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总结。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讨论礼仪、仪式、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个人修养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包含了近四十篇,内容涵盖了家庭、政治、教育、宗教、婚姻、葬礼等各个方面的礼仪制度。它是儒家思想的基石之一,主张通过礼仪来达到社会和谐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书中的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行为规范,更深刻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礼义”对人际关系、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少仪-原文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不得阶主。
敌者曰:‘某固愿见。’罕见曰:‘闻名’。
亟见曰:‘朝夕’。
瞽曰:‘闻名’。
适有丧者曰:‘比’。
童子曰:‘听事’。
适公卿之丧,则曰:‘听役于司徒’。
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敌者曰:‘赠从者’。
臣致禭于君,则曰:‘致废衣于贾人’;敌者曰:‘襚’。
亲者兄弟不,以襚进。
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赗马入庙门;赙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
赙者既致命,坐委之,摈者举之。
主人无亲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
性之直者则有之矣。
始入而辞,曰:‘辞矣’。
即席,曰:‘可矣’。
排阖说屦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
有尊长在则否。
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
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愿于大家,不訾重器。
泛扫曰扫,扫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
执箕膺鬛。
不贰问。
问卜筮曰:‘义与?志与?’
义则可问,志则否。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
燕见不将命。
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
丧俟事不特吊。
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
寝则坐而将命。
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
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
不角,不擢马。
执君之乘车则坐。
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升,执辔然后步。
请见不请退。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
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
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
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
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
执玉执龟策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
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为丧主则不手拜。
葛绖而麻带。
取俎进俎不坐。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凡祭于室中堂上无跣,燕则有之。
未尝不食新。
仆于君子,君子升下则授绥;始乘则式;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有贰车者之乘马服车不齿。
观君子之衣服,服剑,乘马,弗贾。
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修,一犬。
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
其禽加于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委其余。
犬则执绁;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
牛则执纼,马则执靮,皆右之。
臣则左之。
车则说绥,执以将命。
甲若有以前之,则执以将命;无以前之,则袒櫜奉胄。
哭则执盖。
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桡与剑焉。
笏、书、修、苞苴、弓、茵、席、枕、几、颖、杖、琴、瑟、戈有刃者椟、策、龠,其执之皆尚左手。
刀却刃授颖。
削授拊。
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则辟刃。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
