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间传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总结。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讨论礼仪、仪式、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个人修养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包含了近四十篇,内容涵盖了家庭、政治、教育、宗教、婚姻、葬礼等各个方面的礼仪制度。它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主张通过礼仪来达到社会和谐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书中的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行为规范,更深刻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礼义”对人际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间传-原文

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

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缌麻容貌可也,此哀之发于容体者也。

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者也。

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此哀之发于言语者也。

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士与敛焉,则壹不食。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齐衰之丧,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之丧,不食酰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此哀之发于饮食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酰酱;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始饮酒者先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干肉。

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齐衰之丧,居垩室,芐翦不纳;大功之丧,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此哀之发于居处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芐翦不纳;期而小祥,居垩室,寝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复寝;中月而禫,禫而床。

斩衰三升,齐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缌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此哀之发于衣服者也。

斩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带三重。期而小祥,练冠縓缘,要绖不除,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男子何为除乎首也?妇人何为除乎带也?男子重首,妇人重带。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纤,无所不佩。

易服者何?为易轻者也。斩衰之丧,既虞卒哭,遭齐衰之丧,轻者包,重者特。既练,遭大功之丧,麻葛重。齐衰之丧,既虞卒哭,遭大功之丧,麻葛兼服之。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与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与缌之麻同,麻同则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则易轻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间传-译文

为什么斩衰之服要用苴麻布?苴麻布质地粗糙,是用来表示内心悲伤而外在表现出来的。斩衰的麻布看起来像苴麻,齐衰的麻布看起来像枲麻,大功的麻布看起来像粗布,小功和缌麻的麻布则看起来可以接受,这些都是因为悲伤而表现在容貌上的。

斩衰的哭声,好像去了就不会回来;齐衰的哭声,好像去了又回来;大功的哭声,哭三声然后停顿;小功和缌麻的哭声,可以保持悲伤的表情。这些都是因为悲伤而表现在声音上的。

斩衰的礼节,只回答问题而不反驳;齐衰的礼节,回答问题但不说话;大功的礼节,说话但不讨论;小功和缌麻的礼节,讨论但不涉及欢乐。这些都是因为悲伤而表现在言语上的。

斩衰,三天不吃饭;齐衰,两天不吃饭;大功,三天不吃饭;小功和缌麻,两天不吃饭;如果是士人参与葬礼,则一天不吃饭。所以父母去世后,出殡后吃粥,早上吃一勺米,晚上吃一勺米;齐衰的丧礼,吃稀饭喝水,不吃菜和水果;大功的丧礼,不吃肉酱;小功和缌麻的丧礼,不喝甜酒。这些都是因为悲伤而表现在饮食上的。

父母去世后,过了‘既虞卒哭’仪式后,吃稀饭喝水,不吃菜和水果;过了一年后,小祥时可以吃菜和水果;再过一年,大祥时可以吃肉酱;中间一个月,禫祭后可以喝甜酒。开始喝酒的人先喝甜酒,开始吃肉的人先吃干肉。

父母去世后,住在靠墙的草庐里,睡在草席上,用土块当枕头,不佩戴腰带;齐衰的丧礼,住在用白土粉刷的房间里,不穿鞋;大功的丧礼,可以睡在床上,小功和缌麻的丧礼,床也可以。

父母去世后,过了‘既虞卒哭’仪式后,柱子和门框上的草席要剪掉,不穿鞋;过了一年后,小祥时可以住在用白土粉刷的房间里,可以睡在床上;再过一年,大祥时可以住在原来的房间里;中间一个月,禫祭后可以上床。

斩衰的麻布是三升,齐衰的麻布是四升、五升、六升,大功的麻布是七升、八升、九升,小功的麻布是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缌麻的麻布是十五升减半,有事时用麻线,无事时用麻布称为缌。

斩衰的麻布三升,过了‘既虞卒哭’仪式后,换成六升的麻布,帽子七升;为母亲服丧,用四升麻布,换成七升麻布,帽子八升。去掉麻布后穿葛布,葛布腰带三层。过了一年后,小祥时,练冠用白布装饰,腰带不脱,男子脱掉帽子,妇女脱掉腰带。男子为什么要脱帽子?妇女为什么要脱腰带?因为男子重视头部,妇女重视腰带。脱掉衣服的人先脱重的,换衣服的人先换轻的。再过一年,大祥时,穿素色的麻布衣服。中间一个月,禫祭后,可以佩戴各种饰品。

换衣服是为了换掉轻的。斩衰的丧礼,过了‘既虞卒哭’仪式后,遇到齐衰的丧礼,轻的用麻布包起来,重的单独处理。过了‘练’仪式后,遇到大功的丧礼,麻布和葛布一起用。齐衰的丧礼,过了‘既虞卒哭’仪式后,遇到大功的丧礼,麻布和葛布一起穿。斩衰的葛布和齐衰的麻布一样,齐衰的葛布和大功的麻布一样,大功的葛布和小功的麻布一样,小功的葛布和缌麻的麻布一样,麻布相同就一起穿。穿多重衣服的人,先换掉轻的衣服。

