一处。怀揣着美玉空自丢弃,攀折松枝折桂谁会答应?昔日的朋友和爱人都各奔东西,就像落叶不再整齐。漂泊的孤雁何处栖息,依依不舍的别鹤在半夜哭泣。

听钟声,听这声音何时才能结束?二十多年了,我留在京城。照照明镜,容颜已逝,云悲海思只是压抑。

《悲落叶》中说:悲叹落叶,纷纷扬扬落下。落下还要飞,纵横而去不再回。

悲叹落叶,落叶悲。人生就像这样,零落无法维持。

悲叹落叶,落叶何时才能回来?昔日共同的根本,再也没有一点关联。

当时看到的人都为之悲伤。

武陵王纪,字世询,是高祖的第八个儿子。他从小勤奋学习,有文才,写作不喜欢轻浮华丽,很有骨气。天监十三年,被封为武陵郡王,食邑二千户。历任宁远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轻车将军、丹阳尹。出外担任会稽太守,不久后,他的郡成为东扬州,他继续担任刺史,加授使持节、东中郎将。被召回朝廷担任侍中,负责石头戍军事。出外担任宣惠将军、江州刺史。被召回朝廷担任使持节、宣惠将军、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不久后改授使持节、都督益、梁等十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益州刺史,加授鼓吹乐队。大同十一年,授予散骑常侍、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起初,天监年间,太阳门发生地震,成字为‘绍宗梁位唯武王’,解梦的人认为‘武王’指的是武陵王,于是朝野都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到了太清年间,侯景之乱,纪没有前来支援。高祖驾崩后,纪在蜀地僭越称帝,改年号为天正。立儿子圆照为皇太子,圆正为西阳王,圆满为竟陵王,圆普为南谯王,圆肃为宜都王。任命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永丰侯捴为征西大将军、益州刺史,封为秦郡王。司马王僧略、直兵参军徐怦都坚决劝谏,纪认为他们对自己有二心,都将他们杀了。永丰侯捴叹息说:‘王无法免于灾祸了!善人是国家的基石,现在反而杀掉他们,国家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他又对亲近的人说:‘昔日桓玄年号大亨,有识者称之为“二月了”,而桓玄的败亡实在是在仲春。今年称为天正,在文意上为“一止”,它能长久吗?’

太清五年夏季四月,纪帅率领军队东下到达巴郡,以讨伐侯景为名,意图图谋荆州和陕州。

听说西魏侵犯蜀地,派遣他的将领南梁州刺史谯淹回军支援。

五月某日,西魏将领尉迟迥率领军队逼近涪水,潼州刺史杨乾运率城投降,尉迟迥分兵据守,直奔成都。

丁丑日,纪帅驻扎在西陵,战船遮蔽了江面,旗帜在阳光下闪耀,军容非常盛大。

世祖命令护军将军陆法和在硖口两岸筑起两座堡垒,用江水来阻断敌军。

当时陆纳还未平定,蜀军再次逼近,民心惶惶,世祖非常担忧。

法和紧急报告,连续十天都有报告。

世祖于是从狱中释放了任约,任命他为晋安王司马,撤销禁军配给他;并派遣宣猛将军刘棻一同前往。

六月,纪帅修筑连城,攻打断绝的铁锁。

世祖又在狱中提拔谢答仁为步兵校尉,分配给他一支军队,前往陆法和处。

世祖给纪帅写信说:皇帝敬问假黄钺太尉武陵王,自从九黎侵扰,三苗扰乱,天长地久,犬戎侵犯,匈奴骚扰,周王室衰败。我枕戈东望,泪血西流,牺牲了爱子于两地,没有诸侯的八百人,身披铠甲,手穿流矢。不久遭遇风树的酷刑,万般痛苦开始缠绕,霜露的悲伤,百般忧虑接连而来,心如刀割,胆战心惊,不图保全。只是因为宗庙社稷尚在,凶恶之徒尚未剪除,尝胆等待天明,执行天罚,独自运用四聪,坐观八柄。虽然再次结坛等待将领,招揽人才,抵抗赤壁之兵,不请教鲁肃;烧毁乌巢之粮,不咨询荀攸;才智将尽,金贝将竭,旁边没有寸土援助,险阻备尝。于是斩杀了长狄于驹门,挫败了蚩尤于枫木。仇恨已经雪恨,天下无尘,经营四方,专靠一己之力,正与山岳牧民一同保持清静。