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毋为口容。
客自彻,辞焉则止。
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
赞币自左,诏辞自右。
酌尸之仆,如君之仆。
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
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
君子不食圂腴。
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
凡洗必盥。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
凡羞有湇者,不以齐。
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
羞首者,进喙祭耳。
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尊壶者面其鼻。
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
未步爵,不尝羞。
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
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
尸则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
道瞽亦然。
凡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抱燋,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
执烛不让,不辞,不歌。
洗盥执食饮者勿气,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为人祭曰致福;为己祭而致膳于君子曰膳;祔练曰告。
凡膳告于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阶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
其礼: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少牢则以羊左肩七个,特豕则以豕左肩五个。
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履丝屦,马不常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少仪-译文
听说将要见到君子的人,辞谢说:‘我本来希望能通过使者听到君子的名声。’但未能得到与主人同等级别的位置。敌人说:‘我本来希望能见到君子。’很少见面的人说:‘只是听说。’急忙见面的人说:‘早晚都可以。’盲人说:‘只是听说。’恰好有丧事的人说:‘比较。’童子说:‘听事。’遇到公卿的丧事,就说:‘听命于司徒。’国君将要出行,臣子如果向国君赠送金玉货物,就说:‘向有关部门赠送马匹和物资’;敌人说:‘赠送随从。’臣子向国君进献礼物,就说:‘向商人赠送破旧的衣物’;敌人说:‘裹尸布。’亲近的人兄弟之间不这样,用裹尸布进献。臣子为君主服丧,向君主纳贡货物,就说:‘向有关部门纳贡布匹’。祭祀用的马匹进入庙门;赠送的马匹和钱财,大白兵车,不进入庙门。赠送者到达后,坐着将礼物委托给接待的人。
主人不接受亲自赠送的礼物。接受礼物时站立,授礼时也站立不坐下。性格直率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行为。刚开始进入时说:‘辞谢了。’坐下后说:‘可以了。’在门口推开门说‘请进’的,只有一个人。有尊长在场时则不行。询问食物时说:‘你在某人那里吃过饭吗?’询问技艺时说:‘你在某人那里学习过吗?’‘你在某人那里擅长什么?’不怀疑自己,不度量百姓的器械,不羡慕大家的东西,不贬低贵重的器物。随便扫地就说‘扫’,扫席子前就说‘铺’;铺席子不用动物毛发。拿着扫帚面对毛发。不重复提问。询问占卜和筮问时说:‘是义还是志?’如果是义就可以问,如果是志就不可以问。
比自己年长的尊长,不敢问他们的年龄。在宴会上见到尊长不主动通报。在路上遇到尊长,见面时面对面,不询问去向。丧事等待事务不专门去吊唁。陪伴尊长坐下时不让他坐下,不拿琴瑟,不画地,手不能随意放置,不挥舞袖子。睡觉时坐着将命令传达。陪伴尊长射箭时绑紧箭,陪伴投掷时抱紧箭。胜利了就洗过手后请示,客人也这样做。不角(角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不提马。拿着君主的车辆就坐下。仆人右手带剑,背好良绥,伸开面纱,拖到伞下,用伞散开绥带,然后拿起缰绳再走。请求见面不请求退下。朝廷说退下,宴会说回家,军队说罢工。陪伴尊长坐下时,尊长打哈欠、摇动笏板、擦拭剑柄、脱下鞋子、询问时间的早晚,即使请求退下也可以。
事奉君主的人量力而行,不进入后再量力;凡是向人借东西,代人做事的人也是这样。因此,上面没有怨恨,下面远离罪行。不窥探秘密,不随意亲近,不谈论旧事,不戏弄色情。作为臣子,有谏言而没有诽谤,有失职而没有疾病;颂扬而不谄媚,谏言而不傲慢;懒惰时加以激励,废弃时加以清除;被称为国家的仆役。
不要拔取来物,不要报复过去,不要亵渎神灵,不要循私枉法,不要推测未来。士人依靠德行,在技艺中游历;工匠依靠法则,在学说中游历。不要贬低衣服和成器,不要用身体作为言语的抵押。言语之美,温和而庄重;朝廷之美,众多而活泼;祭祀之美,整齐而庄重;车马之美,有序而整齐;鸾和之美,严肃而和谐。
询问国君的儿子长幼,长子说:‘能够参与国家大事了’;幼子说:‘能够驾驭车马’,‘还不能驾驭车马’。询问大夫的儿子长幼,长子说:‘能够参与音乐家的事务了’;幼子说:‘能够正于音乐家’,‘还不能正于音乐家’。询问士人的儿子长幼,长子说:‘能够耕种了’;幼子说:‘能够背柴’,‘还不能背柴’。拿着玉器和龟甲不快步走,堂上不快步走,城上不快步走。战车不停车;披甲的人不跪拜。