为什么换衣服?是为了换掉轻的衣服。斩衰的丧礼,过了‘既虞卒哭’仪式后,遇到齐衰的丧礼,轻的衣服用麻布包起来,重的单独处理。过了‘练’仪式后,遇到大功的丧礼,麻布和葛布一起用。齐衰的丧礼,过了‘既虞卒哭’仪式后,遇到大功的丧礼,麻布和葛布一起穿。斩衰的葛布和齐衰的麻布一样,齐衰的葛布和大功的麻布一样,大功的葛布和小功的麻布一样,小功的葛布和缌麻的麻布一样,麻布相同就一起穿。穿多重衣服的人,先换掉轻的衣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间传-注解

斩衰:古代丧服的一种,是最重的丧服,由粗麻布制成,不缝边,表示极度哀悼。斩衰之服,三升,即三尺宽的麻布。

苴:粗麻布,这里指粗陋、不整洁的样子,用来形容斩衰丧服的外观。

齐衰:古代丧服的一种,次重于斩衰,由较细的麻布制成,缝边。

枲:粗麻布,这里指齐衰丧服的外观。

大功:古代丧服的一种,比齐衰轻,由细麻布制成。

小功:古代丧服的一种,比大功轻,由更细的麻布制成。

缌麻:古代丧服的一种,比小功更轻,由更细的麻布制成,十五升麻布去其半。

哀:悲伤,这里指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哭:哭泣,表达哀悼的方式。

往而不反:哭泣不断,表示哀悼之深。

往而反:哭泣有起有落,表示哀悼之情有所缓解。

三曲而偯:哭泣时声音曲折,表示哀悼之情深沉。

对而不言:回答他人时言语简短,表示哀悼。

言而不议:说话时避免讨论,表示哀悼。

议而不及乐:讨论时避免提及快乐之事,表示哀悼。

不食:不进食,表示哀悼。

既殡食粥:殡葬之后开始吃粥,表示哀悼。

朝一溢米,莫一溢米:早餐和晚餐各留一勺米不吃,表示哀悼。

疏食水饮:吃简单的食物,喝清水,表示哀悼。

不食菜果:不吃蔬菜和水果,表示哀悼。

不食酰酱:不吃酱料,表示哀悼。

不饮醴酒:不喝甜酒,表示哀悼。

倚庐:丧家搭建的临时住所,表示哀悼。

苫:草席,用于垫席。

块:土块,用于垫枕头。

垩室:用白土粉刷的房间,表示哀悼。

芐翦:剪去头发。

纳:纳入,指剪去头发。

复寝:回到正常的居所。

禫:古代丧礼之一,指除去丧服。

饮醴酒:喝甜酒,表示恢复正常生活。

干肉:风干的肉,表示庆祝。

绖带:丧服的带子。

葛带:用葛制成的带子。

练冠縓缘:用熟麻布制成的冠和带。

要绖不除:丧服的带子不除去。

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男子除去头上的丧服,女子除去腰间的丧服。

麻葛:麻布和葛布。

兼服:同时穿着不同等级的丧服。

易服:更换丧服,表示哀悼程度的减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间传-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仪礼·丧服》,详细描述了古代中国丧葬礼仪中不同等级的丧服及其象征意义。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这里‘斩衰’指的是最重的丧服,‘苴’是指粗糙的麻布,表示丧服的简朴和丧家的哀悼之情。‘首其内而见诸外’意味着丧服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内心哀悼的体现。

‘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缌麻容貌可也,此哀之发于容体者也。’这里通过不同等级丧服的材质和外观来体现哀悼的程度,‘容貌’在这里指的是丧服的外观,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哀悼方式。

‘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这里通过哭声的节奏和方式来表现哀悼的情感,不同等级的哭声反映了哀悼的深浅。

‘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这里通过丧家在丧礼中的言语行为来体现哀悼的情感,不同等级的丧家在言语上的表现不同。

‘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士与敛焉,则壹不食。’这里描述了不同等级丧家在丧期内的饮食限制,反映了哀悼的深度。

‘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齐衰之丧,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之丧,不食酰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这里详细说明了不同等级丧家在丧期内的饮食规定,体现了丧葬礼仪的细致和规范。

‘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齐衰之丧,居垩室,芐翦不纳;大功之丧,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这里描述了不同等级丧家在丧期内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丧葬礼仪的严格和规范。

‘斩衰三升,齐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缌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这里详细说明了不同等级丧服的长度和制作材料,体现了丧葬礼仪的细致和规范。

‘斩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这里说明了丧服的制作和穿戴规定,以及不同身份的人所应穿戴的丧服。

‘去麻服葛,葛带三重。期而小祥,练冠縓缘,要绖不除,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这里描述了丧服的更换和去除,以及不同性别在丧服去除上的差异。

‘男子何为除乎首也?妇人何为除乎带也?男子重首,妇人重带。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这里解释了男子和妇女在丧服去除上的差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男女角色的区分。

‘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纤,无所不佩。’这里描述了丧服的最终去除和日常生活的回归,体现了丧葬礼仪的阶段性。

‘易服者何?为易轻者也。斩衰之丧,既虞卒哭,遭齐衰之丧,轻者包,重者特。既练,遭大功之丧,麻葛重。齐衰之丧,既虞卒哭,遭大功之丧,麻葛兼服之。’这里说明了丧服的更换规则,以及在不同情况下丧服的调整。

‘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与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与缌之麻同,麻同则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则易轻者也。’这里进一步说明了丧服的更换规则,强调了丧服的等级和更换的顺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间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2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