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总结。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讨论礼仪、仪式、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个人修养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包含了近四十篇,内容涵盖了家庭、政治、教育、宗教、婚姻、葬礼等各个方面的礼仪制度。它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主张通过礼仪来达到社会和谐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书中的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行为规范,更深刻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礼义”对人际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檀弓下-原文
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
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三步则止。如是者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亦如之。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
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道也,将亡矣;士唯公门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也,曾点倚其门而歌。
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吊于人,是日不乐。
妇人不越疆而吊人。
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
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丧,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
吊曰:‘寡君承事。’主人曰:‘临。’
君遇柩于路,必使人吊之。
大夫之丧,庶子不受吊。
妻之昆弟为父后者死,哭之适室,子为主,袒免哭踊,夫入门右,使人立于门外告来者,狎则入哭;父在,哭于妻之室;非为父后者。
哭诸异室。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无侧室,哭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
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
齐谷王姬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
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
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丧礼,哀戚之至也。
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
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
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
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
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
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
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
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
袒、括发,变也;愠,哀之变也。
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
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
弁绖葛而葬,与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
周人弁而葬,殷人冔而葬。
歠主人、主妇室老,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
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
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
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
孔子曰:‘殷已悫,吾从周。’
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既封,主人赠,而祝宿虞尸。
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
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
是月也,以虞易奠。
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明日,祔于祖父。
其变而之吉祭也,比至于祔,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末有所归也。
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
孔子善殷。
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
丧有死之道焉。
先王之所难言也。
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
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
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
不殆于用殉乎哉。
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
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与?’
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
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闻矣,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则食食。’
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绖而往。
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子游出,绖反哭,子夏曰:‘闻之也与?’
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
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
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国昭子之母死,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
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
曰:‘噫!毋。’
曰:‘我丧也斯沾。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
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
孔子曰:‘知礼矣。’
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吾未尝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也,必多旷于礼矣夫!’
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彻之。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
吴侵陈,斩祀杀厉,师还出竟,陈太宰嚭使于师。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曰:‘反尔地,归尔子,则谓之何?’曰:‘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
颜丁善居丧: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如有从而弗及;既葬,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有诸?’仲尼曰:‘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
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
卫人以龟为有知也。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首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请于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遂以襚之。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无变也。”
陈干昔寝疾,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已曰:‘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陈干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
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龠。仲尼曰:‘非礼也,卿卒不绎。’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其母以尝巧者乎?则病者乎?噫!’弗果从。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邻童汪踦往,皆死焉。鲁人欲勿殇童汪踦,问于仲尼。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曰:‘吾闻之也: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谓子路曰:‘何以处我?’子路曰:‘吾闻之也:过墓则式,过祀则下。’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诸。”射之,毙一人,韔弓。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
诸侯请含,使之袭。
襄公朝于荆,康王卒。
荆人曰:‘必请袭。’
鲁人曰:‘非礼也。’
荆人强之。
巫先拂柩。
荆人悔之。
滕成公之丧,使子叔、敬叔吊,进书,子服惠伯为介。
及郊,为懿伯之忌,不入。
惠伯曰:‘政也,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将公事。’
遂入。
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
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
曾子曰:‘蒉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礼也。’
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
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孺子穔之丧,哀公欲设拨,问于有若,有若曰:‘其可也,君之三臣犹设之。’
颜柳曰:‘天子龙輴而椁帱,诸侯輴而设帱–为榆沈故设拨;
三臣者废輴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学焉!’
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
有若曰:‘为妾齐衰,礼与?’
公曰:‘吾得已乎哉?鲁人以妻我。’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
子皋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为邑长于斯也。
买道而葬,后难继也。’
仕而未有禄者:君有馈焉曰献,使焉曰寡君;违而君薨,弗为服也。
虞而立尸,有几筵。
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
自寝门至于库门。
二名不偏讳,夫子之母名征在;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
军有忧,则素服哭于库门之外,赴车不载橐韔。
有焚其先人之室,则三日哭。
故曰:‘新宫火,亦三日哭。’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而曰不可。
公曰:‘我其已夫!’
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
何施而得斯于民也?’
对曰:‘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
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
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丧不虑居,毁不危身。
丧不虑居,为无庙也;毁不危身,为无后也。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
孔子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
往而观其葬焉。
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
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
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
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
而遂行。
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也,其合矣乎!’
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进侯玉,
其使容居以含。’
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
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
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
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
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
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
遂哭于他室。
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
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不至者,废其祀,刎其人。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邾娄定公之时,有弒其父者。
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
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弒君,凡在官者杀无赦;
子弒父,凡在宫者杀无赦。
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猪焉。
盖君逾月而后举爵。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
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
路马死,埋之以帷。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
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
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
曾子后入,阍人辟之。
涉内溜,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
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
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
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
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虽微晋而已,天下其孰能当之。’
鲁庄公之丧,既葬,而绖不入库门。
士、大夫既卒哭,麻不入。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
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
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
叔誉曰:‘其阳处父乎?’
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
‘其舅犯乎?’