妇人在吉事中,即使有君主的赐予,也行肃拜礼。作为尸(古代祭祀中的主持者)坐着时,不手拜,行肃拜;作为丧主时不手拜。用葛绳绑头发,用麻带束腰。取俎进俎时不坐下。拿着空器皿就像拿着满的,进入空处就像有人在那里。在室内祭祀时堂上不赤脚,宴会时有。从未不食用新粮食。
在君子面前,君子上下台阶时递给他绳索;刚开始乘车时行礼;君子下来时,然后站好。乘坐副车时行礼,乘坐佐车时不行礼。副车是指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有副车的人的马匹和车辆不与其他人并列。观察君子的衣服、剑、马匹,不购买。
用酒壶、干肉、一只狗赠送给别人,如果是献给别人的,就拿着酒和干肉传达命令,也说‘用酒壶、干肉、一只狗’。用鼎里的肉,就拿着它传达命令。如果献上的禽类成对,就拿着一对传达命令,剩下的放在一边。狗拿着绳子;看门的狗,狩猎用的狗,就交给接待的人,接待的人接受了,就问狗的名字。牛拿着绳子,马拿着缰绳,都放在右边。臣子放在左边。车解开绳索,拿着传达命令。如果有甲胄在前,就拿着传达命令;如果没有,就脱去甲胄戴上头盔。哭泣时拿着盖子。弓用左手弯曲韣,用右手拿着拊。剑打开盒子覆盖起来,加上夫桡和剑。笏、书、干肉、包裹、弓、垫子、席子、枕头、几案、箭头、拐杖、琴、瑟、戈有刃的放在盒子里、简策、龟甲,拿着它们都放在左手。刀退回刃部交给箭头。削尖的交给拊。凡是有刺刃的,交给别人时避开刃部。
乘坐战车,出去时先出刀,回来时后出刀,军队左方为尊,右方为卒。宾客以恭敬为主,祭祀以敬畏为主,丧事以悲哀为主,聚会以诙谐为主。军队考虑危险,隐藏情感以预防。
在宴会上陪伴君子吃饭,先吃饭后结束;不要随意吃饭,不要喝得太多;小口吃饭快速吃;多次吃饭不要有口容。客人自己取走食物,如果被拒绝就停止。客人的酒杯放在左边,喝酒时放在右边;介者的酒杯、回敬的酒杯、敬酒的酒杯都放在右边。献上鱼时先献尾巴;冬天右边是肥肉,夏天右边是鱼鳍;祭祀时献上猪腿。凡是用酱的,用右手拿着,放在左边。献上钱财从左边,命令从右边。给尸的仆人,就像给君主的仆人一样。在车上,左手拿缰绳,右手拿酒杯,祭祀时左右车辕并行,然后喝酒。凡是有祭品的,都在祭品上祭拜。君子不吃猪圈里的肥肉。小孩子跑而不快步,举杯时坐下祭拜,站起来喝酒。凡是洗手,必须先洗脸。牛羊的肺要分开,不要提起心。凡是用酱的,不用酱。
为君子挑选葱和蒜,要剪掉根和末。献上头部的,先献嘴巴祭拜耳朵。尊贵的人用倒酒者的左边为上尊。倒酒的人面对酒壶的鼻子。喝酒的人、祝酒的人、祭祀的人,有折断祭品的,不坐下。没有倒完酒杯,不尝食物。牛和羊鱼的生肉,切成细丝;麋鹿做成酱,野猪做成干肉,都切成细丝;麋鹿做成辟鸡,兔子做成宛脾,都切成细丝。切葱和蒜,用醋软化。有折断祭品的人,取祭品上的肺,反过来,不坐下;烧烤也是这样。尸坐着。
衣服穿在身上,却不知道它的名字,这是无知的。如果还没有点蜡烛而有人后来到达,就把在场的告诉他们。对于盲人也是这样。凡是饮酒作为献主的人,拿着蜡烛抱火,客人作好准备后拒绝,然后交给别人。拿着蜡烛不让,不拒绝,不唱歌。洗手洗脸的人拿着食物和饮料时不要生气,有人问,就避开嘴巴回答。为别人祭祀说‘致福’;为自己祭祀而向君子献上食物说‘献食’;祭祀完毕说‘告’。凡是献食告于君子,主人展开,在门前的台阶之南,面向南再次鞠躬磕头送出;回来,主人再次鞠躬磕头。其礼节:大牢(祭祀用的牲畜)用牛的左肩、前腿、折断的骨头,少牢用羊的左肩七个,特猪用猪的左肩五个。国家破败时,车子不雕刻,铠甲不编织,食器不雕刻,君子不穿丝鞋,马不常喂食。
国家破败时,车子不雕刻,铠甲不编织,食器不雕刻,君子不穿丝鞋,马不常喂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少仪-注解
闻始见君子者:初次见到君子时的礼仪。
辞:辞谢,表示谦虚。
阶主:登堂入室,进入主人的正堂。
敌者:同辈,平级的人。
罕见:很少见面。
亟见:立刻见面。
瞽:盲人。
适有丧者:遇到有丧事的人。
比:临近,接近。
童子:年轻人,儿童。
听事:处理事务。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土地和人口。
致:呈上,献上。
金玉货贝:贵重的物品。
禭:礼物。
襚:包裹。
纳:缴纳。
甸:古代货币单位。
赗:赠送,献上。
赙:赠送死者衣物、食物等。
币:货币。
大白兵车:装饰华丽的兵车。
摈者: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主人,东道主。
受:接受。
授:给予。
性之直者:性格直率的人。
品:食物。
味:味道。
道艺:技艺。
械:武器。
大家:大家族。
重器:贵重的器物。
泛扫:大致打扫。
拚:铺平。
鬣:兽颈上的鬃毛。
膺鬛:披在肩上的鬃毛。
不贰问:不重复询问。
义:正义。
志:心愿。
逾等:超过自己的等级。
燕见:宴请见面。
致马资于有司:把马匹和财物交给官员。
赠从者:赠送随从人员。
致废衣于贾人:把旧衣服卖给商人。
纳甸于有司:把货币交给官员。
赗马入庙门:赠送的马匹进入庙门。
赙马与其币:赠送的马匹和货币。
兵车:战车。
式:停车。
介者:穿介甲的人。
讪:诽谤。
社稷:国家。
拔来:拉来。
报往:报复过去。
渎神:亵渎神灵。
循枉:遵循错误。
测未至:预测未来。
士:士人。
德:品德。
艺:技艺。
工:工匠。
法:法则。
说:谈论。
衣服成器:成型的衣服。
身质言语:身体和言语。
穆穆皇皇:庄重而威严。
济济翔翔:众多而有序。
齐齐皇皇:整齐而庄重。
匪匪翼翼:威严而庄重。
鸾和:古代的一种乐器。
肃肃雍雍:庄重而和谐。
问国君之子长幼:询问国君的子女年龄。
御:驾车。
正于乐人:在乐人旁边站立。
耕:耕作。
负薪:背柴。
执玉执龟策不趋:拿着玉器和龟甲不快步走。
堂上不趋:在堂上不快步走。
城上不趋:在城墙上不快步走。
武车:战车。
不拜:不跪拜。
妇人吉事:妇女的喜庆之事。
肃拜:恭敬地行礼。
葛绖而麻带:用葛藤编织的带子。
取俎进俎不坐:拿起俎(古代食器)后不坐下。
执虚如执盈:拿着空的东西像拿着满的东西一样。
入虚如有人:进入空的地方像有人一样。
室中堂上无跣:在室内和堂上不赤脚。
燕则有之:在宴会上则有。
未尝不食新:从未不吃新食物。
仆于君子:在君子面前。
升下则授绥:上下车时递给绳索。
贰车:副车。
诸侯七乘:诸侯七辆车。
上大夫五乘:上大夫五辆车。
下大夫三乘:下大夫三辆车。
服剑:佩剑。
乘马服车不齿:乘坐马匹和车辆不与平民并列。
观君子之衣服:观察君子的衣服。
乘马:骑马。
弗贾:不卖。
