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三江

作者: 杨洪(1617年-1674年),字元孟,号笠翁,清代文学家。杨洪致力于诗词和韵文的创作和教学,《笠翁对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教授儿童韵律的启蒙书,书中通过对对联和韵文的讲解,使儿童掌握音韵和文学基础。它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书之一,帮助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并通过形式上的对仗与修辞技巧,培养了儿童的文学感觉和创作能力。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了古代诗词的韵律技巧,至今仍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三江-原文

奇对偶,只对双。

大海对长江。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朱漆槛,碧纱窗。

舞调对歌腔。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

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

步辇对徒杠。

停针对搁筑,意懒对心降。

灯闪闪,月幢幢。

揽辔对飞艎。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

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三江-译文

奇数对应偶数,只对成双。大海对应长江。金盘子对应玉酒杯,宝烛对应银灯芯。朱红色的栏杆对应碧绿色的纱窗。舞蹈的节奏对应歌曲的腔调。振兴汉朝的是马武,劝谏夏桀的是龙逄。四次收服各国群王,三次筑城使众多敌人投降。跨着凤凰登上台,潇洒的仙女是秦国的秦弄玉;路上斩蛇的英雄是汉朝的刘邦。

容颜对应外貌,相似对应庞大。乘坐的车子对应徒步的桥梁。停止瞄准对应放下筑,心懒散对应心屈服。灯光闪烁,月光朦胧。拉住马缰对应飞快的船。柳树堤上骑快马,花园里狗叫。酒晕使得脸颊微红像琼杏,香尘轻轻印在玉莲上。诗中描绘了丹枫,韩女心中的幽怨流向御水;泪水滴在斑竹上,舜妃的遗憾积累在湘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三江-注解

奇对偶:在古汉语中,奇数和偶数是对仗的一种形式,这里指对仗工整,形式上相呼应,如‘奇’对‘偶’,‘金盘’对‘玉盏’。

只对双:指只对偶数,即只使用偶数进行对仗,与‘奇对偶’相对。

大海对长江:比喻事物之间的大小、重要性的对比,大海和长江都是中国著名的河流,象征着巨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力。

金盘对玉盏:比喻珍贵的东西,金盘和玉盏都是古代贵族用来盛放食物或饮料的器物,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宝烛对银釭:宝烛和银釭都是指精美的烛台,这里比喻光明和温暖。

朱漆槛,碧纱窗:朱漆和碧纱都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材料,这里形容建筑物的华丽。

舞调对歌腔:舞调指舞蹈的节奏和风格,歌腔指歌曲的旋律和音调,这里比喻艺术形式之间的对仗。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兴汉指汉朝的兴起,推马武指汉武帝时期的大将马武,谏夏指夏朝,著龙逄指夏朝的贤臣龙逄,这里列举了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象征着英雄和智慧。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形容某人的功绩,四收列国指统一多个国家,三筑高城指多次建筑坚固的城池,众敌降指使众多敌人投降。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跨凤登台比喻女子有才华,潇洒仙姬指秦朝的女子秦弄玉,斩蛇当道指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故事,这里比喻英雄人物的出现。

颜对貌:颜指面貌,貌指容貌,这里指面貌和容貌的对仗。

像对庞:像指相似,庞指庞大,这里指相似和庞大的对仗。

步辇对徒杠:步辇指古代帝王或贵族乘坐的车子,徒杠指人步行时使用的拐杖,这里指出行方式的对比。

停针对搁筑,意懒对心降:停针和搁筑都是指刺绣时的动作,意懒和心降都是指心态或情绪,这里指动作和心态的对仗。

灯闪闪,月幢幢:灯和月都是指光源,闪闪和幢幢都是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这里指光亮的对比。

揽辔对飞艎:揽辔指拉住马缰绳,飞艎指快速行驶的小船,这里指驾驭马和船的动作。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柳堤指种有柳树的小堤,驰骏马指快速奔跑的骏马,花院指有花的庭院,吠村尨指村庄中的狗吠,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