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
晋人谓文子知人。
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诸其口;
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
叔仲皮学子柳。
叔仲皮死,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绖。
叔仲衍以告,请繐衰而环绖,曰:‘昔者吾丧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
退,使其妻繐衰而环绖。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
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
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
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
‘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
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
‘徙市则奚若?’
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孔子曰:‘卫人之祔也,离之;鲁人之祔也,合之,善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檀弓下-译文
国君的嫡长子去世,出丧时用车三辆;国君的庶长子去世,出丧时用车一辆;大夫的嫡长子去世,出丧时也用车一辆。
国君去世,所有达官显贵都要拄着拐杖。
国君对待大夫,将要下葬时,会在宫中吊唁;等到出宫,命令人牵引,走三步就停下。这样做了三次,国君就退下;在朝廷上也是这样,在哀悼的仪式上也是这样。五十岁以上没有车的人,不能越过国界去吊唁别人。
季武子病重,蟜固不穿丧服进入见国君,说:‘这个规矩,将要灭亡了;士人只有在国君家中才穿丧服。’武子说:‘这不是很好吗,君子是体现微小的。’等到他去世时,曾点倚靠在门边唱歌。
大夫去吊唁,如果正好遇到丧家的人,就辞谢。
去别人家吊唁,当天不快乐。妇女不越过国界去吊唁别人。行吊唁的日子不饮酒食肉。去葬礼上吊唁的人必须拉住灵柩,如果跟随着灵柩到墓地,都要拿着引柩的绳子。
丧事中,国君来吊唁,丧家的人必须跪拜回礼,即使是朋友、同乡或邻居也可以。吊唁时说:‘我国国君前来吊唁。’丧家的人回答:‘在这里。’国君在路上遇到灵柩,一定要派人去吊唁。
大夫去世,他的庶子不接受吊唁。妻子的兄弟为父亲继位后去世,哭到他的房间,儿子为主人,脱去冠冕,摘去发饰,哭泣跳跃,丈夫进入房间右边,让人站在门外告诉来的人,如果关系亲近就进去哭;如果父亲还在世,就在妻子的房间哭;如果不是为父亲继位的人,就在另一个房间哭。
子张去世,曾子有母亲的丧事;他穿着丧服去哭丧。有若去世,悼公来吊唁,子游做接待宾客的工作,站在左边。齐谷王姬去世,鲁庄公为她举行大功。有人说:‘因为鲁国嫁出去,所以为她穿姊妹的丧服。’有人说:‘因为她是外祖母,所以为她穿丧服。’
晋献公去世,秦穆公派人去吊唁公子重耳,并且说:‘我听说:亡国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国也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你在忧丧之中,但丧事也不能拖得太久,时机也不能错过。年轻人,你要好好考虑。’他把这话告诉了舅犯,舅犯说:‘年轻人,你要推辞;丧家没有宝物,仁爱亲人就是宝物。父亲去世了,这又怎么可以用来谋取私利,天下还有谁能接受呢?年轻人,你要推辞。’公子重耳对客人说:‘国君您好意来吊唁亡臣重耳,我父亲去世,我无法参与哭泣的哀悼,这让我为君主担忧。父亲去世了,我怎么能有别的想法,来辱没君主的仁义。’他磕头但不跪拜,哭着站起来,站起来后不私下交谈。子显把这话转达给穆公。
穆公说:‘仁慈啊,公子重耳!他磕头但不跪拜,说明他还没有成为君主,所以没有完成跪拜;他哭着站起来,说明他爱父亲;他站起来后不私下交谈,说明他远离私利。’
用帷幕遮盖灵柩,这不是古代的习俗,是从敬姜哭穆伯开始的。丧礼,是哀伤之极。节制哀悼,顺应变化;君子会想到开始时的情形。
复祭,是尽爱之道,有祈祷和祭祀的心意;希望死者回归幽冥,寻求鬼神之道;面向北方,寻求幽冥的意义。跪拜磕头,是哀伤之极;磕头,是极度的哀伤。用米和贝做饭,是不忍心空着肚子;不是用饭道,而是用美味。
铭文,是显眼的标志,因为死者已经无法辨认,所以用旗帜来识别。爱他,就记录下来;敬他,就尽到自己的道。
重,是主人的道,殷朝的主人在灵柩上缀上重物;周朝的主人在灵柩上拆除重物。用素色器物祭奠,是因为生者有哀伤素朴的心。