乘壶酒:用壶装酒。
束修:一束干肉。
献人:献给人。
鼎肉:放在鼎中的肉。
禽:鸟。
一双:一对。
委其余:扔掉剩下的。
犬则执绁:拿着狗的绳子。
守犬:看家的狗。
田犬:打猎用的狗。
授摈者:交给接待宾客的人。
既受:接受了。
乃问犬名:然后问狗的名字。
牛则执纼:拿着牛的绳索。
马则执靮:拿着马的缰绳。
皆右之:都放在右边。
臣则左之:臣子放在左边。
车则说绥:车上的绳索。
甲若有以前之:如果甲(古代士兵)有以前的东西。
则执以将命:就拿着它们去执行任务。
无以前之:如果没有以前的东西。
则袒櫜奉胄:就脱去甲胄。
哭则执盖:哭泣时拿着盖子。
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拿着弓时用左手弯曲韣(弓弦),用右手拿拊(弓背)。
剑则启椟盖袭之:拿着剑时打开剑鞘。
加夫桡与剑焉:加上剑柄。
笏:古代官员手持的板。
书:文书。
修:修整。
苞苴:包裹。
弓:弓。
茵:垫子。
席:席子。
枕:枕头。
几:小桌子。
颖:箭头。
杖:手杖。
琴:琴。
瑟:瑟。
戈:戈。
椟:盒子。
策:简策。
龠:古代的一种乐器。
尚左手:用左手拿。
刀却刃授颖:刀刃朝外,把刀把递给对方。
削授拊:削刀递给对方。
刺刃者:有刺刃的物品。
辟刃:避开刃。
出先刃:出车时先展示兵器。
入后刃:入车时后展示兵器。
军尚左:军队以左为尊。
卒尚右:士兵以右为尊。
宾客主恭:宾客为主人。
祭祀主敬:祭祀为主敬。
丧事主哀:丧事为主哀。
会同主诩:集会为主诩。
军旅思险:军队考虑危险。
隐情以虞:隐藏情况以防备。
燕侍食于君子:在宴会上侍奉君子。
放饭:随意吃饭。
流歠:大口喝酒。
小饭而亟之:吃小份饭要快点吃完。
数毋为口容:不要边吃边说话。
客自彻:客人自己撤去餐具。
辞焉则止:如果客人辞谢,就停止。
客爵居左:客人的酒杯放在左边。
其饮居右:他们的酒杯放在右边。
介爵:介于主人与客人之间的酒杯。
酢爵:敬酒用的酒杯。
僎爵:再敬酒用的酒杯。
羞濡鱼者进尾:献鱼时先献尾巴。
冬右腴,夏右鳍:冬天献鱼时先献肥的部分,夏天先献鳍。
祭膴:祭祀时献上肥肉。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凡是上菜,用右手拿,放在左边。
赞币:送礼。
诏辞:传达命令。
酌尸之仆:给尸(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的人)倒酒的人。
君之仆:君主的仆人。
车则左执辔右受爵:驾车时左手拿缰绳,右手拿酒杯。
祭左右轨范乃饮:祭祀时左右对齐,然后喝酒。
俎:古代食器。
圂腴:厕所中的肥肉。
小子:年轻人。
走而不趋:走路不快步。
举爵则坐祭立饮:举杯时坐下祭酒,立起来喝。
凡洗必盥:凡是洗手必须洗面。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牛羊的肺要分开,不要提起心脏。
凡羞有湇者,不以齐:凡是带汤的菜,不用斋戒。
为君子择葱薤:为君子挑选葱和薤。
绝其本末:去掉根和头。
羞首者,进喙祭耳:献上头时,先献喙(鸟嘴),再献耳朵。
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贵的人以倒酒者左边的杯子为上。
尊壶者面其鼻:倒酒时对着壶的鼻子。
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饮酒、祭酒、结婚的人,有折断俎(食器)的可以不坐下。
未步爵,不尝羞:没有走完酒杯,不尝菜。
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牛羊鱼的腥味,切成细丝。
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麋鹿做成菹(一种菜),野猪做成轩(一种菜),都是切成细丝,不切。
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麇(一种鸟)做成辟鸡(一种菜),兔做成宛脾(一种菜),都是切成细丝。
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切葱和薤,放入醋中使其变软。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有折断俎的人,取祭肺,然后放回,不坐下。
燔亦如之:烧烤也是如此。
尸则坐:尸(祭祀时代表死者的人)可以坐着。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衣服穿在身上,却不知道它的名字。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如果没有蜡烛而有人后来到达,就把在场的告诉他们。
道瞽亦然:道路上的盲人也是如此。
为献主者:作为献酒的人。
执烛抱燋:拿着蜡烛,抱着火盆。
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客人站起来辞谢,然后把蜡烛交给别人。
执烛不让,不辞,不歌:拿着蜡烛不让,不辞谢,不唱歌。
洗盥执食饮者勿气:洗手、洗脸、拿食物和饮料的人不要生气。
有问焉,则辟咡而对:有人问,就避开嘴巴回答。
为人祭曰致福:为别人祭祀说致福。
为己祭而致膳于君子曰膳:为自己祭祀而把食物献给君子说膳。
祔练曰告:祔(古代祭祀时把新死者的灵位附在祖先灵位旁边)练(祭祀时用的衣服)说告。
其礼:这个礼节。
大牢:古代的一种祭祀。
少牢:古代的一种祭祀。
特豕:一头猪。
国家靡敝:国家衰败。
车不雕几:车不用雕刻。
甲不组縢:铠甲不用编织。
食器不刻镂:食器不用雕刻。
君子不履丝屦:君子不穿丝鞋。
马不常秣:马不常喂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礼记-少仪-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礼记》,详细描述了古代中国的礼仪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细节。以下是对每行的赏析: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不得阶主。敌者曰:‘某固愿见。’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瞽曰:‘闻名’。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适公卿之丧,则曰:‘听役于司徒’。
