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洪(1617年-1674年),字元孟,号笠翁,清代文学家。杨洪致力于诗词和韵文的创作和教学,《笠翁对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教授儿童韵律的启蒙书,书中通过对对联和韵文的讲解,使儿童掌握音韵和文学基础。它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书之一,帮助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并通过形式上的对仗与修辞技巧,培养了儿童的文学感觉和创作能力。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了古代诗词的韵律技巧,至今仍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十一真-原文
莲对菊,凤对麟。
浊富对清贫。
渔庄对佛舍,松盖对花茵。
萝月叟,葛天民。
国宝对家珍。
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
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
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兄对弟,吏对民。
父子对君臣。
勾丁对甫甲,赴卯对同寅。
折桂客,簪花人。
四皓对三仁。
王乔云外舄,郭泰雨中巾。
人交好友求三益,士有贤妻备五伦。
文教南宣,武帝平蛮开百越;义旗西指,韩侯扶汉卷三秦。
申对午,侃对訚。
阿魏对茵陈。
楚兰对湘芷,碧柳对青筠。
花馥馥,叶蓁蓁。
粉颈对朱唇。
曹公奸似鬼,尧帝智如神。
南阮才郎羞北富,东邻丑女效西颦。
色艳北堂,草号忘忧忧甚事;香浓南国,花名含笑笑何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十一真-译文
莲花对菊花,凤凰对麒麟。富有的但不清白的人对贫穷但清白的人。渔夫的庄子对和尚的寺庙,松树下的帐篷对花朵铺成的垫子。种藤月的老人,葛天下的百姓。国家的宝藏对家里的宝贝。青草迎接金色的马,花朵让玉楼里的人陶醉。燕子在春天多次呼唤朋友,大雁在八月才作为客人到来。从古至今,谁见过泰山曾经被当作磨刀石;天长地久,人们传说沧海几度扬起尘土。
哥哥对弟弟,官吏对百姓。父亲对儿子,君王对臣子。勾践的士兵对孔子的弟子,去上早朝的人对同年同月的官员。折断桂枝的客人,插着花朵的人。四位隐士对三位仁人。王乔在云外行走,郭泰在雨中戴巾。人们交朋友寻求三方面的益处,有贤惠的妻子就能承担五伦的责任。文化教育向南传播,武帝平定南方蛮族,开辟百越之地;义旗指向西方,韩侯扶持汉朝,收复三秦。
申时对午时,直率对和善。阿魏对茵陈。楚地的兰花对湘江的香草,碧绿的柳树对青色的竹子。花朵香气浓郁,叶子茂盛。粉颈对红唇。曹操的奸诈像鬼,尧帝的智慧如神。南阮家的才子羞于与北方的富人相比,东邻的丑女效仿西邻的皱眉。色彩艳丽的北堂,草名忘忧,忧愁之事尽消;香气浓郁的南方,花名含笑,欢笑之人是谁。
(此处省略了部分原文的翻译,以保持简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十一真-注解
莲:莲花,又称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吉祥。
菊:菊花,象征着高洁、坚韧和长寿。
凤: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高贵和权威。
麟:麒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仁慈和太平。
浊富:指财富来源不义,带有贬义。
清贫:指清白无瑕的贫穷,带有褒义。
渔庄:渔夫的住所,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佛舍:佛教的寺庙,代表修行之地。
松盖:松树之下的遮阳物,常用来比喻隐逸生活。
花茵:花瓣铺成的垫子,象征着富贵和舒适。
萝月叟:在月光下采摘藤萝的老者,常用来比喻隐居的贤者。
葛天民:穿着葛麻衣服的平民,代表平民百姓。
国宝:国家宝贵的文物或人才。
家珍:家庭中宝贵的物品或人才。
金埒马:指装饰华丽的马匹。
玉楼人:指居住在豪华楼阁中的人。
巢燕:燕子筑巢,比喻朋友之间的相互依存。
塞鸿:来自边塞的大雁,比喻远方的朋友。
泰山:中国五岳之首,常用来比喻伟大或不可动摇的事物。
砺:磨刀石,比喻考验或磨炼。
兄对弟:兄弟之间的关系,比喻亲密的关系。
吏对民: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比喻治理与被治理的关系。
父子: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关系,代表家庭和家族关系。
君臣: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代表政治关系。
勾丁:古代军役制度中的壮丁。
甫甲:古代军役制度中的士卒。
赴卯:古代军队中按时集合的号令。
同寅:古代官员间的互称,表示同僚关系。
折桂客:比喻科举及第者。
簪花人:古代士人,常以簪花为装饰,表示其身份或地位。
四皓:指四位隐居的贤人,常用来比喻隐士。
三仁:指古代的三位仁德之士。
王乔:传说中的仙人,常以云外舄(鞋子)比喻超凡脱俗。
郭泰:东汉末年的名士,常以雨中巾(头巾)比喻其超然物外。
人交好友求三益:与人交往,寻求有益的三种关系:友直、友谅、友多闻。
士有贤妻备五伦:士人若有贤妻,则能备齐五伦: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
文教南宣:指文化教育向南传播。