只有祭祀的礼仪,主人自己要尽力做到;岂知神明所享用的,也是因为主人有虔诚的心。
辟踊,是哀伤之极,有计算,是为了节制仪式。
袒胸、束发,是变化;哀伤的变化。
去掉装饰,去掉华丽;袒胸、束发,是去掉装饰的极致。
有袒胸、有束发,是哀伤的节制。
戴着帽子、系着带子下葬,是与神明交流之道,有敬畏之心。周人戴帽子下葬,殷人戴冠冕下葬。
啜饮主人、主妇、室老,是因为他们生病,国君命令他们进食。
反哭升堂,是回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主妇回到房间,是回到自己的养育之地。
反哭的吊唁,是哀伤之极,回来后就没有了,这是失礼的,因此是非常严重的。
殷朝在封土后吊唁,周朝在反哭后吊唁。
孔子说:‘殷朝已经变得忠诚,我遵循周朝的礼制。’葬在北方北首,是三代通行的礼仪,是因为向幽冥的缘故。
封土后,主人赠送礼物,而祝祭守灵的人。
反哭后,主人与有关官员查看守灵的牲畜,官员用几案和酒席在墓左设祭,然后返回,中午举行守灵。
葬礼那天举行守灵,不忍心一天离开。
这个月,用守灵代替祭奠。
卒哭曰成事,这一天,用吉祥的祭祀代替丧祭,第二天,合祭于祖父。
从变化到吉祥的祭祀,直到合祭,一定在这一天进行,不忍心一天没有归宿。
殷朝在练祭时合祭,周朝在卒哭时合祭。
孔子认为殷朝的礼制是好的。
国君参加臣子的丧礼,用巫祝拿着桃枝、柳枝、艾草和戈来驱邪;这是与生者不同的。
丧礼有死者的道义,这是先王难以言说的。
丧礼在朝廷,是顺应死者的孝心,因为他的哀伤离开了自己的房间,所以到达祖先的庙宇后才开始。
殷朝在朝廷举行丧礼,将灵柩放在祖庙,周朝在朝廷举行丧礼,然后直接下葬。
孔子说:‘制作明器的人,是懂得丧礼的,准备了物品却不能使用。多么悲哀啊!死者却使用了生者的器物。这不就像是使用殉葬品吗?’
穆公问子思说:‘为旧君反穿丧服,这是古代的习俗吗?’子思说:‘古代的君子,用礼来进人,用礼来退人,所以有为旧君反穿丧服的礼制;现在的君子,进人时好像要把他放在膝上,退人时好像要把他扔进深渊,不要做战争的发起者,不是很好吗!还有什么反穿丧服的礼制呢?’
悼公去世,季昭子问孟敬子说:‘为国君吃什么?’敬子说:‘吃粥,这是天下通行的礼制。我们三个臣子不能住在国君的宫室里,四方都知道了,尽力节食我能做到,但恐怕会让人怀疑我不是出于真情而节食,我还是吃正常的食物吧。
卫司徒敬子去世,子夏去吊唁,主人还没有进行小敛,他就戴着孝带去了。子游去吊唁,主人已经进行了小敛,子游出来,戴着孝带回到家中哭丧,子夏说:‘你听到了吗?’回答说:‘我听孔子说的,主人没有改变丧服,就不戴孝带。’
曾子说:‘晏子可以说是懂得礼的人了,他非常恭敬。’有若说:‘晏子一袭狐皮大衣穿了三十年,一辆车送葬,到墓地就回来了;国君有七个随葬品,七辆车送葬;大夫有五个随葬品,五辆车送葬,晏子怎么懂得礼呢?’曾子说:‘国家政治不好,君子以超过礼制为耻。国家奢侈,就显示节俭;国家节俭,就显示礼制。’
国昭子的母亲去世,他问子张说:‘葬礼和墓地,男性和女性应该站在哪里?’子张说:‘司徒敬子的丧礼,孔子主持,男性面向西,女性面向东。’说:‘哎呀!不要这样。’说:‘我的丧礼是沾染了悲伤。你专断,宾客是宾客,主人是主人,女性跟随男性都面向西。’
穆伯去世,敬姜白天哭;文伯去世,白天晚上都哭。孔子说:‘他懂得礼了。’
文伯去世,敬姜坐在他的床上不哭,说:‘以前我有这个儿子,我以为他会成为贤人,我从没让他参与公室的事务;现在他去世了,朋友和臣子中没有流出眼泪的,而家中的女人们都哭泣失声。这个儿子,一定在很多礼仪上有所疏忽吧!’
季康子的母亲去世,陈列了亵衣。敬姜说:‘妇女不打扮,不敢见公婆,现在有四方宾客要来,为什么要在这种场合陈列亵衣呢?’于是命令撤去。
有子和子游站在一旁,看到一个小孩模仿大人。有子对子游说:‘我完全不知道丧礼中的跳跃礼是什么,我想离开这里已经很久了。感情就在这里,这难道不是正确的吗?’子游说:‘礼:有细微情感的人,有因为某种原因被事物激发情感的人;有直接表达情感的人,这是戎狄的方式。礼的方式则不是这样,人高兴了就会陶然,陶然了就会歌唱,歌唱了就会沉静,沉静了就会起舞,起舞了就会愤怒,愤怒了就会悲伤,悲伤了就会叹息,叹息了就会哭泣,哭泣了就会跳跃。调整这些,这就是所谓的礼。人死后,人们会厌恶他,因为他无能为力,这就是所谓的倍之。所以制定了绞衣、设立蒌翣,是为了让人不厌恶。刚去世时,摆放干肉和酱作为祭品;将要出殡时,让人送行;下葬后,人们会食用这些食物,没有人会看到他们享用这些食物。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是为了让人不违背这些规定。所以你批评的礼,也不是礼的诽谤。’
吴国侵犯陈国,杀死了祭祀用的牲畜和奴隶,军队回来后出国境,陈国的太宰嚭出使到军队。夫差对行人仪说:‘这个人话很多,为什么不问问他的意见;军队肯定有名字,人们称呼这支军队时,会叫它什么?’太宰嚭说:‘古代的侵略者,不会杀祭祀用的牲畜、奴隶,不会捕获年纪大的人;现在这支军队,杀死了奴隶吗?那么人们不会称它为杀奴隶的军队吧?’说:‘返还土地,归还子女,那么人们会叫它什么?’说:‘君王惩罚我国的罪行,又怜悯而赦免了他们,军队有这样的名字吗?’
