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

作者: 杨洪(1617年-1674年),字元孟,号笠翁,清代文学家。杨洪致力于诗词和韵文的创作和教学,《笠翁对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教授儿童韵律的启蒙书,书中通过对对联和韵文的讲解,使儿童掌握音韵和文学基础。它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书之一,帮助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并通过形式上的对仗与修辞技巧,培养了儿童的文学感觉和创作能力。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了古代诗词的韵律技巧,至今仍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原文

歌对曲,啸对吟。

往古对来今。

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

勤三上,惜寸阴。

茂树对平林。

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

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

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

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登对眺,涉对临。

瑞雪对甘霖。

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

耻三战,乐七擒。

顾曲对知音。

大车行槛槛,驷马骤骎骎。

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

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

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译文

歌与曲相对,啸与吟相对。过去与现在相对。山头与水面相对,远处的沙洲与远处的山峰相对。勤奋地追求学问,珍惜每一寸光阴。茂盛的树木与平坦的林子相对。卞和三次献上宝玉,杨震四次拒绝黄金。青皇的风吹得暖和,催生了芳草;白帝城高耸,傍晚时分急促的捣衣声响起。绣着虎和龙的图案,才子在窗前挥舞着彩笔;描绘着凤凰和仙鹤的图案,佳人帘下刺绣着金线。

登高望远,涉水而立。瑞雪与甘霖相对。主人高兴与民众欢乐相对,交情浅薄与言语深刻相对。以三次战役为耻,以七次擒获敌人为乐。欣赏音乐与懂得音乐的人相对。大车行驶时发出沉重的声音,四匹马拉的车迅速地奔跑。紫电和青虹般的剑气腾空,高山流水的音乐能识别出琴者的心意。屈原怀念君主,在极远的河洲上吟唱着悲伤的诗句;王郎思念朋友,乘坐小船在雪中探访山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注解

歌对曲:比喻音乐或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啸对吟:啸指吹口哨,吟指吟诵,二者都是古代的一种音乐或诗歌表现形式。

往古对来今:往古指古代,来今指现在或未来。

山头对水面:山水对,指山和水的对比,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远浦对遥岑:远浦指远处的河浦,遥岑指远处的山岭。

勤三上,惜寸阴:勤三上指勤奋不懈,惜寸阴指珍惜光阴。

茂树对平林:茂树指茂盛的树木,平林指平坦的树林。

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卞和三献玉指卞和三次献玉的故事,杨震四知金指杨震四次拒绝贿赂的故事,二者都是古代廉洁奉公的典型。

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青皇指古代神话中的青帝,白帝指古代神话中的白帝,风暖催芳草指春风吹暖,使芳草生长,急暮砧指傍晚时分急促的捣衣声。

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绣虎雕龙指刺绣和雕刻技艺高超,才子窗前挥彩笔指才子创作,佳人帘下度金针指佳人刺绣。

登对眺,涉对临:登指登山,眺指远望,涉指涉水,临指临近。

瑞雪对甘霖:瑞雪指吉祥的雪,甘霖指滋润万物的雨。

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主欢指君主喜悦,民乐指百姓安乐,交浅指交情浅,言深指言辞深刻。

耻三战,乐七擒:耻三战指以三战为耻,乐七擒指以七擒孟获为乐,形容善于用兵。

顾曲对知音:顾曲指欣赏音乐,知音指理解音乐的人。

大车行槛槛,驷马骤骎骎:大车行槛槛指大车行驶时发出声响,驷马骤骎骎指四匹马快速奔跑。

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紫电青虹腾剑气指剑气如紫电青虹般腾空,高山流水识琴心指高山流水的音乐能触动人心。

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屈子指屈原,怀君指屈原怀念君主,极浦吟风悲泽畔指屈原在泽畔吟诗悲伤,王郎指王徽之,忆友指王徽之怀念朋友,扁舟卧雪访山阴指王徽之乘小舟在雪中访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评注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

此句通过对仗工整,展现了音韵之美。‘歌’与‘曲’、‘啸’与‘吟’均为音乐或声音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仗,凸显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往古’与‘来今’则跨越了时间维度,表达了历史的延续与时间的流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

此联运用了自然景观的对比,‘山头’与‘水面’、‘远浦’与‘遥岑’均为山水之美,通过对仗,描绘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向往。

勤三上,惜寸阴。

此句强调了勤奋与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勤三上’指勤奋不懈,‘惜寸阴’则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勤奋与时间的重视。

茂树对平林。

此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茂树’与‘平林’均为自然景观,通过对仗,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

此句通过历史典故,赞美了忠诚与正直的品质。‘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均为古代忠臣的故事,通过对仗,强调了忠诚与正直的重要性。

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

此联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青皇风暖’与‘白帝城高’分别代表了春与秋,‘催芳草’与‘急暮砧’则表现了时间的紧迫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时间的感悟。

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此句通过对仗,描绘了才子佳人创作艺术作品的场景。‘绣虎雕龙’与‘描鸾刺凤’均为艺术创作,‘挥彩笔’与‘度金针’则表现了创作过程中的技艺与匠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艺术创作的推崇。

登对眺,涉对临。

此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登高远望的意境。‘登’与‘眺’、‘涉’与‘临’均为动作,通过对仗,表现了人们追求高远境界的愿望。

瑞雪对甘霖,主欢对民乐。

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际关系的对比,展现了吉祥与和谐。‘瑞雪’与‘甘霖’均为自然现象,‘主欢’与‘民乐’则代表了君主与民众的喜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吉祥与和谐的追求。

交浅对言深,耻三战,乐七擒。

此联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对比,展现了谦逊与勇敢的品质。‘交浅’与‘言深’、‘耻三战’与‘乐七擒’分别代表了谦逊与勇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品质的重视。

顾曲对知音,大车行槛槛,驷马骤骎骎。

此句通过对仗,描绘了音乐与骑马的场景。‘顾曲’与‘知音’表现了音乐之美,‘大车’与‘驷马’则展现了骑马的速度与力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音乐与骑马的热爱。

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

此联通过对仗,展现了剑与琴的意境。‘紫电青虹’与‘高山流水’均为意象,‘腾剑气’与‘识琴心’则表现了剑与琴的内在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剑与琴的崇敬。

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

此联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忠诚与友谊。‘屈子怀君’与‘王郎忆友’均为历史典故,‘极浦吟风’与‘扁舟卧雪’则表现了人物的忠诚与友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与友谊的推崇。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十二侵》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3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