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作者: 沈约(441年-513年),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沈约在文学和历史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梁书》是他在担任南朝梁代史学家时所编写的历史著作。

年代:成书于南朝梁代(约6世纪)。

内容简要:《梁书》是南朝梁的官方历史,详细记载了梁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过程,主要描述了梁朝的政权更替、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全书重点讲述了梁武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理政,尤其突出了梁朝政治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性。沈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为后人了解梁朝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梁书》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是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二十三-原文

长沙嗣王业子孝俨 业弟藻 永阳嗣王伯游 衡阳嗣王元简 桂阳嗣王象

长沙嗣王业字静旷,高祖长兄懿之子也。懿字元达,少有令誉。

解褐齐安南邵 陵王行参军,袭爵临湘县侯。

迁太子舍人、洗马、建安王友。

出为晋陵太守,曾未 期月,讼理人和,称为善政。

入为中书侍郎。

永明季,授持节、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加冠军将军。

是岁,魏人入汉中, 遂围南郑。

懿随机拒击,伤杀甚多,乃解围遁去。

懿又遣氐帅杨元秀攻魏历城、皋 兰、骆谷、坑池等六戍,克之。

魏人震惧,边境遂宁。

进号征虏将军,增封三百户, 迁督益、宁二州军事、益州刺史。

入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卫尉卿。

永元二年,裴叔业据豫州反,授持节、征虏将军、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领历阳、南 谯二郡太守,讨叔业。

叔业惧,降于魏。

既而平西将军崔慧景入寇京邑,奉江夏王 宝玄围台城。

齐室大乱,诏征懿。

懿时方食,投箸而起,率锐卒三千人援城。

慧景遣其子觉来拒,懿奔击,大破之,觉单骑走。

乘胜而进,慧景众溃,追斩之。

授侍中、尚书右仆射,未拜。

仍迁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持节、将军如故,增 邑二千五百户。

时东昏肆虐,茹法珍、王咺之等执政,宿臣旧将,并见诛夷,懿既 立元勋,独居朝右,深为法珍等所惮,乃说东昏曰:’懿将行隆昌故事,陛下命在 晷刻。’

东昏信之,将加酷害,而懿所亲知之,密具舟江渚,劝令西奔。

懿曰:’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耶?’遂遇祸。

中兴元年,追赠侍中、中书监、司徒。

宣德太后临朝,改赠太傅。

天监元年,追崇丞相,封长沙郡王,谥曰宣武。

给九旒、鸾辂、厓辌车,黄屋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百人,葬礼一依 晋安平王故事。

业幼而明敏,识度过人。

仕齐为著作郎、太子舍人。

宣武之难,与二弟藻、象 俱逃匿。

高祖既至,乃赴于军,以为宁朔将军。

中兴二年,除辅国将军、南琅邪、 清河二郡太守。

天监二年,袭封长沙王,征为冠军将军,量置佐史,迁秘书监。

四年,改授侍中。

六年,转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迁左骁骑将军,寻为中护军,领 石头戍军事。

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兗州刺史。

八年,征为护军。

九年,除中书令,改授安后将军、镇琅、邪彭 城二郡、领南琅邪太守。

十年,征为安右将军、散骑常侍。

十四年,复为护军,领 南琅邪、彭城,镇于琅邪。

复征中书令,出为轻车将军、湘州刺史。

业性敦笃,所在留惠。

深信因果,笃诚佛法,高祖每嘉叹之。

普通三年,征为 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四年,改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