盛夏炎炎,你身体如何?文武百官,应该都有劳苦。

现在派遣散骑常侍、光州刺史郑安忠,指派他前往传达旨意。

仍然命令他告诉纪帅,允许他返回蜀地,专门管理岷地。

纪帅不听从命令,回信如同家人之间的礼节。

庚申日,纪帅的将领侯睿率领军队沿着山势准备进攻,任约、谢答仁与之交战,将其击败。

随后陆纳被平定,各路军队都向西进发,世祖又给纪帅写信说:非常辛苦的大智!季月炎热,金子般的热度熔化了石头,聚集的蚊子像雷声一样,狐狸千里之外都能感知,以你这玉体,辛苦行军作战。你西望,我的劳苦如何?自从犬戎侵犯,羯胡叛乱,我年纪最长,有平定乱世的功绩,受到大家的推崇,事情自然归我。如果派人来说,我一直在等待。兄弟之间,形影不离,哥哥胖弟弟瘦,没有相互替换的时机;让枣推梨,长时间的欢乐不再。

上林静立,听到四鸟的哀鸣;宣室展开图卷,叹息万始的长逝。我心爱之情,言不尽意。

大智,是纪帅的别号。

纪帅派遣他所任命的度支尚书乐奉业到江陵,讨论和解的计策,依照之前的旨意返回蜀地。

世祖知道纪帅必将失败,于是拒绝并不同意。

丙戌日,巴兴的百姓苻升、徐子初等人斩杀了纪帅硖口城的主将公孙晃,向众军投降。

王琳、宋簉、任约、谢答仁等人趁机进攻侯睿,攻陷了他的三个堡垒,于是两岸的十余座城池都投降了。

将军樊猛捕获了纪帅和他的第三个儿子圆满,在硖口将他们杀死,时年四十六岁。

有关官员上奏请求断绝他们的属籍,世祖同意了,赐姓饕餮氏。

起初,纪帅想要僭越称帝,怪异的事情不止一件。

其中最怪异的是,内寝柏殿的柱子上环绕着生花,花茎有四十六根,青翠可爱,形状像荷花。

有见识的人说:‘王敦执花,不是好事。’纪帅的年号是天正,与萧栋暗合,大家都说‘天’字是‘二人’,‘正’字是‘一止’。栋、纪僭越称帝,各自一年后都被消灭。

临贺王正德,字公和,是临川靖惠王的第三个儿子。

他年轻时不拘小节,不守礼节。起初,高祖没有儿子,收养他为子。等到高祖登基,他就渴望成为储君,后来立昭明太子,封正德为西豊侯,食邑五百户。从那时起,他就心怀不满,经常怀有悖逆之心,瞪着眼睛看着皇宫,希望发生灾变。

普通六年,以黄门侍郎的身份担任轻车将军,设立佐史。不久,就逃奔到魏国,有关官员上奏请求削除他的封爵。

七年,他又从魏国逃回,高祖没有责备他。恢复了封爵,并任命他为征虏将军。

中大通四年,担任信武将军、吴郡太守。征召为侍中、抚军将军,设立佐史,封为临贺郡王,食邑二千户,又加封左卫将军。

然而他的凶暴行为越来越严重,招聚亡命之徒。侯景知道他心怀不轨,就秘密派人诱说,厚加笼络。

给正德写信说:‘现在天子年事已高,奸臣扰乱国家,法律政令混乱,政令颠倒,以景观之,计日必败。何况大王是储君之位,却遭受废辱,天下义士,都感到痛心,我作为愚忠之人,怎能不感到愤慨?现在四海之内,都归心大王,大王怎能顾及个人私情,舍弃亿兆生灵!我虽然不武,但确实想自己奋发。希望大王能够顺应民心,审时度势。’正德看完信非常高兴,说:‘侯景的意思和我暗合,这是天意。’于是答应了他。