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对不同身份、不同情境下人们相见时的称呼和礼仪。‘闻名’、‘朝夕’、‘比’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言辞的严谨和对礼仪的尊重。
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敌者曰:‘赠从者’。臣致禭于君,则曰:‘致废衣于贾人’;敌者曰:‘襚’。
这段文字展示了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贡时的不同称呼,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和礼仪的复杂性。
亲者兄弟不,以襚进。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赗马入庙门;赙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
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丧葬礼仪中的细节,如‘襚’、‘赗’、‘赙’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丧葬礼仪的重视。
赗者既致命,坐委之,摈者举之。
此句描述了丧葬礼仪中赗者(送葬者)的行为,体现了古代礼仪中对丧葬活动的细致规定。
主人无亲受也。受立,授立不坐。
这段文字说明了在主人接受礼物时的礼仪,强调了礼仪的规范性和对主人的尊重。
性之直者则有之矣。
此句强调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即无论个性如何,都必须遵守礼仪。
始入而辞,曰:‘辞矣’。即席,曰:‘可矣’。
这段文字描述了人们在进入宴会时的礼仪,体现了古人对宴会礼仪的重视。
排阖说屦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有尊长在则否。
此句说明了在尊长在场时,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要求。
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这段文字展示了古代人们在交流时的礼仪,如询问对方饮食、技艺等方面的情况。
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愿于大家,不訾重器。
此句强调了人们在交往中应保持真诚、不怀疑、不嫉妒、不轻视他人。
泛扫曰扫,扫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
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扫地的礼仪,体现了古人对细节的重视。
执箕膺鬛。
此句描述了扫地时使用的工具和动作,体现了古人对日常生活的规范。
不贰问。
此句强调了在提问时应避免重复和不恰当的问题。
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这段文字描述了古代人们在求卜筮时的礼仪,体现了古人对占卜的尊重。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
此句说明了在尊长面前,晚辈应保持谦卑,不问其年龄。
燕见不将命。
此句描述了在宴会上见到尊长时不需行礼。
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
此句说明了在路上遇到尊长时应行礼,并询问去向。
丧俟事不特吊。
此句描述了在丧事中,应等待事务处理完毕后再进行吊唁。
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翣也。
这段文字描述了在侍奉尊长时的礼仪,强调了晚辈应保持谦卑和专注。
寝则坐而将命。
此句描述了在尊长睡觉时,晚辈应保持坐姿并等待吩咐。
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
这段文字描述了在侍奉尊长射箭或投掷时的礼仪。
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
此句说明了在比赛胜利后,应向尊长请示。
不角,不擢马。
此句描述了在马匹上的礼仪,强调了晚辈应保持谦卑。
执君之乘车则坐。
此句说明了在乘坐君主的车时,晚辈应保持坐姿。
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幦,以散绥升,执辔然后步。
这段文字描述了仆人跟随君主时的礼仪。
请见不请退。
此句说明了在请求见君主时,无需请求退下。
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
这段文字描述了在不同场合下,退场的不同称呼。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之蚤莫,虽请退可也。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侍奉尊长时的礼仪,强调了晚辈应保持谦卑和关注。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
这段文字说明了在侍奉君主时,应先衡量自己的行为,再进入君主面前。
然,故上无怨,而下远罪也。