七年,薨,时年四十八。

谥曰元。

有文集行于世。

子孝俨嗣。

孝俨字希庄,聪慧有文才。

射策甲科,除秘书郎、太子舍人。

从幸华林园,于 座献《相风乌》、《华光殿》、《景阳山》等颂,其文甚美,高祖深赏异之。

普通 元年,薨,时年二十三。

谥曰章。

子慎嗣。

藻字靖艺,元王弟也。

少立名行,志操清洁。

齐永元初,释褐著作佐郎。

天监 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

出为持节、都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 益州刺史。

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

藻年未 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

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

乃乘平肩舆,巡行贼 垒。

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

贼乃夜遁, 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

进号信威将军,九年,征为太子中庶子。

十年, 为左骁骑将军、领南琅邪太守。

入为侍中。

藻性谦退,不求闻达。

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 小文,成辄弃本。

十一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秦三州竟陵、随二郡诸军事、 仁威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十二年,征为使持节、都督南兗、兗、徐、青、 冀五州诸军事、兗州刺史,军号如故。

频莅数镇,民吏称之。

推善下人,常如弗及。

征为太子詹事。

普通三年,迁领军将军,加侍中。

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豊侯正 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土。

七年,起为宗正卿。

八年,复封 爵,寻除左卫将军,领步兵校尉。

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

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

二年,为中权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置佐史,加侍中。

中大通 元年,迁护军将军,中权如故。

三年,为中军将军、太子詹事,出为丹阳尹。

高祖 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

藻性恬静,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

自遭家祸,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

高祖每以此称之。

出为使持节、督南徐州刺史。

侯景乱,藻遣长子彧率兵入援,及城开,加散骑常侍、大将军。

景遣其仪同萧邕代之,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

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永阳嗣王伯游,字士仁,高祖次兄敷之子。

敷字仲达,解褐齐后将军、征虏行参军,辅太子舍人,洗马,迁丹阳尹丞。

入为太子中舍人,除建威将军、随郡内史。

招怀远近,黎庶安之,以为前后之政莫之及也。

进号宁朔将军,征为庐陵王谘议参军。

建武四年,薨。

高祖即位,追赠侍中、司空,封永阳郡王,谥曰昭。

伯游美风神,善言玄理。

天监元年四月,诏曰:‘兄子伯游,虽年识未弘,意尚粗可。浙东奥区,宜须抚莅,可督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诸军事、辅国将军、会稽太守。’

二年,袭封永阳郡王。

五年,薨,时年二十三。

谥曰恭。

衡阳嗣王元简,字熙远,高祖第四弟畅之子。

畅仕齐至太常,封江陵县侯,卒。

天监元年,追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封衡阳郡王。

谥曰宣。

元简三年袭封,除中书郎,迁会稽太守。

十三年,入为给事黄门侍郎,出为持节、都督广、交、越三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还为太子中庶子,迁使持节、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郢州刺史。