等到侯景到达江陵,正德秘密派遣空船,假装迎接荻草,来接应侯景。

朝廷不知道他的计划,仍然派遣正德守卫朱雀航。

侯景到达后,正德就带领军队与侯景一同进攻,侯景推举正德为天子,改年号为正平元年,侯景担任丞相。

台城陷落,恢复太清年号,降正德为大司马。

正德有怨言,侯景听说后,担心他会生变,假传圣旨将他杀死。

河东王誉,字重孙,是昭明太子的第二个儿子。

普通二年,封为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为河东郡王,食邑二千户。

任命为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出京担任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回京后任命为侍中、轻车将军,设立佐史。出京担任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不久之后,侯景侵犯京城,萧誉率领军队前来支援,到达青草湖时,台城已经被攻陷,朝廷下令撤军,萧誉返回湘镇。

当时世祖的军队驻扎在武城,新任雍州刺史张纘秘密地向世祖报告说:‘河东起兵,岳阳聚集粮食,共同作乱,将要袭击江陵。’世祖非常害怕,于是通过陆路返回,派遣谘议周弘直前往萧誉那里,监督他的粮食和军队。

萧誉说:‘各自是军队和府邸的将领,为什么突然要听从别人的指挥?’前后派去的使者往返三次,萧誉都没有听从。

世祖非常愤怒,于是派遣世子萧方等征讨萧誉,结果却被萧誉打败并战死。又命令信州刺史鲍泉讨伐萧誉,同时写信给萧誉,说明祸福,许诺他改过自新。

萧誉没有回应,而是加固城池,准备坚守。他对鲍泉说:‘战败的将领,还谈什么勇气?如果想进攻就进攻,不必多说什么。’鲍泉驻军在石椁寺,萧誉率领军队迎击,但不利而返。

等到天黑,士兵们疲惫不堪,鲍泉趁机出击,大败萧誉,斩首三千人,溺死者一万多人。萧誉于是焚烧长沙城外的郭邑,将居民驱赶到城内,鲍泉率领军队围困他们。

萧誉年幼时就勇猛,并且有胆量,能够安抚士兵,深受士兵的爱戴。等到被围困时间长了,虽然内外断绝,但防守仍然坚固。

后来世祖又派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替鲍泉攻打萧誉,王僧辩筑起土山面对城内,日夜不停地攻击,箭矢和石头如雨点般落下,城中的将士死伤大半。

萧誉处境危急,于是秘密地准备海船,打算突破包围逃出。恰巧他的部下将领慕容华引王僧辩入城,萧誉左右的人都散去了,于是被俘。他对守卫的人说:‘不要杀我!能见一见七官(世祖),申诉这些谗言的人,我就死而无憾。’主事的人说:‘奉命不得允许。’于是将他斩首,将首级传送到荆镇,世祖将首级归还并安葬。

起初,萧誉将要失败时,私下里拿镜子照自己的脸,却看不到自己的头;又看到长人盖屋,双手按地俯视他的住所;又看到一只大如驴的白狗从城外跑出,不知去向。萧誉非常厌恶这些征兆,不久城池就被攻陷了。

史臣评论说:萧综、萧正德都叛逆狂妄,自取灭亡,这是理所当然的。太清年间的敌寇,萧纪占据庸、蜀的物资,却不勤王赴难,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等到侯景被诛杀,才起兵,出兵没有正当理由,反而成了自己的祸端。唉!身受管、蔡之罚,实在是自己造成的。

萧纪占据庸、蜀的物资,却不勤王赴难,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等到侯景被诛杀,才起兵,出兵没有正当理由,反而成了自己的祸端。唉!身受管、蔡之罚,实在是自己造成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五十五-注解

豫章王综:豫章王综是南朝梁宗室,字世谦,高祖萧衍的第二子。豫章是郡名,位于今江西省南昌市,作为封号,象征着其封地的地理位置。

武陵王纪:武陵王纪也是南朝梁宗室,字世询,高祖萧衍的第八子。武陵是郡名,位于今湖南省常德市,作为封号,同样象征着其封地的地理位置。

临贺王正德:临贺王正德是南朝梁的宗室,封为临贺王。

河东王誉:河东王誉是南朝梁宗室,河东是郡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作为封号,象征着其封地的地理位置。