颜丁擅长居丧:刚去世时,焦急不安,好像有什么寻求却得不到;到下葬时,焦急不安,好像有什么跟随却赶不上;下葬后,感慨万分,好像没有等到他回来才休息。
子张问孔子说:‘《尚书》中说:“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有这回事吗?’孔子说:‘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古代天子去世,王世子要听从冢宰三年。’
知悼子去世,还没下葬;平公在饮酒,师旷、李调陪伴,敲击钟鼓。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问:“在哪里?”回答说:“在寝室。”杜蒉进入寝室,走过台阶,拿起酒杯,说:“师旷喝这个。”又拿起酒杯,说:“李调喝这个。”又拿起酒杯,在堂上北面坐着喝。下来后,急忙出去。平公叫住他,说:“蒉,刚才你心里可能有些宽慰我,所以没和我说话;你为什么给师旷喝酒?”杜蒉说:“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这已经是子卯之时的最大悲痛了。师旷是大夫,不遵循命令,所以给他喝酒。”“你为什么给李调喝酒?”杜蒉说:“李调是君王的亲信,为了饮食,忘记了君王的病,所以给他喝酒。”“你为什么给自己喝酒?”杜蒉说:“我是厨师,不是提供刀叉的人,又敢与知防,所以给自己喝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给我倒酒喝。”杜蒉洗净酒杯,举杯敬酒。平公对侍者说:“如果我死了,一定要保留这杯酒。”到现在,已经敬完酒,还举杯敬酒,称之为杜举。
公叔文子去世,他的儿子戍向君主请求谥号,说:‘日月有时,将要下葬了。请告诉我如何改变他的名字。’君主说:‘以前卫国遭遇饥荒,先生为国家的饥民熬粥,这不也是仁慈吗?以前卫国发生灾难,先生以死保卫我,这不也是忠诚吗?先生处理卫国政务,修订了班制,与四邻交往,卫国的国家不受辱,这不也是文德吗?所以称先生为“贞惠文子”。’
石骀仲去世,没有嫡子,有六个庶子,占卜决定谁继位。占卜结果是:“沐浴、佩戴玉器则有吉兆。”五个儿子都沐浴、佩戴玉器;石祁子说:“谁会在父母的丧事中沐浴、佩戴玉器?”他不沐浴、佩戴玉器。石祁子得到吉兆。
卫国人认为龟有灵性。陈子车在卫国去世,他的妻子和家中大夫商议要殉葬。事情确定后,陈子亢到达,告诉他们:‘先生病了,没有人照顾,请允许我们殉葬。’子亢说:‘殉葬不符合礼制;虽然如此,但那些应该照顾病人的,谁比妻子和大夫更合适?如果能避免,我想避免;如果无法避免,我想用两个儿子的行为来代替。’于是最终没有实行。
子路离开鲁国,对颜渊说:‘送我什么礼物呢?’颜渊说:‘我听说:离开国家,就在墓前哭泣然后离开;回到国家,不哭泣,只是打开墓穴进去。’颜渊对子路说:‘如何安置我呢?’子路说:‘我听说:经过墓地就停车,经过祭祀的地方就下车。’
工尹商阳和陈弃疾追击吴国军队,追上了他们。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这是王事,你拿起弓箭就可以。’商阳拿起弓箭。‘你射他。’商阳射击,射死一人,放下弓箭。又追上,叫他,又射死两人。每次射死一人,都遮住他的眼睛。他阻止驾车的人说:“早上不坐朝,晚上不宴请,杀了三个人,也足够回去复命了。”孔子说:“在杀人中,也有礼。”
诸侯国攻打秦国,曹桓公在盟会上去世。诸侯请求让他入殓,让他继续担任官职。襄公在荆国朝见,康王去世。荆国人说:‘一定要请求让他入殓。’鲁国人说:‘这不合礼节。’荆人坚持这样做。巫师先擦拭灵柩。荆人后悔了。
滕成公去世,派子叔、敬叔去吊唁,递交书信,子服惠伯作为使者。到了郊外,因为懿伯的忌日,没有进入。惠伯说:‘这是政务,不能因为叔父的私事而不处理公事。’于是进入了。
哀公派人去吊唁蒉尚,在路上遇到了。他让路,画了宫殿的样子接受吊唁。曾子说:‘蒉尚不如杞梁的妻子懂得礼节。齐庄公在夺莒时袭击莒国,杞梁战死,他的妻子在路上迎接灵柩而哭得很悲伤,庄公派人去吊唁她,她回答说:“君王的臣子如果免于罪责,就会在市朝中被处决,妻妾会被抓起来;如果君王的臣子免于罪责,那么先人的旧居还在。君王不必再下命令。”’
孺子穔去世,哀公想要设立丧礼,问有若,有若说:“可以,君王的三位臣子还设立了丧礼。”颜柳说:“天子有龙辇和灵柩布,诸侯有辇车和灵柩布——因为榆沈的缘故设立丧礼;三位臣子废弃了辇车而设立丧礼,这是不符合礼节的,君王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行为!”