十八年正月,卒于州。

谥曰孝。

子俊嗣。

桂阳嗣王象,字世翼,长沙宣武王第九子也。

初,叔父融仕齐至太子洗马。

永元中,宣武之难,融遇害。

高祖平京邑,赠给事黄门侍郎。

天监元年,加散骑常侍、抚军大将军,封桂阳郡王。

谥曰简。

无子,乃诏象为嗣,袭封爵。

象容止闲雅,善于交游,事所生母以孝闻。

起家宁远将军、丹阳尹。

到官未几,简王妃薨,去职。

服阕,复授明威将军、丹阳尹。

象生长深宫,始亲庶政,举无失德,朝廷称之。

出为持节、督司、霍、郢三州诸军事、征远将军、郢州刺史。

寻迁湘、衡二州诸军事、轻车将军、湘州刺史。

湘州旧多虎暴,及象在任,为之静息,故老咸称德政所感。

除中书侍郎,俄以本官行石头戍军事,转给事黄门侍郎、兼领军,又以本官兼宗正卿。

寻迁侍中、太子詹事,未拜,改授持节、督江州诸军事、信武将军、江州刺史。

以疾免。

寻除太常卿,加侍中,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

大同二年,薨,谥曰敦。

子慥嗣。

史臣曰:长沙诸嗣王,并承袭土宇,光有籓服。

桂阳王象以孝闻,在于牧湘,猛虎息暴,盖德惠所致也。

昔之善政,何以加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二十三-译文

长沙嗣王业的儿子孝俨,业弟藻,永阳嗣王伯游,衡阳嗣王元简,桂阳嗣王象。

长沙嗣王业字静旷,是高祖的长兄懿的儿子。懿字元达,年轻时就很有名声。最初在齐安南邵陵王手下担任行参军,后来继承爵位成为临湘县侯。后来升迁为太子舍人、洗马、建安王友。外放担任晋陵太守,不到一个月,就处理得很好,人们称赞他的政绩。后来回到朝廷担任中书侍郎。永明末年,被授予持节、都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并加封冠军将军。那一年,魏人入侵汉中,于是包围了南郑。懿随机应战,杀伤很多敌人,最终解围撤退。懿还派遣氐族首领杨元秀攻打魏国的历城、高兰、骆谷、坑池等六个据点,都攻下了。魏人震惊恐惧,边境因此安宁。晋升为征虏将军,增加封地三百户,调任益、宁二州军事总督、益州刺史。回到朝廷担任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卫尉卿。永元二年,裴叔业占据豫州反叛,被授予持节、征虏将军、豫州军事总督、豫州刺史,兼任历阳、南谯二郡太守,讨伐叔业。叔业害怕,向魏国投降。不久,平西将军崔慧景入侵京城,业奉江夏王宝玄围攻台城。齐朝大乱,皇帝下诏征召懿。懿当时正在吃饭,放下筷子站起来,率领三千精锐士兵支援城池。慧景派他的儿子崔觉来抵抗,懿猛烈攻击,大败崔觉,崔觉单骑逃跑。趁胜追击,慧景的军队溃散,被追杀。被授予侍中、尚书右仆射,但未正式任命。随后升任尚书令、都督征讨水陆诸军事,持节、将军职位不变,增加封地两千五百户。当时东昏侯暴虐,茹法珍、王咺之等人掌权,老臣旧将都被诛杀,懿作为元勋,独自留在朝廷,深为法珍等人所忌惮,于是劝说东昏侯说:‘懿将要重演隆昌的故事,陛下的命运危在旦夕。’东昏侯相信了他,准备对懿施加残酷的惩罚,但懿的亲信得知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在江边准备船只,劝他向西逃亡。懿说:‘人终有一死,哪有叛逃的尚书令呢?’最终遭遇了灾祸。中兴元年,追赠他为侍中、中书监、司徒。宣德太后临朝,改赠为太傅。天监元年,追赠为丞相,封为长沙郡王,谥号宣武。赐予九旒、鸾辂、厓辌车,黄屋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百人,葬礼依照晋安平王的故事进行。

业年幼时聪明敏捷,见识超过常人。在齐朝担任著作郎、太子舍人。宣武之难时,与两个弟弟藻、象一起逃匿。高祖来到后,他们投奔军队,被任命为宁朔将军。中兴二年,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南琅邪、清河二郡太守。天监二年,继承封爵成为长沙王,被征召为冠军将军,设立佐史,升任秘书监。四年,改任侍中。六年,转任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升任左骁骑将军,不久后担任中护军,负责石头戍军事。七年,外放担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兖州刺史。八年,被征召为护军。九年,任命为中书令,改任安后将军、镇守琅邪、彭城二郡,兼任南琅邪太守。十年,被征召为安右将军、散骑常侍。十四年,再次担任护军,镇守琅邪,再次被征召为中书令,外放担任轻车将军、湘州刺史。

业性格敦厚,所到之处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他深信因果,虔诚地信奉佛法,高祖常常称赞他。普通三年,被征召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四年,改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七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元。有文集流传于世。儿子孝俨继承爵位。

孝俨字希庄,聪明有文才。通过射策考试获得甲等,被任命为秘书郎、太子舍人。随皇帝幸华林园,在座位上献上《相风乌》、《华光殿》、《景阳山》等颂文,文笔非常优美,高祖深加赞赏。普通元年,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章。儿子慎继承爵位。