武帝:指西汉武帝,即汉武帝刘彻,其开疆拓土,平定南越。
义旗西指:指举起正义的旗帜向西方进军。
韩侯:指战国时期的韩侯,即韩王信,他帮助汉朝平定三秦。
三秦:指秦朝故地,即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
申对午:指地支中的申和午,代表时间和方位。
侃对訚:指古代的一种音乐术语,表示和悦与和谐。
阿魏: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香气扑鼻。
茵陈: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香气扑鼻。
楚兰:楚地出产的兰花,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湘芷:湘水出产的香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碧柳:青绿色的柳树,常用来比喻柔美。
青筠:青色的竹皮,常用来比喻坚韧。
花馥馥:花朵香气浓郁。
叶蓁蓁:叶子茂盛。
粉颈:指女性细嫩的脖子,常用来形容美丽。
朱唇:指鲜红的嘴唇,常用来形容美丽。
曹公: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尧帝:传说中的圣帝,以仁德著称。
南阮才郎:南朝阮氏家族的才子,常用来比喻才华横溢。
北富:北方富有的人,常用来比喻财富。
东邻丑女:东边邻居中的丑女,常用来比喻外表不佳。
西颦:西方皱眉的样子,常用来比喻模仿他人。
北堂:指房屋的北面,常用来比喻富贵之地。
忘忧:忘记忧愁,常用来比喻无忧无虑的生活。
南国:指南方,常用来比喻富饶之地。
含笑:含笑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十一真-评注
莲对菊,凤对麟。浊富对清贫。
此句以莲与菊、凤与麟、浊富与清贫相对,形成鲜明对比。莲与菊,一为出水芙蓉,一为傲霜之花,均为高洁之象征;凤与麟,则为传说中的瑞兽,分别代表高贵与吉祥。浊富与清贫,则是对物质生活状态的对比,浊富指物质富足但精神匮乏,清贫则指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此句通过对立统一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精神富足的向往和对物质贫乏的认可。
渔庄对佛舍,松盖对花茵。
此句以渔庄与佛舍、松盖与花茵相对,展现了不同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观的对比。渔庄象征着隐逸生活,佛舍则代表宗教修行之地;松盖与花茵则分别代表自然与人工的舒适环境。此句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萝月叟,葛天民。
此句以萝月叟与葛天民相对,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萝月叟可能指隐居山林的老人,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境界;葛天民则可能指生活在凡间的普通人,代表着平凡的生活。此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不同生活态度的尊重。
国宝对家珍。
此句以国宝与家珍相对,强调了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念。国宝指国家珍藏的珍贵物品,家珍则指家庭中宝贵的物品。此句通过对物品价值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国家与家庭重视程度的认识。
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
此句以草与金埒马、花与玉楼人相对,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草迎金埒马,表现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欢迎;花醉玉楼人,则描绘了人类在自然中的愉悦生活。此句通过对自然与人类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
此句以巢燕与塞鸿相对,描绘了不同季节中动物的社交行为。巢燕三春唤友,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塞鸿八月来宾,则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凄凉。此句通过对季节与动物行为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循环的观察。
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此句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永恒,但未曾作为砺石被磨砺;沧海虽然广阔,但扬尘终将归于尘土。此句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兄对弟,吏对民。
此句以兄与弟、吏与民相对,展现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兄与弟,体现了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吏与民,则代表了社会中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此句通过对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家庭与社会和谐的重视。
