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洪(1617年-1674年),字元孟,号笠翁,清代文学家。杨洪致力于诗词和韵文的创作和教学,《笠翁对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教授儿童韵律的启蒙书,书中通过对对联和韵文的讲解,使儿童掌握音韵和文学基础。它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书之一,帮助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并通过形式上的对仗与修辞技巧,培养了儿童的文学感觉和创作能力。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了古代诗词的韵律技巧,至今仍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八庚-原文
形对貌,色对声。
夏邑对周京。
江云对渭树,玉磬对银筝。
人老老,我卿卿。
晓燕对春莺。
玄霜舂玉杵,白露贮金茎。
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
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
功对业,性对情。
月上对云行。
乘龙对附骥,阆苑对蓬瀛。
春秋笔,月旦评。
东作对西成。
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
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
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昏对旦,晦对明。
久雨对新晴。
蓼湾对花港,竹友对梅兄。
黄石叟,丹丘生。
犬吠对鸡鸣。
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
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
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蕡下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八庚-译文
形状对应外观,颜色对应声音。夏邑对应周京。江边的云彩对应渭河边的树木,玉制的磬对应银制的筝。人老了,我叫你卿卿。清晨的燕子对应春天的黄莺。黑色的霜用来舂玉杵,白色的露水用来储存在金茎中。商贾在君山秋天吹笛,仙人缑岭夜晚吹笙。帝业独树一帜,都说汉高祖能够使用良将;父亲的书籍只是空读,谁说赵括善于了解兵法。
功绩对应事业,性格对应情感。月亮上升对应云彩的移动。骑着龙对应附着在马后,阆苑对应蓬莱。春秋笔法,月旦评价。东边的劳作对应西边的收获。隋朝的宝珠光照车乘,和氏璧的价值连城。三箭射中三人的唐朝将领勇敢,一琴一鹤的赵公清廉。汉帝寻求贤才,下诏到严滩遇到旧友;宋廷优待老人,年纪大的人受到洛阳社团的尊敬。
黄昏对应黎明,阴暗对应光明。长时间的雨后是新晴。蓼湾对应花港,竹子是朋友,梅花是兄长。黄石公,丹丘生。狗叫对应鸡鸣。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半榻清风适合午睡,一犁好雨适合春耕。王旦被提拔,误了我十年才成为宰相;刘蕡落榜,使他多士早成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八庚-注解
形对貌:形容事物的形态与外观相对,指形式与外貌的对应关系。
色对声:颜色与声音相对,指视觉与听觉的对应关系。
夏邑对周京:夏邑指夏朝的都城,周京指周朝的都城,这里指两个古代都城的对应。
江云对渭树:江云指江水之上的云彩,渭树指渭河边的树木,这里指自然景观的对应。
玉磬对银筝:玉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银筝是一种古代的弹拨乐器,这里指两种乐器的对应。
人老老,我卿卿:人老老,我卿卿,是对古代夫妻间亲昵的称呼,表达彼此的关心与爱意。
晓燕对春莺:晓燕指清晨的燕子,春莺指春天的黄莺,这里指两种鸟类的对应。
玄霜舂玉杵,白露贮金茎:玄霜指黑色的霜,舂玉杵指用玉杵舂药,白露指秋天的露水,贮金茎指将露水储存在金茎中,这里指两种自然现象的对应。
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贾客指商人,君山指君山岛,秋弄笛指秋天吹笛,仙人指神仙,缑岭指缑山,夜吹笙指夜晚吹笙,这里指两种不同人物在特定地点和时间活动的对应。
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帝业指帝王的基业,汉高祖刘邦能用将指刘邦善于使用将领,赵括善知兵指赵括擅长兵法,这里指两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才能的对应。
功对业:功指功绩,业指事业,这里指功绩与事业的对应。
性对情:性指性格,情指情感,这里指性格与情感的对应。
月上对云行:月上指月亮升起,云行指云彩移动,这里指天空中月亮与云彩的对应。
乘龙对附骥:乘龙指乘坐龙,附骥指依附好马,这里指乘坐龙与依附好马的对应。
阆苑对蓬瀛:阆苑指仙境中的花园,蓬瀛指传说中的仙岛,这里指两个仙境的对应。
春秋笔:春秋笔指《春秋》一书的写作手法,这里指文笔的严谨与深刻。
月旦评:月旦评指每月初一日对人物的评论,这里指对人物的评论。
东作对西成:东作指春天的农作,西成指秋天的收获,这里指农业生产中的两个重要时期。
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隋珠指隋朝的珍珠,光照乘指珠光闪烁,和璧指和氏璧,价连城指价值连城,这里指两种珍贵物品的对应。
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三箭三人唐将勇指唐将李广用三箭射杀三人的英勇事迹,一琴一鹤赵公清指赵宋时期赵构用一琴一鹤自娱自乐的清高生活,这里指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应。
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汉帝求贤指汉武帝求访贤才,诏访严滩逢故旧指汉武帝在严滩遇到旧友,宋廷优老指宋朝对老年人的优待,年尊洛社重耆英指年长者受到尊重,这里指不同朝代对贤才和老年人的对待的对应。
昏对旦:昏指黄昏,旦指清晨,这里指白天与晚上的对应。
晦对明: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明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这里指月末与月初的对应。
久雨对新晴:久雨指长时间的雨,新晴指雨过天晴,这里指雨天与晴天的对应。
蓼湾对花港:蓼湾指长满蓼草的湖泊,花港指有花的港湾,这里指两个自然景点的对应。
竹友对梅兄:竹友指以竹为友的人,梅兄指以梅为兄的人,这里指两种植物象征的友谊。
黄石叟,丹丘生:黄石叟指传说中的黄石公,丹丘生指道家人物,这里指两位仙人。
犬吠对鸡鸣:犬吠指狗叫,鸡鸣指鸡叫,这里指两种动物叫声的对应。
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暮山指傍晚的山,云外断指云彩在山外断开,新水指新涨的河水,月中平指水面如镜,这里指自然景色的对应。