悼公的母亲去世,哀公为她举行丧礼。有若说:“为妾举行丧礼,符合礼节吗?”哀公说:“我能不做吗?鲁国人把妻子嫁给了我。”季子皋安葬他的妻子,触犯了别人的庄稼,申祥告诉他说:“请允许我赔偿。”子皋说:“孟氏不会因为这件事责怪我,朋友也不会因此抛弃我,因为我在这里担任地方长官。买路而葬,以后难以继续。”作为官员还没有俸禄的人:君主有馈赠称为献,有使命称为寡君;违反规定而君主去世,不穿丧服。
举行丧礼时不必考虑居住的地方,毁坏房屋不必危及自身。丧礼时不必考虑居住的地方,因为没有了庙宇;毁坏房屋不必危及自身,因为没有了后代。
延陵季子去齐国,在他回来的时候,他的长子去世,被葬在嬴博之间。孔子说:“延陵季子,是吴国最懂礼的人。”他去看了他的葬礼。墓穴挖得不够深,以至于没有到达泉水,他按照时令的服饰来安葬。葬礼结束后,封土,扩大了封土的直径,高度可以藏身。封土完成后,他解开左边的衣袖,绕着封土转了一圈,并且喊了三声,说:“骨肉归回于土,这是天命。至于魂魄,则无所不在。”然后他就离开了。孔子说:“延陵季子对于礼节,是符合的。”
邾娄考公去世,徐国派容居来吊唁,说:“我们的君主派我来坐在灵柩旁边进献玉器,我们的君主派我来进行灵柩的吊唁。”有关官员说:“诸侯国来我国吊唁的人,简单就简单,复杂就复杂,简单和复杂混在一起的情况是没有的。”容居回答说:“我听说过:事奉君主不敢忘记君主,也不敢忘记祖先。我祖先驹王西征,渡过黄河,没有不用这些话的。我是鲁国人,不敢忘记祖先。”
子思的母亲在卫国去世,通知了子思,子思在孔氏的庙里哭泣。门人到了,说:“庶氏的母亲去世了,为什么在孔氏的庙里哭泣?”子思说:“我错了,我错了。”于是他在别的房间里哭泣。
天子去世,三天后祝官开始穿丧服,五天后官员开始穿丧服,七天后全国男女开始穿丧服,三个月后全国开始穿丧服。守林人提供适合做棺椁的树木,如果不提供,就废除祭祀,处死那个人。
齐国发生大饥荒,黔敖在路上准备了食物,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蒙着袖子,拖着鞋子,匆匆赶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拿着饮料,说:“喂!来吃。”他抬起眼睛看着他,说:“我宁愿不吃这种食物,以至于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跟在他后面道歉,但他最终没有吃而死去。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微小吗?他的‘嗟’可以离开,他的道歉可以接受。”
邾娄定公的时候,有人杀害了他的父亲。有关官员把这件事报告给定公,定公惊讶地失掉了座位说:“这是我的罪过。”说:“我曾经学习过如何处理这个案件:臣子杀害君主,所有官员都要处死;儿子杀害父亲,所有宫中的人都要处死。处死那个人,毁掉他的家,把他的宫室挖空,用猪来养。
晋献文子建成新居,晋国的大夫们来庆祝。张老说:“多么美丽啊!多么华丽啊!在这里唱歌,在这里哭泣,在这里聚集家族。”文子说:“我能在那里唱歌,在那里哭泣,在那里聚集家族,这是保全我的身体,跟随先大夫到九京去。”他面向北边,再次鞠躬。君子称赞他是善于颂扬和祈祷的人。
孔子的狗死了,让子贡埋葬它,说:“我听说过:破旧的帷幕不要丢弃,是为了埋葬马;破旧的盖子不要丢弃,是为了埋葬狗。我贫穷,没有盖子;在埋葬的时候,也给了我一张席子,不要让它的头陷入土中。”
战马死了,用帷幕来埋葬。
季孙的母亲去世,哀公去吊唁,曾子和子贡也去吊唁,守门的人因为君主在场,不让进去。曾子和子贡进入马厩,整理了一下仪容。子贡先进去,守门的人说:“刚才已经告诉过你了。”曾子后进去,守门的人为他让路。他们进入内院,卿大夫都让开位置,君主降了一级,向他们鞠躬。君子说:“完全按照礼仪行事,他的行为就会远离过失。”阳门之介夫去世,司城子罕进去哭泣得很悲伤。晋国派去观察宋国的人,回到晋国向晋侯报告说:“阳门之介夫去世,而子罕哭泣得很悲伤,民众很高兴,恐怕不能攻打宋国。”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善于观察国家啊!《诗经》说:‘凡有丧事,都要扶持和安慰。’虽然只是晋国,但天下谁能抵挡呢?”