使持节:古代官职,指使者手持符节,代表皇帝行使权力,是一种高级的出使或镇守职务。

都督:古代军事职务,负责一地区的军事指挥和管理。

将军:古代军事职务,分为不同的等级,从低到高有偏将军、中将军、上将军等,是军事上的高级官职。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职务,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侍中:侍中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皇帝的顾问。

鼓吹:古代军事编制,指乐队,也指随军乐队。

北中郎将:古代军事职务,为中郎将的一种,负责北方地区的军事。

云麾将军:古代军事职务,麾是指旗帜,云麾即以云为旗帜的将军,象征尊贵。

安右将军:古代军事职务,安右即安定右方的意思,指负责边疆安宁的将军。

护军将军:古代军事职务,负责军队的保卫和后勤。

安前将军:古代军事职务,安前即安定前方的意思,指负责前方战线的将军。

丹阳尹:古代地方行政职务,丹阳是郡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尹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南兖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彭城:彭城是古代中国的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魏:古代国家名,指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强国。

齐东昏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宫殿。

齐明帝:古代皇帝名,南朝齐的皇帝,在位期间政治较为稳定。

齐东昏墓:古代墓葬名,指南朝齐东昏侯的墓葬。

齐氏七庙:古代宗庙,指齐国的宗庙,用于祭祀齐国的祖先。

南兗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北伐:古代军事行动,指南朝梁对北魏的军事进攻。

镇右将军:古代军事职务,镇右即镇守右方的意思,指负责边疆安宁的将军。

佐史:佐史是指辅助官员,负责文书工作。

裸袒:裸露身体,袒露胸部,指赤身露体。

微行:秘密出行,不公开露面。

齐氏:指南朝齐的皇室,这里指齐东昏侯的家族。

建安王萧宝寅:南朝齐的宗室,后投奔北魏。

彭城降:指彭城(今江苏徐州)被北魏将领元法僧投降。

太尉:古代官职,掌管军事,是三公之一。

高平公:古代封号,表示封地的地理位置。

丹阳王:古代封号,表示封地的地理位置。

悖氏:古代姓氏,悖字在这里可能是一种讽刺,表示悖逆之意。

永新侯:古代封号,表示封地的地理位置。

大通二年:南朝梁的年号,公元528年。

长安:古代城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曾是北魏的都城。

津吏: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渡口的官员。

魏人:指北魏的人。

《听钟鸣》:古代文学作品,是豫章王综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慨。

《悲落叶》:古代文学作品,是豫章王综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震太阳门:古代宫殿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

绍宗梁位唯武王:古代预言,意为只有武陵王能够继承梁位。

侯景乱:南朝梁时期的叛乱事件,侯景是叛军首领。

蜀:蜀是指古代中国的蜀地,即今天的四川省。

天正:南朝梁宗室武陵王纪在蜀地建立的年号。

司马王僧略:南朝梁的宗室,曾为武陵王纪的参军。

直兵参军徐怦:南朝梁的官员,曾为武陵王纪的参军。

桓玄:南朝宋的权臣,曾自立为帝。

大亨:桓玄的年号,寓意吉祥。

二月了:对桓玄年号的一种解读,认为其失败不可避免。

太清五年:太清是南朝梁的年号,太清五年即公元556年。

夏四月:夏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即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纪帅军:纪帅军指的是南朝梁的将领纪僧真所率领的军队。

巴郡:巴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重庆市。

侯景:侯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因叛变而闻名。他于548年发动叛乱,攻占建康(今南京),对南梁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荆陕:荆陕指的是荆楚和关中地区,是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区域。

西魏: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政权,存在于公元535年至556年。

南梁州刺史谯淹:南梁州刺史谯淹是西魏的将领,担任南梁州刺史。

涪水:涪水是四川省的一条河流。

潼州刺史杨乾运:潼州刺史杨乾运是南朝梁的官员,担任潼州刺史。

丁丑:丁丑是古代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

西陵:西陵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

舳舻:舳舻指的是大船,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旌甲:旌甲指的是军旗和铠甲,这里指军队。