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半榻清风指半张床上吹来的清风,宜午梦指适合午睡,一犁好雨指适时的春雨,趁春耕指利用春雨进行耕作,这里指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对应。
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蕡下第,愧他多士早成名:王旦登庸指王旦被任命为宰相,误我十年迟作相指错过了十年成为宰相的机会,刘蕡下第指刘蕡考试落榜,愧他多士早成名指刘蕡虽然落榜但后来成名,这里指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八庚-评注
形对貌,色对声。夏邑对周京。江云对渭树,玉磬对银筝。
此四句运用了典型的对仗手法,通过对形、色、声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景象。夏邑与周京,江云与渭树,玉磬与银筝,这些对比不仅体现了地理与自然景观的差异,也暗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趣味。玉磬与银筝的对比,更是将音乐之美与自然之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意境。
人老老,我卿卿。晓燕对春莺。
这两句诗通过重复的“老”字和“卿”字,强化了情感的表达。人老老,既是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我卿卿,则是对亲情的珍视。晓燕与春莺的对比,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与上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思考。
玄霜舂玉杵,白露贮金茎。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玄霜舂玉杵,形象地描绘了制丹炼药的艰辛过程;白露贮金茎,则寓意着生命的滋养与成长。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古代炼丹术的神秘,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
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
此两句诗通过贾客与仙人的对比,展现了凡人与仙人之间的差距。贾客在秋夜中吹笛,仙人则在夜幕下吹笙,两者的音乐相映成趣,既体现了音乐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
这两句诗通过对汉高祖刘邦与赵括的对比,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不同命运。汉高祖刘邦能用将,成就帝业;而赵括空读兵书,却无法善知兵,最终导致悲剧。这两句诗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也是对人生智慧的反思。
功对业,性对情。月上对云行。
此四句诗通过对功、业、性、情等概念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不同面向。功与业的对比,体现了人生追求的不同目标;性对情的对比,则揭示了人性与情感的复杂性。月上对云行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
乘龙对附骥,阆苑对蓬瀛。
这两句诗通过对乘龙与附骥、阆苑与蓬瀛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境遇的对比。乘龙与附骥,分别代表了得志与失意;阆苑与蓬瀛,则分别代表了仙境与现实。
春秋笔,月旦评。东作对西成。
此四句诗通过对春秋笔、月旦评、东作与西成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春秋笔,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月旦评,则是指对人物的评价。东作与西成,则分别代表了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成就。
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
这两句诗通过对隋珠与和璧的对比,展现了珍宝的价值。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既是对珍宝的赞美,也是对财富的向往。
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
此两句诗通过对唐将赵公清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三箭三人唐将勇,体现了赵公清的英勇;一琴一鹤赵公清,则展现了他的清高。
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这两句诗通过对汉帝与宋廷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朝代对待人才的态度。汉帝求贤,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宋廷优老,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
昏对旦,晦对明。久雨对新晴。
此四句诗通过对昏、旦、晦、明、久雨与新晴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百态。昏与旦、晦与明、久雨与新晴,这些对比不仅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蓼湾对花港,竹友对梅兄。
这两句诗通过对蓼湾与花港、竹友与梅兄的对比,展现了不同自然景观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黄石叟,丹丘生。犬吠对鸡鸣。
此四句诗通过对黄石叟、丹丘生、犬吠与鸡鸣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与自然现象的互动。
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
这两句诗通过对暮山、云、新水、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幻与宁静。
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
此两句诗通过对清风、午梦、好雨、春耕的对比,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蕡下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这两句诗通过对王旦与刘蕡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生境遇的对比。王旦登庸,却因误时而迟作相;刘蕡下第,却因多士而早成名。这两句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选择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