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四盐

作者: 杨洪(1617年-1674年),字元孟,号笠翁,清代文学家。杨洪致力于诗词和韵文的创作和教学,《笠翁对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教授儿童韵律的启蒙书,书中通过对对联和韵文的讲解,使儿童掌握音韵和文学基础。它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书之一,帮助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并通过形式上的对仗与修辞技巧,培养了儿童的文学感觉和创作能力。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了古代诗词的韵律技巧,至今仍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四盐-原文

宽对猛,冷对炎。

清直对尊严。

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

风台谏,肃堂廉。

保泰对鸣谦。

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

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卦便垂帘。

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

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

连对断,减对添。

淡泊对安恬。

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

腰袅袅,手纤纤。

凤卜对鸾占。

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

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

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

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

人对己,爱对嫌。

举止对观瞻。

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

勤雪案,课风檐。

漏箭对书笺。

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

昨夜题梅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

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

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四盐-译文

宽阔对应猛烈,寒冷对应炎热。清直对应尊严。云朵对应雨滴,白发的鹤对应长须的龙。风吹过台谏,堂上严肃廉洁。保持稳定对应谦虚自鸣。五湖归附范蠡,三条小径隐居陶潜。一剑斩敌成功,可以佩戴官印;满卦得百钱,便可以放下帘子休息。浊酒停在杯中,让我在愁绪中喝得半醉;好花在座位旁,看他微笑时拈起花来。

连对断,减对增。淡泊对应安宁恬静。回头看对应极目远望,水底对应山尖。腰身柔美,手细长。凤凰占卜对应鸾鸟占卜。开垦田地多种粟米,煮海可以制成盐。居住与九世同堂的张公艺相同,恩惠给予千人的范仲淹。箫声引来凤凰,秦女有缘能跨上羽毛;鼎中的龙飞走,轩臣无法攀爬龙须。

对人诚实对应自私自利,喜爱对应讨厌。举止对应外观。四知对应三语,义正对应辞严。勤奋地在雪案前工作,在风檐下学习。漏箭对应书笺。文辞繁复如同獭祭,文体艳丽如同香奁。昨晚题梅又添一字,早春时燕子飞来卷起窗帘。诗作以史为名,在愁绪中悲歌怀念杜甫;笔尖经过人索求,梦中显现或隐晦如同老江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四盐-注解