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酒晕指酒后脸色微红,微酡指微红的样子,琼杏颊指像美玉一样的脸颊,香尘浅印指轻柔的尘土留下浅浅的痕迹,玉莲双指玉莲花瓣,这里形容女子的美丽。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丹枫指红色的枫叶,韩女指韩国的女子,幽怀指深藏的情感,流御水指流淌的河水,斑竹指有斑点的竹子,舜妃指舜帝的妻子,遗憾积湘江指遗憾积累在湘江中,这里通过诗和泪的比喻,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遗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三江-评注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

这两句诗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通过对偶的方式展现了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对称美。‘奇’与‘偶’相对,‘只’与‘双’相对,形成了一种平衡感。‘大海’与‘长江’作为两个著名的河流,分别代表了宽广与深邃,通过对它们的对仗,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多样。

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这一句进一步强化了对仗的运用,通过‘金’与‘玉’、‘盘’与‘盏’、‘宝’与‘银’、‘烛’与‘釭’的对比,展现了财富和光明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器物的珍贵与精致。

朱漆槛,碧纱窗。

这里的‘朱漆’与‘碧纱’分别代表了颜色,‘槛’与‘窗’则是对建筑元素的描述,通过对仗,诗人展现了古代建筑的色彩与质感。

舞调对歌腔。

‘舞调’与‘歌腔’相对,表现了音乐与舞蹈的艺术形式,通过对仗,传达了艺术之美。

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

这两句诗涉及到历史人物和事件,‘兴汉’指的是建立汉朝,‘马武’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谏夏’则是指对夏朝的忠言逆耳,‘龙逄’是夏朝的一位忠臣。通过对仗,诗人回顾了历史,赞扬了忠诚与智慧。

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

这一句描绘了战争与征服的场景,‘四收’与‘三筑’表现了军事行动的连续性,‘群王服’与‘众敌降’则是对战争结果的描述,通过对仗,展现了力量与胜利的象征。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这两句诗通过‘跨凤’与‘斩蛇’的对比,分别描绘了秦弄玉和汉刘邦的形象,‘潇洒仙姬’与‘英雄天子’则是对他们的评价,通过对仗,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英勇与非凡。

颜对貌,像对庞。

这一句继续运用对仗,‘颜’与‘貌’、‘像’与‘庞’相对,表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通过对仗,强调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

步辇对徒杠。

‘步辇’与‘徒杠’相对,‘步辇’是古代贵族出行时乘坐的车,‘徒杠’则是指步行时所用的工具,通过对仗,展现了古代出行方式的对比。

停针对搁筑,意懒对心降。

这里的‘停针’与‘搁筑’、‘意懒’与‘心降’相对,‘停针’可能指的是刺绣时的暂停,‘搁筑’可能指的是建筑时的搁置,‘意懒’与‘心降’则是对心态的描述,通过对仗,传达了心境的变化。

灯闪闪,月幢幢。

‘灯闪闪’与‘月幢幢’相对,‘灯’与‘月’分别代表了人造与自然的光源,‘闪闪’与‘幢幢’则是对光芒的描绘,通过对仗,展现了光与影的交织。

揽辔对飞艎。

‘揽辔’与‘飞艎’相对,‘揽辔’指的是握住马缰,‘飞艎’则是指快速行驶的船只,通过对仗,展现了不同的出行方式。

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

这一句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动物的活动,‘柳堤’与‘花院’、‘驰骏马’与‘吠村尨’通过对仗,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

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

‘酒晕’与‘微酡’、‘琼杏颊’与‘玉莲双’通过对仗,描绘了人物饮酒后的面容,‘酒晕’与‘微酡’表现了面色,‘琼杏颊’与‘玉莲双’则是对面容的细腻描绘。

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

这两句诗通过‘诗写丹枫’与‘泪弹斑竹’的对比,分别描绘了诗歌与情感的交融,‘韩女幽怀流御水’与‘舜妃遗憾积湘江’则是对人物情感的抒发,通过对仗,传达了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紧密联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三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2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