藻字靖艺,是元王的弟弟。年轻时就建立了良好的名声,志向纯洁。齐永元初年,担任著作佐郎。天监元年,被封为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外放担任使持节、都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当时天下初定,边疆未安,州民焦僧护聚集数万人,占据郫、繁作乱。藻年纪轻轻,召集僚佐商议,决定亲自出击。有人表示反对,藻大怒,将其斩首于台阶旁。于是他乘坐轿子巡视敌军据点。敌军乱箭射来,箭矢如雨,随从举起盾牌抵挡箭矢,他又命令清除,因此人心大定。敌军夜间逃跑,藻命令骑兵追击,斩首数千级,平定了叛乱。晋升为信威将军,九年,被征召为太子中庶子。十年,担任左骁骑将军、兼任南琅邪太守。回到朝廷担任侍中。

藻性格谦逊退让,不追求名利。擅长撰写文章,尤其喜欢古体文,除非是公开宴会,否则从不随意写作,即使有小文章,写完也会丢弃。十一年,外放担任使持节、都督雍、梁、秦三州竟陵、随二郡诸军事、仁威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十二年,被征召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军号不变。频繁担任数个地方的军事指挥,受到民众和官员的赞誉。他总是谦逊地对待下属,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被征召为太子詹事。普通三年,升任领军将军,加封侍中。六年,担任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不久后撤军,被有关部门弹劾,免官削爵。七年,被重新起用为宗正卿。八年,再次封爵,不久后任命为左卫将军,兼任步兵校尉。

大通元年,升任侍中、中护军。当时涡阳刚刚投降,于是任命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守涡阳。二年,担任中权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设立佐史,加封侍中。中大通元年,升任护军将军,中权职位不变。三年,担任中军将军、太子詹事,外放担任丹阳尹。高祖常常感叹说:‘子弟们都像迦叶一样,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迦叶是藻的小名。回到朝廷担任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加封侍中,藻坚决辞谢不接受,皇帝的诏令也不允许。大同五年,升任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书令,侍中职位不变。

他的性情恬静,独自居住一室,床上有膝盖的痕迹,宗室中的衣冠人物,没有不效仿他的。他常常觉得爵位和俸禄太高,常常想辞官退隐,家门冷清,宾客稀少,太宗特别敬爱他。自从遭遇家难,他一直穿着布衣,睡在草席上,不吃新鲜的禽肉,除非在官府,不听音乐。高祖常常因此而称赞他。后来外出担任使持节、督南徐州刺史。在侯景之乱时,他派长子萧彧率兵入援,等到城门打开,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大将军。侯景派他的仪同三司萧邕代替他,占据京口,萧藻因此感到气闷,不肯治疗。有人劝他逃到江北,萧藻说:‘我是国家的栋梁,地位和责任特别重要,既然不能诛杀叛逆,就应该和朝廷共存亡,怎么能投身异族,想要保住余生。’因此几天不进食。太清三年,去世,时年六十七。

永阳嗣王萧伯游,字士仁,是高祖的次兄萧敷的儿子。萧敷字仲达,出仕齐朝后将军、征虏行参军,辅佐太子舍人,担任洗马,后来升任丹阳尹丞。进入朝廷后担任太子中舍人,被任命为建威将军、随郡内史。他招揽远近的人才,百姓安居乐业,被认为是他前后执政的政绩无人能及。后来晋升为宁朔将军,被征召为庐陵王谘议参军。建武四年,去世。高祖即位后,追赠他为侍中、司空,封为永阳郡王,谥号昭。

萧伯游风度翩翩,擅长谈论玄学道理。天监元年四月,皇帝下诏说:‘哥哥的儿子萧伯游,虽然年纪不大,但志向还算粗具。浙东地区,需要你去安抚管理,可以督管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的军事,担任辅国将军、会稽太守。’第二年,继承封号为永阳郡王。第五年,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恭。

衡阳嗣王萧元简,字熙远,是高祖的第四弟萧畅的儿子。萧畅在齐朝做官至太常,封为江陵县侯,去世。天监元年,追赠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衡阳郡王,谥号宣。