世祖:指南梁的皇帝萧绎,他在位期间,侯景之乱爆发。

护军将军陆法和:护军将军陆法和是南朝梁的将领。

硖口:硖口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长江上游。

物情恇扰:物情恇扰指的是民心惶惶,不安定。

任约:任约是南朝梁的将领。

晋安王司马:晋安王司马是南朝梁的封号。

禁兵:禁兵是指皇宫中的卫兵。

宣猛将军刘棻:宣猛将军刘棻是南朝梁的将领。

连城:连城是指相连的城池,这里指纪僧真所筑的防御工事。

铁鏁:铁鏁指的是铁链,这里指用来防御的设施。

步兵校尉:步兵校尉是古代中国的军职,负责步兵的指挥。

谢答仁:谢答仁是南朝梁的将领。

假黄钺太尉武陵王:假黄钺太尉武陵王是对南朝梁武陵王的尊称。

九黎:九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相传为蚩尤的部族。

三苗:三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落联盟,相传为蚩尤的部族。

獯丑:獯丑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等。

虔刘象魏:虔刘象魏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侵犯中原地区。

黍离王室:黍离王室是指王室衰微,荒废了农田。

枕戈东望:枕戈东望是指时刻准备战斗,警惕敌情。

扣心饮胆:扣心饮胆是指非常害怕,心惊胆战。

龚行天罚:龚行天罚是指执行天罚,即执行正义的惩罚。

八柄:八柄是指古代中国皇帝的权力象征,即八种权力工具。

结坛待将:结坛待将是指设立坛场等待将领的到来。

褰帷纳士:褰帷纳士是指打开帷幕,接纳贤士。

赤壁之兵:赤壁之兵是指赤壁之战中的兵力。

乌巢之米:乌巢之米是指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烧毁的乌巢军粮。

荀攸:荀攸是东汉末年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长狄:长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人。

蚩尤:蚩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战神。

驹门:驹门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

枫木:枫木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树木。

岳牧:岳牧是指地方官员,岳指山岳,牧指牧民。

隆暑炎赫:隆暑炎赫是指非常炎热的夏天。

封狐千里:封狐千里是指狐狸千里追逐,比喻事情迅速传播。

玉体:玉体是指身体,这里指皇帝的身体。

辛辛苦苦:辛辛苦苦是指非常辛苦,劳苦。

行阵:行阵是指军队的行列和阵型。

獯丑凭陵:獯丑凭陵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侵犯中原地区。

羯胡:羯胡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羯族等。

乐推:乐推是指人们乐于推举,即拥戴。

当璧:当璧是指担任重要的职位,如宰相等。

友于兄弟:友于兄弟是指兄弟之间的友爱。

让枣推梨:让枣推梨是指兄弟之间互相谦让,表现亲情。

上林:上林是指皇家园林,这里指皇宫。

宣室:宣室是指皇帝的宫殿。

长逝:长逝是指长久地逝去,即去世。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皇帝的顾问。

光州刺史郑安忠:光州刺史郑安忠是南朝梁的官员,担任光州刺史。

度支尚书乐奉业:度支尚书乐奉业是南朝梁的官员,担任度支尚书。

巴兴民苻升、徐子初等:巴兴民苻升、徐子初等是指巴郡的民众。

公孙晃:公孙晃是南朝梁的官员,担任硖口城主。

王敦:王敦是东晋末年的权臣,以杖花为典故。

萧栋:萧栋是南朝梁的皇帝,曾僭号天正。

高祖:高祖是指南朝梁的皇帝萧衍,他在位期间改元太清。

昭明太子:昭明太子是南朝梁的太子,即后来的皇帝萧统。

西豊侯:西豊侯是南朝梁的封号。

轻车将军:轻车将军是古代中国的军职,负责轻车兵的指挥。

征虏将军:征虏将军是古代中国的军职,负责征伐敌人。

信武将军:信武将军是古代中国的军职,负责信使和武官的指挥。

吴郡太守:吴郡太守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吴郡的行政工作。

抚军将军:抚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军职,负责军事指挥。

临贺郡王:临贺郡王是南朝梁的封号。

左卫将军:左卫将军是古代中国的军职,负责宫廷的保卫工作。

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皇帝的机密事务。

琅邪:琅邪是古代中国的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南中郎将:南中郎将是古代中国的军职,负责南方的军事指挥。

