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洪(1617年-1674年),字元孟,号笠翁,清代文学家。杨洪致力于诗词和韵文的创作和教学,《笠翁对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教授儿童韵律的启蒙书,书中通过对对联和韵文的讲解,使儿童掌握音韵和文学基础。它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书之一,帮助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并通过形式上的对仗与修辞技巧,培养了儿童的文学感觉和创作能力。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了古代诗词的韵律技巧,至今仍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二箫-原文
琴对笛,釜对瓢。
水怪对花妖。
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
臣五代,事三朝。
斗胆对弓腰。
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
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
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荣对悴,夕对朝。
露地对云霄。
商彝对周鼎,殷濩对虞韶。
樊素口,小蛮腰。
六诏对三苗。
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
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
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画芭蕉。
耕对读,牧对樵。
琥珀对琼瑶。
兔毫对鸿爪,桂棹对兰桡。
鱼潜藻,鹿藏蕉。
水远对山遥。
湘灵能鼓瑟,嬴女解吹箫。
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
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
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二箫-译文
琴和笛,锅和瓢。水里的怪物对花中的妖怪。秋天的声音对春天的景色,白色的细布对红色的丝绸。我是五代人,经历过三个朝代。斗胆的气魄对弓背的姿势。醉客唱着金缕曲,美女吹着玉箫。风停了,落花悠闲地不扫地,霜后残叶湿漉漉的难以烧。千年之前振兴周朝,尚父(姜子牙)一根竹竿投进渭水;百年之前称霸越国,钱王用万弩射向江潮。
荣耀对衰败,傍晚对清晨。露水地面对云霄。商朝的彝器对周朝的鼎,殷朝的铜器对虞朝的韶乐。樊素的美口,小蛮的细腰。六诏对三苗。朝天的车辆光彩夺目,出塞的马叫声萧萧。公子乘坐小船再次游览幽兰,王孙在芳草中驾车并行。潘岳有高远的情怀,曾在秋天吟唱蟋蟀;王维有清雅的兴致,曾在雪夜画芭蕉。
耕作对读书,放牧对砍柴。琥珀对美玉。兔毛笔对鸿雁的爪子,桂木船桨对兰草船篙。鱼潜入水草中,鹿藏身在蕉林中。水远对山遥。湘灵能弹奏瑟,嬴女懂得吹箫。雪中的寒梅横在小小的院子里,风吹弱柳覆盖在平坦的桥上。月光透过窗户整夜不灭,蜡烛燃尽后时间却未减少;风帘挡住了白天,雕刻的盘子停下后香篆难以消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二箫-注解
琴: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常用于文人雅士的自娱或演奏音乐,象征着高雅和修养。
笛:一种六孔木管乐器,常用于吹奏曲调,多用于民间音乐。
釜:古代的一种煮食器具,类似于锅。
瓢:一种用来舀水或液体的器具,形状类似于斗。
水怪:传说中的水中怪物,常用于比喻难以捉摸或危险的事物。
花妖:传说中的花中妖怪,多用于比喻美丽而神秘的女性。
秋声:秋天特有的声音,如落叶声、风声等,常用来象征凄凉或寂寥。
春色:春天的景色,常用来象征生机勃勃和美好。
白缣:白色细薄的丝绸,常用于制作衣服或装饰。
红绡:红色薄绸,常用于制作衣服或装饰。
臣五代,事三朝:指一个人经历了五代君主,侍奉了三个朝代,表示其忠诚和长寿。
斗胆:形容胆量大,敢于冒险。
弓腰:弯曲身体,表示谦卑或屈服。
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醉客唱着金缕曲,佳人吹奏玉箫,形容美好的音乐和人物。
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风停了,落花无人扫除;霜后残叶湿润难以燃烧,形容宁静和凄凉。
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千载以来周朝兴盛,尚父姜子牙投竿于渭水;百年之前越国强盛,钱王射箭于江潮,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事迹。
荣对悴:荣耀与衰败相对,表示事物的盛衰变化。
夕对朝:傍晚与清晨相对,表示时间的流转。
露地对云霄:地面与天空相对,表示距离的遥远。
商彝对周鼎:商代的彝器和周代的鼎,都是古代的礼器,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时期和地位。
殷濩对虞韶:殷代的濩乐和虞代的韶乐,都是古代的音乐,代表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樊素口,小蛮腰:樊素是古代美女的代称,小蛮腰则形容女子腰身细小。
六诏对三苗:六诏是指古代的六个部族,三苗是指古代的三个部族,都是古代民族的概念。
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形容壮丽的景象和战争的氛围。
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公子乘坐船只在幽兰中航行,王孙在芳草中驾车,形容美好的生活。
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画芭蕉:潘岳和王维都是唐代著名诗人,这里用他们的作品来形容文人的雅兴。
耕对读:农耕与读书相对,表示不同的生活方式。
牧对樵:放牧与砍柴相对,表示不同的劳动方式。
琥珀对琼瑶:琥珀是一种有机宝石,琼瑶是一种美玉,都是珍贵的宝石,表示财富和珍贵。
兔毫对鸿爪:兔子的毛与鸿雁的爪,都是细腻而珍贵的,这里用来比喻文人的才华。
桂棹对兰桡:桂木的船桨与兰草的船舵,都是高雅的象征。
鱼潜藻,鹿藏蕉:鱼在水中潜行于水草间,鹿在林中隐藏于蕉叶下,形容动物的生存状态。
水远对山遥:水流的遥远与山峦的遥远相对,表示距离的遥远。
湘灵能鼓瑟,嬴女解吹箫:湘灵和嬴女都是传说中的美女,能鼓瑟和吹箫表示她们的音乐才华。
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雪中的寒梅和风中的弱柳,形容冬日的景象。