此句说明了遵守礼仪的重要性,即可以避免上下的怨恨和罪行。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这段文字强调了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尊重和正直。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谄,谏而无骄;怠则张而相之,废则扫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此段文字描述了作为臣子应遵守的礼仪和职责,强调了忠诚和尽职。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
这段文字强调了在行为上应避免过于直接、不尊重神灵、偏袒、推测未发生的事情。
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
此段文字描述了士人和工匠应遵循的道德和技艺。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
这段文字强调了在评价他人时应避免过于评价其衣着和言语。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这段文字描述了不同场合下的美好景象,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
此段文字描述了询问国君之子长幼时的礼仪。
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
此段文字描述了询问大夫之子长幼时的礼仪。
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
此段文字描述了询问士之子长幼时的礼仪。
执玉执龟策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
这段文字描述了在特定场合下,人们应避免过于急促的行为。
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军事场合下的礼仪。
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
此段文字描述了妇女在吉事中的礼仪。
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为丧主则不手拜。
此段文字描述了尸主和丧主的礼仪。
葛绖而麻带。
此段文字描述了服饰的细节。
取俎进俎不坐。
此段文字描述了进献食物时的礼仪。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进献食物时的态度和行为。
凡祭于室中堂上无跣,燕则有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祭祀时的礼仪。
未尝不食新。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祭祀时,人们应食用新食物。
仆于君子,君子升下则授绥;始乘则式;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仆人跟随君主时的礼仪。
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此段文字描述了乘坐不同车辆时的礼仪。
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此段文字描述了不同身份的人乘坐车辆的规范。
有贰车者之乘马服车不齿。
此段文字描述了乘坐贰车的人的规范。
观君子之衣服,服剑,乘马,弗贾。
此段文字描述了观察君主时的礼仪。
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束修,一犬。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礼物时的礼仪。
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食物时的礼仪。
其禽加于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委其余。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禽类时的礼仪。
犬则执绁;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犬类时的礼仪。
牛则执纼,马则执靮,皆右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牛马时的礼仪。
臣则左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臣子送礼时的规范。
车则说绥,执以将命。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车辆时的礼仪。
甲若有以前之,则执以将命;无以前之,则袒櫜奉胄。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甲胄时的礼仪。
哭则执盖。
此段文字描述了哭泣时的礼仪。
弓则以左手屈韣执拊。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弓箭时的礼仪。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桡与剑焉。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剑时的礼仪。
笏、书、修、苞苴、弓、茵、席、枕、几、颖、杖、琴、瑟、戈有刃者椟、策、龠,其执之皆尚左手。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各种物品时的礼仪。
刀却刃授颖。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刀时的礼仪。
削授拊。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削刀时的礼仪。
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则辟刃。
此段文字描述了赠送有刃物品时的礼仪。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