湘州刺史:湘州刺史是古代中国的官职,负责湘州的行政工作。

京邑:指京城,即当时的南梁国都建康。

台城:台城是南朝时期建康城内的一个重要区域,曾是南朝皇宫所在地。

雍州刺史:雍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该地区的行政长官。

张纘:张纘是南梁时期的一位官员,此处提到他向世祖密报。

河东:指黄河以东地区,此处可能指代某地的军队。

岳阳:指岳阳城,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此处可能指代某地的粮食囤积。

不逞:指行为不轨,不安分。

江陵:江陵是南梁时期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

谘议:古代官职,指负责咨询和议论的官员。

军府:指军事管理机构。

隶人:指被征召的人。

世子:指诸侯王的儿子,此处指世祖的儿子。

石椁寺:石椁寺是南梁时期的一个寺庙。

橘洲:橘洲是位于长江中的一个岛屿,此处可能指代战场。

郭邑:郭邑指城外的居民区。

领军将军:领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官职。

王僧辩:王僧辩是南梁时期的一位将领。

海船:指用于航海的大船。

七官:七官可能是指某个官职或者是对某位官员的尊称。

谗贼:指说人坏话的人。

管、蔡之罚:管、蔡是指古代的管仲和蔡泽,此处可能比喻严厉的惩罚。

夷灭:指被消灭,此处指被杀。

庸、蜀:庸、蜀是指古代的两个地区,此处可能指代萧纪所控制的地区。

勤王:指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勤勉。

衅祸:指引起争端或祸患的事。

管、蔡:管仲和蔡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此处可能比喻严厉的惩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五十五-评注

未几,侯景寇京邑,誉率军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

这句描述了侯景叛乱,萧誉率军入援的情景。‘未几’表示时间不久,‘寇’字描绘了侯景入侵的凶猛,‘誉率军入援’则展现了萧誉的忠诚与担当。‘至青草湖’点明了军队行军的过程,‘台城没’暗示了都城的沦陷,‘有诏班师’则表明了朝廷的命令,‘誉还湘镇’说明了萧誉最终返回湘镇,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萧誉在动荡时期的忠诚与无奈。

时世祖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纘密报世祖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共为不逞,将袭江陵。’世祖甚惧,因步道间还,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

此句通过张纘的密报,揭示了当时战事的紧张。‘世祖军于武城’说明了世祖的军队部署,‘新除雍州刺史张纘密报世祖’则表现了张纘的忠诚与智慧。‘河东起兵,岳阳聚米’描绘了敌军的动向,‘共为不逞,将袭江陵’则点明了敌军的意图。‘世祖甚惧’表现了世祖的担忧,‘因步道间还’则说明了世祖的应对措施。‘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则展现了朝廷对萧誉的支持。

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前后使三反,誉并不从。

这句表现了萧誉的坚定与独立。‘各自军府’说明了萧誉的立场,‘何忽隶人’则表达了他的不满。‘前后使三反’说明了朝廷的多次派遣,‘誉并不从’则表现了萧誉的坚决态度。

世祖大怒,乃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所败死。

此句描述了世祖的愤怒与萧誉的英勇。‘世祖大怒’表现了世祖的愤怒,‘乃遣世子方等征之’则说明了世祖的应对措施。‘反为誉所败死’则揭示了萧誉的英勇与世子方等的失败。

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与书陈示祸福,许其迁善。

这句描述了朝廷的无奈与萧誉的坚定。‘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说明了朝廷的再次派遣,‘并与书陈示祸福,许其迁善’则展现了朝廷的劝降意图。

誉不答,修浚城池,为拒守之计。

此句表现了萧誉的坚定与准备。‘誉不答’说明了萧誉的拒绝,‘修浚城池,为拒守之计’则揭示了萧誉的防御准备。

谓鲍泉曰:‘败军之将,势岂语勇?欲前即前,无所多说。’