鲁庄公去世,葬礼结束后,丧服没有收进库房。士和大夫在卒哭之后,麻布丧服没有收进。
孔子的老朋友原壤,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助他洗葬母亲的棺材。原壤爬上树说:‘我好长时间没有唱歌了。’他唱道:‘狐狸头上的花纹斑斓,你的手卷曲得真好看。’孔子假装没听见,从他旁边走过。跟随的人问:‘您不能停止吗?’孔子说:‘我听说:亲近的人不要失去亲近的资格,老朋友不要失去老朋友的资格。’
赵文子和叔誉在九原地方游玩。赵文子说:‘如果死者能够复活,我要和谁一起回去呢?’叔誉问:‘那是不是阳处父呢?’赵文子说:‘他和我在晋国并肩立事,却不能善终,他的智慧不足以称道。’‘那是不是舅犯呢?’赵文子说:‘他见到利益就忘了君主,他的仁德不足以称道。我愿意跟随武子,他既能利益君主又不忘记自己,为自己打算也不忘记朋友。’
晋国人认为赵文子很懂得识人。赵文子为人谦逊,好像衣服穿得太多而感到不适,说话迟钝,好像是从嘴里挤出来的;他在晋国举荐了七十多家管理仓库的人才,他们活着时不追求私利,死后也不让自己的子女继承职位。
有一个成年人,他的哥哥去世了,他没有穿丧服。听说子皋将要成为他的家宰,他就穿了丧服。那个成年人说:‘养蚕就要吐丝,螃蟹有蟹匡,戴帽子的人有帽带,哥哥去世了,子皋却为他穿丧服。’
乐正子春的母亲去世,他五天没有吃饭。说:‘我后悔了,自从我母亲去世,我就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我的情感,我还有什么情感可表达呢!’
那年旱灾,卫穆公召见县子询问情况,说:‘天好久不下雨,我想把病人暴露在阳光下,怎么样?’县子说:‘天久不下雨,却把人的疾病暴露在阳光下,这是虐待,恐怕不可以吧!’‘那么我想把巫师暴露在阳光下,怎么样?’县子说:‘天不下雨,却指望那些愚蠢的妇女,通过她们来求雨,这不是太荒唐了吗!’‘那么我迁移市场怎么样?’县子说:‘天子去世,市场关闭七天;诸侯去世,市场关闭三天。为了这件事迁移市场,不是也可以吗!’孔子说:‘卫国人合葬,鲁国人分葬,都是好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檀弓下-注解
适长殇:适长殇指的是贵族中适室(正室)所生的长子去世。
庶长殇:庶长殇指的是贵族中庶室(妾室)所生的长子去世。
车乘:车乘是指古代的车辆,一乘通常指一车四马。
达官:达官指的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杖:杖是指丧礼中用的一种仪式,表示哀悼。
季武子:季武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齐衰:齐衰是古代丧服的一种,表示对死者深切的哀悼。
曾点:曾点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大夫:大夫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位阶高于士,低于诸侯。
柩:棺材。
圹:圹是指墓地。
祔:祔,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指将先人的牌位合祭。
明器:明器是指古代用于陪葬的器物。
殉:殉是指古代的一种陪葬习俗,即用活人陪葬。
涂车刍灵:涂车刍灵是指用泥土和草制作的车辆和俑,用于陪葬。
俑:俑是指古代用泥土或木料制作的模拟人形的陪葬品。
反服:反服是指旧臣对已故君主表示忠诚的仪式。
瘠:瘠是指因病或丧礼而消瘦。
绖:丧服。
小敛:小敛是指在丧礼中进行的初步的尸体整理。
反哭:反哭是指在丧礼结束后,从墓地返回家中时的哭泣。
成事:成事是指在丧礼中完成的最后一个仪式。
巫祝:巫祝是指古代负责祭祀和占卜的官员。
桃茢:桃茢是指用桃枝和茢草制成的驱邪物品。
弁:弁是指古代的一种帽子。
绖葛:绖葛是指用葛麻制成的丧服。
冔:冔是指古代的一种帽子,周代用于丧礼。
几筵:几筵是指古代的一种家具,用于祭祀。
虞尸:虞尸是指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用木制的人形代替死者。
宿虞尸:宿虞尸是指在丧礼中留宿在墓地的虞尸。
几筵舍奠:几筵舍奠是指在几筵上放置祭品。
反哭升堂:反哭升堂是指从墓地返回家中后,在堂上哭泣。
主妇:主妇是指家中的女性主人。
反哭之吊:反哭之吊是指在反哭时进行的吊唁。
殷:殷是指商朝,商朝的丧礼习俗。
周:周是指周朝,周朝的丧礼习俗。
明器之道:明器之道是指明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旧君:旧君是指已经去世的君主。
戎首:戎首是指战争中的首领。
祖考:祖考是指祖先。
旧君反服:旧君反服是指旧臣对已故君主表示忠诚的仪式。
食粥:食粥是指在丧礼期间吃粥。
巫祝桃茢执戈:巫祝桃茢执戈是指用桃枝、茢草和戈来驱邪。
丧有死之道:丧有死之道是指丧礼中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
先王:先王是指古代的君主。
朝:朝是指古代的朝会,也是丧礼中的一种仪式。
殡:殡是指将死者的尸体停放在家中等待下葬。
明器者:明器者是指制作明器的人。
旧君反服之礼:旧君反服之礼是指旧臣对已故君主表示忠诚的礼仪。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是指君子在进退之间都应保持礼仪。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是指君子在进退之间应保持尊严。
勉而为瘠:勉而为瘠是指勉强自己变得消瘦。
食食:食食是指正常饮食。
主人未小敛:主人未小敛是指主人还没有进行小敛仪式。
主人未改服:主人未改服是指主人还没有更换丧服。
晏子: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是指在国家政治不稳定时,君子应该以节俭为荣。
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是指在国家富裕时,应该节俭;在国家贫困时,应该以礼待人。
司徒敬子:司徒敬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官员。