父子对君臣。
此句以父子与君臣相对,展现了家庭与国家的联系。父子关系是家庭的基本单位,君臣关系则是国家政治的基础。此句通过对家庭与国家关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庭与国家和谐的期望。
勾丁对甫甲,赴卯对同寅。
此句以勾丁与甫甲、赴卯与同寅相对,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职业和身份。勾丁和甫甲是古代的士兵,赴卯和同寅则是古代的官员。此句通过对职业和身份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社会结构和职业分工的认识。
折桂客,簪花人。
此句以折桂客与簪花人相对,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折桂客可能指科举及第的士人,簪花人则可能指民间欢庆的人物。此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不同社会阶层和身份的尊重。
四皓对三仁。
此句以四皓与三仁相对,展现了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四皓指古代四位高洁的隐士,三仁则指古代三位仁德的君子。此句通过对道德观念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王乔云外舄,郭泰雨中巾。
此句以王乔与郭泰相对,描绘了两位古代名士的形象。王乔是传说中的仙人,云外舄指其超脱尘世的境界;郭泰则是古代的贤士,雨中巾则表现其谦逊的品质。此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超凡脱俗和谦逊品质的推崇。
人交好友求三益,士有贤妻备五伦。
此句以人交好友与士有贤妻相对,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准则。人交好友求三益,即通过交友获得益处;士有贤妻备五伦,则是指贤妻能够辅助丈夫履行家庭和社会责任。此句通过对人际关系的阐述,反映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家庭和谐的重视。
文教南宣,武帝平蛮开百越;义旗西指,韩侯扶汉卷三秦。
此句以文教南宣与武帝平蛮开百越、义旗西指与韩侯扶汉卷三秦相对,展现了古代文化传承和战争历史。文教南宣指文化的传播,武帝平蛮开百越则是指武帝时期的军事扩张;义旗西指和韩侯扶汉卷三秦则是指历史上的战争与统一。此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申对午,侃对訚。
此句以申与午、侃与訚相对,展现了古代时间观念和人物性格。申和午是古代的时辰,分别代表中午和下午;侃和訚则是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侃指直率,訚指谦逊。此句通过对时间与性格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物性格的观察。
阿魏对茵陈。
此句以阿魏与茵陈相对,展现了古代药物和植物的知识。阿魏是一种药材,茵陈也是一种药材,两者均为古代医书中记载的药物。此句通过对药物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古代医药知识的了解。
楚兰对湘芷,碧柳对青筠。
此句以楚兰与湘芷、碧柳与青筠相对,展现了古代植物的知识。楚兰和湘芷是两种不同的兰花,碧柳和青筠则是两种不同的柳树。此句通过对植物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植物的认知。
花馥馥,叶蓁蓁。
此句以花馥馥与叶蓁蓁相对,描绘了植物的生长状态。花馥馥指花朵香气浓郁,叶蓁蓁则指叶子茂盛。此句通过对植物状态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长规律的观察。
粉颈对朱唇。
此句以粉颈与朱唇相对,描绘了人物的特征。粉颈可能指女性的柔美,朱唇则指嘴唇的红润。此句通过对人物特征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曹公奸似鬼,尧帝智如神。
此句以曹公与尧帝相对,展现了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曹公指曹操,奸似鬼形容其狡猾;尧帝则是传说中的圣君,智如神形容其智慧。此句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南阮才郎羞北富,东邻丑女效西颦。
此句以南阮才郎与北富、东邻丑女与西颦相对,展现了古代社会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南阮才郎羞北富,可能指才子对富贵的排斥;东邻丑女效西颦,则可能指丑女模仿美女的行为。此句通过对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社会风气的观察。
色艳北堂,草号忘忧忧甚事;香浓南国,花名含笑笑何人。
此句以北堂的色艳与南国的香浓相对,描绘了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北堂的色艳可能指北方的景色美丽,草号忘忧忧甚事则可能指北方的景色能够让人忘却忧愁;南国的香浓可能指南方的花香浓郁,花名含笑笑何人则可能指南方的花名让人心情愉悦。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不同地域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