这句揭示了萧誉的豪迈与自信。‘败军之将,势岂语勇’说明了萧誉对鲍泉的轻视,‘欲前即前,无所多说’则展现了萧誉的果断与自信。

泉军于石椁寺,誉帅众逆击之,不利而还。

此句描述了萧誉与鲍泉的交战。‘泉军于石椁寺’说明了鲍泉的部署,‘誉帅众逆击之’则揭示了萧誉的反击,‘不利而还’则说明了交战的结果。

会已暮,士卒疲弊,泉因出击,大败之,斩首三千级,溺死者万余人。

此句描述了鲍泉的胜利。‘会已暮’说明了时间,‘士卒疲弊’则揭示了萧誉军队的疲惫,‘泉因出击,大败之’则说明了鲍泉的胜利,‘斩首三千级,溺死者万余人’则展现了战事的惨烈。

誉于是焚长沙郭邑,驱居民于城内,鲍泉度军围之。

此句描述了萧誉的绝望与鲍泉的围困。‘焚长沙郭邑’说明了萧誉的绝望,‘驱居民于城内’则揭示了萧誉的无奈,‘鲍泉度军围之’则说明了鲍泉的围困。

誉幼而骁勇,兼有胆气,能抚循士卒,甚得众心。

此句描绘了萧誉的形象。‘幼而骁勇’说明了萧誉的英勇,‘兼有胆气’则揭示了萧誉的勇敢,‘能抚循士卒,甚得众心’则展现了萧誉的领导能力。

及被围既久,虽外内断绝,而备守犹固。

此句描述了萧誉在被围困时的坚定。‘及被围既久’说明了时间,‘虽外内断绝’则揭示了萧誉的困境,‘而备守犹固’则展现了萧誉的坚定。

后世祖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僧辩筑土山以临城内,日夕苦攻,矢石如雨,城中将士死伤者太半。

此句描述了王僧辩的攻城。‘世祖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说明了朝廷的再次派遣,‘僧辩筑土山以临城内’则揭示了王僧辩的攻城策略,‘日夕苦攻,矢石如雨’则展现了攻城的激烈,‘城中将士死伤者太半’则说明了战事的惨烈。

誉窘急,乃潜装海船,将溃围而出。

此句描述了萧誉的绝望与最后的挣扎。‘誉窘急’说明了萧誉的困境,‘乃潜装海船,将溃围而出’则揭示了萧誉的绝望与最后的挣扎。

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亦无恨。’主者曰:‘奉命不许。’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

此句描述了萧誉的结局。‘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说明了萧誉的失败,‘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则揭示了萧誉的被捕,‘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亦无恨。’’则展现了萧誉的无奈与请求,‘主者曰:‘奉命不许。’’则说明了守者的坚决,‘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则揭示了萧誉的死亡与世祖的应对。

初,誉之将败也,私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瞰其斋;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而出,不知所终。

此句通过萧誉的梦境,描绘了萧誉的绝望与不安。‘初,誉之将败也’说明了时间,‘私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则揭示了萧誉的绝望,‘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瞰其斋’则展现了萧誉的恐惧,‘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而出,不知所终’则揭示了萧誉的迷茫。

誉甚恶之,俄而城陷。

此句揭示了萧誉的恶梦与城陷的关系。‘誉甚恶之’说明了萧誉对梦境的厌恶,‘俄而城陷’则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联系。

史臣曰:萧综、萧正德并悖逆猖狂,自致夷灭,宜矣。太清之寇,萧纪据庸、蜀之资,遂不勤王赴难,申臣子之节;及贼景诛剪,方始起兵,师出无名,成其衅祸。

此句通过史臣的评价,揭示了萧综、萧正德等人的悖逆与萧纪的不忠。‘萧综、萧正德并悖逆猖狂,自致夷灭,宜矣’说明了史臣对萧综、萧正德等人的评价,‘太清之寇,萧纪据庸、蜀之资,遂不勤王赴难,申臣子之节’则揭示了萧纪的不忠,‘及贼景诛剪,方始起兵,师出无名,成其衅祸’则说明了萧纪的起兵原因与结果。

呜呼!身当管、蔡之罚,盖自贻哉。

此句通过史臣的感慨,揭示了萧纪的命运与历史的必然。‘呜呼!身当管、蔡之罚,盖自贻哉’说明了史臣对萧纪命运的感慨,‘身当管、蔡之罚’则揭示了萧纪的命运与历史的必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五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3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