子张:子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穆伯:穆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文伯:文伯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食粥,天下之达礼也:食粥,天下之达礼也是指吃粥是丧礼中的普遍习俗。
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是指勉强自己变得消瘦,但可能会让人怀疑他是否真心哀悼。
子游:子游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夫子: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主人未改服,则不绖:主人未改服,则不绖是指如果主人还没有更换丧服,就不需要佩戴绖。
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是指晏子懂得礼仪,非常恭敬。
遣车:遣车是指送葬时使用的车辆。
遣车七乘,遣车五乘:遣车七乘,遣车五乘是指晏子送葬时使用的车辆数量。
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是指司徒敬子去世时,男子面向西,女子面向东。
噫!毋:噫!毋是一种表示反对的语气。
我丧也斯沾。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我丧也斯沾。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是指我自己的丧礼,由我负责安排,宾客是宾客,主人是主人,女子跟随男子都面向西。
敬姜:敬姜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文伯的母亲,以贤良著称。
公室:指诸侯国君的宫室,此处指鲁国国君。
内人:指家中女性成员。
亵衣:指内衣,此处指家中女性穿着的内衣。
舅姑:古代称妻子的父母为舅姑。
戎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此处指不遵守周礼的部族。
绞衾:古代丧葬用的粗布被子。
蒌翣:古代丧葬用的竹席。
脯醢:古代祭祀时用的肉食。
遣: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仪式,指送亡灵离开。
绞:古代丧葬用的粗布。
襚:古代丧葬用的衣物。
裘氏:古代贵族的姓氏。
县潘氏:古代贵族的姓氏。
殉葬:古代的一种丧葬习俗,指用活人或动物随葬。
殇:古代对未成年人死亡的称呼。
干戈:古代的武器,此处指战争。
社稷:古代指国家,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国君: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尸:古代祭祀时代表祖先的人。
班邑:分配封地。
羁靮:马缰绳,此处比喻国家的政权。
敛: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仪式,指为死者穿衣。
般:古代的姓氏。
桓楹: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柱子。
公输若:古代著名的工匠。
机封:古代用机械进行封印。
公叔禺人:古代鲁国的一位大夫。
保: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
式:古代乘车时的一种礼仪动作。
燕:古代的一种宴请仪式。
工尹商阳:古代鲁国的一位官员。
陈弃疾:古代鲁国的一位官员。
王事:指国家的军事事务。
反命:古代战争胜利后返回报告。
诸侯:古代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地方诸侯,拥有一定的封地和权力。
曹桓公:曹国的国君。
含: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通常指将死者生前的衣物放入棺中。
袭:继承,继续进行。
襄公:楚国的国君。
荆:楚国的别称。
康王:楚国的国君。
巫:古代负责祭祀和占卜的官。
滕成公:滕国的国君。
子叔:滕成公的儿子。
敬叔:滕成公的儿子。
吊:吊唁,慰问。
进书:进献书信。
子服惠伯:鲁国的大夫。
介:副手,助手。
郊:城郊。
懿伯:鲁国的大夫。
哀公:鲁国的国君。
蒉尚:鲁国的大夫。
齐庄公:齐国的国君。
莒:莒国的别称。
夺:莒国的地名。
杞梁:齐国的将领。
先人之庐:祖先的房屋。
孺子穔:鲁国的国君。
拨: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用于驱邪。
有若:鲁国的大夫。
颜柳:鲁国的大夫。
龙輴:古代天子使用的车。
椁帱:古代棺材上的装饰。
榆沈:古代的一种仪式。
季子皋:鲁国的大夫。
申祥:鲁国的大夫。
禄:官职所得的俸禄。
虞人:古代负责山林川泽的官。
百祀之木:用于制作棺椁的优质木材。
黔敖:齐国的官员。
嗟来食:古代对施舍食物的谦词。
弒:杀害。
文子:晋国的官员。
九京:晋国的墓地。
邾娄:邾国的别称。
考公:邾国的国君。
徐君:徐国的国君。
容居:邾国的官员。
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
子思:孔子的孙子。
庶氏:子思的姓氏。
祝:古代负责祭祀的官员。
饿者:饥饿的人。
子贡:孔子的弟子。
司城子罕:鲁国的官员。
觇宋:观察宋国。
麻:丧服材料。
库门:古代宫门之一。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原壤:原壤,孔子的一位朋友,字子思。
沐椁:沐椁,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行为,指为死者沐浴后穿上棺材。
音:音,这里指音乐。
狸首:狸首,古代一种乐器。
执女手:执女手,古代诗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意指握住你的手。
卷然:卷然,形容手卷曲的样子。
赵文子:赵文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叔誉:叔誉,赵文子的朋友。
九原:九原,古代指墓地。
作:作,复活。
归:归,归属。
阳处父:阳处父,晋国大夫。
行并植于晋国:行并植于晋国,指在晋国行事并立身。
