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德

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立人,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孔子家语》是对他言传身教的记录之一。

年代:成书于汉代(约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孔子家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载,内容主要围绕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教诲、哲学思想以及生活实践展开。书中收录了许多孔子关于治国理政、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言论,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另一重要来源。《孔子家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孔子在个人品德、社会责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它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不仅有助于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还为后代的家风、社会治理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德-原文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吾闻诸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孔子曰:‘禹、汤、文、武、周公,不可胜以观也。而上世黄帝之问,将谓先生难言之故乎?’

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采之辩,暗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则子之问也固矣。’

孔子曰:‘可也。吾略闻其说,黄帝者,少皞之子,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齐睿庄,敦敏诚信。长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服牛乘马,扰驯猛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治民,以顺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死生存亡之说。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考日月星辰,劳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财物以生民。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故曰:黄帝三百年。’

宰我曰:‘请问帝颛顼。’

孔子曰:‘五帝用说,三王有度。汝欲一日徧闻远古之说,躁哉予也!’

宰我曰:‘昔予也闻诸夫子曰:‘小子毋或宿。’故敢问。’

孔子曰:‘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曰高阳。渊而有谋,疏通以知远,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依鬼神而制义,治气性以教众,洁诚以祭祀,巡四海以宁民。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扺流沙,东极蟠木,动静之类,小大之物,日月所照,莫不底属。’

宰我曰:‘请问帝喾。’

孔子曰:‘玄枵之孙,乔极之子,曰高辛。生而神异,自言其名。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而威,惠而信,以顺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衷。春夏秋冬,育护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化。’

宰我曰:‘请问帝尧。’

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能降。伯夷典礼,龙夔典乐,舜时而仕,趋视四时,务先民始之,流四凶而天下服。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内,舟舆所及,莫不夷说。’

宰我曰:‘请问帝舜。’

孔子曰:‘乔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友闻于四方,陶魰事亲,宽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承受大命,依于二女。睿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尧旧职,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宰我曰:‘请问禹。’

孔子曰:‘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夏后。敏给克齐,其德不爽,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亹亹穆穆,为纪为纲。其功为百神主,其惠为民父母。左准绳,右规矩,履四时,据四海,任皋繇、伯益以赞其治,兴六师以征不序。四极,民莫敢不服。’

孔子曰:‘予!大者如天,小者如言,民悦至矣。予也非其人也。’

宰我曰:‘予也不足以戒。敬承矣。’

他日,宰我以语子贡,子贡以复孔子。

子曰:‘吾欲以颜状取人也,则于灭明改之矣;吾欲以辞言取人也,则于宰我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则于子张改之矣。’

宰我闻之惧,弗敢见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德-译文

宰我对孔子说:“以前我听荣伊说过:‘黄帝活了一百年。’请问:黄帝是人吗?还是不是人?为什么能活到三百年呢?”孔子回答:“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都是不可胜数的历史人物。至于黄帝的问题,是不是因为上古的传说难以言说呢?”宰我说:“上古的传说,隐晦的说法,最终采集的辩论,模糊的意思,不是君子之道的东西,那么你的问题确实很深刻。”孔子说:“可以。我略有所闻,黄帝是少皞的儿子,名叫轩辕。出生时就具有神灵之力,年幼时就能说话,幼年时聪明庄重,敦厚诚信。长大后聪明睿智,治理五气,设立五量,安抚万民,度量四方,驯服牛马,驯服猛兽,与炎帝在阪泉之野交战,经过三次战斗才战胜了他。开始制作衣裳,制作彩衣,治理民众,顺应天地之道,知晓幽明之理,通达生死存亡之理。播种百谷,品尝草木,仁爱之心惠及鸟兽昆虫。考察日月星辰,劳心劳力,用水火财物养育民众。民众依赖他的恩惠,活了一百年就去世;民众敬畏他的神力,活了一百年就去世;民众使用他的教化,活了一百年就改变。”

宰我说:“请问帝颛顼。”孔子回答:“五帝的传说,三王的制度。你想要一天之内就听到远古的传说,太过急躁了!”宰我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小子不要拖延。’所以敢来问。”孔子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名叫高阳。他深沉而有谋略,通达而能远见,养财以利用土地,按照时节来效法天象,依靠鬼神来制定正义,治理气质以教化民众,纯洁诚信地进行祭祀,巡视四海以安抚民众。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蟠木,所有动静之物,大小之物,日月照耀之处,无不归顺。”

宰我说:“请问帝喾。”孔子回答:“是玄枵的孙子,乔极的儿子,名叫高辛。他出生时就表现出神异之能,自己说出自己的名字。广泛施予恩惠,不为自己谋利。聪明而能远见,明察秋毫。仁慈而威严,仁爱而诚信,顺应天地之道。知道民众的急需,修养自身而天下归服,取用土地的财富而节约使用,安抚教育万民并使他们受益,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迎接和送别,明白鬼神并敬奉他们。他的面色和善,他的德行厚重,他的行动适时,他的服饰适中。春夏秋冬,养育天下,日月照耀之处,风雨所至,无不受到教化。”

宰我说:“请问帝尧。”孔子回答:“是高辛氏的儿子,名叫陶唐。他的仁爱如同天,他的智慧如同神,接近他就像接近太阳,仰望他就像仰望云彩。富有而不骄傲,尊贵而能谦逊。伯夷掌管礼仪,龙夔掌管音乐,舜在适当的时机出仕,关注四时变化,始终站在民众之前,流放四凶而天下归服。他的言语不失误,他的德行不偏离,四海之内,无论舟车所至之处,无不心悦诚服。”