此段文字描述了军事礼仪。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
此段文字描述了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要求。
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此段文字描述了军事中的策略。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歠;小饭而亟之;数毋为口容。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宴会上侍奉尊长时的礼仪。
客自彻,辞焉则止。
此段文字描述了客人在宴会上的礼仪。
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的礼仪。
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摆放和选择。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摆放规范。
赞币自左,诏辞自右。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礼仪的规范。
酌尸之仆,如君之仆。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宴会上侍奉尸主时的礼仪。
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车上的礼仪。
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摆放规范。
君子不食圂腴。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选择。
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宴会上晚辈的礼仪。
凡洗必盥。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洗手的礼仪。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处理方式。
凡羞有湇者,不以齐。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摆放规范。
为君子择葱薤,则绝其本末。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选择。
羞首者,进喙祭耳。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摆放规范。
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饮酒的礼仪。
尊壶者面其鼻。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饮酒的礼仪。
饮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饮酒的礼仪。
未步爵,不尝羞。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饮酒的礼仪。
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麇为辟鸡,兔为宛脾,皆聂而切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处理方式。
切葱若薤,实之酰以柔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处理方式。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食物的摆放规范。
尸则坐。
此段文字描述了宴会上尸主的礼仪。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穿着服饰时的礼仪。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点烛时的礼仪。
道瞽亦然。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引导盲人时的礼仪。
凡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抱燋,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宴会上献酒时的礼仪。
执烛不让,不辞,不歌。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宴会上执烛时的礼仪。
洗盥执食饮者勿气,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宴会上执食饮时的礼仪。
为人祭曰致福;为己祭而致膳于君子曰膳;祔练曰告。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祭祀时的礼仪。
凡膳告于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阶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祭祀时的礼仪。
其礼: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少牢则以羊左肩七个,特豕则以豕左肩五个。
此段文字描述了祭祀时的礼仪。
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縢,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履丝屦,马不常秣。
此段文字描述了在国家困难时,应减少奢华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