没其身:没其身,指身死。
知:知,智慧。
舅犯:舅犯,晋国大夫。
仁:仁,仁爱。
武子:武子,晋国大夫。
管库之士:管库之士,指管理仓库的官员。
利:利,利益。
繐衰:繐衰,古代丧服的一种。
缪绖:缪绖,古代丧服中的一种装饰。
子皋:子皋,成人。
蚕则绩而蟹有匡:蚕则绩而蟹有匡,比喻各有所长。
范则冠而蝉有緌:范则冠而蝉有緌,比喻各有所饰。
暴尫:暴尫,古代一种刑罚,指鞭打。
县子:县子,卫国的官员。
然:然,这样。
暴巫:暴巫,指鞭打巫师。
愚妇人:愚妇人,指无知妇女。
徙市:徙市,指迁移市场。
离之:离之,分开祭祀。
合之:合之,合在一起祭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檀弓下-评注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此句描绘了孔子对故人原壤的深厚情谊。‘故人’一词,表达了原壤与孔子之间长久以来的友谊,而‘沐椁’则是对原壤母亲丧礼的细致描绘,体现了孔子对朋友的关心与帮助。‘沐椁’一词,在古代丧礼中指洗沐死者尸体,以示尊重,也反映了孔子对传统礼仪的重视。
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原壤的歌声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其中‘狸首之斑然’和‘执女手之卷然’描绘了往日的欢乐与温馨。孔子对原壤歌声的‘弗闻也者’反应,体现了他对原壤情感的尊重,以及对‘亲者’和‘故者’的忠诚与坚守。‘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这句话,强调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即无论亲疏,都应保持真诚与尊重。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此句描绘了赵文子与叔誉对祖先的尊敬之情。‘观乎九原’是对祖先安息之地的敬仰,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
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
文子与叔誉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生死、忠诚、仁义的思考。文子对生死的态度,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他对忠诚和仁义的看法,则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忠’和‘仁’的价值观。
晋人谓文子知人。
此句是对文子品德的肯定,‘知人’一词,不仅指文子对人的了解,更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洞察与把握。
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文子的谦逊与清廉。‘退然如不胜衣’和‘吶吶然如不出诸其口’,体现了文子谦逊的性格;‘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则反映了文子对个人利益的淡泊。
叔仲皮学子柳。
此句描述了叔仲皮对子柳的尊重,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传统。
叔仲皮死,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绖。
此句描绘了叔仲皮妻子在丈夫去世后的悲痛之情,‘衣衰而缪绖’是对丈夫的哀悼与怀念。
叔仲衍以告,请繐衰而环绖,曰:‘昔者吾丧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退,使其妻繐衰而环绖。
叔仲衍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孝道’的传承。他尊重妻子的悲痛,并按照习俗为其办理丧事。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
此句反映了成人对子皋的尊敬,以及儒家文化中‘尊贤’的传统。
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成人的话语,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子皋的敬意。‘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等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子皋的才华与品德。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
此句描绘了乐正子春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五日而不食’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哀悼之情。
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
乐正子春的话语,表达了他对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情感的怀念。‘吾悔之’反映了他在母亲去世后对未能表达情感的懊悔。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此段对话反映了穆公对旱灾的担忧,以及县子对解决旱灾的建议。县子的建议,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政’的思想。
孔子曰:‘卫人之祔也,离之;鲁人之祔也,合之,善夫!’
孔子的评价,体现了他对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尊重,以及对礼仪的重视。‘离之’和‘合之’的对比,反映了不同地区对丧葬礼仪的不同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