宰我说:“请问帝舜。”孔子回答:“是乔牛的孙子,瞽瞍的儿子,名叫有虞。舜以孝友闻名于四方,陶魰侍奉父母,宽厚而温和,敦厚而明智,敬畏天命而爱民,关怀远方而亲近近邻。接受天命,依靠两位女子。睿智明智,成为天下之帝。任命二十二位大臣,继承尧的旧职,自己只是身体力行而已。天地平和,巡视四海,五年一个周期。在位三十年,继承帝位五十载。巡游四方山岳,死于苍梧之野,并安葬在那里。”

宰我说:“请问大禹。”孔子回答:“是大禹,是高阳的孙子,鲧的儿子。他敏捷而能干,他的德行不偏离,他的仁爱可亲,他的言语可信。他的声音成为律,他的身体成为度。他勤勉而庄重,成为纪纲。他的功绩成为百神之主,他的恩惠成为民众的父母。他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遵循四时,据守四海,任用皋繇、伯益来辅助他的治理,兴起六师来征讨不守规矩的人。四方极远之地,民众无不服从。”孔子说:“我!伟大的如天,微小的如言语,民众都心悦诚服。我并非那种人。”宰我说:“我不足以作为教训。敬听教诲。”

有一天,宰我把这些话告诉了子贡,子贡又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想要通过面貌来选拔人才,那么我就应该改变灭明;我想要通过言辞来选拔人才,那么我就应该改变宰我;我想要通过容貌来选拔人才,那么我就应该改变子张。”宰我听后感到害怕,不敢再见孔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德-注解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因此又称轩辕黄帝。在古代神话中,黄帝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力量,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

三百年:这里指的是黄帝在位的时间之长,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意味着黄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和长久。

五帝: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圣帝,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王,分别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

少皞:少皞是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即金天氏,相传为黄帝的曾祖。

轩辕:轩辕是黄帝的别称,意味着他出生在轩辕之丘。

炎帝:炎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即神农氏,被认为是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阪泉之野:阪泉之野是古代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作战的地方。

黼黻:黼黻是古代的一种彩色花纹,常用于衣服上作为装饰。

幽明:幽明指阴间和阳间,这里指生死。

帝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高阳:高阳是颛顼的别称。

帝喾:帝喾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高辛:高辛是帝喾的别称。

帝尧:尧是五帝之一,高辛氏之子。

陶唐:陶唐是尧的别称,来源于他的封地陶唐氏。

帝舜:舜是五帝之一,高辛氏之子,尧的继承人。

有虞:有虞是舜的别称,来源于他的封地有虞氏。

伯夷:伯夷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人,尧的臣子,以品德高尚著称。

龙夔:龙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常与音乐有关。

四凶:四凶指古代传说中的四个凶恶之人,尧流放他们以安抚天下。

夏后:夏后是禹的别称,禹建立了夏朝,是华夏族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

准绳:准绳是古代测量工具,这里比喻标准。

规矩:规矩是古代的测量工具,这里比喻法则。

皋繇:皋繇是禹的臣子,协助禹治理国家。

伯益:伯益是禹的臣子,协助禹治理国家。

六师:六师指军队,这里指禹建立的军队。

四极:四极指中国的四个方向,即东、南、西、北。

灭明:灭明是孔子的弟子,这里孔子提到他是因为他的颜状。

子张:子张是孔子的弟子,以容貌著称。

宰我:宰我是孔子的弟子,以口才和直言著称。

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以善于辞令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德-评注

宰我向孔子提出关于黄帝寿命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质疑古代传说中黄帝三百年寿命的真实性。孔子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列举禹、汤、文、武、周公等历史人物的功绩来暗示黄帝的伟大。这种回答方式体现了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则,即尊重历史传统,不轻易否定或质疑古代的传说。

孔子对黄帝的描述,从‘生而神灵’到‘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展现了黄帝作为一位具有超凡能力和智慧的神圣人物。这里的‘神灵’不仅仅是指超自然的力量,也包含了道德上的高尚和智慧上的卓越。

孔子提到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说明黄帝不仅具有超凡的能力,还具有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这场战役的胜利,象征着黄帝统一了天下,确立了其作为五帝之首的地位。

黄帝垂衣裳、作黼黻、治民等行为,反映了他的文化贡献和对民众的关怀。他通过顺应天地之纪、知幽明之故、达死生存亡之说,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宰我接着询问帝颛顼,孔子回答时提到颛顼的‘渊而有谋’、‘疏通以知远’等特点,突出了颛顼的智慧和治国能力。

宰我继续询问帝喾,孔子描述了帝喾的‘生而神异’、‘博施厚利’、‘仁而威’等特点,强调了帝喾的道德品质和治国理念。

对于帝尧和帝舜,孔子分别描述了他们的仁德、智慧、仁爱等品质,以及他们在治理国家、教化民众方面的贡献。

宰我询问禹时,孔子提到了禹的‘敏给克齐’、‘其德不爽’等特点,突出了禹的才能和德行。

孔子在回答宰我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代传说的尊重和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这种态度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历史传统的重视。

最后,孔子通过子贡的话来表达自己对于宰我的评价,认为宰我虽然敢于提问,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改进。这反映了孔子对于弟子的期望和要求,也体现了儒家教育中对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培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孔子家语-五帝德》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08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