宽:宽容,宽厚,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温和。

猛:猛烈,形容力量或行动迅速而强烈。

冷:寒冷,温度低。

炎:炎热,温度高。

清直:清正廉洁,正直无私。

尊严:自尊自重,不屈服于他人。

云头:云的顶端,比喻事物的开头或初期。

雨脚:雨滴连成线,形容雨势密集。

鹤发:鹤的羽毛,比喻老年人的头发。

龙髯:龙的胡须,比喻人的胡须。

风台谏:古代官员的职位,负责监察朝廷。

肃堂廉:严肃的朝廷和廉洁的官场。

保泰:保持安定,避免动乱。

鸣谦:谦虚地自谦,表示自己不足。

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越国大夫。

陶潜:东晋时期的诗人,以隐居著称。

一剑成功:形容凭借一技之长或一件事情的成功。

佩印:佩戴官印,表示担任官职。

百钱满卦:百钱,指古代货币;满卦,指占卜时卦象完整。

垂帘:古代女子在室内悬挂帘子,表示避人。

浊酒:未经过滤的酒,味道较浓。

半酣:酒喝到半醉的状态。

愁际:愁苦之际,形容心情不佳。

悟时:领悟的时候,指对事物有所认识。

拈:拿起,取用。

连对断:连续对断裂,形容事物变化无常。

减对添:减少对增加,形容事物变化。

淡泊:不追求名利,安于贫贱。

安恬:安静恬淡,心情平和。

回头:回顾,回顾过去。

极目: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

水底:水下面,比喻事物的深处。

山尖:山的顶端,比喻事物的尖端。

腰袅袅:腰身柔软,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手纤纤:手指细长,形容女子手部美丽。

凤卜: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以凤凰的形象作为象征。

鸾占: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以鸾鸟的形象作为象征。

开田多种粟:开垦土地种植粟(小米),形容农业生产。

煮海尽成盐:煮海水制盐,形容制盐的过程。

九世张公艺:张公艺,古代人物,九世同堂,形容家族历史悠久。

恩给千人范仲淹:范仲淹,古代人物,施恩惠于千人,形容仁爱之心。

箫弄凤来:吹箫引来凤凰,比喻音乐或艺术具有吸引力。

秦女有缘能跨羽:秦女有缘能够骑在羽毛上飞行,比喻有特殊的缘分。

鼎成龙去:鼎(古代煮食器)变成龙飞走,比喻事物发生巨大的变化。

轩臣无计得攀髯:轩臣,古代官员;攀髯,拉住胡须,比喻无法接近。

人对己:对自己,指自我反省。

爱对嫌:喜爱对厌恶,形容情感的不同态度。

举止:行为举止,指人的动作和姿态。

观瞻:观察,瞻望,指对事物的观察和看法。

四知:古代指知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形容心胸坦荡。

三语:三句话,指简单的话语。

义正:正义正当,形容言行正直。

辞严:言辞严谨,形容言辞严肃。

勤雪案:勤奋地工作,比喻刻苦学习。

课风檐:教育孩子,比喻教育下一代。

漏箭:古代计时工具,通过漏水的速度来计算时间。

书笺:书信,指书写或发送的信件。

文繁归獭祭:文繁,指文章内容丰富;獭祭,古代一种祭祀仪式,比喻文章内容繁杂。

体艳别香奁:体艳,指文风艳丽;香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盒子,比喻文学作品。

题梅更一字:在梅花上题写一个字,比喻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来燕卷重帘:燕子飞来,卷起重重帘子,比喻等待和期待。

诗以史名:以诗歌的形式记录历史,比喻诗歌具有历史价值。

愁里悲歌怀杜甫:在愁苦中吟唱悲歌,怀念杜甫,指以杜甫的诗为榜样。

笔经人索:笔(书写工具)经过人的索求,比喻文学作品的流传。

梦中显晦老江淹:在梦中显现或隐晦,指江淹的文学成就。

老江淹:江淹,古代文学家,以文章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四盐-评注

宽对猛,冷对炎。清直对尊严。

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和态度。‘宽’与‘猛’相对,‘冷’与‘炎’相对,‘清直’与‘尊严’相对,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中庸之道的推崇,即不偏不倚,追求和谐与平衡。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句子简洁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

此句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物特征的对比,‘云头’与‘雨脚’形象地描绘了云与雨的关系,‘鹤发’与‘龙髯’则生动地描绘了老年人的形象。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老年人智慧和经验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风台谏,肃堂廉。保泰对鸣谦。

‘风台谏’和‘肃堂廉’描绘了政治上的清廉与正直,‘保泰’与‘鸣谦’则表达了保守与谦逊的态度。此句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政治道德的重视,强调官员应当清廉自律,保持谦逊,以维护国家的安定与和谐。

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

此句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范蠡和陶潜。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陶潜则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五湖归范蠡’意味着范蠡智慧超群,能够驾驭复杂局势;‘三径隐陶潜’则表达了陶潜隐逸山林的清高品格。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与品格的推崇。

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卦便垂帘。

此句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功方式。‘一剑成功’象征着通过武力和智慧取得成功,‘百钱满卦’则是指通过占卜和运气取得成功。此句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成功方式的多元化理解,既重视武力与智慧,也认可运气和占卜的作用。

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

此句通过对饮酒和赏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浊酒停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好花傍座’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此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恬。

此句通过对立面的对比,展现了事物变化的规律。‘连’与‘断’、‘减’与‘添’、‘淡泊’与‘安恬’都是对立的概念,通过对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动态性。

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

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想。‘回头’与‘极目’、‘水底’与‘山尖’都是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生的宏大视角。

腰袅袅,手纤纤。凤卜对鸾占。

此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神秘。‘腰袅袅’与‘手纤纤’形象地描绘了女性的柔美身姿,‘凤卜’与‘鸾占’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占卜和预兆的重视。

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

此句通过对农业和盐业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开田多种粟’意味着农业的繁荣,‘煮海尽成盐’则反映了盐业的重要性。此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农业和盐业的重视,以及对物质生活的关注。

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

此句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张公艺和范仲淹。‘居同九世张公艺’意味着张公艺家族的悠久历史,‘恩给千人范仲淹’则反映了范仲淹的仁政和恩惠。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和仁政的重视。

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

此句通过对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箫弄凤来’和‘鼎成龙去’都是神话故事中的情节,‘秦女’和‘轩臣’则代表了凡人和贵族。此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神话和传说的热爱,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人对己,爱对嫌。举止对观瞻。

此句通过对人际关系和行为的对比,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对己’与‘爱对嫌’、‘举止对观瞻’都是对立的概念,通过对比,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

此句通过对知识和语言的对比,展现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度。‘四知’与‘三语’、‘义正’与‘辞严’都是对立的概念,通过对比,揭示了知识和语言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交流中的重要性。

勤雪案,课风檐。

此句通过对学习和教诲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教育和知识的重视。‘勤雪案’意味着勤奋学习,‘课风檐’则反映了教育的普及和普及。

漏箭对书笺。

此句通过对时间和文字的对比,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时间和文化的重视。‘漏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书笺’则代表着文化的传承。

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

此句通过对文学和艺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追求。‘文繁归獭祭’意味着文学的丰富和多样性,‘体艳别香奁’则反映了艺术的美感和价值。

昨夜题梅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

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文学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昨夜题梅更一字’意味着诗人的创作灵感,‘早春来燕卷重帘’则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喜爱。

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

此句通过对文学和历史的对比,展现了文学与历史的紧密关系。‘诗以史名’意味着诗歌与历史的联系,‘愁里悲歌怀杜甫’则反映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和怀念,‘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则揭示了江淹文学创作的神秘和深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四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31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