萧元简在三年后继承封号,被任命为中书郎,后来升任会稽太守。在十三年,进入朝廷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后来外出担任使持节、都督广、交、越三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回到朝廷后担任太子中庶子,后来升任使持节、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郢州刺史。在十八年正月,在州中去世,谥号孝。儿子萧俊继承爵位。

桂阳嗣王萧象,字世翼,是长沙宣武王的第九个儿子。起初,他的叔父萧融在齐朝做官至太子洗马。永元年间,宣武之难,萧融遇害。高祖平定京邑后,追赠他为给事黄门侍郎。天监元年,加封他为散骑常侍、抚军大将军,封为桂阳郡王,谥号简。他没有儿子,于是皇帝下诏让萧象继承爵位。

萧象举止文雅,善于交际,以孝顺母亲而闻名。起初担任宁远将军、丹阳尹。到任不久,简王妃去世,他辞职。服丧期满后,再次被任命为明威将军、丹阳尹。萧象生长在深宫之中,开始亲自处理政务,没有失德之处,朝廷都称赞他。后来外出担任使持节、督司、霍、郢三州诸军事、征远将军、郢州刺史。不久后升任湘、衡二州诸军事、轻车将军、湘州刺史。湘州以前多有猛虎为害,等到萧象在任期间,虎患得以平息,老人们都称赞他的德政。后来被任命为中书侍郎,不久以原职身份担任石头戍军事,转任给事黄门侍郎、兼领军,又以原职身份兼任宗正卿。不久后升任侍中、太子詹事,未及任职,改任使持节、督江州诸军事、信武将军、江州刺史。因病免职。不久后担任太常卿,加封侍中,升任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大同二年,去世,谥号敦。儿子萧慥继承爵位。

史臣评论说:长沙的各位嗣王,都继承了封地,光耀了藩服。桂阳王萧象以孝顺闻名,在管理湘州时,猛虎停止了为害,这大概是他的德政所感化的。过去的善政,怎能比得上他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二十三-注解

嗣王:继承王位的人,通常指王的儿子。

业子孝俨:业子的儿子,名孝俨。

业弟藻:业的弟弟,名藻。

永阳嗣王伯游:永阳嗣王,指继承永阳王爵位的王伯游。

衡阳嗣王元简:衡阳嗣王,指继承衡阳王爵位的王元简。

桂阳嗣王象:桂阳王的后代,名象。

高祖:指某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或其直系后代。

令誉:美好的名声。

解褐:解褐,指脱去布衣,指步入仕途。

参军:古代官职,指在军队中担任辅助职务。

袭爵:继承先人的爵位。

侯:古代爵位之一,低于公,高于伯。

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

洗马: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车马官。

建安王友:建安王的属官,负责辅助建安王。

晋陵太守:晋陵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持节:持节,指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凭证,表示有权力执行任务。

都督:都督,古代官名,是军事指挥官。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冠军将军:古代军衔,相当于现代的上将。

征虏将军:古代军衔,负责征讨敌国。

益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四川省。

太子右卫率:太子的卫队长官。

尚书吏部郎:尚书省吏部的主官。

卫尉卿: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豫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河南省。

历阳: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安徽省。

南谯: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安徽省。

平西将军:古代军衔,负责平定西部边疆。

台城:古代都城中的宫殿区。

侍中:侍中,古代官名,是皇帝的近臣。

尚书右仆射:尚书省右仆射,尚书省的副长官。

尚书令: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东昏:指南朝齐的末代皇帝萧宝卷,因其荒淫无道,谥号“东昏”。

茹法珍:南朝齐末年的权臣。

王咺之:南朝齐末年的权臣。

宿臣旧将:长期在朝为官的臣子和老将。

隆昌故事:南朝齐隆昌年间的事情,这里指可能发生的政变。

江夏王宝玄:南朝齐的宗室,被封为江夏王。

南郑: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陕西省南部。

氐帅:氐族的首领。

杨元秀:氐族首领杨元秀。

历城: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山东省。

皋兰: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甘肃省。

骆谷: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陕西省。

坑池: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陕西省。

戍:古代边防的军事据点。

西戎校尉:负责管理西部边疆的军事官职。

益、宁二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四川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太子左卫率:太子的左卫队长官。

