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洪(1617年-1674年),字元孟,号笠翁,清代文学家。杨洪致力于诗词和韵文的创作和教学,《笠翁对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
内容简要:《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教授儿童韵律的启蒙书,书中通过对对联和韵文的讲解,使儿童掌握音韵和文学基础。它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启蒙书之一,帮助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诗文基础,并通过形式上的对仗与修辞技巧,培养了儿童的文学感觉和创作能力。书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了古代诗词的韵律技巧,至今仍是古代文学教育的重要教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一东-原文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
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云叆叇,日曈曚。
蜡屐对渔篷。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
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
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鸿。
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
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一东-译文
天和地相对,雨和风相对。大陆和长空相对。山上的花和海边的树相对,赤红的太阳和苍穹相对。雷声隐约,雾气蒙蒙。太阳下的景象和天空中的景象相对。风高的时候秋天的月亮明亮,雨停后的晚霞映得红彤彤。牛郎织女两颗星星在银河的左右,参星和商星在天空东西相对。十月在边塞,飒飒的寒霜让守边的人感到惊心;整个冬天在江上,漫长的北风和雪让打渔的人感到寒冷。
河流对银河,绿色对红色。雨神对雷公。烟尘笼罩的楼阁对雪白的洞窟,月亮的宫殿对天空的宫殿。云层厚重,阳光明亮。穿着木屐的人对打渔的人。流星像箭一样划过天空,月亮像弓一样弯曲。驿站的旅客遇到梅子雨,池塘亭子里的人享受荷花风。茅草店前的村庄,明亮的月亮掉进树林,鸡鸣声中有韵律;木板桥上,青色的霜冻封锁了道路,马蹄印留在上面。
山对海,华山对嵩山。四岳对三公。宫殿里的花对禁城里的柳树,边塞的雁对江上的鸿雁。清凉的宫殿,寒冷的广寒宫。采集翠绿植物的人对题写红色诗句的人。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吕望预兆着飞熊的出现。北面的窗户挡住了风,停止了夏天的扇子;南面的屋檐晒着太阳,省去了冬天的烘干。鹤在楼头起舞,玉笛吹奏着残月;凤凰在台上飞翔,紫箫吹散了美人的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一东-注解
天对地:天地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的根本概念,象征着阴阳、男女、上下等对立面。
雨对风:雨和风都是自然现象,在这里对仗,用以描绘自然界的多样性。
大陆对长空:大陆指陆地,长空指天空,形成对仗,表达空间的广阔。
山花对海树:山花和海树分别代表了山和海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
赤日对苍穹:赤日指太阳,苍穹指天空,用以形容太阳的炽热和天空的辽阔。
雷隐隐,雾蒙蒙:雷声隐约,雾气朦胧,描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日下对天中:日下指太阳的下方,天中指天空的中央,用以表达时间的流转。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风高、月白、雨霁、晚霞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牛郎织女是传说中的星座,参商是指参星和商星,分别位于西东两侧,形成对仗。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描绘了边塞和江上的严寒景象。
河对汉:河指黄河,汉指银河,都是天上的河流,形成对仗。
绿对红:绿色和红色是色彩,在这里对仗,用以描绘色彩的变化。
雨伯对雷公:雨伯和雷公都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分别掌管雨和雷,形成对仗。
烟楼对雪洞:烟楼和雪洞分别指有烟的楼阁和有雪的山洞,形成对比。
月殿对天宫:月殿指月亮上的宫殿,天宫指天上的宫殿,形成对仗。
云叆叇,日曈曚:云叆叇指云层厚重,日曈曚指阳光明亮,形成对比。
蜡屐对渔篷:蜡屐是一种古代鞋子,渔篷是渔船上的帆篷,形成对仗。
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过天星指流星,吐魄月指月亮,形成对仗。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驿旅客和池亭人分别指旅人和居住在池塘亭子中的人,梅子雨和藕花风分别指梅雨和荷花盛开时的风,形成对比。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描绘了乡村夜晚和清晨的景象。
山对海,华对嵩:山和海是地形,华指华山,嵩指嵩山,形成对仗。
四岳对三公:四岳指古代的四座名山,三公指古代的三个高级官职,形成对仗。
宫花对禁柳:宫花指宫中的花,禁柳指宫中的柳树,形成对仗。
塞雁对江鸿:塞雁指边塞的雁,江鸿指江中的鸿雁,形成对仗。
清暑殿,广寒宫:清暑殿指用于避暑的宫殿,广寒宫指月亮上的宫殿,形成对仗。
拾翠对题红:拾翠指采摘翠绿植物,题红指题写红色的诗句,形成对仗。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庄周梦化蝶指庄子梦到自己变成蝴蝶的故事,吕望兆飞熊指吕望遇到飞熊的预言,形成对比。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北牖指北面的窗户,夏扇指夏天用的扇子,南檐指南面的屋檐,冬烘指冬天取暖,形成对比。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描绘了楼台上的鹤舞和凤翔,以及仙子月和美人风的形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笠翁对韵-上卷-一东-评注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此句以对仗工整著称,通过天地、雨风、大陆长空、山花海树、赤日苍穹等自然元素的对比,展现了一种和谐而广阔的自然景象。‘对’字的使用,强调了事物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对称美和平衡美。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这两句描绘了雷电和雾气的朦胧之美,‘隐隐’和‘蒙蒙’两个叠词的运用,增强了氛围的渲染力。‘日下’与‘天中’的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也象征着自然界的中心与边缘。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此句以秋月和晚霞为意象,通过‘风高’、‘雨霁’等词,传达出季节变换和自然现象的瞬息万变。色彩对比鲜明,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多彩。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此句引用了牛郎织女和参商二星的传说,通过星辰的分布和位置,表现了宇宙的浩瀚和星辰的神秘。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这两句通过季节变换和地域差异,描绘了边塞和江上的寒冷景象,反映了古代边防士卒和渔民的艰辛生活。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此句继续使用对仗,将河流与银河、绿色与红色、雨神与雷神进行对比,丰富了意象,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此句通过对烟楼与雪洞、月殿与天宫的对比,展现了古代建筑和神话传说中的神秘与华丽。
云叆叇,日曈曚。
‘叆叇’和‘曈曚’两个词分别描绘了云雾和日光的朦胧与明亮,形象生动。
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
此句通过对蜡屐与渔篷、流星与月亮的比喻,表现了行旅和天文现象的动态美。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
此句以梅子雨和藕花风为意象,描绘了旅途中和池亭中的自然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这两句通过对茅店、皓月、鸡鸣、板桥、青霜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乡村和旅途中的宁静与生机。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
此句通过对山与海、华与嵩、四岳与三公的对比,表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鸿。
此句通过对宫花与禁柳、塞雁与江鸿的对比,展现了宫廷与民间、边塞与江南的不同风貌。
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
此句通过对清暑殿与广寒宫、拾翠与题红的对比,展现了古代宫殿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此句引用了庄周梦蝶和吕望兆飞熊的典故,表现了古代神话和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
此句通过对北牖与南檐、夏扇与冬烘的对比,展现了季节变换和室内外环境的变化。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这两句通过对鹤舞、玉笛、仙子月、凤翔、紫箫、美人风的描绘,展现了楼台上的雅致与飘逸,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