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月光透过窗户整夜不灭,红色的蜡烛燃烧完毕,时间依旧不停流逝。
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风帘遮挡了白天的阳光,雕刻精美的盘子停止转动,时间的印记难以消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下卷-二箫-评注
琴对笛,釜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
此四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立统一的观点,展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琴与笛,古乐器中的代表,分别象征着文雅与清逸;釜与瓢,日常生活中的用具,体现了实用与简朴。水怪与花妖,神秘与美丽的结合,反映了自然界的奇幻与生机;秋声与春色,季节的更迭,白缣与红绡,色彩的对比,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美和色彩美的追求。
臣五代,事三朝。斗胆对弓腰。
这两句表达了忠诚与勇敢的品格。臣五代,事三朝,形容忠诚于多个朝代,体现了忠诚的深度;斗胆对弓腰,形容勇敢无畏,敢于直面困难,展现了人格的刚毅。
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
此句描绘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醉客歌金缕,描绘了酒醉后的欢愉;佳人品玉箫,则展现了佳人高雅的气质,两者相映成趣,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宁静致远的意境。风定、霜余,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落花、残叶,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不扫、难烧,则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展现了英雄豪杰的壮志与抱负。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描绘了姜太公钓鱼的典故,体现了其智慧与耐心;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则描绘了钱镠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其武勇与气概。
荣对悴,夕对朝。露地对云霄。
此四句通过对立的概念进行对比,表达了事物变化的无常。荣与悴,夕与朝,露地与云霄,都是对立的概念,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无常。
商彝对周鼎,殷濩对虞韶。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器物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商彝与周鼎,代表了商周两代的文化;殷濩与虞韶,则分别代表了殷商和虞夏的音乐文化。
樊素口,小蛮腰。六诏对三苗。
此四句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美女的娇美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樊素口,小蛮腰,形容美女的娇媚;六诏对三苗,则反映了古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
这两句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展现了壮阔的景象。朝天车奕奕,形容车队的威武;出塞马萧萧,则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事。
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
此四句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美好。公子、王孙,代表了贵族阶层;幽兰、芳草,则描绘了自然美景。
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画芭蕉。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文人的描绘,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潘岳、王维,都是古代著名文人;吟蟋蟀、画芭蕉,则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耕对读,牧对樵。琥珀对琼瑶。
此四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耕与读,牧与樵,分别代表了农业、牧业和林业;琥珀与琼瑶,则是对珍贵物品的描绘。
兔毫对鸿爪,桂棹对兰桡。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生物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兔毫与鸿爪,分别代表了兔子和鸿雁的特征;桂棹与兰桡,则是对船桨的描绘。
鱼潜藻,鹿藏蕉。水远对山遥。
此四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深远。鱼潜藻、鹿藏蕉,描绘了水边和林中的生物;水远对山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湘灵能鼓瑟,嬴女解吹箫。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神话人物的描绘,展现了神话世界的神秘与美丽。湘灵能鼓瑟,嬴女解吹箫,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美好形象。
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
此四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萧瑟。雪点寒梅、风吹弱柳,都反映了冬日景色的凄美。
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
这两句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琐碎。月牖通宵、风帘当昼,反映了时间的流逝;绛蜡罢、篆难消,则是对生活细节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