石头的戍军事:石头城(南京)的军事据点。

使持节:使持节,指古代官员出行时所持的凭证,表示有权力执行任务。

南兗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江苏省。

轻车将军:古代军衔,负责轻车部队。

湘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湖南省。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古代官名,是皇帝的近臣,负责顾问、礼仪等事务。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官职,掌管宫廷礼仪。

中护军: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南兗州刺史:南兗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护军:古代军衔,负责统领军队。

中书令:中书省的最高长官。

安后将军:古代军衔,负责安抚后方。

琅邪: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山东省。

彭城: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江苏省。

雍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陕西省。

竟陵: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湖北省。

随: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湖北省。

宁蛮校尉:负责管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官职。

丹阳尹:丹阳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迦叶:人名,此处可能指王藻的小名。

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名,是高级文官。

藻性恬静:藻性,指王藻的性格;恬静,形容其性格平和、安静。

床有膝痕:床上的膝痕,可能是指王藻经常跪坐,表示其谦逊有礼。

宗室衣冠:宗室,指王藻的宗族;衣冠,指贵族的服饰,这里指王藻的宗族成员。

莫不楷则:楷则,指典范、榜样。

爵禄太过:爵禄,指官职和俸禄;太过,指过分。

屏退:屏退,指隐退、辞职。

门庭闲寂:门庭,指宅院的大门和庭院;闲寂,指清静、少有人来。

宾客罕通:宾客,指来访的客人;罕通,指很少交往。

太宗尤敬爱之: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尤,特别;敬爱,尊敬喜爱。

家祸:指家中发生的灾祸或不幸事件。

布衣蒲席:布衣,指平民的服装;蒲席,指用蒲草编织的席子,表示简朴的生活。

鲜禽:鲜禽,指新鲜的禽类食品。

公庭:公庭,指官府的庭院,这里指官场。

督南徐州刺史:督,监督;南徐州刺史,指南徐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侯景乱:侯景,指南北朝时期的叛将;乱,指叛乱。

大将军:大将军,古代官名,是军事指挥官。

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古代官名,是高级文官,负责礼仪、顾问等事务。

台铉:台铉,指朝廷的官员,这里指王藻。

逆贼:逆贼,指叛乱的敌人。

奔江北:奔,逃跑;江北,指长江以北的地区。

台铉位任特隆:台铉,指朝廷的官员;位任,指官职;特隆,指特别显赫。

公庭不听音乐:公庭,指官府的庭院;不听音乐,指不在官场听音乐。

征虏行参军:征虏行参军,古代官名,是军事参议官。

丹阳尹丞:丹阳尹,指丹阳郡的地方行政长官;丞,副职。

太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指太子的高级侍从官。

建威将军:建威将军,古代官名,是军事指挥官。

随郡内史:随郡内史,指随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招怀远近:招怀,招揽;远近,指远近的百姓。

黎庶:黎庶,指百姓。

进号宁朔将军:进号,晋升官职;宁朔将军,古代官名,是军事指挥官。

庐陵王谘议参军:庐陵王,指庐陵王的官职;谘议参军,古代官名,是顾问官。

浙东奥区:浙东,指浙江东部地区;奥区,指人才荟萃的地方。

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古代官名,是军事指挥官。

会稽太守:会稽太守,指会稽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袭封:袭封,指继承封号。

江陵县侯:江陵县侯,指江陵县的侯爵。

中书郎:中书郎,古代官名,是中书省的官员。

给事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古代官名,是皇帝的近臣。

平越中郎将:平越中郎将,古代官名,是军事指挥官。

广州刺史:广州刺史,指广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指太子的侍从官。

信武将军:信武将军,古代官名,是军事指挥官。

郢州刺史:郢州刺史,指郢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兼领军:兼领军,指同时担任多个军事职务。

宗正卿:宗正卿,古代官名,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官员。

太子詹事:太子詹事,指太子的侍从官。

江州刺史:江州刺史,指江州的地方行政长官。

步兵校尉:步兵校尉,古代官名,是步兵指挥官。

史臣:史臣,指编写史书的官员。

籓服:籓服,指边远的地区。

猛虎息暴:猛虎息暴,指猛虎停止了凶暴的行为,比喻地方治安得到改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二十三-评注

藻性恬静,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

此句描绘了藻的清静性格和自律的生活态度,他的居所简朴,床上的膝痕成为他勤奋读书的象征,宗室成员都以他为楷模,这反映了藻在宗室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

藻对权势和荣华看得很淡,常常思考如何退隐,他的府邸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但太宗皇帝却非常敬爱他,这体现了藻的高洁品质和太宗的识人眼光。

自遭家祸,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

藻在家庭遭遇不幸后,生活更加简朴,不追求奢华,不食珍禽异兽,不在公庭听音乐,高祖皇帝对他的这种生活方式非常赞赏,这表明藻的品德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出为使持节、督南徐州刺史。侯景乱,藻遣长子彧率兵入援,及城开,加散骑常侍、大将军。

藻在乱世中,不仅自身坚守道德,还派遣长子率兵支援,表现出家族的团结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忠诚和才能得到了朝廷的赏识。

景遣其仪同萧邕代之,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

藻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坚守忠诚,即使生病也不愿意逃避,这种大义凛然的气节令人敬佩,他的行为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

藻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品德和忠诚为后世传颂,他的离世也标志着他传奇一生的结束。

永阳嗣王伯游,字士仁,高祖次兄敷之子。

这段文字介绍了永阳嗣王伯游的生平,他是高祖的侄子,其家族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伯游美风神,善言玄理。天监元年四月,诏曰:‘兄子伯游,虽年识未弘,意尚粗可。浙东奥区,宜须抚莅,可督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诸军事、辅国将军、会稽太守。’二年,袭封永阳郡王。五年,薨,时年二十三。谥曰恭。

伯游以其风度和才智闻名,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担任了重要的职务,他的去世令人惋惜,但也体现了他短暂而充实的一生。

衡阳嗣王元简,字熙远,高祖第四弟畅之子。

这段文字介绍了衡阳嗣王元简的生平,他是高祖的弟弟,其家族在历史上也有着显赫的地位。

元简三年袭封,除中书郎,迁会稽太守。十三年,入为给事黄门侍郎,出为持节、都督广、交、越三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还为太子中庶子,迁使持节、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郢州刺史。十八年正月,卒于州。谥曰孝。

元简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去世也标志着他一生的终结,谥号孝也体现了他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

桂阳嗣王象,字世翼,长沙宣武王第九子也。

这段文字介绍了桂阳嗣王象的生平,他是长沙宣武王的儿子,其家族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象容止闲雅,善于交游,事所生母以孝闻。起家宁远将军、丹阳尹。到官未几,简王妃薨,去职。服阕,复授明威将军、丹阳尹。象生长深宫,始亲庶政,举无失德,朝廷称之。

象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孝顺的品行受到赞誉,他的政治才能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出为持节、督司、霍、郢三州诸军事、征远将军、郢州刺史。寻迁湘、衡二州诸军事、轻车将军、湘州刺史。湘州旧多虎暴,及象在任,为之静息,故老咸称德政所感。

象在湘州任职期间,以其德政安抚了当地,使得原本多虎的地区恢复了安宁,这体现了他卓越的治理能力。

史臣曰:长沙诸嗣王,并承袭土宇,光有籓服。桂阳王象以孝闻,在于牧湘,猛虎息暴,盖德惠所致也。昔之善政,何以加焉。

这段文字是对长沙诸嗣王的评价,尤其是对桂阳王象的赞誉,他的孝顺和德政使得猛虎息暴,这是对他治理能力的最高赞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梁书-列传-卷二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34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